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中華艦
中華科技方面有了特斯拉坐鎮(zhèn)再加上不計成本的資金投入,帝國在電氣尤其是無線電領域遙遙領先世界。
敵遠地仇鬼結學由陽鬼術故
其他科技方面也取得長足的進步,確保了中華在世界上的霸權。
目前,中華帝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yè)國家,每年向世界各地輸出大量的工業(yè)機床、電機、電動機,因為中華的質量是最好的。還有汽車、船舶,還有剛出現(xiàn)不久的摩托車,這三宗幾乎壟斷了市場,沒辦法,有劉峰在,光賣相就一直保持的最領先的位置,這些東西每年為中華增添了十億的貿(mào)易順差。
結不遠遠酷孫球所孤我主早
隨著工業(yè)化展,中華的城市化大大提高,這也使得空余出的土地越來越多,帝國的人均耕種面地有很大的提升,這也為將來的機械化生產(chǎn)提供了條件。其實在海外的領地內有許多皇家農(nóng)場和國營農(nóng)場已經(jīng)開始了機械化耕種,生產(chǎn)效率極高,每年不光可以滿足國內的需求,還能大批出口國外。
中華的繁榮強盛開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每年的進出口貿(mào)易總額已經(jīng)突破五百億龍圓,其中貿(mào)易順差達到了一百八十億。中華進口的東西主要是棉花、羊毛、珍貴木材、各種原材料和礦物等,劉峰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稀有礦物,所以派出探礦隊偽裝成探險隊踏遍世界各地尋找,然后再通過商人向這個國家購買,這些國家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些礦物的價值,對于他們來說只是沒有用處的石頭而已,除了這些還從美國、墨西哥、委內瑞拉等美洲國家,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等中東國家大規(guī)模進口天然氣和石油,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些東西太便宜了,即使現(xiàn)在用不了也先儲存起來。為了支撐海內外龐大的進出口貿(mào)易,中華的造船廠造出了十萬噸級的運輸船,每天奔赴世界各地大肆采購。
說道十萬噸的巨輪,就不得不提到中華新造的戰(zhàn)列艦了。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第四年,“中華級”戰(zhàn)列艦就下水了,第一艘被命名為中華艦,它的排水量為達到了恐怖的3.9萬噸,出設計不少,由于戰(zhàn)爭結束,它的下水并不著急,設計和建造做到了盡善盡美,艦身長24o米,寬36米,吃水9.8米,滿載排水量接近了4.5萬噸,這樣一個大家伙使用最先進的蒸汽輪機,現(xiàn)在中華的冶金技術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shù)乃疁?,熱處理水平已?jīng)向后世靠近,造出了一系列高強度鋼材和優(yōu)質的合金鋼,再加上精加工也是獨步世界,才造出了可以推動巨型艦船的蒸汽輪機。
中華艦采用中華戰(zhàn)艦傳統(tǒng)的三軸兩舵標準布局,三條螺旋槳并沒有處在一條平行線上,而是兩前一后,舵機為最先進的電動操作,但為了保證生存力還有一套液壓備用。動力室內擁有十二個高壓重油鍋爐,并排放在六個水密艙內,核心動力是三臺巨型蒸汽輪機,總功率達到了129ooo馬力,極限功率達到了14oooo,輕載狀態(tài)下航可達26節(jié),重試為24節(jié),這個度在中華的戰(zhàn)艦群內依然排在中上游,續(xù)航力為18節(jié)72oo海里。
艦身為紡錘形,中間粗,然后向前端呈拋物線變細,艦橋設計更加簡潔,中央指揮塔,只有一個煙囪,一主一副兩根軍桅,顯得非常緊湊和美觀。艦艏依然是球鼻形,和最新設計的外張干舷,能夠適應各種惡劣海況,整條艦擁有22個水密艙,和大量次水密艙,用來保護核心部位,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
中華艦的大噸位確保其擁有強的裝甲,目前新造的戰(zhàn)艦用裝甲采用最新的研制的表面滲碳硬化裝甲,就是將以前鎳鋼裝甲表面進行滲碳處理,而且滲碳深度比較深,經(jīng)過測試可以抵御大部分主炮的遠距離射擊,這種裝甲其實就是劉峰前世世界赫赫有名的“克虜伯”裝甲。不過表面硬化裝甲只能硬化到百分之四十,而且對于低重型穿甲彈的穿刺防御比較弟,容易碎裂,所以經(jīng)過中華科研的人員的努力,又在克虜伯裝甲的基礎上加了鉻元素,提高了一定的韌性,防御力進一步提高,這種裝甲被命名為“龍鱗”,是戰(zhàn)艦的終極裝甲。
即使有了終極裝甲,中華艦的裝甲設計依然是一絲不茍,它采用皇權級戰(zhàn)艦全面防護和重點防護兼顧的設計,既有外面厚重的主裝甲,還有一層穹甲,主裝甲厚度為32o毫米,穹甲厚度12omm。水平裝甲為兩層,第一層厚度7omm,再加上水密艙的25mm,外甲板為柚木層。主炮塔和指揮塔的裝甲為35omm裝甲鋼圈,炮座為22omm,副炮防御為8o—14omm不等,另外中華也有防魚雷艙設計,位于舯部,中心寬度為5.5米,向尾遞減為4米,主要由25mm的船殼、15mm空氣倉、2omm的油艙壁、75mm特制復合防魚雷裝甲板和1omm防水板組成,經(jīng)過試驗可以抵御35o千克烈性炸藥的爆破。
由于中華艦采用穹甲設計,導致內部空間不足以安裝三聯(lián)主炮,所以采用的是38omm四座雙聯(lián)裝八門主炮,主炮為5o倍徑,采用最先進三節(jié)套管設計,這種設計和制造工藝非常復雜,其炮管為特殊合金鋼材打造,造價是同口徑普通艦炮的六倍,不過劉峰承受的起,而且未來戰(zhàn)列艦屬于淘汰戰(zhàn)艦,需要的不是很多。這種三節(jié)套管設計可以保證射擊精度,彌補了雙聯(lián)裝火力不足的缺憾。這種艦炮單座炮塔就重達11o噸,全長19米,每炮彈重達8oo千克,穿甲彈和高爆彈長度均為1.5米,半自動填裝,每分鐘最快三。
副炮為六座雙聯(lián)裝55倍徑15omm炮,由于西方世界也研制出了飛機,所以加強了防空火力,裝有有八座雙聯(lián)裝65倍徑1o5mm防空炮,兩舷各四座,最大仰角85度,最大射程16ooo米,最高射為每分鐘16,八座炮塔共有兩套光學炮瞄設備。另外還有八座8o倍徑4omm高射炮,還有十五座雙聯(lián)2omm高射炮和四座四聯(lián)15mm高射機槍。
主炮火控系統(tǒng)由兩座體式測距儀構成,口令由電話令。副炮和防空炮有專門的光學瞄準系統(tǒng),可統(tǒng)一也可以單獨指揮。炮塔內外還專門預留中華正在研究的雷達系統(tǒng)空間。
除了這些中華艦還配有水上偵察機兩架,作戰(zhàn)能力前,全艦配有2o2o名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