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18述律平被囚
卻說耶律德光在中原突然去世,六十七歲的應(yīng)天太后述律平準備擁立三兒子李胡為帝,繼續(xù)行使太后攝政的權(quán)力。因此,在見到德光遺體后,述律平滴淚未流,她面向南方悲愴地說:“待諸部寧壹如故,則葬汝矣!”
再說永康王兀欲,在恒州擅立為帝,先遣人報其祖母述律。述律怒曰:“我兒平晉取天下,有大功業(yè),其子在我側(cè)者當(dāng)立,而人皇王背我歸中國,其子豈得立邪?”兀欲率兵北向,歸承大統(tǒng)。一心想要寶貝兒子李胡當(dāng)皇帝的述律平勃然大怒,立即派“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李胡率兵“討逆”。然而她這個寶貝兒子完全是根廢柴,不但不得人心而且毫無本事,很快就被打得大敗而歸。
這時降將李彥韜進謁遼太后,太后見他相貌魁梧,語言伶俐,即令他隸屬麾下。此時聞李胡大敗,便命彥韜為排陣使,出拒兀欲。兀欲前鋒就是偉王。偉王大呼道:“來將莫非李彥韜么?須知新主是太祖嫡孫,理應(yīng)嗣位。汝由何人差遣前來抗拒?若下馬迎降不失富貴;否則刀下無情,何必來做殺頭鬼!”
彥韜見來軍勢盛,本已帶著懼意,一聞偉王招降,樂得滾鞍下馬迎拜道旁。偉王大喜,更曉諭彥韜部眾,教他一體投誠,免受屠戮。大眾亦拋戈釋甲情愿歸降。兩軍一合倍道急進,不一日便達遼京。述律太后方派彥韜出戰(zhàn),總道他肯盡死力,不意才閱一宵即聞偉王兵到,驚得手足失措悲淚滿頤。長孫為帝,不知她為何傷心?
原來述律平不喜歡長子耶律倍,偏愛自己的幼子耶律李胡,一心想讓他做將來的皇帝。
在耶律阿保機率部西征的歲月里,次子耶律德光戰(zhàn)功卓然,逐漸掌握了契丹國的軍事實權(quán);耶律阿保機西征的過程中,建立東丹國,長子耶律倍被冊封為東丹國主“人皇王”。
耶律阿保機在公元926年去世。927年(天顯二年)十一月壬申,二十五歲的耶律德光在傳統(tǒng)的燔柴禮之后,于宣政殿正式即契丹帝位,即遼太宗。
然而述律平的偏心眼并不因為長子主動讓位就罷休,為了鞏固耶律德光的契丹國主地位,她對遠避東丹國的圖欲百般防范戒備。耶律德光自然與母親有志一同。
公元930年(天顯五年)十一月,圖欲帶著漢族寵妾高美人等部分眷屬隨從泛舟海上,遠奔后唐而去。曾經(jīng)離契丹皇位僅僅一步之遙的圖欲,就這樣被母親逼上了棄國出走的不歸路。
述律平得到李彥韜投降的消息,又恨又急,契丹的精銳之師都隨遼太宗耶律德光南征,留在上京的只有宮衛(wèi)騎兵和老弱殘兵。年近古稀的應(yīng)天太后親自披掛上陣,陳兵于潢水(今西拉沐淪河)北岸,與長孫兀欲及其支持者們隔河相望。
滾滾潢水,涌動著述律平心中的憤恨和不平,那滿頭的銀發(fā)迎風(fēng)飛舞,那失去右手的臂膀舉在空中,這一切都證實,契丹的興盛都與她有關(guān),任何人特別耶律家族的人誰都不能無視應(yīng)天太后的權(quán)威,她的存在就是契丹的旗幟。
被激怒的她把所有南征將士的眷屬紛紛擒拿,一旦拒戰(zhàn)失敗,上京不保,先把這些人殺掉!
