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87借刀殺人
卻說王詵娶神宗之女,封為駙馬都尉。雖然公主溫柔賢淑,王詵卻偏偏寵愛小妾,神宗為此將王詵貶官,但他卻不思悔改,公主生病時也當(dāng)著她的面和小妾尋歡作樂。品行如此惡劣之人,跟趙佶卻是意氣相投。他們經(jīng)常一起光顧京城內(nèi)的妓館。王詵藏有名畫《蜀葵圖》,但只有其中半幅,趙佶派人四處尋訪,終于找到另外半幅畫,就把王詵手中的那半幅要了過去。王詵以為趙佶要收藏這幅畫,哪知趙佶卻將兩個半幅畫裱成一幅送回給他,由此可知兩人間的關(guān)系之深。
趙佶對王詵如此大方,王詵自然也投桃報李。有一次趙佶在皇宮遇到王詵,恰巧忘記帶篦子,便向王詵借篦子梳頭。王詵把篦子遞給他。趙佶見王詵的篦子做得極為精美,愛不釋手,直夸篦子新奇可愛。王詵不失時機地說:“近日我做了兩副篦子,家里還有一副尚未用過,過會兒我派人送去。”當(dāng)晚王詵便差府中小吏高俅去給趙佶送篦子。高俅領(lǐng)了駙馬鈞旨,將著篦子徑投端王宮中來。把門官吏轉(zhuǎn)報院公。沒多時院公出來問道:“你是哪個府里的人?”高俅施禮罷答道:“小人是王駙馬府中親隨,特送篦子進于大王。”院公道:“殿下在庭心里和小黃門踢氣球,你自過去。”高俅道:“相煩引進。”院公引到庭前,高俅看時,見端王頭戴軟紗唐巾,身穿紫繡龍袍,腰系文武雙穗絳,足穿一雙嵌金線飛鳳靴,三五個小黃門相伴著蹴氣球。高俅不敢過去,立在從人背后等候。也是高俅合當(dāng)發(fā)跡,那個氣球騰地起來,端王接個不著,那氣球直滾到高俅身邊。高俅也是一時大膽,使個鴛鴦拐,把氣球踢還端王。端王見了大喜,便問道:“你是甚人?”高俅向前跪下道:“小的是王駙馬親隨,受駙馬使令送篦子來進獻大王,有書呈在此拜上。”端王聽罷笑道:“姐夫直如此掛心。”端王開盒子看了篦子,遞與堂候官收下。
高俅正待回去,那端王卻問高俅道:“你原來會踢氣球?你叫什么?”高俅叉手跪復(fù)道:“小的叫做高俅,胡亂踢得幾腳。”端王道:“好!你便下來踢一回罷。”高俅拜道:“小的何等樣人,敢與恩王下腳!”端王道:“這是‘齊云社’。名為‘天下圓’,但踢無妨。”高俅再拜道:“小的不敢!”端王定要他踢,高俅只得叩頭謝罪解膝下場。才踢幾腳,端王喝起采來。于是高俅把平生本事都使出來,那氣球好像鰾膠粘在身上似的。端王大喜,那里肯放高俅回去,就留在宮中過了一夜。
卻說王都尉當(dāng)晚不見高俅回來,正疑思間,次日門子報道:“九大王差人來傳令旨,請駙馬到宮中赴宴。”王駙馬看了令旨隨即上馬,來到端王府前下馬入宮。端王大喜,入席飲宴間,端王說道:“這高俅踢得兩腳好氣球,孤欲索此人做親隨如何?”王駙馬道:“殿下既用此人,就留在宮中伏侍殿下。”端王歡喜執(zhí)杯相謝。二人又閑話一回至晚方散。
且說端王自從索得高俅之后,就留在宮中宿食。高俅每日跟隨寸步不離。未及兩個月,哲宗晏駕端王登基,便是徽宗。
一日無事,徽宗對高俅說:“朕要抬舉你,但有邊功方可升遷,先教樞密院與你入名”后來沒兩年之間,直抬舉高俅做到殿帥府太尉。正是:
不拘貴賤齊云社,
一味模棱天下圓。
抬舉高俅當(dāng)太尉,
全憑手腳會當(dāng)權(quán)。
值得一提的趙佶并不喜歡親自踢球,但他特別愛看球賽,因此在皇宮里成立了一支拿工資的國家球隊。趙佶規(guī)定,每年在他過生日的這一天,文武百官祝壽之后,皇宮里的球隊都要進行踢球比賽。對于球場上的運動員,趙佶也是胡亂發(fā)號施令。趙佶規(guī)定,球隊在比賽時,贏球的一隊有獎,而輸球一隊的隊長(當(dāng)時叫“球頭”)則要挨鞭子抽和用黃白粉涂臉。這種蠻不講理的懲罰方法,據(jù)說就是高俅出的餿主意。
