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平安快樂的要訣(8)
她最開始是在明尼蘇達州一個小村莊教書,后來變成了南達科他州一個學院的新聞文學教授。她在當地任教13年,并常在婦女俱樂部里演講,上電臺節(jié)目談論書籍與作者。在書中她寫道:“在我的內心深處,始終不能祛除完全失明的恐懼。為了克服這一點,我只有對人生采取開心,甚至是天真的態(tài)度。”
1943年,她已經52歲了,卻發(fā)生了一項奇跡:極負盛名的梅奧醫(yī)院的一項手術,使她得到了比以前要好40倍的視力。
一個全新的、令人振奮的世界展現在她的眼前。即使是在水槽邊洗碗,對她而言都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她寫道:“我開始玩弄碟子上的泡沫,用手指捧起一個肥皂泡泡,對著光看,我看到了縮小的、彩虹般的色彩幻影。”
從廚房的窗口望出去,她看到:“振動著灰黑色的翅膀飛過積雪的一只麻雀。”
能有幸親眼見到肥皂泡與麻雀,促使她以下面這句話作為她的那本書的結尾:“親愛的主,我不禁低語,我們的上蒼,我感謝你,我感謝你。”
想想看,為了你能洗碗時看到彩色的泡沫,看到飛越雪地的麻雀,還要衷心地感謝上帝!
你我不該慚愧嗎?
我們一直都生活在美妙的童話世界中,卻什么都看不見,不知道珍惜和享受。
想要保持平和快樂,那就盤算一下你所得到的恩惠吧。
小結:
1.現在你何不問問自己:“我到底在煩惱些什么呢?”你多半會發(fā)現,你所擔心的事既不重要,也沒有意義。
2.世上最好的醫(yī)生,就是飲食有度、保持平和以及愉悅的心情。
3.羅根?史密斯有一句智慧之言:“人生有兩項主要目標,第一,擁有你所向往的;第二,享受它們。只有最具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第二點。”
10在人生中反敗為勝
卡耐基成功金言
1.如果得到檸檬的是個聰明人,他會說:“我可以從這次不幸中學到什么?我怎樣做才能改善目前的處境?我怎樣把這個檸檬做成檸檬汁呢?”
2.人生最重要的不只是運用自己所擁有的,因為任何人都會這樣做,真正重大的課題是如何從你的損失中獲益,這需要真正的智慧,也只有這樣才顯示出你的雄才大略。
3.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以你的所得作投資,因為任何人都可以這樣做。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從損失中獲利。這才需要智慧,也才能顯示出人的素質高低。
一天,我到芝加哥大學訪問休欽校長,請教他是怎么處理憂慮的。他回答我:“我一直都遵循西爾斯百貨公司總裁羅森華的建議,他說:‘你手上如果只有一個酸檸檬,那就做杯可口的檸檬汁吧!’”
這正是這位芝加哥大學的校長所采取的辦法,而一般人卻剛好反其道而行之。
有些人發(fā)現命運送給他的是一只檸檬,他便會立刻放棄,而且說:“我完了!我的運氣這么壞!”于是他便與世界作對,把自己放入自我可憐的境地。
如果得到檸檬的是個聰明人,他會說:“我可以從這次不幸中學到什么?我怎樣做才能改善目前的處境?我怎樣把這個檸檬做成檸檬汁呢?”
偉大的心理學家艾德勒窮其一生研究人類及其潛能,他曾宣稱,他發(fā)現人類最不可思議的一種特性,這就是“人具有反敗為勝的力量”。
我現在要敘述一位叫瑟瑪?湯姆生女士的故事,她的經歷正符合這句話,她是這樣述說自己的經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我先生駐防加州沙漠的陸軍基地。為了可以經常與他相聚,我搬到他的附近去住,但那兒實在是個可怕的地方,我想沒有比那里更糟糕的地方了。我先生外出學習軍事時,只有我一個人待在小房子里,天熱得要命,仙人掌樹陰下的溫度是華氏125度(合61攝氏度),我沒有一個可以談話的人。那里的風沙很大,所有吃的、呼吸的東西里都充滿了沙、沙、沙。
我覺得自己倒霉到了極點,覺得自己太可憐了,于是便寫信給我的父母,告訴他們我放棄了,我一分鐘都不能再忍受了,準備打道回府,我情愿去坐牢也不想再待在這個鬼地方。
我父親的回信只有三行字:
兩個人由鐵窗往外望,
一人看到滿地的泥濘,
另一人,卻看到滿天星辰。
我把這幾句話反復念了好幾遍,覺得自己很丟臉。我決定找出目前處境的優(yōu)點,尋找那片“星空”。
我開始與當地的農民交朋友,他們的反應讓我很感動。當我對他們的紡織和陶藝表示興趣的時候,他們會把拒絕賣給游客的心愛的作品送給我。我研究了各式各樣的仙人掌和當地植物。我試著認識一些人,我觀看沙漠的黃昏,尋找到200萬年前的貝殼化石,原來這片沙漠在300萬年前曾是一片海洋。
