第十六章
士兵們抓了幾十個老百姓,拖到外面。
大家不知道為什么抓他們,都拼命掙扎。祝明月心里叫苦,怎么這么倒霉?才出城沒幾天,就落到朝廷手里。她緊緊拉住李英兒。
外面是一支朝廷的軍隊,綿延幾里,至少有上萬人。
主帥是個中年將領,留著大胡子,身穿黃金鎧甲。他身后跟著幾個將領。
押送百姓的士兵走過去,單膝下跪。
“啟稟王爺,按照您的吩咐,人找齊了。”
將領點點頭,命令部隊繼續(xù)前進。他是這支軍隊的主帥慶陽王。慶陽王是能征善戰(zhàn),是朝廷的一員猛將。他這次奉命來討伐義軍。
這時,慶陽王身后一個人問那士兵:“前方是否有反賊的蹤跡?”
士兵稟報說沒有。
祝明月看看這人,是個身穿黑色鎧甲的年輕男子,雙眼細長。她覺得這人很眼熟,似乎在哪里見過。她仔細想了想,對了,這人正是那日在杭州城中看到的,和張逢春比武的黑衣男子。他那雙冷峻泛著寒光的眼睛,讓人印象很深。
這人原來是朝廷的人,祝明月想。
慶陽王命令軍隊繼續(xù)前進,百姓們則被捆起手,跟在軍隊后面。
祝明月看看周圍,被抓的一共有上百人,看打扮都是普通百姓。大家不知道軍隊要把他們帶去做什么,都很害怕,不想走,但是后面的士兵用鞭子抽打他們,大家只能往前。
他們一走就是兩天,還是快速行軍。士兵不給他們吃的,只是路過河流的時候,讓他們喝點水。有些老弱生病的人,走不動,就被扔在路上。
軍隊在一個山谷扎營做飯,百姓們都被押到一邊,蹲下。旁邊有幾個士兵看守。
一陣陣飯菜的香氣傳來,李英兒小聲對祝明月說:“姐姐,我好餓。”
祝明月也餓的眼冒金星,她暗罵一句,問候慶陽王的祖宗八代。義軍里大部分都是粗人,她知道很多臟話。
她想找機會逃走,但是她們的手被捆著,旁邊還有士兵看守,沒有時機。
第二天,大軍來到一個山谷。前方是一片開闊地。
軍隊停下了,似乎在等待著什么。士兵拿著刀,逼著百姓們站在隊伍最前面。祝明月和李英兒挨在一起,看著前面的平原。
遠處的地平線上,出現(xiàn)了黑點,馬蹄聲慢慢近了,是一支義軍的軍隊。
祝明月仔細地看了看軍旗,認出來,是吳王領導的東路義軍。東路軍和祝明月父兄所在的西路軍,是所有義軍里面,最大、最成氣候的兩支。
兩軍對峙。
義軍隊伍前面的將領,赫然就是張逢春。
祝明月的心臟,劇烈地跳動起來。沒有想到,她和他再度見面,是在這種情形之下。他一身銀袍銀甲,騎著白馬,臉上帶著滿不在乎的笑容。
他還平安!祝明月一陣欣喜。她希望張逢春能看到她,但是,她現(xiàn)在一身男裝,臉上又黑又臟,恐怕站到面前,張逢春也認不出她。
那黑甲男子,見到張逢春,馬上就想出列,和他對戰(zhàn),被慶陽王擋下了。
朝廷軍隊里面,又出來一個身材魁梧的大漢。他叫囂著,讓義軍將領出來和他比試。他是出名的大力士,死在他手下的義軍,數(shù)不勝數(shù)。
義軍里也出來一員小將,兩人斗在一處。
大漢舞動一把大刀,他力氣大,武功也霸道。那小將也算靈活,躲開了大漢的幾次攻擊,還手反擊,但大漢似乎練過鐵布衫一類的功夫,寶劍刺到他身上,扎不進去。
小將有點心慌,兩人戰(zhàn)了十幾個回合,他略一疏忽,被大漢打下馬來!
朝廷軍隊發(fā)出歡呼,大漢也洋洋得意。他又挑戰(zhàn)義軍:“還有誰想來送死?”
張逢春從義軍前方隊伍中躍出,策馬到大漢對面。
大漢看張逢春長相清秀,露出輕蔑的表情,“你是誰?”