蔡京唆使宋徽宗大興奢侈之風(fēng),鑄九鼎以顯示國家的富強。我們知道,最早是夏禹王鑄九鼎,象征九州。九鼎作為國家的象征,在夏商周代代相延,傳至秦末不知所終。其實宋朝并沒有完成中國的統(tǒng)一,北邊有契丹族建立的遼,西北有黨 項族建立的西夏,西夏再往西是回紇諸部,西藏是吐蕃諸部,云南貴州是大理國。宋朝的疆域,在漢民族建立的中央王朝中,其實是最小的,大概只有300萬平方公里左右。可是蔡京卻唆使宋徽宗鑄九鼎,以象征九州一統(tǒng),并建造明堂以供九鼎。結(jié)果,九鼎鑄成之后,宋徽宗在給九鼎獻辭獻酒時,出現(xiàn)了一件讓他非常掃興的事。
這九個鼎都是有名稱的,中央一個,東南西北各一個,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各一個,其中北方的鼎稱寶鼎。徽宗正在獻酒的時候,北方的寶鼎突然裂了,里面裝的酒漿灑了出來,徽宗當(dāng)時就呆在那兒了。蔡京馬上跪倒在地,說皇上您看,北方的鼎裂開就表示遼國必有內(nèi)亂,我們可以趁機滅掉他們,大宋就要統(tǒng)一天下了。明明很不吉祥的一件事,蔡京卻說不是我們大宋這兒要亂,而是遼國要亂。徽宗聽蔡京這么一說,就樂了。
卻說花石綱是宋徽宗時運輸東南花石船只的編組。宋代陸運﹑水運各項物資大都編組為“綱”。如運馬者稱“馬綱”﹐運米的稱“米綱”。馬以五十匹為一綱﹐米以一萬石為一綱,將外地的各種奇石名木運往京師,稱為“花石綱”。宋徽宗非常欣賞這些奇石珍木,只要看中哪塊石頭,就會賞賜給運送石頭的人高官厚祿。皇上的這一舉動,化成了一道無聲的命令。于是,一場禍國殃民的大規(guī)模運送花石綱的舉動,就在全國范圍內(nèi)掀起了。
宋徽宗在江南設(shè)“蘇杭應(yīng)奉局”,派朱勔到東南各地搜刮民間花石竹木和奇珍異寶。朱勔為了運送一塊巨石,現(xiàn)造了兩艘大船。石頭運抵京城后,徽宗皇帝看了非常喜歡,賞賜參與運輸?shù)膭诠っ咳艘恢唤鹜耄臃庵靹夜?jié)度使銜。而這塊石頭,竟被徽宗封為盤固侯。
史書上記載,有人在太湖發(fā)現(xiàn)一塊巨石,長寬高均兩丈有余,需要造大船將它從太湖流域運到東京汴梁。巨石抵京之后,由于城門的高度有限,石頭進不了城,最后竟拆城門將石頭運了進來。后來,又有人在太湖發(fā)現(xiàn)了一塊更大的石頭,這塊大石頭運進京時,僅運費就花了八千貫,將近兩百戶中產(chǎn)人家一年的生活費。石頭被運來后,徽宗看了非常高興,竟給這塊石頭親筆題名,并欽賜玉帶。還有一次,有人在今天上海附近發(fā)現(xiàn)了一棵古松樹,如九曲盤龍一般,樹形非常奇特。古樹盤根錯節(jié)、枝繁葉茂,運輸?shù)脑捯B同土塊、假山一起連根刨起,所以體積很大,無法走運河,只能走海運。結(jié)果運輸船只在海上遇到風(fēng)暴,全部沉沒了,損失不計其數(shù)。
運送花石綱前前后后持續(xù)了二十多年,這對整個南中國的人民來說,是一種掠奪,是一場真正的災(zāi)難。二十多年間,被運到東京汴梁的石頭,總計有十多萬塊。其中,最貴一塊石頭的運費花了三十萬貫,相當(dāng)于一萬戶中產(chǎn)階級家庭一年的收入。而在運輸這些石頭的過程中,死了多少人,沉了多少船,拆了多少橋,扒了多少城門,卻是無法統(tǒng)計的。貪官佞臣們利用皇帝的這一喜好,勒索百姓,大肆征斂。不管是高山深谷還是激流險灘,不管是城市還是農(nóng)村,只要誰家的一石一木尚堪玩味,誰家就要遭殃。這些衙役們?nèi)缋撬苹ⅲ瑳_將進來,黃封條往上面一貼,就成了皇室御用之物,還要主人仔細看管,來取時如有半點損壞,就是大不敬之罪。
為保障“花石綱”的運輸,關(guān)系國家民生的漕運被擠在一邊,漕船和大量商船都被強征來運送花石。
