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平安快樂的要訣(9)
像他這樣躺在床上的病人,怎么能好好地生活呢?我讓你猜兩次。他是不是充滿了自憐,想讓他成為所有人注意的中心人物,要求每個人都來照顧他呢?不是的。他是否一天到晚地埋怨和批評別人呢?也不是。他的做法是把威爾斯王子的名言“我為人民服務(wù)”作為他的座右銘。他搜集了許多病人的姓名和住址,給他們寫充滿鼓勵、充滿快樂的信,使他們高興,并激勵他自己。事實上,他創(chuàng)立了一個專供病人通信的俱樂部,使他們能夠彼此通信聯(lián)絡(luò)。最后,他還創(chuàng)辦了一個全國性的組織,即“病房里的社會”。
他躺在床上,每年平均要寫1400封信,別人捐贈給這個組織的收音機和書籍,為成千上萬的病人帶來了快樂。
佛蘭克博士和別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就在于他有一項任務(wù),有一個目標,有一種內(nèi)在的力量,知道自己是在為一項高尚而重要的理想服務(wù),并從中獲得快樂。他不會做一個像蕭伯納所說的“以自我為中心、又病又苦的老家伙,一天到晚地抱怨這個世界沒有好好地使他開心”。
孟恩夫人在紐約主持孟氏秘書學(xué)校的管理工作,她花了不到兩周的時間去想如何讓別人高興,就治好了她的憂郁癥。孟恩夫人說:“5年前的12月,我正陷入一種悲傷而自憐的情緒之中。我丈夫在多年的快樂婚姻生活之后離開了我。當圣誕節(jié)快來臨的時候,我的病情日益嚴重起來。我這一輩子從來沒有一個人過過圣誕節(jié),我真的很害怕這次圣誕節(jié)的來臨。許多朋友來請我和他們一起過圣誕,但我感受不到一點快樂。我知道,不管我在哪個宴會上,我都會變成一個令人討厭的人,所以我拒絕了他們?nèi)蚀鹊难垺JフQ夜即將來臨的時候,我更覺自己可憐。圣誕節(jié)的前一天,我下午3點鐘離開辦公室,開始在第五大街上漫無目的地游走,希望可以治好我的自憐和抑郁癥。大街上到處都是開心的人群,這些景象使我回憶起那些已經(jīng)流逝的歡樂歲月。一想到要回那個既孤單又空虛的公寓,我就受不了。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我非常迷惑,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我這樣走了一個小時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站在公共汽車站前。我記得以前我常常和丈夫隨意搭上一輛公共汽車,沒有目標地游玩。于是,我走上靠站的第一輛公共汽車。當汽車過了赫德遜河,又行駛了一段路之后,我聽到司機說:‘到終點站了,夫人。’我下了車。那是一個很安寧、平靜的小地方,我走到住宅區(qū)的一條街上,路過一座教堂,聽見里面?zhèn)鱽韮?yōu)美的曲調(diào)。我走進教堂,發(fā)現(xiàn)教堂里面空空的,只有那個彈風(fēng)琴的人。我靜靜地坐在一張椅子上,教堂里裝飾得非常漂亮。悠揚的樂曲聲,再加上我從早上到那時一直沒有吃東西,使我覺得有點頭昏。我覺得身體虛弱而沉重,不久便昏睡過去。
“當我醒來的時候,不知身在何處。我嚇壞了,這時突然看見我面前有兩個小孩。其中一個小女孩指著我說:‘不知是不是圣誕老人把她帶來的。’我醒來的時候,那兩個小孩也嚇壞了,我告訴他們我不會傷害他們。我問他們的父母在哪里,他們回答說:‘我們沒有媽媽,也沒有爸爸。’他們是兩個小孤兒,而且比我以前所見過的境況更差。看到這種情況,我對自己的憂傷和自憐感到慚愧。然后,我?guī)麄內(nèi)チ艘粋€小飲食店,讓他們吃了些點心,又給他們買了一些糖果和幾樣禮物。這時,我的孤獨和寂寞魔幻般地消失了。這兩個孤兒給我?guī)砹藥讉€月都不曾體驗過的真正的快樂。這次經(jīng)歷使我意識到,只有使別人快樂,才能讓我們自己快樂。只有幫助別人,并付出我們的愛,才能克服憂慮、悲傷以及自憐,而且覺得自己像換了一個人一樣。”
為什么做一件好事,能給人帶來這么大的影響呢?因為當我們試著使別人高興的時候,就不再會只想到自己。如果只想到我們自己,就會產(chǎn)生憂慮和恐懼,可能患上憂郁癥。
偉大的心理學(xué)家阿爾弗雷德?安德爾常常對那些精神抑郁癥患者說:“如果你遵照我開的處方去做的話,你的病會在兩周之內(nèi)治好。”
那么,這個處方是什么呢?安德爾在《生命對你意義何在》一書中寫道:“抑郁癥就像一種長年不止的怒氣,以及對別人的反感,雖然患者只是想得到照顧、同情和支持,但是他們似乎只是因為內(nèi)心的愧疚感而抑郁不樂。抑郁癥患者對早期的記憶通常都是像這樣的:‘我記得我想躺在長沙發(fā)上,可是我哥哥卻躺在那里,結(jié)果我大聲哭叫,使他不得不走開。’抑郁癥患者通常會用自殺來作為報復(fù)的手段,而醫(yī)生的第一個治療方法就是要使他們找不到任何自殺的理由。我用來解除他們情緒緊張的辦法,也是這種治療方法中的第一條規(guī)則,就是建議他們‘不要做你不喜歡做的事’。這句話聽上去似乎非常簡單,但我相信它可以深深觸及這種病的根源。如果一個抑郁癥患者能夠做到他想做的一切事情,那他還會報復(fù)誰呢?他還會怪別人嗎?
