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上)
水利,向來都是農(nóng)業(yè)中最不可缺的一環(huán)。缺乏便利的灌溉,農(nóng)耕便要受到極大的制約。</br></br>揚州的水網(wǎng)雖然較為發(fā)達,而且歷代的治政者也相繼修建了一些渠道,以方便灌溉。但不可忽視的是,揚州境內丘陵、山坡眾多,不少高地離水源及灌溉渠道較遠,灌溉相當困難,從而直接影響到荒地的開發(fā)。不少居住在丘陵高地的住民,往往需要徒步跋涉數(shù)里、乃至十數(shù)里,依靠肩挑手提汲水灌溉。</br></br>有鑒于此,以水車為代表的灌溉工具便應求而生。</br></br>在原本的歷史上,水車本是由三國后期的魏人馬均所發(fā)明,但如今卻提前了二十多年問世。</br></br>“發(fā)明”者也由馬均變成了黃月英。</br></br>諸葛亮這位胸有錦繡萬千的夫人,平日里除操持家務之外,最大的興趣就是鼓搗一些奇怪的器械。黃月英相貌雖不出眾,但心靈手巧,制作出的器械非但精致,而且通常都有其獨特的用處。</br></br>繼前次成功仿制并改進了霹靂車后,黃月英又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將水車做了出來。而制造水車的最初起由,只是因為在某次議事時張懿談及某些地區(qū)因地勢過高,灌溉不甚便利,我順口提了一下“可以制造汲水灌溉的器械”。諸葛亮對我的提議相當感興趣,回府后與自己的夫人談論了一番。隨后,黃月英便著手開始研制。</br></br>就在諸葛亮的府上,在十多名仆婢的幫助下,黃月英成功地制作出了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水車。</br></br>這架水車用木板作槽,長兩丈,寬四寸到七寸不等,高約一尺,槽中架設行道板一條,與槽的寬窄一樣,兩端比槽板各短一尺。用以安置大小輪軸。在行道板上下,通周用龍骨葉一節(jié)一節(jié)地用銷子連續(xù)起來。水車上端的大軸兩端,各安四根拐木,作為腳踏之用。把它放在岸上的木架之間,人扶著木架,用腳踩動拐木,就帶動下邊的龍骨葉沿木槽往上移動把水提上岸來。而后,龍骨板葉繞過上大軸。又在行道板上邊往下移動,繞過下邊的軸,重新刮水,這樣循環(huán)往復,水便從低處源源不斷地被提上岸來,流入田間。</br></br>大哥親自見識了這種人力水車之后,大為驚嘆贊賞,立時厚賞黃月英,并命張懿勘察各地情況,準備在揚州全境加以推廣。……………</br></br>對交州軍地戰(zhàn)事順利結束后。呂蒙一面收拾著廬陵的殘局。一面將以士燮之弟士武為首的十數(shù)名主要俘虜遣送至廬江。</br></br>從士武口中,證實了士燮所以會悍然出兵進犯廬陵,的確是受曹操所誘。曹操為了達到拉攏的目的。非但授予士燮安南將軍之職,列南鄉(xiāng)侯爵,并且承諾一旦擊敗大哥之后,會將廬陵、會稽(包括新設的越郡)交給士燮。在如此厚利的誘惑下,士燮自然無法拒絕。</br></br>相形之下,大哥無法給予如此優(yōu)厚地交換條件,也難怪士燮拼死也要南犯。</br></br>不過,這次他真是偷雞不成反折失把米了。</br></br>二月下,南征交州的準備事宜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大量的糧草輜重經(jīng)水路向江東運輸,江北的兵馬開始南調。分別集結向廬陵和越郡。同時,呂蒙的大軍準備北上做輪休。</br></br>按照徐庶、諸葛亮、魯肅等人共同制定出的作戰(zhàn)計劃,我軍將會從廬陵和越郡兩地同時攻入交州。征討交州之戰(zhàn),預計將要動用四萬到五萬人,以我為南征的主將。</br></br>三月下,南征的準備事宜已經(jīng)完成大半,交、揚兩州邊境戰(zhàn)云密布。期間,士燮曾三次遣使前來廬江求見大哥。第一次還是為請大哥釋放以士武為首的主要俘虜,后面兩次。士燮明顯察覺到情況不對,主要是為向大哥解釋他“貿(mào)然進犯是受曹操蠱惑”,并稱愿意以厚償我軍的損失,只求雙方能化干戈為玉帛。</br></br>除此之外,士燮還曾企圖派遣使者北上向曹操求援。但非常可惜,加強了巡邏地錦帆水軍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將兩批使者全部截了下來。</br></br>四月初一晚,大哥在府上設宴,為我南征餞行。</br></br>明日一早,我就將取道丹陽趕到越郡,指揮大軍南下進攻交州。