浙江青溪縣多產(chǎn)竹木漆,是應(yīng)奉局重點酷取之地,朱勔的應(yīng)奉局常常派人到那里搜刮。
當(dāng)?shù)赜袀€方臘,家里有個漆園。方臘平時靠這個園里的出產(chǎn)生活,日子勉強過得去。自從朱勔辦了花石綱以后,方臘家也遭到勒索。方臘恨透了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當(dāng)?shù)剞r(nóng)民兄弟受盡花石綱的苦,就決心把大家組織起來造反。
他說有次去溪邊凈手,照見水中的自已頭戴平天冠,身穿袞龍袍,因此說自家有天子福分,還說他上應(yīng)天書,原來《推背圖》上有道:“十千加一點,冬盡始稱尊。縱橫過浙水,顯跡在吳興。”那十千,是萬也;加一點,乃方字也。冬盡,乃臘也;稱尊者,乃南面為君也。正應(yīng)方臘二字。
唐高宗永徽年間,曾有女子陳碩真叛據(jù)睦州,自稱文佳皇帝,后來不成而死。方臘謂這道王氣其實應(yīng)在自己身上,陳碩真不是真的,他才是真皇帝。巾幗不及須眉,許多人信為真話。
公元1120年的一天,幾百個苦大仇深的農(nóng)民聚集在方臘的漆園里,方臘流著眼淚跟大家說:“現(xiàn)在官府賦稅勞役那么重,那些大官們還要敲榨勒索。老百姓好容易生產(chǎn)了些漆、紙,也被他們搜刮得精光。我們一年到頭勞苦,結(jié)果一家老小受凍挨餓,連一餐飽飯都吃不上,你們看怎么辦”
大伙兒聽到這里都高聲嚷起來說:“請您下命令吧!我們聽您的。”
方臘受到農(nóng)民的擁護,就打起殺朱勔的旗號發(fā)動起義。方臘擔(dān)任統(tǒng)帥,自稱“圣公”。將士們帶著各色頭巾作為標(biāo)志。憤怒的起義軍殺死那里的官吏,焚燒他們的住宅。附近一帶的百姓紛紛響應(yīng)方臘起義。沒到十天,起義軍就聚集了幾萬人馬。
方臘有較強的組織才能,自身又出身貧苦,所以能號召很多生活困苦的農(nóng)民。他還參與傳教,吸收了大批教徒,這些人后來成為起義軍的骨干力量。摩尼教主張“是法平等,無分高下”,信教者都是一家,同時還主張吃素斷葷,節(jié)省錢財,教友中實行互助。在起義軍內(nèi)部,政治上彼此平等,不分上下尊卑,大家團結(jié)一致共同對敵;經(jīng)濟上錢財物用一概公共享受使用,沒有你我之分。
宣和二年(1120元)十月,方臘進逼杭州。杭州郡守棄城逃走,義軍占領(lǐng)杭州,殺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放火燒了六天,死者不計其數(shù)。義軍凡是抓住宋的官吏,定要割其肉,斷其體,取其肺腸,或者熬成膏油,亂箭穿身,用各種辦法折磨他們,討還血債,以解心頭恨。
宋徽宗初命譚稹攻打方臘,幾年無功;復(fù)命童貫討之,上握貫手曰:“東南事盡付汝,有不得已者,竟以御筆書之。”
童貫到了蘇州,立刻用宋徽宗的名義下了一道詔書,撤銷了專辦花石綱的“應(yīng)奉局”,并且把朱勔撤職。
百姓們看到朝廷取消花石綱罷免朱勔,總算出了一口氣。哪知道童貫正在加緊部署鎮(zhèn)壓起義軍呢。
卻說方臘起義時,北方也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起義,起義領(lǐng)袖宋江等三十六人從河北起兵,在青州、齊州、濮州流動作戰(zhàn),打得官軍膽顫心驚聞風(fēng)而逃。
宋江,字公明,排行第三,原籍為山東鄆城縣宋家村,江湖人稱“及時雨”,又號“呼保義”。因為他面黑身矮,人又喚做黑宋江。怎生模樣:
眼如丹鳳,眉似臥蠶。滴溜溜兩耳懸珠,明皎皎雙睛點漆。唇方口正,髭須地閣輕盈;額闊頂平,皮肉天倉飽滿。坐定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養(yǎng)濟萬人之度量;身軀六尺,懷掃除四海之心機。志氣軒昂,胸襟秀麗。刀筆敢欺蕭相國,聲名不讓孟嘗君。
