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任免大權(quán)
[全文字閱讀三江閣]“皇上,臣所說之恩科與往常不同,并非只有舉人能應考,只要是讀書人都能參加考試,為國選拔良才。”見宣德帝眉頭微皺,李云天沉聲解釋道。
李云天是兩榜進士出身,自然清楚兩廣和云南的舉子們的心思,肯定是想進入京城各大部院這種重要的衙‘門’歷練,以積累資歷,豈會去被視為蠻夷之地的‘交’趾為官?
另外,宣德帝為了‘交’趾的官員而給兩廣和云南的舉人單獨開的恩科并不是正規(guī)的會試,即使是考中了也非正統(tǒng)的兩榜進士,這是那些寒窗苦讀的舉人們所無法接受的。
再者說了,即使那些舉人考不上兩榜進士,也會獲得在兩廣和云南任職的機會,遠比前往‘交’趾要好,保不準就丟了‘性’命。
正是因為兩廣和云南臨近‘交’趾,使得三地的舉人深知‘交’趾的危險,故而就算他們想?yún)⒓舆@次恩科恐怕也會被家人所阻止。
李云天既然提出了在三地開恩科,那么肯定已經(jīng)想好了應對的辦法,他的處理方式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像講武堂的新式武舉一樣,面向所有的士子開放考試,擇優(yōu)錄取。
在李云天看來,他并不認為那些舉子雖然能寫一手好文章,但并不比普通讀書人能更好地治理國家,故而對其一視同仁。
此言一出,大殿左側(cè)的文臣頓時就是一陣‘騷’動,能出現(xiàn)在太和殿的文臣幾乎都是兩榜進士出身,自然視兩榜科考為正統(tǒng),而李云天所提的恩科無疑違背了正統(tǒng)科考。
“皇上,此事情非得已,只是權(quán)宜之計,待‘交’趾事態(tài)平穩(wěn)后再由吏部選派官員前去任職。”李云天聽見了身后左側(cè)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知道文臣們對他的提議有抵觸,故而提高了音量說道。
“皇上,臣覺得鎮(zhèn)武伯所說之事可行,如今‘交’趾缺乏治理政務的干吏,不妨以此恩科來選材,以解燃眉之急。”
李云天的話音剛落,楊士奇就走了隊列,來到殿前沖著宣德帝拱手說道,他昨天晚上就知道李云天的這個打算,對此舉頗為贊同,認為李云天一定能選一批好官來治理‘交’趾,解除大明的西南邊患。
“皇上,非常之事行非常之事,臣認為當務之急是給‘交’趾選拔官員,請皇上可此恩科。”
隨即,蹇義也走到了楊士奇的身旁,躬身向宣德帝說道,李云天的這個辦法不僅可以解決‘交’趾的官員問題,還能使得吏部免去一場風‘波’,他自然同意。
“臣附議!”隨著楊士奇和蹇義表明態(tài)度,內(nèi)閣閣員和六部堂官們相繼走出了隊列,對李云天所提的恩科表示了支持。
“臣附議!”在場的文官們見狀紛紛向宣德帝一躬身,贊同李云天所說的恩科,畢竟這事關‘交’趾平叛,而他們也沒有好辦法來解決‘交’趾官員的問題,總不能讓他們前去‘交’趾做官吧!
另外,李云天也是兩榜出身的進士,而且還是翰林‘侍’讀,從情理上來講,那些文官們都更容易接受。
“鎮(zhèn)武伯,朕準你所奏。”宣德帝見文臣們皆同意李云天的做法,于是沉‘吟’了一下,鄭重其事地向李云天說道:
“由于‘交’趾地處偏遠,此次恩科朕決定由你來主考,另,五品以下官員在‘交’趾的任免由你便宜行事,你可不要辜負了朕,一定要給朕一個太平安康的‘交’趾!”
“皇上,這恐怕有所不妥,選拔官員是吏部之事,臣無權(quán)干涉。”李云天聞言不由得吃了一驚,連忙躬身說道。
大殿上的重臣也紛紛面‘露’詫異的神‘色’,誰都沒有想到宣德帝會讓李云天在‘交’趾五品以下官員的任免上“便宜行事”,這可是將那些官員的任免大權(quán)‘交’給了李云天。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官員的任免權(quán)并不是在上級官員那里,而是歸屬于吏部。
這意味著,即使是貴為一省布政使司的布政使,也無權(quán)任免縣里面的那些從九品的官吏。
不過,上級官員掌握著下級官員每年的考評,這可是官員仕途升
舉個例子,雖然布政使不能撤掉一名從九品的官員,但是卻可以將他的考評寫為差等,屆時吏部會將那些考評將差等的官員降職或者撤職。
另外,上級官員也可以去查下級官員有無貪贓枉法之事,趁機找個由頭將其狠狠整治一番,而這恰巧就是下級官
如果簡單點來說的話,雖然上級官員沒有任免下級官員的權(quán)力,但是卻掌握著下級官員的命運,這就是官場上森嚴的等級,也就是俗稱的官大一級壓死人。
“這有何難,你兼了吏部文選清吏司主事不就可以了。”宣德帝見李云天婉拒,知道他說的也是事情,眉頭微微一皺后沉聲說道。
吏部文選清吏司專‘門’管官員的選補升調(diào)之事,李云天有了這個頭銜,任免‘交’趾的官員也就“有法可依”了。
六部下屬各司的主事都是正六品,李云天的文職官階是正六品,他又是翰林‘侍’讀,而翰林‘侍’讀可謂是正六品中官職中的頂級職務,故而他兼吏部文選清吏司主事并無不妥。