張逢春淡淡報出姓名。
大漢不認識他,“受死吧!”舞動大刀攻上去。
祝明月見大漢身材魁梧,招法霸道;而張逢春長得消瘦,體能上就得吃虧,很替他擔心。
大漢的刀揮動得虎虎生風,張逢春輕松躲開了幾次攻擊。他找準時機,長劍出鞘,一劍刺中大漢肚臍。他找出了敵人武功的練門。
拔劍。敵血染在他的白袍上,像一朵朵盛開的鮮花。
義軍中傳來熱烈的歡呼。
慶陽王身后,那黑甲將軍臉色陰沉,他是世子宗真。
“父王,我愿意出戰(zhàn),”他詢問慶陽王。
慶陽王點頭同意,宗真緩緩出列。上次,他在杭州和張逢春比試的時候,被張逢春愚弄了,十分惱怒。這次出征,他和張逢春打過幾次交道,但是,義軍一直在退,兩人沒有好好一戰(zhàn)的機會。
宗真走向張逢春,與對手打個照面。
張逢春認出了宗真,笑了笑,似乎在招呼熟人。宗真覺得他是在笑自己有眼無珠,上次看走了眼,心里更加生氣。于是不說廢話,提起槍就沖上來。這次,他要看看張逢春真正的本事。
兩人對戰(zhàn),算是棋逢對手。宗真的劍法很厲害,動作迅速,而且招招狠辣,張逢春并不輕松,但也沒有落下風。
這比試觀賞性很強,兩人一黑一白,只見身影飄忽、劍花飛舞,眾人看得都屏住了呼吸。
朝廷一邊的人都知道,宗真是年輕將軍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高手,這反賊居然這么厲害,能和小王爺打成平手!
宗真找了個機會,用劍劈向對手的下盤。
眼看寶劍就要劈到張逢春,他迅速一劍擋開。
張逢春力氣很大,震得宗真退后好幾步。兩人又打了很久,還是不分勝負。
慶陽王見兩人對陣,消耗的時間太久,忙叫宗真回來,他的目地不是比武,是贏得戰(zhàn)爭。
宗真頓了一下,沒分出勝負,他不甘心。但父王軍紀嚴明,只能恨恨地調轉馬頭,“下次我們再戰(zhàn)!”
張逢春微微一笑,沒有攔他。
兩軍開戰(zhàn)。
慶陽王命令士兵把百姓們押到隊列最前面,逼著他們往前走。
雙方的士兵刀劍出鞘,弓箭手也準備好了。離得近了,老百姓都很害怕,想往后跑,可是后面的士兵用劍威脅他們,不準后退。
義軍正準備進攻,可是看到對方隊伍前面的老百姓,停住了。敵人是要把老百姓當作人肉盾牌,擋在前面!義軍將士氣得罵娘。
他們不動,敵方卻趁機動手了。他們向義軍射箭、投擲長矛,一時間死傷了十幾個義軍士兵。
張逢春見狀并不驚慌,他從馬背上托起一把大弓,拿出三支長箭,用力拉開,瞄準前方射了出去!
這幾支箭飛過兩軍陣前,越過朝廷軍隊的盾牌,直射向慶陽王!
慶陽王站在后方的山坡上,指揮作戰(zhàn)。這么遠的距離,超出了普通弓箭的射程,他們沒有防備。誰也沒有見過這種特制的大弓。
張逢春動作很快,而且這幾只巨弓射出的長箭,準頭還很好,三支箭飛向慶陽王的頭部、胸部和腿部!
慶陽王久經沙場,有著本能的反應。他側過頭,躲過了頭部致命的一劍。而宗真很關注張逢春,所以反應最快,他用劍幫父親擋開胸口那一箭,而射向下面那箭,直插入慶陽王的大腿。慶陽王大叫一聲,鮮血流了出來。
主帥受傷,戰(zhàn)場的局勢發(fā)生了變化。
原來占了優(yōu)勢的朝廷軍隊,軍心大亂。義軍沖上去,和敵人斗在一起。祝明月目瞪口呆,她沒有想到,張逢春不但武藝好,還會這種匪夷所思的箭法。
宗真氣得發(fā)狂,策馬跑到陣前,來找張逢春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