“另外一種做法,則可以更直接地觸動他們的生活方式。我告訴他們:‘你可以在兩周之內(nèi)治好病,如果你照我的話去做的話:就是每天想想如何讓別人高興。’你知道這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么嗎?他們滿腦子只是想‘我怎樣才能讓別人為我擔憂’,他們的回答都非常有意思。有的人說:‘這對我太容易了。我這一輩子都在做這種讓別人高興的事。’其實他們從來沒有做過。于是我會要求他們仔細考慮一下,但他們一般都不愿去想。這時,我就會告訴他們說:‘當你睡不著的時候,不妨思考怎樣才可以讓別人高興。這會大大地改善你的健康。’當我第二天再見到他們的時候,就問他們說:‘你有沒有想過我的建議?’他們有人會回答:‘我昨天晚上一上床就睡著了。’當然,在跟他們談這些事的時候,一定要很友善,很誠懇,絲毫不能顯露出優(yōu)越的神情。
“我希望他們多少能夠?qū)e人有點興趣。他們之中的很多人會這樣對我說:‘我為什么要讓別人高興呢?別人從來不會想到讓我高興。’我告訴他說:‘你一定得考慮你自己的健康。別人以后也會受苦的。’當然,很少會碰到病人說:‘我曾想過你建議的事。’因為我知道他的病根主要是缺乏合作精神,而我正想使他看到這一點。一旦他能夠和其他人在平等而合作的基礎(chǔ)上接觸的話,他的病也就好了。我們都明白,那些對別人毫無興趣的人,在生活中遭到的困難最多,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也最大。只有對別人感興趣的人,才會擁有快樂,擁有健康。”
當然,安德爾醫(yī)生要求我們每天都做一件好事,這里的“好事”指的“就是能使別人的臉上露出開心的微笑的事”。
那些找心理醫(yī)生看病的人,只要他們愿意幫助別人,大約有1/3的人都能夠自我治愈。著名心理學(xué)家卡爾?榮格曾說:“在我的病人中,大約有1/3并非真的有病,而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沒有意義和空虛。”換句話說,他們只是想搭別人的順風(fēng)車度過一生――可是別人的車子只經(jīng)過而不會停下來,于是他們?nèi)フ倚睦矸治黾遥務(wù)撍麄兡切┖翢o意義的、微小的且又毫無用處的生活。當然,他們上不了船,就只好站在碼頭上,怪這個或怪那個,但他們絕不會怪自己,還要求全世界都以他們的欲望為中心。
紐約心理治療中心的負責(zé)人亨利?林克說:“照我個人的見解來說,現(xiàn)代心理學(xué)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就是以科學(xué)的方法證明,必須要有自我犧牲精神或者是自我約束思想,才能達到了解自我與快樂。”
如果你是一位男士,就可以跳過這一段不看,因為你可能不會有興趣。這里講的是一個很不快樂的、滿懷憂慮的女孩子如何使好幾個男人來向她求婚的故事。而這個女孩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一位祖母了。我?guī)啄昵霸ニ依镒隹停敃r,我正在她所住的小鎮(zhèn)上演講,第二天早上她又開車送我到50英里外的地方去搭車,好讓我轉(zhuǎn)車到紐約中央車站去。我們談起了如何交朋友的事,她對我說:“卡耐基先生,我要告訴你一件我從來沒有跟任何人說過的事情,甚至連我丈夫也不知道這件事。”
她告訴我說,她出生在費城一個很窮困的家庭里,她幼年和少年時的最大悲劇就是她家很貧窮。她說:“我不能像其他的女孩子那樣有許多的娛樂,我的衣服料子從來都不是最好的,加上我長得太快,衣服總是沒辦法合身,而且也不是流行的式樣。所以,我一直覺得很丟臉,也很委屈,當時,我常常哭著進入夢鄉(xiāng)。最后,我在絕望之中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每次參加晚宴的時候,我都請我的男伴將他自己過去的經(jīng)驗以及他的一些看法,還有他對未來的計劃告訴我。我當時之所以那樣做,并不是因為我對他的話特別感興趣,而是為了不想讓他注意到我穿著難看的衣服。但是,奇怪的事情很快發(fā)生了,當我聽這些年輕人跟我談話,并對他們有了較多的認識后,我真的開始對他們說的話產(chǎn)生了興趣。有時候,我的興趣會濃厚到忘記我自己的穿著打扮,并且,因為我能傾聽別人談話,而且鼓勵那些男孩子談他們自己的事情,使他們非常快樂,漸漸地我成了我們那里最受歡迎的女孩子,最后竟然有3個男孩子一起來向我求婚。”
