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下)
習(xí)氏一族扎根荊州一百五十余年,無論是人、財、物力,還是人脈影響力,都可稱得是荊襄翹楚。這一任的族長習(xí)勛,雖然平日里行事低調(diào),并不顯山露水,但在荊州卻無人敢看輕他,縱然是往日囂張至極的蔡蹭也同樣如此。習(xí)勛這一表態(tài),所帶來的影響自然非同一般。</br></br>“仲平之言,也正合我意!”另一望族楊氏的族長楊睿站起身,對習(xí)勛的話表示贊同。隨后,其余宗族的族長也紛紛起身,附和著習(xí)勛。在場的十六位大族族長中,竟有十人贊同由劉備接掌荊州的提議。荊州之主長期懸而難決,對各大宗族其實相當(dāng)不利。雖然不少人原先支持劉先,但依目前的情形,由于軍中將領(lǐng)的堅決反對,加上這次的刺殺事件,不管主謀是否在劉先,他想要登上州牧寶座幾乎已是難于登天。相形之下,劉備確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當(dāng)習(xí)勛起了頭后,其余人自然也不會反對。能擔(dān)任這些名門望族的族長,誰不是心機巧變之人,觀風(fēng)望勢的本領(lǐng)豈是常人可比。劉先這時完全慌了神,沒想到事態(tài)居然發(fā)展成如此模樣。劉華更是面色鐵青,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變故,向來順風(fēng)順水的他,終控制不住情緒,怒喝出聲:“這里面有鬼,這里面一定有鬼……”</br></br>忽然,劉華轉(zhuǎn)過身,騰騰走到諸葛亮身前,右手直指對方,聲嘶力竭地喝問道:“諸葛亮。這一定是你的陰謀,一定是你想讓劉備奪我荊州。所有的一切,肯定都是你搞出來的……”</br></br>諸葛亮神色不動,只是淡笑了笑,也沒有說什么。在旁人看來,諸葛亮保持沉默,只是認為沒有駁斥的價值。畢竟,眾人都知道諸葛亮在襄陽這些日子。可以說是非常低調(diào)。除了必要的往來外,他幾乎沒有跟任何人做私下地接觸。荊州情況復(fù)雜,幾乎每一方勢力都派遣了人暗中留意諸葛亮一行的舉動。諸葛亮的淡笑落在劉華的眼中,卻顯得那么的礙眼可恨。</br></br>“諸葛亮,你休想詭計得逞……”</br></br>“來人。請劉郡丞先下去歇息片刻!”蒯越見劉華已完全失態(tài),再也看不下去。幾名士兵進到廳內(nèi)。將尤自不甘的劉華強行帶了出去。兒子被帶出后,劉先神色頹然,仿佛預(yù)料到了什么。</br></br>“孔明,讓你受驚了!”蒯越歉然地對諸葛亮說道。</br></br>“不妨事!”諸葛亮神色平靜如舊,笑了笑說道。</br></br>“諸公都有些受驚了,今日議事就暫且到此吧!”蒯越顯然并不準備就“由劉備繼任荊州之主一事”繼續(xù)討論下去,果斷地終止了議事。劉磐張口欲言,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眾人魚貫而出議事廳。朝州牧府門去的途中,不時有人輕聲低語一番,更多的人則是面帶沉思之色。今日一個上午所發(fā)生地事情,給眾人所帶來沖擊相當(dāng)大。議事廳內(nèi),蒯越獨自一人肅然而立,半晌沒有一個動作。</br></br>“兄長,我到底該如何去做啊……”仰天長嘆一聲后,蒯越搖了搖頭,帶著前所未有地迷茫之色步出了大廳。習(xí)府,書房“季常,這次的刺殺,究竟是否那位所為?”