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利益問題
距離張凡向京城發(fā)出了他通報會有倭寇大舉進攻之事的奏折。已經過了四天了。但是京城里到現(xiàn)在還是沒有一份東西從京城發(fā)往揚州。并非是京城不重視。畢竟張凡通報的是外族將會侵略的大事。自然會有人重視起來的。但是自從兩天之前。張凡的奏折進城之后。到如今已經兩天過去了。卻是還沒有任何動靜。之所以會如此。情形和張凡所想的其實一模一樣。就是因為隆慶接到張凡的奏折之后。非常重視。雖然他十分地相信張凡。但是牽涉到出兵和調集軍隊的這種大事。即使他是皇帝。是這大明帝國實質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他也沒有這個權利獨斷專行。于是。隆慶將張凡的奏折在朝堂之上公開之后。朝臣之間就開始了議論和扯皮。一直拖到兩天還是沒有個定論。
按理說這種軍國大事。本不應該拖這么長的時間的。可是就是因為張凡所上奏的倭寇會大舉侵攻江南之地的這條消息一直沒有真憑實據(jù)。再加上朝中的大臣們都是知道扶桑島上最近處于諸侯混戰(zhàn)搶地盤的狀態(tài)。所以沒有人會相信張凡所說的東西。在他們看來。以往江南那塊地方又不是沒有收到過倭寇季節(jié)大批人馬侵攻過。甚至有幾次倭寇的人馬都已經直逼應天府城下了。但是哪一次又讓倭寇得逞了呢。在他們眼里。倭寇最多季節(jié)上百人。撐死也就是千把人。能夠讓他們直逼應天府城下也是因為倭寇的來勢太突然了。打了江南之地一個措手不及。再加上江南一地的百姓并不如北疆的百姓那么堅強。所以才會讓倭寇們撿了漏子。
但是他們認為。這些年來。有戚繼光在東部沿海的經營。那里對于防止倭寇的進犯已經可以說是輕車熟路了。這么些倭寇根本就不足以對江南那塊地方造成什么傷害。更何況。他們覺得張凡所說的事情水份實在是大得很。或者是說他們覺得張凡實在是太過小題大做了。并不可信。至于那個被莫名其妙毒死的揚州東城門門官。那件事情對這些朝臣來說純屬是個意外。他們覺得必然是那個門官自己結下的冤仇所致。只是個巧合罷了。再說。哪里有侵襲之前卻是如此大張旗鼓地刺殺對方人員的。這豈不是擺明了告訴對方自己要來攻打他們了。天下不可能有這么傻的人。
以上這些。就是朝臣們反對的原因。而且。心中有著這種想法的朝臣幾乎占了朝廷的一大半。甚至就是連內閣之中的幾人都有這種想法。那自然就是高拱和他的忠實黨羽郭樸了。之余那李春芳。卻還是如同一個悶葫蘆一樣。默不作聲。對讓何人問他的話。都是報以微笑。也不知他是認同還是不認同。漸漸的。如今也沒有人再去關心他的意見了。
但是還是有人相信張凡的話的。而這首推的一人就是隆慶。
迄今為止。張凡從來都沒有對他說過如此肯定的話。但是張凡以前猜測過的一些事情卻是全部都應驗了。再加上這一次。張凡上奏給隆慶的折子里提到。他已經破獲了江南的貪瀆大案。為隆慶拿回了不少的銀子可以供他消遣好一陣子。而且從張凡的奏折中。隆慶得知他已經將朱翊鈞送回了京城。這又是一件有利的證據(jù)。若不是失態(tài)緊急的話。張凡是絕對不會讓朱翊鈞離開他的視線的。所以隆慶自然十分相信張凡所說的情況的。但是難就難在。發(fā)不發(fā)兵并不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這是老祖宗定下來的規(guī)定。他隆慶也改不了。想要發(fā)兵。還是要征求朝臣。特別是內閣中人的同意。但是如今。內閣中已經有兩個反對了。李春芳的態(tài)度又是曖昧不明。實在是讓隆慶頭疼的很。
剩下來還有相信張凡的人。那自然就是張居正了。張居正對于張凡還是非常了解的。他知道張凡并不是個會故弄玄虛的人。特別是這件事情如今還關系到江南一地許多百姓的安危。那就更加沒有道理亂說了。而且這件事情若是張凡編出來的話。那可就是謊報軍情了。大明朝的官。敢結黨營私、敢弄虛舞弊、敢貪污受賄。但是還真沒有幾個人敢于謊報軍情的。畢竟若是犯了前面那幾項的話。將來事發(fā)了興許還能交代點什么秘聞。待罪立功什么的以保住性命。但是謊報軍情。若是被查出來了。他的政敵一定會坑害他。到最后最輕的也是個欺君之罪。那絕對就是死路一條。張居正不相信張凡會不知道這一點。再者說了。張凡也是正常人。并非什么腦子容易發(fā)熱的狂熱之徒。為什么要這么做。張凡從這里面又得不到什么好處。沒有好處的人不管是什么人什么事。都是沒有人會去干的。
