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章 展覽會
西湖邊,一座木質(zhì)高臺已然是建完了,臺面俱是木板鋪就。高臺亦甚是寬大,就是坐上五十人都不顯得擁擠,呵呵,大手筆啊。
高臺的正中用橫梁架起,兩邊的柱子都是碗口粗的樹木,臺子下面的立樁也都是粗大的樹木筒子。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原理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說明和應用。整個高臺結(jié)構(gòu)簡單,卻又不失大氣。對于古代的建筑工人來說這樣的簡易建筑于他們來說就是小菜一碟。
最引人注目的是卻是高臺正面的一幅對聯(lián)了。大紅的綢布掛在兩旁,上書。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下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賽詩臺,賽詩才,賽詩臺上賽詩才,詩臺絕世,詩才絕世。
字跡狂放不羈,有懷素之風。據(jù)說是三林四老中的狂老所寫,字如其人。
那么對聯(lián)出自誰之手?自然是龍彥總經(jīng)理了。這望江樓乃是建于西湖邊的一座高樓,用以登高望遠,欣賞西湖美景。這對聯(lián)將二者并在一起,單從這建筑來看確實是不相匹配的。就如一個留洋歸來的海龜,一個土生土長的鄉(xiāng)里放牛娃。
但是從對聯(lián)上講卻是絕對,貌似這個是龍彥抄襲而來。
其實這些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最最雷人的是此聯(lián)的橫批,赫然是:
“吳氏杯”詩詞會。
在賽詩臺的前面,一長副紅綢上寫著:
詩詞會始于我杭城詩詞社,由昔日問津者寡,至今日應者云集。實詩詞社之功也,亦我杭城翰林之幸也。幾多才子在詩詞會中涌現(xiàn)?幾近半天下也!
然詩詞會行至今日已然舉步維艱,何因?少銀也!幸今日有吳氏挺身而出,本著繁華翰林,培養(yǎng)青年才俊的宗旨,出巨資,辦詩會,共襄翰林盛舉。為我杭城千萬學子乃至天下學子提供一交流切磋,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廣大平臺。亦為我杭城千百年后仍引領(lǐng)學術(shù)潮流立下赫赫基石也。此舉足感天動地,何故言之?無他,興學也。興學者當留名千古也!
吳氏者,何許人也?一代詩詞大宗吳文英也。何所營生也?吳氏服裝也。現(xiàn)吳氏服裝名滿杭城,他日必名滿天下。何也?
君所購衣物之銀,必有一成用于詩詞會也!
看這長紅綢上的筆跡分明就是那吳媚所寫。可是照理來講,吳媚是不會做這自吹自擂,極度無恥之事的。除了一人,對,除了一人就是龍彥總經(jīng)理了。那最后一句分明就是篡改了后世的那一條經(jīng)典:即買了什么牌子的礦泉水就為什么山區(qū)捐了多少多少錢。果然夠無恥了!后世的騙人手段用到了古人身上。呵呵,效果還有待驗證。
更絕的是在賽詩臺的左右早已擺滿了吳氏的展臺。說是展臺實際上就是幾張長的裁衣板和幾張八仙桌連起而成。桌上擺滿了吳氏的各式服裝品種。最專業(yè)的模特五女就立在展臺旁。可惜的是只有一家來參展。呵呵。壟斷就是好啊!
吳忠吳老哥,何掌柜何老哥,楚楚,還有晴兒,就是這次展會的主要負責人。因為詩詞會將舉行,各地的才子加上各地的商人大批涌進杭州城。這賽詩臺和吳氏的展臺周圍已是被圍得人山人海了。
“各位不要急,也不要擠,眾位俊公子要是穿上我們吳氏的衣服去參加詩詞會,鐵定會超水平發(fā)揮,一朝成名啊!”這是何老哥的聲音。
何老哥的話音剛落,立刻就是銀子進入手中,衣服已被拿走。
“眾位公子,我們吳氏本著一顆善良的心,所有收入的一成將拿出來舉辦詩詞會,這對你們來講就是變相地償還給你們啊。為了詩詞會的將來,你們可要多買了。”吳忠吳老哥還算厚道了,沒有何老哥說的那么離譜。
眾才子聞言,有道理啊!再者這吳氏的衣服也確實不錯。于是吳忠吳老哥一時間忙得不可開交了。
楚楚這丫頭最是老實了。正對著一個商人摸樣的人談自己的設計理念和衣服的亮點所在。商人摸樣的人許是覺得楚楚這丫頭一片純真,對于商場上的爾虞我詐已經(jīng)麻木了。不想今日得見一真誠做生意的。當下就要求下訂單。呵呵,原來是條大魚。
晴兒已是一臉的笑意迎了上來:“這位老板,若要下大訂單的話,請您移步至我們吳氏公司的總部。我們吳氏公司的老板和總經(jīng)理正恭候您的大駕呢。”
大魚隨即買下自己看中的樣板,然后直奔吳氏而去。然后類似于大魚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均是買過自己看中的樣品然后直奔吳氏。
怪不得不見龍彥這廝。原來是坐在吳氏等著主顧上門。貌似這個展覽會龍彥搞得還不錯,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嘛。展覽會上一家獨占,銷售方式批零兼營,來者都是客,大小都是魚,一條都不放過呀。呵呵。
……
圍觀者外圍,沒有人注意一對兄弟摸樣的人的對話。
年紀稍小的對著年紀稍長的人道:“三哥,這幅對聯(lián)寫得真是好。你認為呢?”
年紀稍長的笑道:“那是,字好,更妙的是這對聯(lián)對仗工整,韻味十足。若是只出一聯(lián),為兄估計是對不出另一聯(lián)的。”
“呵呵,三哥謙虛了。不過我就是喜歡三個這種性格。”年紀稍小的那個竟然微露出小兒女之態(tài)。
“可惜我這種性格卻是最不該出現(xiàn)在我身上的。”話畢,年長的青年微微一嘆。
“你說那幅對聯(lián)會不會是他作的?”
“那當然,除了他,估計也沒有幾人能有此文才了。除非是柳大人來此。可是柳大人還留在京中的。”
年少青年聽后,卻是眉開眼笑:“那個臺邊上的紅綢上所寫的真是好笑死了。”
“其實不好笑反而很特別。你見過這樣的文字嗎?明明是想做生意,卻把生意和興學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了。這不,你一看就記住了嗎?如此,作這文字的目的也就達到了。當真是高人哪。”年長些青年嘆道。
“哦,也是哦,我竟然入彀而不自知。還是三哥厲害。”
“我有什么厲害的,你看看展臺就知道誰厲害了。有創(chuàng)意,能把握人心,且行事方式不拘于形式和俗流。這才是厲害之人呢!我是萬萬不及的。”
“那三哥這次要不要對他和盤托出?”
半晌,聲音響起:“看情況吧。上次遇刺的事情估計有人還記得很牢的。”
此二人是誰?龍彥在此定會大驚:“李氏兄弟!哦,不,是李氏兄妹!”
看下集。。。。。。(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