習(xí)勛抬手指了指西面,謹慎地向房內(nèi)另一人問道。</br></br>“仲平兄但請放心,此事絕對與皇叔無關(guān)。”這人面目俊朗,只是生就一副白眉,正是馬族的族長馬良。去年荊州戰(zhàn)亂時舉族投效劉備后,馬良被授為征南將軍府主簿之職,隨后馬良便陸陸續(xù)續(xù)地將族中人、財、物力朝揚州境內(nèi)轉(zhuǎn)移。此次諸葛亮出使荊州,馬良也奉劉備之命秘密潛回襄陽,在暗中配合諸葛亮行事。馬族畢竟是荊州延續(xù)百年的大族,深厚地人脈關(guān)系仍然存在,加上城中各方勢力都將目標放在諸葛亮一行的身上,馬良沒費多少工夫就潛進了襄陽城中。</br></br>“且不說孔明也遭刺殺……”馬良蹙眉分析道,“若非劉公權(quán)一怒之下放棄州牧之爭,轉(zhuǎn)而舉薦皇叔,此次刺殺可能帶來地后果很難預(yù)料……”</br></br>“季常說的是!”習(xí)勛點了點頭,“此次刺殺,本可成為劉公權(quán)上位地絕佳機會。若他能忍耐心性,州牧之位難脫他手,只是沒想到他居然會被劉子云挑惹到這般地步。”在習(xí)勛看來,劉華那番近似狡賴的辯駁之辭根本就站不住腳,只要劉磐能冷靜以對,化解起來絕非難事。但劉磐偏偏選擇了最為極端的辦法。不過,從此也可看出,劉磐的性情確實不適合擔(dān)任荊州之主。馬良思索了片刻,忽地笑道:“或許劉公權(quán)根本就不是一心到底地要爭奪州牧之位。”</br></br>習(xí)勛眼中一亮,“季常這一說,我倒想起今日議事時,劉公權(quán)所說的一番話。據(jù)他所說,他所以爭位,只是為了不讓州牧重任落入劉叔業(yè)之手!”</br></br>“這樣看來,也就不奇怪了!”</br></br>兩人正敘話中,忽廳房外有人說話:“父親,文羽公(楊睿)過府要見您!”</br></br>說話之人正是習(xí)勛次子習(xí)云。</br></br>“知道了,我這便過去!”習(xí)勛應(yīng)了一聲。</br></br>“仲平兄,還是將睿公請過來吧!”馬良忽然提議道。</br></br>“難道連他也……”習(xí)勛略顯得驚訝地看向馬良。馬良含笑點頭。</br></br>“好你個季常,好個孔明!”習(xí)勛撫掌大笑道,“難怪睿公今日和得那么快,原來如此!”</br></br>楊睿五十歲開外。面目瘦削,但雙眼卻是炯炯有神。與馬良有些相似,楊睿也是在不到20歲時便接任楊氏一族的族長。其時,楊族尚只是荊州的一個中等宗族,經(jīng)過楊睿三十余年的苦心經(jīng)營,終使楊族成為僅次六大宗族的存在。目前楊睿的長孫楊儀正在鹿門求學(xué),與習(xí)勛長子習(xí)楨、馬良幼弟馬謖都是同窗。</br></br>“睿公,你將我瞞得好苦啊!”習(xí)勛佯作埋怨地對楊睿說道。</br></br>“仲平何嘗不是如此!”楊睿爽朗地一笑。</br></br>“要怪。便只怪季常故作神秘!”</br></br>“睿公,仲平兄見諒,都是良地不是!”馬良拱手向二人微施一禮,歉然說道。</br></br>入座后。三人很快言歸正傳。習(xí)勛、楊睿二人先前分別已被馬良說服,待時機一旦成熟。便出面支持劉備接掌荊州。但出于保密需要,馬良并未將他二人道明對方已經(jīng)被說服之事。</br></br>“季常。除習(xí)、楊兩族外,你還說服了哪幾家?”楊睿正色地詢問馬良這些日游說的結(jié)果。馬良淡淡一笑,也不再隱瞞兩人,陸陸續(xù)續(xù)地說了出來。</br></br>“什么?連這個老頑固也被你說服了!”