由于李云天是“兼”吏部文選清吏司主事,不是“兼掌”或者“兼任”,這表明吏部文選清吏司主事一個虛職而已,只是表明了李云天的一種身份和地位,在吏部并無實際職務。
李云天聞言,嘴角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笑意,宣德帝的這個主意是一個絕佳的變通,看來宣德帝已經(jīng)打定主意要將‘交’趾的事務全權(quán)‘交’給他來處理了,“便宜行事”的權(quán)力正是他所希望得到的。
宣德帝之所以要個李云天這個權(quán)限,是因為他對吏部在‘交’趾官員上的事情是倍感失望。
因此,與其然讓吏部的人來任命‘交’趾的那些官員,不如讓李云天來做這件事,他可不認為吏部的那些人比李云天更值得信賴。
“皇上英明,鎮(zhèn)武伯是翰林院的‘侍’讀,文采斐然,由他來主考一定能給我大明選出良才來治理‘交’趾。”就在眾臣面面相覷的時候,蹇義打破了現(xiàn)場的平靜,高聲向宣德帝說道。
既然宣德帝心意已決,那么蹇義也唯有順其自然,真的要是惹急了宣德帝的話,保不準宣德帝就要將那些反對此事的官員發(fā)配到‘交’趾為官,屆時事情可就要鬧大了。
就像蹇義先前說的那樣,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面對‘交’趾目前的局勢需要一員干才前去治理,而李云天無疑就是絕佳的人選,故而他認為應該給李云天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使得他能在‘交’趾大展拳腳。
本來,有幾名文官想要站出來反對此事,不過見蹇義支持宣德帝的做法后立刻縮了回去:連吏部尚書都贊同了,其余人又有什么資格說三道四?
其余的文官也在對視了幾眼后陷入了沉寂中,無人站出來表示異議。
歸根結(jié)底,文官們還是沒有將偏遠荒蠻的‘交’趾真正當成大明的領土,故而抵觸此事的情緒微弱。
“鎮(zhèn)武伯,你可不要辜負了朕的一番苦心!”見此情形,宣德帝語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氣,重心長地叮囑李云天,他希望李云天能一勞永逸地解決‘交’趾之事。
“皇上之言臣銘記在心,必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李云天聞言面‘色’一整,雙‘腿’一曲跪在了殿前,神情嚴肅地高聲回道。
“諸位愛卿,可有人愿意隨鎮(zhèn)武伯一同前去‘交’趾平叛?”宣德帝的臉上流‘露’出了一絲笑容,示意李云天起身,隨后環(huán)視了一眼大殿內(nèi)的文武官員,沉聲問道。
由于此次平叛事關重大,故而宣德帝要給李云天找?guī)酌笔郑贿^他不想強人所難,所以想讓那些有意者‘毛’遂自薦。
“啟稟皇上,臣愿意隨同鎮(zhèn)武伯前去平叛。”宣德帝的話音剛落,軍閣次輔張本就從隊列中站了出來,宏聲說道。
軍閣次輔就是原兵部尚書的職位,王通率兵平叛時,首任軍閣次輔陳洽隨軍參謀軍務,柳升率兵平叛時,次任軍閣次輔瀝青隨軍參謀軍務,故而李云天此次平叛,張本自然也要隨軍參謀軍務。
陳洽和李慶在‘交’趾的結(jié)局都不怎么好,陳洽被圍自刎而亡,而李慶是病死,也不知道張本的運氣如何。
“皇上,臣也愿意隨同鎮(zhèn)武伯前去平叛。”隨后,大殿右側(cè)勛貴隊列中走出一人,沖著宣德帝一拱手,高聲說道。
眾人見狀不由得感到好奇,紛紛舉目望去,李云天只不過是一名新晉升的伯爵,又是一名資歷淺薄的‘毛’頭小子,那些勛貴有誰會甘于在他的手下效命,屆時顏面何存?
不過隨后大家就釋然了,因為站出來的不是別人,正是京畿都督府都督同知、驍勇伯王簡。
王簡之所以能得以晉升為伯爵,憑借的是他在平叛漢王時立下的戰(zhàn)功,而他所立戰(zhàn)功的仗都是由李云天指揮的。
故而,雖然王簡在軍中的資歷比李云天深厚,但在伯爵的排名中卻要位于李云太的后面,所以他來當李云天的副手就顯得順理成章,沒有其他勛貴的那種尷尬。
按照大明祖制,非軍功者不得封爵,王簡能邁進伯爵的行列多虧了李云天的提攜,他此次追隨李云天出征,既是報答李云天的恩情,同時也是想著再立新功。
倘若李云天能平定了‘交’趾的叛‘亂’,那么王簡相信他的戰(zhàn)功足以再上一層樓,一躍成為大明的侯爺,要知道已經(jīng)有一位侯爺、一位伯爵和兩位軍閣次輔死在了‘交’趾,這從側(cè)面反映出了‘交’趾戰(zhàn)事的殘酷,也映襯出了平定‘交’趾叛‘亂’戰(zhàn)功的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張輔就是因為平定了‘交’趾的叛‘亂’,被永樂帝從新城候進封為了英國公。!^!
..
小技巧:按回車[enter]鍵返回章節(jié)目錄,按←鍵回到上一章,按→鍵進入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