是什么帶來了這些驚人的改變呢?沙漠沒有什么不同,改變的是我的態(tài)度,因為這種改變,使我有了一段精彩的經歷。我發(fā)現的新天地讓我覺得既刺激又興奮。我動手寫了一本小說,我從自筑的牢房中看出去,找到美麗的星辰。
瑟瑪?湯姆生所發(fā)現的正是耶穌誕生500年后希臘人所發(fā)現的真理:“最美好的事往往也是最困難的事。”
佛斯狄克在20世紀再次重述這個真理:“真正的快樂不見得是愉悅的,而多半是一種勝利,一次將檸檬榨成檸檬汁的經驗。”
我拜訪過一位住在佛羅里達州的快樂農民,他將“一顆有毒的檸檬做成了可口的檸檬汁”。
當他買下農田的時候,情緒十分低落。土地貧瘠得不適合種植果樹,甚至連養(yǎng)豬也不行。除了一些灌木和響尾蛇,什么都養(yǎng)不活。后來,他忽然有了一個主意,他決定將“負債”變成資產,他要利用這些響尾蛇。于是,他在大家驚異的目光下,開始生產響尾蛇罐頭。
幾年后,我再去拜訪他時,發(fā)現每年有平均兩萬名游客到他的響尾蛇農莊去參觀,他的生意好極了。我親眼目睹了響尾蛇的毒液被抽出后送往實驗室制作血清,蛇皮則被高價出售。
我在全美各地旅行,常有幸見到“有能力反敗為勝”的人。
已故作家威廉?波利多曾寫過:“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以你的所得作投資,因為任何人都可以這樣做。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從損失中獲利。這才需要智慧,也才能顯示出人的素質高低。”波利多寫下這段話的時候,他已被一次火車事故奪去了一條腿。
不過,我還認識一位喪失雙腿的人,也同樣反敗為勝。
他名叫本?佛森。我在佐治亞州大西洋城的一家旅館電梯中遇到他。我步入電梯時,注意到這位表情愉悅的人下半身沒有腿。他坐在電梯角落的輪椅上。電梯停在他要去的那層樓時,他和善地請我移到角落,以便他移動輪椅時更順利。“對不起,”他說,“給你帶來了不便!”他臉上掛著溫煦的笑容。
我走出電梯,回到房間以后,實在沒法不想這位開心的殘疾者。于是我找到他,請他告訴我他的故事。
“事情發(fā)生在1929年,”他面帶微笑地說,“我到山上砍伐胡桃木,我把木材堆在車上開車回家。忽然一根木條滑下來,在我急轉彎時,木條卡在車軸上,我被彈到一棵樹上,脊椎受了傷,雙腿因此癱瘓,并被截肢。”
“那年我只有24歲,從那以后,我沒有再走過一步路。”
24歲的青年,就被宣判一輩子要在輪椅上度過!
我問他怎么能這么勇敢地面對現實。
他說:“我不能!”他說他當時憤怒地抗拒,怨恨命運的作弄。隨著年齡漸長,他發(fā)現抗拒對自己毫無幫助,只不過使自己更凄慘。
“我終于體會到,”他說,“別人都和善禮貌地對我,我起碼也應該禮貌和善地回應人家。”
我再問他,過了這么多年,他是否仍覺得那次事件是個不幸。他說:“不!我?guī)缀鯌c幸它的發(fā)生。”他告訴我經過了震驚與憤恨階段后,他開始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他開始閱讀并培養(yǎng)對文學的愛好。在14年里,他最少讀了1400本書,這些書拓展了他的視野,他的人生比他以前所想象的還要豐富。他也開始欣賞音樂,那些令他感動的交響樂在以前只會讓他打盹。然而,真正最重大的改變,還是他有了思考的時間。“我一生中第一次,”他說,“真正用心看世界,并體會其價值。我終于體會到以前我津津樂道的事,都沒有真正的價值。”
由于閱讀,他開始對政治感興趣,他研究公共問題,坐在輪椅上發(fā)表演說!他開始了解人們,而人們也開始認識他。他坐在輪椅上,就任佐治亞州州務卿。
我在紐約市講授成人教育課程時,了解到很多人都有很多遺憾,最主要的遺憾是沒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他們似乎認為未進大學是一種缺陷。但我認識的許多成功人士都沒有上過大學,其實,上沒上大學并不那么重要。
我經常告訴這些學員一個失學者的故事:
他的童年非常貧困,他父親去世后,靠他父親的朋友幫忙才得以安葬。他的母親必須到一家雨傘廠,一天工作10小時,再帶些零工回來做,做到晚上11點鐘。
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的男孩,有一次參加教會的戲劇表演,覺得表演非常有趣,就開始磨煉自己公眾演說的能力。后來也因為這樣,他進入政界。30歲時,他當選紐約州議員。不過對接受這樣的重大責任,他其實還沒有準備妥當。