習(xí)、楊二人的面色初時還算平靜,越往下聽,越感心驚。到最后時,連楊睿都不禁驚嘆起來,“季常可知此老與韓嵩關(guān)系莫逆,韓嵩又屬劉先一派,你未免有些太過大膽了。”</br></br>“睿公倒是誤會我了。”馬良搖了搖頭說道,“這些游說的人選,都是孔明給出的。初時連我也感到不可思議,但沒想到,居然全都成功了!”</br></br>“是孔明?!!!”習(xí)勛、楊睿都大感吃驚。兩人著實沒有想到,幾乎足不出館驛、低調(diào)到極點的諸葛亮,居然才是劉備此次謀取荊州的主控者。先前在他們看來,諸葛亮的使團不過是個吸引人注意地幌子,馬良才是真正地施行者。</br></br>“鹿門第一人果非浪得須虛名!”習(xí)勛雖數(shù)次聽長子提及過師兄諸葛亮的才華如何出眾,但先前并未怎么放在心上,直到此時才算是眼見為實了。</br></br>“依今日的情形看來,皇叔入主荊州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近半。”楊睿輕捋頷下地花白髯須,不緊不慢地分析道,“而另外一半,則在于一人!只要游說動此人,余眾皆不足慮也!”</br></br>習(xí)勛和馬良對視一眼,齊聲說道:“蒯異度!”</br></br>“仲平,你讓人到鹿門山走一趟。黃公(黃承彥)這幾日應(yīng)當(dāng)在鹿門山,他于蒯族有恩,黃族與蒯族又是姻親,若能請動他,加上我等,至少有六成把握說動蒯異度。當(dāng)然,若是能請動德公(龐德公)下山,便可有八成把握。”楊睿點點頭,對習(xí)勛說道。</br></br>“睿公放心,我這便安排人去!”</br></br>是夜,蒯越來到館驛,約見諸葛亮。靜坐了小半晌后,蒯越忽然抬頭對諸葛亮說道:“孔明,今日的刺殺與你究竟有無關(guān)系?”</br></br>“漫說亮并無此心,縱然亮有此意,我主也不會允許行此險毒計策!”諸葛亮搖了搖頭,淡笑道:“異度大人,今日刺殺亮地刺客被擒住了兩人,審訊出結(jié)果了么?”</br></br>“都已咬舌自盡。不過,倒是從其中一人搜出件東西,似乎與劉叔業(yè)有些關(guān)系!”蒯越面上表情看不出喜怒。</br></br>“嫁禍的可能不小!”諸葛亮輕笑道。</br></br>“公權(quán)立誓退出州牧之爭,以叔業(yè)父子今日地表現(xiàn),基本也已登位無望。想不到,我荊州之主居然會難產(chǎn)至斯!”</br></br>蒯越眼中忽射精光,緊盯諸葛亮,沉聲說道:“孔明,你我相交八載有余,今日我有一事相詢,望你據(jù)實以告——你此來襄陽,究竟有無為劉皇叔謀取荊州之意!”</br></br>諸葛亮眸中平靜如水,并不閃避地與蒯越對視,半晌后,輕點了點頭:“跨揚據(jù)荊,才可有與曹操逐鹿之力!”</br></br>蒯越出奇地沒有惱怒,只是悵然長嘆了一聲,而后起身離開了諸葛亮的房間。翌日正午,黃承彥趕到襄陽,同時還帶來了龐德公的一封親筆手書。晚間,習(xí)勛以黃承彥的名義,邀蒯越入府赴宴。建安九年四月二十六日上午,習(xí)、黃、龐、楊等十八家荊襄望族的族長聯(lián)名上書,請邀劉備接任荊州之主。當(dāng)日下午,劉磐、黃忠、文聘、王威等二十六位校尉以上的荊州軍將領(lǐng)聯(lián)名上書,請邀劉備接任荊州之主。晚間,蒯越知會荊州文武、各族族長及諸葛亮,于翌日晨再往州牧府商議繼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