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愛國之情
剛一醒過來。張凡就聽見了營帳外戚家軍的將士們操練的吶喊聲。聲音非常的響。不過張凡并不是被外面將士們操練的吶喊聲弄醒的。前幾日心中一直有所牽掛估計的他實在是太累了。昨天一下子放下了所有心中的煩心事。當(dāng)真是睡得非常沉。他醒來的這個時候。已經(jīng)過了午時了。
走出營帳。發(fā)現(xiàn)校場上并非所有戚家軍將士都在操練。只是有一部分而已。畢竟此時已經(jīng)是午時了。將士們都是要吃飯的。而戚家軍這一次長途奔襲。從北方的薊州一直到江南。可謂是絲毫沒有什么停頓。這伙頭軍都沒帶。燒鍋做飯這件事情就交給了極少的幾個士兵。自然是勞力有限。將士們只能夠一批一批地前去吃飯。而那些還沒有輪到的人并沒有什么怨言。依然是繼續(xù)著自己的訓(xùn)練。
張凡可以看到。因為昨日剛剛結(jié)束了一場大戰(zhàn)。戚家軍的將士們其操練的程度并不是非常激烈。然而才大戰(zhàn)過后的第二天。卻是沒有休息。戚繼光也沒有在校場上看著。這些戚家軍的將士們居然會如此自覺地操練。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戚繼光治軍的本事。以及這支軍隊?wèi)?zhàn)無不勝的真正原因。
“大人。您醒過來了。”路過此處的王猛看到張凡站在校場邊上觀看戚家軍將士們的操練。過來向他說道。“戚將軍吩咐卑職。若是大人醒了。還請過去一敘。”
“嗯。”張凡點了點頭。
隨著王猛來到戚繼光大軍的主帳的張凡。見戚繼光正坐在主帥位置上。似乎是在寫著什么東西。
“哦。張大人來了。”戚繼光看到張凡進(jìn)了自己的大帳。笑著說道。“我正在寫要呈上朝廷去的戰(zhàn)報。你這就過來了。怎么樣。昨晚睡得可好。”
“戚大人辛苦了。”張凡很是客氣地說道。“張凡這里好得很。最晚可是我這些日子里面睡的最好的一晚了。”
“哈哈。此乃是人之常情。”戚繼光笑著說道。隨即將身子湊近張凡身邊。甚至還看了看根本就沒有其他的人在的大帳。頗為神秘地說道。“其實我昨晚上也是一樣。回來之后睡得沉得很。什么都不知道。”
張凡沒有想到。放下了事情的戚繼光居然會如此的輕松自如。竟然還有興致和他開起了自己的玩笑。可見此時的戚繼光心情當(dāng)真是不錯的很。
“戚大人。這……”突然間。張凡好像是想到了什么。“不知戚大人可還記得。咱們二人第一次見面時候的景象。不是和現(xiàn)在很像嗎。”
戚繼光聽張凡這么一說。環(huán)顧了四周一番。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說道。“倒正是那么回事。不過這心情可是和那時大不相同啊。”
當(dāng)然。那時候。張凡去見戚繼光的時候。也是如此進(jìn)到戚繼光的軍帳當(dāng)中。而戚繼光也是如現(xiàn)在一樣的接待了張凡。只不過當(dāng)時。北方的幾座城鎮(zhèn)正被韃子攻占了。北方的百姓更是流離失所。一副慘淡的景象。
而這一次。情況也是非常的相似。江南大地上有四座城池被倭寇和扶桑前來的敵軍所占領(lǐng)。只不過等到張凡走進(jìn)戚繼光營帳的這一時刻。外面的緊急狀況已經(jīng)消失了。沒有了敵人的威脅。這心情自然是不再壓抑了。人也跟著輕松起來了。
“對了。戚大人。”張凡回過神來之后。對著戚繼光說道。“我昨日說要上奏書給陛下。請求昨日你我二人商量好的事情。結(jié)果昨日我太過累了。這就給忘記了。如今正好。現(xiàn)在我就去寫奏書。”
正在這時。戚繼光營帳的帳簾被掀開了。一個小兵提著食盒走了進(jìn)來。
“上奏的事情且放放。畢竟如今戰(zhàn)事已了。時間充裕的很。”戚繼光看到了來人突然說道。“你一整天都沒有吃東西了。想必也是餓了。正好。我這里也是剛要吃飯。咱們一起。”
