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李通想要見我!不會吧?!想當(dāng)日他剛剛由昏迷中轉(zhuǎn)醒時,我曾經(jīng)專程去探望他,卻遭他一陣大罵,讓我猶如狗血淋頭一般不得不尷尬地離開。想不到今日他竟然主動要見我!到底所為何事?難道想通了準(zhǔn)備投靠我軍?還是…………無數(shù)個念頭在我腦中飛快地閃過。</br></br>算了,到底是什么事,見見他不就知道了!我轉(zhuǎn)身對徐庶說道:“元直,可愿隨我去會一會李通?”</br></br>此時徐庶神色已然平復(fù),臉上恢復(fù)成那從容自若的淡淡笑容,說道:“將軍相邀,豈敢不從?”</br></br>片刻后,我與徐庶已經(jīng)來到郡守府后一處偏院,這處偏院雖然不如郡守府那般輝宏大氣,但是環(huán)境清幽、別有韻味,倒也是一處隱居靜養(yǎng)的好地方。在偏院的四周約有4、50名士兵正在護(hù)衛(wèi),或者稱之為“看守”更為恰當(dāng)!</br></br>當(dāng)日李通雖被我擊昏,但是身體并無大礙,大約三日后便徹底恢復(fù)了。負(fù)責(zé)看守事宜的陳到為了防止李通潛逃,照我的安排將他與其家眷一起軟禁在這處偏院中。這樣,父、母、妻、子就成為李通的羈束,讓他不敢輕易地孤身脫逃。否則以李通的武藝身手,要想逃跑,恐怕在這壽春城中也沒有幾個人能擋得住他。</br></br>“參見將軍!參見參軍”守衛(wèi)在院門口的士兵見我和徐庶過來,立即屈身行禮.</br></br>我輕輕抬手,示意他們站起來,和聲問道:“這些天李通的行徑可有什么異狀?”</br></br>一名什長恭敬地回道:“啟稟將軍!早先幾日,李通只是呆在房內(nèi)極少外出;從四日前開始,他也會與家人到院中走動!除此之外……看不出有什么異動!直至今日,他忽然要求見將軍大人!”</br></br>我與徐庶對視一笑,知道親情的力量已經(jīng)暫時將李通這頭猛虎給困住了。</br></br>我們二人步入偏院的正廳時,李通正與其家人在廳中閑聊。我輕咳了一聲,微笑向李通說道:“李將軍,住得還好?這些天我事務(wù)繁忙,未能前來拜會,實在有些失禮,還望見諒!”</br></br>李通輕聲吩咐家人離開后,轉(zhuǎn)頭朝我冷冷一笑說道:“哼!……張飛,不必如此惺惺作態(tài)。今日我是你階下之囚,自是任你發(fā)落,要殺要剮息聽尊便!”</br></br>這個李通,真像茅坑里的石頭——又臭又硬!一點身為階下之囚的自覺都沒有,說起話來不留一點余地!到這個時候我是打心底佩服起曹操來——為什么他麾下的這些大將一個個都是如此的忠心,到目前為止我遇到的曹軍將領(lǐng):張繡,徐晃,還有眼前的李通,身險困境甚至絕境時,竟然沒有一個人愿意投降。僅憑這份識人得人的本領(lǐng),曹操就無愧于當(dāng)世英雄之名!不過,現(xiàn)在令我頗為納悶的是,這個李通找我過來到底是為了什么事?難道就是為了向我展示他對曹操的忠心?</br></br>我忍著心中的不快,仍然強(qiáng)笑著問道:“……不知李將軍今日尋我過來,究竟所為何事?”</br></br>聽了我的詢問,原本顯得相當(dāng)激憤的李通卻突然沉默了下來,神色不斷變化,仿佛在猶豫著什么!</br></br>等了好半晌,也不見回話,我估摸著李通可能實在不想跟我說話。輕輕搖了搖頭,正準(zhǔn)備招呼徐庶離開。這時,突然傳來了李通的聲音。</br></br>“……今日尋你過來……是……是有兩事相托……”</br></br>恩?有事求我?難道是要我放了他?我頗感疑惑地注視著李通。</br></br>“李將軍請講!只要能夠做到,我自然會達(dá)成李將軍心愿!”</br></br>“好。如此李某就恬顏直說了。這第一件事,是希望你能善待壽春這一城一郡百姓。你我兩軍雖相爭相斗,然而百姓無辜,望你勿要因為兩軍之仇而遷怒百姓!”</br></br>沒想到李通還有這樣一份愛民之心,倒是頗為難得!</br></br>“李將軍盡管放心,我大軍入城對百姓可說是秋毫無犯!此外,將軍取城之后,首先做的便是安定民心,前后不過兩、三日光景城中一切已恢復(fù)如常。恕我直言,如今城中百姓生活之安定恐怕更勝在李將軍治下之時!”沒有等我回話,徐庶已經(jīng)替我回答了李通的要求</br></br>“是嗎??!……如此……甚好!”聽了徐庶的回答,李通欣慰之余似乎又有些失落。沉默了半晌,李通又開口問道:“還有一件事,此番之?dāng)。瑢嵤俏壹疾蝗缛耍依钔〝〉脽o話可說。