宋江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又且舞刀弄槍。上有父親宋太公在堂,母親早喪,下有一個兄弟,喚做鐵扇子宋清,自和他父親宋太公在村中務(wù)農(nóng)。自幼與同在鄆城縣東溪村的晁蓋相熟。
宋江原為山東鄆城縣押司,“生辰綱”事發(fā)后,宋江私傳訊息,使晁蓋等人脫險。晁蓋上梁山后,為報宋江之恩,派劉唐攜禮物到鄆城縣答謝,宋江推辭不成,只好留下書信和一條黃金,不料被閻婆惜發(fā)現(xiàn),并以此要挾,宋江無奈之下,怒殺閻婆惜。
梁上眾好漢劫法場之后,宋江被他們推舉上了梁上的第二把交椅的位置。
后來在攻打曾頭市晁蓋被史文恭毒箭射死后,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并攻破曾頭市為晁蓋報仇。后來,梁山主事廳由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頭目增長到了一百單八將,又相繼兩勝童貫、三勝高俅以及天下八方十位節(jié)度使,并活捉高俅,梁山事業(yè)也發(fā)展到了鼎盛。
面對梁山義軍越戰(zhàn)越勇的形勢,蔡京決定改變策略,派人安撫宋江,不過童貫、高俅兩人卻有點擔(dān)心。
這天三人一起議事,高俅道:”剛才蔡太師所說,與不才所見略同,如果方臘賊勢坐大了,實不穩(wěn)便。用宋江這班人去打方臘,雖可讓他們彼此傷亡,但總有一勝一敗。宋江那賊敗了最好,朝廷不妨再調(diào)大兵去剿方臘。若是宋江勝了,萬一圣上見喜,增加他的兵權(quán),豈不是添了我們心腹之患”
童貫道:“我也顧慮到此。只是梁山賊勢近來甚為囂張。老相公也曾屢次調(diào)兵調(diào)將,都損折不回.若朝廷用兵江南,山東之寇窺視畿輔,更不是耍處。”
蔡京道:“梁山賊勢雖盛,大舉作亂尚不敢為。宋江極是狡猾,若無十分準(zhǔn)備,必不敢作此大不韙之事。而方賊北窺金陵,只有剿滅才是。依老夫之見,不如就依了太尉,招安宋江,讓他去平方臘。不過少給他糧秣兵器,等方臘吞并了他們,再調(diào)一枝勁旅將他撲滅就是。”
童貫笑道: “計倒是條好計。不過如果方臘勝了宋江,把粱山賊眾合并起來怎好”
蔡京道:“這層豈有不知之理?梁山這伙賊寇頗有點古游俠風(fēng)。除非宋江親自投降方臘,那些賊首才會跟過去。所以方臘勝了他們時,也只能合并他們的嘍羅,合并不了他們的賊首。借刀殺人是我們剪除方臘、宋江的一個好機會。糧秣兵器都在我們手里.只要宋江著了我們的道兒,他后面遠離巢穴,前面正對大敵,我們再暗暗的知會地方官吏相機行事,不怕這伙強盜不落在我們手心里。”他說著從袖里伸出右手捏了幾捏。
高俅拍手笑道:“蔡太師之言甚是!這條計不但是借刀殺人,而且是調(diào)虎離山。”
蔡京沉吟道:“既恁地說,明日早朝老夫便向圣上保奏宋江,他辦得不好時再作計較。辦得好時也不愁沒有罪名辦他。”
于是梁山全體接受招安,改編為趙宋王朝的軍隊。受招安后的宋江把忠義堂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為“順天護國”。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軍包圍杭州,方臘親自指揮抵抗,由于城中缺糧,起義軍被迫撤出杭州。杭州失守,形勢急轉(zhuǎn)直下,叛軍從節(jié)節(jié)勝利變成節(jié)節(jié)敗退。睦州、衢州先后失守,方臘從富陽、新城、一路退到青溪縣,最后退守幫源洞。此時起義軍尚有二十萬人。