說完了。戚繼光還沒有等張凡答話。就已經(jīng)是吩咐一旁前來送飯的士兵再去弄一份飯菜來。并且他這一次更是破天荒地讓人去拿了一壺酒來。算是作為戰(zhàn)勝的慶祝。
軍中的菜肴說不上好。卻也是不算太差。起碼對于張凡來說。并沒有什么不合胃口的問題。他還沒有把自己的嘴養(yǎng)的太過刁了。
飯食用到一半。兩人幾杯酒下肚。這氣氛也是稍稍地?zé)狒[了起來。兩人也開始了中國人的傳統(tǒng)。喜歡在飯桌上談事情。
“我說。還記得當(dāng)時。咱們兩初見的時候。那是……有一年半的時間了吧。”戚繼光喝完了杯子里的酒。對張凡說道。“當(dāng)時你中了舉人。聽說還是全陜西的第一名。不過那是的你還只是個臨時被朝廷征調(diào)的主薄而已。當(dāng)時我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中還以為又是一個只會讀書。不知道變通的書呆子。而且你當(dāng)你走進(jìn)我的軍帳之時。第一次看見你的樣貌。我心里也是更加肯定了原先的那個想法。所以那時候?qū)δ闶且环f教。但也只不過是輕描淡寫而已。因為我壓根從心里面就覺得你應(yīng)該也是那種酸儒的臭脾氣。誰的話都聽不進(jìn)去。”
張凡聽了戚繼光的這番話。心里面著實是汗了一下。他當(dāng)真是沒有想過。戚繼光對于自己的第一印象會是這么一個樣子。想來。戚繼光出身將門世家。家中幾代都是大明的將領(lǐng)。其父戚景通病逝之后。年僅十七歲的戚繼光便襲任了父職。做了登州衛(wèi)的指揮僉事。二十二歲的時候。戚繼光考中了武舉人。之后。他的傳奇一生就正式的開啟了。
如此一想。戚繼光在剛剛見到張凡的時候會有那么一種想法就是正常的很了。不過張凡并沒有對于戚繼光的這番話說什么。他知道。戚繼光接下來必然還有話要說。
“但是之后發(fā)生的事情。當(dāng)真是讓我改變了對你的看法。”果然。戚繼光隨后就繼續(xù)說道。“就是在那次作戰(zhàn)之后。我的部下得到了朝廷轉(zhuǎn)送來的全部戰(zhàn)報。想我匯報之時。我也不知道怎么的。居然是問了問你到底怎么樣。本來。我是一點期望都沒有抱著的。只是隨意這么一問罷了。
“只是我實在是沒有想到。得到的回答卻是讓我心中著實震撼了一把。在戰(zhàn)場上。你的表現(xiàn)完全就是個新手的樣子。有些惶恐、有些遲疑。但是讓我驚訝的是。即使是親自讓人去問了那幾個和你一同出征的人一些情況。他們也都告訴我。你從來都沒有害怕過。
“我生平打仗這么多年。什么事情沒有見過。甚至是我自己。說實話。第一次和敵人打仗。以性命相搏的時候。心里面也是有些害怕的。只不過沒有表現(xiàn)出來罷了。那些參軍之前都是些野蠻粗漢的人。有很多第一次上戰(zhàn)場就害怕的很的。我見的實在是太多了。然而你卻沒有。我也相信告訴我這個情況的人不會騙我。也沒這個必要騙我。這讓我當(dāng)真是覺得。人不可貌相。我的的確確是小瞧你了。現(xiàn)在。我要對你道歉才是。”戚繼光說著就要站起來做什么。
“戚大人。萬萬不可如此。”張凡見戚繼光如此。趕緊站起身子將他按回座位上。說道。“張凡可沒有絲毫需要戚大人道歉的地方。”嘴上說著這番話。張凡的心中卻是對戚繼光更加地佩服了。一個人可以為了自己心中對于別人的一個主觀想法而向?qū)Ψ降狼浮T谶@個時代。確實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戚大人。實話實說吧。”張凡見戚繼光坐下了。自己也做回了椅子上。說道。“我其實并非是向戚大人所說的那般英勇。說來慚愧。第一次上戰(zhàn)場的我。心里面其實也是害怕的很。只不過那時候我倒是對自己性命的擔(dān)憂還在其次。卻是在擔(dān)心家中的母親。畢竟母親她生我養(yǎng)我。為了我讀書考試。變賣了家中房屋。整日辛苦勞作。那時候我才剛剛中了舉人。雖然讓母親面上有光。卻是還未曾盡過一絲孝道。我是擔(dān)心我就這么死在了戰(zhàn)場上。還是在大明之外。母親她傷心不說。卻是還要孤苦一人度過余生。那樣的話。我實在是沒臉去見家父家祖。”