無奈的是。這只是張居正一個人這么想而已。如今朝廷上下全都反對。雖然他心里覺得隆慶應該也是相信張凡的。但是奈何于隆慶從來都沒有透露過自己的想法。而內閣中唯一一個可能認同。并且是份量極重的人物李春芳有不標明他的觀點。張居正是不知道應該怎么辦。張居正因為早已經把他改革變法的打算提上了日程。如今行事也是小心翼翼的。絲毫不敢做出什么有可能引起朝中大臣們公憤的事情。以免將來會阻礙他的變法之行。所以如今他也是閉口不言。沒有說什么。
如今看起來。滿朝文武都不認同張凡的奏折。而唯一兩個肯相信張凡的人。一個大明皇帝、一個內閣大臣。卻是因為自身的許多問題。也都不出來說話。看起來如今朝廷里的形式對于張凡、對于江南來說是非常嚴峻了。
但是并不是沒有人不想幫著張凡。如今就有這么一個人。想著如何幫助張凡。甚至于已經開始付諸行動了。這個人就是東廠廠督、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馮寶。
其實馮寶這么做的動機很簡單。他可不是相信張凡。或者是為了什么民族、百姓大義什么的。他實實在在地就是為了保護張凡。或者說。他就是為了他自己。
張凡如今手里面畢竟還有著他需要用來不受高拱阻撓而能夠推倒孟沖的有力證據(jù)。張凡前些日子說是要用那些個賬簿來清點收回來的臟銀的數(shù)目。馮寶雖然心急于推倒孟沖。但是他卻沒有催著張凡將賬簿送過來。因為他知道張凡是在為隆慶辦事。有怎么可能會那么做。
但是這并不代表馮寶心里面不急。實際上他是非常的著急。著急著想要推倒孟沖。然后自己坐上那個他夢寐以求的。太監(jiān)所能夠達到的最高位置。
如今張凡來信說倭寇有可能大舉進攻。又怎么能不讓孟沖著急呢。其實馮寶心里面明白的很。憑著張凡如今的身份和地位。就是倭寇大舉攻了過來。甚至是打進了揚州府。張凡也必然會受到絕佳的保護。絕對不可能有什么閃失的。但是馮寶擔心。所謂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張凡有了個什么閃失。或者說他是在擔心萬一那些能夠幫他上位的賬簿有了個什么閃失。那他可就要暫時與掌印太監(jiān)那個位置遠離了。也許將來。等到孟沖下臺。當然孟沖離下臺也不遠了。到那個時候。那個位置還是馮寶的。但是所謂遲則生變。萬一到了那個時候。那個在馮寶心目中應該殺千刀的高拱再一次出個什么注意來阻撓馮寶的話。那馮寶可就要發(fā)瘋了。
他雖然是東廠廠督。掌管著比之錦衣衛(wèi)還要讓人恐怖和害怕的大明特務機關。但是他總不能夠派人去暗殺高拱吧。畢竟暗殺內閣首輔大臣。這可不是說笑的。他馮寶還沒有那么瘋狂。
所以說。馮寶心急之中也是在求穩(wěn)。當務之急是他必須保證張凡的安全。而要保證張凡的安全。并不是說多拍些人手保護張凡就可以了。而是讓張凡能夠徹底遠離戰(zhàn)亂的危險。
這件事情聽起來困難。但是卻是十分簡單。只要朝廷肯調兵去江南。對于倭寇大舉侵襲之事做出準備。那樣一來。張凡就沒有事情了。張凡雖然是錦衣衛(wèi)的都指揮使。但是畢竟他不是軍事上的將領。這帶兵布陣打仗的事情還輪不到張凡來指手畫腳。無事可做的張凡必然會回來。回到京城這個相對安全的地方來。那樣一來。既能夠讓張凡遠離危險。再有意無意地讓張凡知道是他馮寶促成了朝廷的出兵。讓張凡絕對欠下了他一個人情;又能夠讓張凡早日歸來。讓他早點拿到推翻孟沖的證據(jù)。讓他早點坐上掌印太監(jiān)的位置。這豈不是一舉兩得的買賣嗎。
所以。這些日子以來。馮寶一直在努力地勸說隆慶。還有那些個和他有些交情的官員。當然他不可能說的那么明顯。
果然。馮寶的出力。產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