丟失壽春重地,我也無顏再逃回許昌面見丞相!”李通神情顯得頗為落寞,“張將軍,懇求你能放過我一家老小。如果可以,請您送他們回我江夏老家!”</br></br>看來李通是有求死之心!第二件事簡直就是在交代后事,而且為了讓我答應(yīng),竟然說出這般“客氣”的話語來!真的要讓他這樣尋死嗎?這樣的人才如此早逝,豈不可惜!到底有沒有可能勸降他呢?我轉(zhuǎn)頭望向徐庶想要尋求幫助。徐庶見了我探詢的目光,會意地朝我點點頭,然后在李通所看不見的角度,伸出右手食指凌空比劃起來。我定睛凝神看徐庶比劃了三遍,才看清楚原來他是在寫兩個字——“忠”、“孝”。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擰眉苦思起來。</br></br>“張將軍,你可能答應(yīng)?”李通見我沒有應(yīng)聲,又焦急地問道。</br></br>聽了李通的話,我忽然腦中靈光一現(xiàn),領(lǐng)會了徐庶的意思。</br></br>忽然間我面色一寒,緩緩走到李通面前,眼神變得凌厲起來直盯盯注視著李通,卻沒有說話。李通被我看得莫名其妙,甚至有點感到發(fā)寒。強(qiáng)忍住心中的不適感,李通又出聲問道:“張將軍,你……”</br></br>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我的一聲厲喝打斷。</br></br>“李通,原以為你還是條漢子,如今看來,你不過是個不忠不孝、無膽寡仁之徒!”這聲大喝不但震住了李通,連有一定心理準(zhǔn)備的徐庶都被嚇了一跳。更為夸張的是,在正廳后面隱隱傳出了婦孺的哭聲。</br></br>楞了片刻后,李通始回過神來,面色變得鐵青,咬牙切齒地怒道:“張飛,雖說成王敗寇,但也容不得你如此侮辱于我!”</br></br>我鼻中輕輕一哼,語帶不屑地說道:“難道我有說錯不成?”</br></br>李通的怒氣似乎已升到頂點,眼睛變的血紅,怒道:“你……你為何要污蔑我是不忠不孝、無膽寡仁之徒!”</br></br>“哼!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你不忠于天子,不忠于漢室社稷,卻為一亂臣賊子效死命。豈能稱為‘忠’;父母尚在,你身為人子,不苛盡孝道侍奉高堂,輕生死志,欲以白發(fā)送黑發(fā),焉能稱為‘孝’;好男兒一生豈能無坎坷,遭逢坎坷險阻而百折不撓方是男兒本色。壽春一戰(zhàn)你雖遭敗績,然不思敗因,反而心灰意冷,欲以死躲避,豈非‘無膽’;曹賊為人多疑善忌,殘忍嗜殺,世人皆知。數(shù)年前曹賊曾為報一己私仇殘殺徐州幾十萬百姓,致使幾百里無有人煙。你為這般人物效命,如何對得住這天下黎民。‘仁’又從何談起?”</br></br>聽完我的一席話,李通原本狂怒的神情慢慢回復(fù)下來,低下了頭顱靜靜地思考起我所說的話。</br></br>見李通陷入了沉思,我放緩了口氣說道:“好男兒知錯而能改,方善莫大焉。希望李將軍能將我所說之話仔細(xì)思量一番。”</br></br>說完這番話后,我招呼了徐庶一起離開了偏院。在這般情形下,李通受到了不小沖擊,心志已經(jīng)有所動搖。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是今日已經(jīng)不適宜再繼續(xù)勸說。以李通的性格,操之過急只會適得其反,先給他留點時間消化消化今天我所說的話。</br></br>當(dāng)我與徐庶離開后,兩個稚嫩的童聲在廳中響起,“爹爹……”李通的一雙兒女眼角仍然帶著淚痕出現(xiàn)在廳中,撲在李通的懷里抽泣起來,看來剛才被我暴喝聲嚇得不輕。</br></br>李通輕輕撫摩著兩個孩子的頭,和聲安慰道:“乖孩兒,莫哭,爹在這呢……”</br></br>這時李通的夫人也來到了前廳,面上不無憂色地輕聲問道:“相公,不要緊吧,剛才那兩位……”</br></br>李通搖了搖頭,眼神注視著我離去的方向,久久不語………</br></br>建安六年正月十三日,凌晨,大約四更時分。</br></br>幾名曹軍騎兵冒著漫天的風(fēng)雪來到壽春北門下。在行路極其艱難的情況下,他們一連趕了近50里路,早已疲憊不堪。其中一名騎兵翻身下馬,從懷里拿出一份文書高舉過頭,鼓起全身力氣朝城頭大聲喊道:“城上的兄弟!我們是許昌夏侯淵將軍麾下軍士,有要事求見壽春李太守,請打開城門讓我們進(jìn)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