“你也不必妄自菲薄。”戚繼光說道。“誰人沒有家人牽掛。有這種心思太正常不過了。就算是我。現(xiàn)在也是有著這層顧慮。我訓(xùn)練士兵之時。從來都沒有告訴過他們。這是在為皇上、朝廷效力。我一直都對他們說。‘不管你們前來參軍是想要報效國家。亦或是混口飯吃。但是你們要時時刻刻為自己的家人想想’。你想。當(dāng)兵為了什么。當(dāng)兵的初衷并非是為了開疆?dāng)U土。而其真正的目的就是為了保家衛(wèi)國。若是有敵人侵入我大明疆土。危害我大明百姓。那就是我們這些人的事情了。
“不管你為了什么來當(dāng)兵。既然你來了。就不能當(dāng)逃兵。那樣就只有一個死。而既然你已經(jīng)身在軍營了。平日里不操練。不知陣法。不熟調(diào)配。將來上了戰(zhàn)場還是一個死。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雖然這番話聽起來有些太過極端。讓人不舒服。但是這話確實是實話。人人都說我戚家軍百戰(zhàn)百勝。但是那所靠的也并非是我一人治軍有方。所靠的還是這些將士們。
“我讓他們知道。打勝了仗。不僅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還能保住自己家人的性命。而每次勝仗。朝廷總是會發(fā)下來一些賞賜。我也是全都給了那些在戰(zhàn)場上有功的士兵。雖然這聽起來就像是我在用錢收買這些士兵們奮勇作戰(zhàn)。但是說來說去。這卻是最能激起這些士兵們斗志的東西。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以及錢財。”
張凡沒有說話。他靜靜地聽著戚繼光把這番話說完。是啊。戚繼光所說的一點都沒有錯。再過偉大的思想號召。再過對于皇權(quán)、對于朝廷的效忠。也都不及個人所能得到的東西來的實在。自己以及家人的性命。再加上錢財。這就是普通百姓們所要求的一切了。為了這些東西。很多人都是會去拼命的。
而如今。不。是在這大明朝開國之初。很多人都是沒有看清這一點。他們覺得作為士兵。就是應(yīng)該效忠皇帝和朝廷。就是應(yīng)該奮勇作戰(zhàn)。就是應(yīng)該拼死沙場不求匯報。到頭來。士兵們有功不賞。而有錯就是軍法酷刑。自己卻是中飽私囊。他們根本就不明白。作為普通百姓的士兵們所要求的并非是這些和他們八竿子都打不著的榮譽(yù)。他們所要求的只不過是平安和錢財。這些個實際的東西。
這也是為什么。大明朝北疆的那些個邊軍會一直保持著超高的戰(zhàn)斗力。畢竟他們每時每刻都在經(jīng)受著生死考驗。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丟掉性命的他們。只有通過不斷地操練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強(qiáng)壯。這樣才能在戰(zhàn)場上面對那些韃子而保住自己的性命。活著回來見自己的家人。