這個故事看起來很好笑,但是,它也正說明了,多替別人著想,不僅能使你不再為自己憂慮,也能幫助你結(jié)交許多朋友,并獲得更多的樂趣。
看到這兒,你也許正對自己說:“哦,我覺得這些故事并沒有什么意思。我自己也曾經(jīng)在圣誕之夜接待過一兩個孤兒,而如果我本人在珍珠港的話,我也會很高興地做瑪格麗特?泰勒?耶茨所做的事……但我的情況不同,我做的是一天8小時的枯燥工作,我過的只不過是一般人的普通生活,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任何戲劇性的事。我怎么會對幫助別人產(chǎn)生興趣呢?而且這樣做對我又有什么好處呢?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當然,有這種想法沒什么可奇怪的,每個人都會這樣想。但是,我會想辦法給你解答這些問題。首先,不管你的處境多么普通而平凡,你每天都會碰到一些人,你是如何對待他們的呢?你是否試著去了解他們的生活?或者只是隨便看他們一眼?比如說一位郵遞員,他每年要走幾百里路,把信給你送到家門口,而你是否問過他住在哪里?他的工作是否讓他覺得心煩呢?或者看一看他的夫人和他孩子的照片呢?你是否問過他的腳酸不酸?或者是賣報的人、雜貨店里送貨的孩子、那個在街角為你擦鞋的人……這些人和你我一樣,他們也都是人,都有他們的夢想、他們的煩惱和他們的個人雄心,他們也渴望有機會跟其他的人來共享快樂,但是,你是否曾對他們的生活流露出某種興趣呢?你給沒給過他們這種機會呢?這些事情正是我要說的。其實,你不一定要做一個社會改革者,或做南丁格爾,才能幫助改善這個世界。你可以從明天早上開始,從你所碰到的那些人做起。
說到這里,你可能會說:“這對我有什么好處呢?”答案就是,這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滿足、更大的快樂以及更多的成就感。古代波斯拜火教的始祖佐羅亞斯特說:“為別人做好事并不是一種責(zé)任,而是一種快樂,因為這能增強你自己的健康和快樂。”亞里士多德稱這種態(tài)度為“有益于人的自私”。富蘭克林的說法則更簡單:“當你善待別人的時候,就是善待你自己。”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我曾向耶魯大學(xué)的威廉?李昂?費爾浦教授請教他是如何做到的。他是這樣說的:“每當我去一家理發(fā)店、旅館或者商店的時候,我總會說一些令每個人都高興的話。有時候我會贊美一個在店里向我打招呼的小姐,說她的頭發(fā)很美,或者說她的眼睛很漂亮。我會問一位理發(fā)師,我會問他是怎么干上理發(fā)這一行的?他干這一行有多久了?他整天這樣站著會不會很累?已經(jīng)為多少人剃過頭?我會幫他算出來。我發(fā)現(xiàn),當你對別人感興趣的時候,就會使他們非常高興。
“有一次,我在一個特別炎熱的夏天到紐海文鐵路餐車吃午飯。餐車中擠滿了人,猶如一個瘋?cè)嗽海?wù)員的動作也非常慢,等到那個服務(wù)員終于把菜單遞給我的時候,我說:‘那些在后面悶熱的廚房里做飯的人,今天一定很辛苦。’那個服務(wù)員開始罵了起來,他的聲音充滿了怨恨。我開始還以為他是在生氣,他大聲說:‘天啊!到這里來的人都埋怨飯菜不好吃,說我們動作太慢,還抱怨這里太熱、價錢太高……我聽他們這樣指東罵西已經(jīng)有19年了。你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對在悶熱的廚房里做事的廚師表示同情的人,我真希望上帝多讓我們遇到幾個你這樣的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