事實上,他親口告訴我,他還搞不清楚州議員應該做些什么。他開始閱讀冗長復雜的提案,這些提案對他來說,就跟天書一樣。他被選為森林委員會委員,可是因為他從來就不了解森林,所以非常擔心。他又被選入銀行委員會,可是他連銀行賬戶也沒有,因此他十分茫然。他告訴我,如果不是恥于向母親承認自己的挫折感,他可能早就辭職不干了。絕望中,他決定一天學習16個小時,把自己無知的“酸檸檬”做成知識的“甜檸檬汁”。正因為這種努力,他由一位地方政治人物提升為全國性的政治人物,他的表現如此杰出,連《紐約時報》都尊稱他為“紐約市最可愛市民”。
這位傳奇人物就是艾爾?史密斯。
在艾爾開始自學后的10年,他成為紐約州政府的“活字典”。他曾連任四屆紐約州州長――當時還沒有人擁有這樣的紀錄。1928年,他是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在內的6所著名大學,都曾頒授榮譽學位給這位少年失學的人。
艾爾親口告訴我,如果他不是一天勤讀16小時,把他的缺陷彌補過來,絕對不可能有今天。
哲學家尼采認為杰出的人,“不僅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并且熱愛這種挑戰(zhàn)”。
威廉?詹姆斯曾說:“我們最大的弱點,給了我們不可預期的動力。”
貝多芬則可能因為耳聾才得以完成這么動人的音樂作品。
海倫?凱勒的創(chuàng)作事業(yè)完全是受到耳聾目盲的激發(fā)。
在達爾文誕生于英國的同一天,美國肯塔基州的小木屋里也誕生了一位嬰兒,他也同樣受到了自己缺陷的激發(fā),這個孩子就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他生長在富有的家庭,并得到哈佛大學的法學學位,又有圓滿的婚姻,那他可能永遠都不能在蓋茨堡講出那么深刻動人、不朽的名篇,更別提連任就職時的演說。他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具有統(tǒng)治者最高尚情操的人,他說:“對人無惡意,常懷慈悲于世人……”
佛斯狄克曾提到:有一則北歐寓言中說過,冰冷的北極風造就了維京人。我們從什么時候開始相信,人們會因為舒適的生活和沒有任何困難而覺得快樂呢?正相反,自憐的人即使舒舒服服地靠在沙發(fā)上,也不會停止自憐。反倒是那些不計環(huán)境優(yōu)劣的人常常感覺快樂,他們對個人應當承擔的責任勇于擔當,也從不逃避。
如此說來,有兩個理由促使我們去改變惡劣的環(huán)境:第一個是,我們可能成功。第二個是,即使不能成功,這種努力本身已經迫使我們向前看,而不是只會悔恨,它會驅除消極的思想,代之以積極的看法。它激發(fā)了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促使我們忙碌,使我們沒有時間和心情去憂傷過去的事。
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歐?布爾在巴黎的一次音樂會上,小提琴的A弦忽然斷了,他面不改色地用剩余的三條弦奏完全曲。
佛斯狄克曾說:“這就是人生,斷了一條弦,就用剩余的弦繼續(xù)演奏。”
如果我能夠做到,我就要把威廉?波利多的這段話懸掛在每一所學校里:“人生最重要的不只是運用自己所擁有的,因為任何人都會這樣做,真正重大的課題是如何從你的損失中獲益,這需要真正的智慧,也只有這樣才顯示出你的雄才大略。”
獲得平和快樂的秘訣是:學會反敗為勝。
小結:
1.偉大的心理學家艾德勒,窮其一生研究人類及其潛能,他曾宣稱,他發(fā)現人類最不可思議的一種特性,就是“人具有反敗為勝的力量”。
2.“最美好的事往往也是最困難的事。”
3.“真正的快樂不見得是愉悅的,而多半是一種勝利,一次將檸檬榨成檸檬汁的經驗。”
11每天都要給別人快樂
卡耐基成功金言
1.只有幫助別人,并付出我們的愛,才能克服憂慮、悲傷以及自憐。
2.為別人做好事并不是一種責任,而是一種快樂,因為這能增加你自己的健康和快樂。
3.憂郁癥就像一種長年不止的怒氣,以及對別人的反感,雖然患者只是想得到照顧、同情和支持,但是他們似乎只是因為內心的愧疚感而悶悶不樂。
住在華盛頓州西雅圖的已故博士佛蘭克?陸培曾因患有風濕病而在床上躺了23年之久,但是《西雅圖報》的記者懷特豪斯寫信告訴我說:“我曾訪問過陸培博士好幾次。我從未見過哪個人能像他那樣不自私,那樣好好地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