而對于大明南方那些當(dāng)兵的人來說。他們不僅參軍也只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而已。平日里對于百姓。甚至是自己的鄰里也是狐假虎威。想要撈些好處。這正是東南沿海面對著那些比韃子要弱小很多的倭寇。卻是一直的如此被動。一直的如此害怕。甚至很多巡邏的軍隊在見到倭寇登岸的時候。只不過是象征性地放上幾箭便轉(zhuǎn)頭就跑。而他們回去之后。還要說倭寇勢大。自己抵抗過卻是無用。這才退回來的。不僅沒有解決倭寇。反而還讓他們登岸行兇。而這些人不僅是不用付出絲毫的責(zé)任。反而還得了個英勇作戰(zhàn)的好名聲。
張凡心里明白戚繼光所說的這些話的意思。然而他什么也沒有說。畢竟如今戚繼光所說的這些話若是被外人聽了去。傳到朝中去的話。又會是一番不必要的麻煩了。不過現(xiàn)在。有張凡這么個錦衣衛(wèi)的都指揮使聽著戚繼光說這段話。估計就算是被什么聽到。也是不敢往外傳的。
“今日也是盡興。說了這么些廢話。倒是要你覺得我啰嗦了。”戚繼光突然說道。
“那里的話。戚大人的這一番話。發(fā)人深思。我也是從中領(lǐng)悟到了不少東西。”張凡趕緊說道。
“哦。說來給我聽聽。我倒要聽聽你這狀元郎有何見解。”戚繼光卻是突然起了性質(zhì)。問道。
張凡沒想到自己這一番附和的話居然讓戚繼光起了性質(zhì)。也就只得在心中想了想。硬著頭皮說道。“戚大人剛才所說的話。我心里都明白的很。說來說去。人活一世。最多不過幾十年罷了。這幾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自然是要先為自己著想。但是戚大人。你說了這么多。卻是單單漏掉了一個人沒有說。”
“誰。”戚繼光被張凡的問題弄得性質(zhì)更甚。趕緊問道。
“那人遠(yuǎn)在天邊。近在眼前。”張凡看著戚繼光回答道。
“你是在說我。”戚繼光被張凡的回答弄得有些不知所云了。
“不錯。我所說的正是戚大人你。”張凡點了點頭說道。“戚大人方才說。治軍之時。讓手下的士兵們能夠加緊操練。奮勇殺敵。所用到的并非什么愛國心思。亦或是對于陛下或者是朝廷的效忠。這點我是十分同意的。但是戚大人卻忘了說說自己了。當(dāng)初戚大人為何會有立志掃清倭寇。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的想法呢。
“我知道。戚大人是將門之后。或許是戚大人骨子里就是個喜歡打仗的人。但是我怎么都看不出你是那種人。再加上。你的家世也并不貧困。年紀(jì)輕輕就繼承了父親的位置。想要無憂無慮地生活下去。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可是你還是選擇了去打仗這么一條路。那么剩下來就只有一種可能了。你這么做還是為了大義。”
戚繼光聽了張凡的這一番言論之后。深思了起來。他之前還真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從來沒有想過為何自己會選擇走這么一條道路。而如今。張凡說了出來。戚繼光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一直都是為了大義。為了心中那份愛國之情。只不過所謂“身在局中不知局”。他自己卻是從來都沒有發(fā)現(xiàn)過這個問題。
“向那漢朝。漢武帝劉徹。一生征戰(zhàn)無數(shù)。雖然他也是弄得國家百姓死傷慘重。死在疆外。家人連尸首都見不到的人更是不計其數(shù)。”張凡突然說起來這事。“但是。他手下的臣子和百姓們卻沒有人說過他的不是。反而還為他的做法而感到驕傲無比。這一切說來說去。還不就是因為劉徹激起了人們心中的那份愛國之情嗎。”
“你說的不錯。”戚繼光肯定了張凡的說法。點了點頭。說道。“但是如今。卻是再也不會有那樣的情形了。”說完。戚繼光長嘆了一口氣。
而張凡卻是沒有再說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