一場血腥的屠殺在即。
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出身至戚貴族的耶律屋質(zhì)挺身而出,勸述律平與兀欲講和。耶律屋質(zhì)對述律平說:“耶律李胡和兀欲都是太祖與太后您的子孫,國家并沒有落入外人之手,您何必如此固執(zhí)?我愿意代表太后前往議和。”在屋質(zhì)和大臣的百般勸阻之下,幾天后,祖孫倆見面了,但雙方各不相讓。
在場的耶律屋質(zhì)正色道:“人皇王舍父母之邦投奔他國,世上有這樣做兒子的?至于太后,你為了自己的私心偏愛,就篡改先帝遺命,妄授神器,至今還不肯承認。現(xiàn)在主上已經(jīng)正位,你就答應(yīng)算了。”當(dāng)時耶律李胡在旁,聽后變了臉色,說:“有我在,兀欲怎么能即位?”耶律屋質(zhì)說:“誰叫您殘忍暴虐,失了人心的呢?”述律太后回頭對耶律李胡說:“從前我跟太祖寵愛你勝過別的孩子,俗話說:‘偏憐之子不保業(yè),難得之婦不主家。’不是我不想立你,是你自己沒有這個能力!”
太后這樣說,李胡不得不承認世宗的皇位。最后達成橫渡之約。
世宗帝位穩(wěn)固后,將耶律李胡與述律太后囚禁在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墓地,關(guān)在石房子中派人守護。述律太后被迫在矮屋棲身,晝聽猿啼,夜聞鬼哭,任她鐵石心腸,也是忍受不住。
冰冷的石房子,冰冷的心靈,每當(dāng)漫漫長夜來臨時,述律平就會有一種失落與寂寞襲上心頭,倍感凄涼和無奈。在契丹崛起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鐵腕女性,在與世隔絕的環(huán)境中,冰冷的石房子吞食了她的暮年。
她早已經(jīng)習(xí)慣了權(quán)力的更替與爭斗,在她生活的時代,所有的女性在她的面前黯然失色。
一個時代隨風(fēng)而逝,述律平慢慢的走出了人們的視野。她超人的能力和才智,是契丹王朝最亮麗的一筆,也給予契丹女性參政議政開了先河,她真正地實現(xiàn)了女性的自我價值。
兀欲易名為阮,自號天授皇帝,改元天祿。國舅蕭翰馳至國城,大局已經(jīng)就緒,孤掌當(dāng)然難鳴,也只能得過且過,進見兀欲,行過了君臣禮,才報稱張礪謀反,已與中京留守麻合將他伏誅。兀欲也不細問,但令蕭翰復(fù)職了事。
看官道張礪被殺是為何因?張礪隨遼主德光入汴,嘗勸德光任用鎮(zhèn)帥勿使遼人,蕭翰因此懷恨。及自汴州還至恒州,即與麻合說明,麾騎圍張礪第,牽礪出問道:“汝教先帝勿用遼人為節(jié)度使,究懷何意?”
張礪抗聲道:“中國人民,非遼人所能治,先帝不用我言,所以功敗垂成。我今還當(dāng)轉(zhuǎn)問國舅,先帝命汝守汴,汝何故不召自來呢?”
蕭翰無言可詰,惟益加忿恚,飭左右將張礪鎖住。張礪又恨恨道:“欲殺就殺,何必鎖我!”
蕭翰置諸不理,但令左右牽他下獄。越宿由獄卒入視,張礪已氣絕仆地,想是氣死了。
看官記著!張礪、趙延壽,同是漢奸,同是虜倀。張礪拜相,延壽封王,為虜效力,結(jié)果是同死虜手。古人有言:“惠迪吉,從逆兇。”這兩人就是榜樣呢!
兀欲已經(jīng)定國,乃為先君德光安葬,仍至木葉山營陵,追謚德光為嗣圣皇帝,廟號太宗。
臨葬時遣人至恒州召晉臣馮道、和凝等會葬,可巧恒州軍亂,指揮使白再榮等逐出麻答,并據(jù)定州。同時表順漢廷,于是恒、定二鎮(zhèn)仍為漢有。
馮道等乘隙南歸,仍至中原來事新主,免為異域鬼魂。
960年十月,耶律李胡的兒子宋王耶律喜隱謀反,因供辭牽涉到耶律李胡,耶律李胡受到連坐,最終死于獄中 ,時年五十歲。耶律李胡死后葬于玉峰山西谷。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