這天方臘在幫源洞中設(shè)朝,與文武百官計議宋江用兵之事。方臘道:"汝等眾卿各受官爵共享富貴。豈料宋江軍馬席卷而來,州城俱陷。今聞宋兵兩路而來,如何迎敵?"宰相方肥出班啟奏道:"今次宋兵人馬已近神州,內(nèi)苑宮廷亦難保守。奈緣兵微將寡,陛下若不御駕親征,誠恐兵將不肯盡心向前。"方臘道:"卿言極當(dāng)!"隨即傳下圣旨,命三省六部、御史臺官、樞密院、都督府護駕隨征。方肥又奏:"差何將帥做前部先鋒?"方臘道:"著殿前金吾上將軍方杰為正先鋒,驃騎上將軍杜微為副先鋒,部領(lǐng)護駕御林軍一萬三千前進。"原來這方杰是方臘的侄兒,慣使一枝方天畫戟,有萬夫不當(dāng)之勇。那杜微原是歙州市中鐵匠,會打軍器,亦是方臘心腹之人,會使六口飛刀。
再說宋江與關(guān)勝、花榮、秦明、朱仝四員正將為前隊,引軍直進清溪縣界,方杰橫戟出馬,那杜微手仗七星寶劍背藏飛刀五把跟在后面。宋江陣上秦明首先出馬,手舞狼牙大棍直取方杰。那方杰將方天畫戟使得精熟,兩人連斗三十余合不分勝敗。杜微見方杰戰(zhàn)秦明不下,從馬后掣起飛刀,望秦明臉上砍來。秦明急躲飛刀時,卻被方杰一戟聳下馬去。可憐霹靂火,滅地竟無聲。
宋軍見折了秦明,盡皆失色。這方杰得勝夸能,又在陣前高叫道:"宋兵再有好漢,快殺出來!"宋江急出陣前,只見方杰背后便是方臘,直來到軍前擺開。但見:
金瓜密布,鐵斧齊排。方天畫戟成行,龍鳳砅旗作隊。左侍下一代文官,右侍下滿排武將。雖是妄稱天子位,也須偽列宰臣班。
那方臘騎著一匹銀鬃白馬親自監(jiān)戰(zhàn)。看見宋江在馬上,便遣方杰出戰(zhàn)。方杰正要出陣,只聽得飛馬報道:"賀從龍總督軍馬去救歙州,被宋兵活捉過去了,宋兵已殺到山后。"方臘聽了大驚,急傳圣旨收軍,且保大內(nèi)。當(dāng)下方臘御駕先行,方杰、杜微隨后保駕,都投幫源洞去了。
這時童樞密帶著大將韓世忠前來助戰(zhàn)。他兩人自然目中無人耀武揚威。李逵上前罵道:"你這兩個官軍值甚么鳥!若不是俺哥哥宋公明,你兩個驢頭早被方臘砍了!今日我等眾弟兄成了功勞,你們倒來爭功!朝廷不知備細,還道是你們協(xié)助成功的!"韓世忠一聽大怒,拔刀要殺李逵,童貫急忙解勸。他倒不是大方,他想的是等把方臘消滅以后,再來收拾你們不遲!童貫怎么會與你們爭功呢?他要你們的命!
宣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宋軍包圍幫源洞。方臘在石洞中躲藏起來,由于石洞極為隱蔽,官軍不知如何進入。這時起義軍里出了奸細,帶韓世忠找到路徑,韓世忠率驍勇進入洞中,方臘及妻子邵氏、兒子方毫、皇侄方杰、宰相方肥等五十二人被俘,義軍七萬人被殺。
童貫?zāi)税鄮熁爻7脚D自反叛以來,破六州五十二縣,殺平民二百余萬。朝廷從出師討方臘,至擒臘班師,凡四百五十日。
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方臘余部都被平滅。童貫因功遷為太師,改封楚國公。自此童貫入則為近侍,與群閹為伍;出則領(lǐng)樞密,與宰相同班。古今所未有。
梁山泊義軍在平定方臘軍的過程中損失慘重,方臘雖滅,梁山108將也只剩下27名頭領(lǐng)。
此時蔡京、童貫、高俅、楊戩用事,或明明獻讒,或暗暗矯旨,或改賜藥酒,或私下水銀,將宋江、盧俊義兩個大頭目一時害死。宋江服毒,自知不免,卻慮李逵聞信又要生事,以傷其歸順忠義之名。因而召至楚州,暗以藥酒飲之,使其同死;繼而吳用、花榮親來探望,見宋江死於非命,不勝悲痛,想要再作風(fēng)波,而蛇已無頭,大勢盡失,死灰不能復(fù)燃,于是也在宋江的墳?zāi)古赃呑钥O。宿元景上書請求厚葬宋江等人,宋江被葬于蓼兒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