</br></br>為了不耽誤我明日地行程,酒宴只進行到戌時就散了。</br></br>州牧府門口,我、二哥以及徐庶、諸葛亮等人向大哥躬身施禮后,正準備各回府邸。</br></br>無垠的夜空中,繁星閃爍。忽地,一顆流星掃過天際,落向了西方。</br></br>見到這一星象,諸葛亮不禁輕噫了一聲,隨后仰天仔細觀望起星空來。</br></br>“孔明,怎么了?”大哥看到諸葛亮的異舉,不禁上前好奇地詢問道。</br></br>“適才星有異象,恐怕近日會有要事發(fā)生!”諸葛亮轉過頭,神色略顯凝重地回道。</br></br>“是何星象?”徐庶適才背對流星掃過地方向,因此恰好沒能看到。</br></br>“星隕西方,虛宿閃耀,是主死之兆。看隕落的方向,似乎是在荊襄一帶,若不出意料,荊州恐有要人亡故!”諸葛亮輕搖著羽扇,睿智的眼眸在燈火照耀下奕奕生輝。</br></br>“荊州有要人亡故?”大哥大感詫異地看向諸葛亮。</br></br>忽地展顏,諸葛亮輕笑著對大哥說道:“主公,恐怕暫時還不能讓將軍南征。”</br></br>“這是為何?”連我也好奇莫名,不自禁地追問道。</br></br>“若不出亮之所料,今后這十數(shù)日,將會對荊州的前途命運產(chǎn)生決定性影響。請主公與列位稍候一、兩日,必可見分曉!”諸葛亮握扇拱了拱手,笑著說道。</br></br>“難道,死的是……”隱約地,我似乎也感覺到了什么……</br></br>諸葛亮輕輕點了點頭……</br></br>第二日,在諸葛亮的建議下,我沒有渡江南下,而是留在了廬江,靜候荊州方面的情報。反正以眼下的情形,僅只晚上一、兩日,也不會對南征產(chǎn)生根本性的影響。</br></br>至當日傍晚時分,巡駐于江夏、南郡一帶江域的凌操,派遣錦帆快船送回了一條極具震撼性地消息——劉琦病故。</br></br>議事廳中</br></br>“孔明怎知是劉荊州亡故?”二哥鳳眼微睜,大感驚訝地向諸葛亮詢問道。</br></br>說實話,我心中同樣有此疑惑。昨夜里,諸葛亮只是根據(jù)星象,就推測出了劉琦的死亡,絕對可稱的上是“神算鬼謀”之能。而這一切,在“我”這個無神論者的眼中,簡直是令人無法想象的事情。</br></br>“其實,亮也并未全靠星象推測!”諸葛亮輕笑了笑,說道,“兩個月前,細作曾經(jīng)回報,道荊州大小事務皆由異度大人執(zhí)掌,劉荊州本人卻難見蹤影。其時,亮便留上了心,命細作緊要關注。事實上,這一個多月來,劉荊州便從未在公開場合露過面。據(jù)此,亮推測劉荊州極有可能已身染重病,無法出面理事。荊州內亂平息未久,又有曹操虎視眈眈在側,想必異度大人也不敢將此事張揚出去,只能盡量隱瞞。聯(lián)系到昨夜異常的星象,亮才推測可能是劉荊州亡故!”</br></br>原來諸葛亮也并非完全是掐指算出來,不過,他所說的星象之學恐怕還真很大的玄妙在其中。</br></br>“劉荊州青年亡故,又無后嗣。而且除劉荊州外,劉景升也已別無其他子嗣存留。”魯肅接口說道,“如此一來,有關荊州的承繼者,恐怕難免又有一爭。”</br></br>劉表本有兩子——劉琦、劉琮,但因曾興起叛亂地緣故,荊州內亂平定后,劉琮便被禁錮了起來。</br></br>去年年底,劉琮因病亡故。當然,這里亡故的真正原因,究竟是“病”,還是其他的什么,恐怕就只有劉琦等寥寥幾人才能知曉了。</br></br>“但這對主公,卻未必不是一個極好的機會!”諸葛亮搖扇說道,“如果能運用得巧妙,甚至可以讓主公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輕松將荊州收入囊中。”</br></br>“計將安出?”不僅大哥,幾乎廳內所有人都將目光聚集在了諸葛亮的身上。……………</br></br>天色陰翳,烏云密布,天際間竟似隱有春雷低吟。</br></br>荊州,襄陽滿城皆是白綾飄舞。</br></br>州牧府,正廳靈堂上,一眾文武全然不顧靈堂應有的肅穆氣氛,就繼承權問題爭吵得面紅耳赤。</br></br>剻越靜靜地跪在劉琦的靈樞前,一言不發(fā),仿佛渾然未將周遭嘈雜的聲音聽在耳中。</br></br>劉琦本身就不是一個身具雄心壯志的人,在荊州內亂平定之后,他便心安理得地當起了太平君主。同時,又因年輕氣血旺盛,不免會沉迷于聲色酒宴之中。剻越等人雖有勸說,但皆未能見效。連續(xù)六、七個月下來,縱是鐵打的身體也受不了,何況劉琦的身子骨沒有那么強健。</br></br>本來劉琦的身體還不會崩潰得如此快,但正月底的那場大雪造成氣溫驟降,正在嬉戲飲樂的劉琦一時未能留意,結果感染風寒而病倒。</br></br>隨后,劉琦便一病不起,拖了兩個月后,最終還是撒手西去,留下可能再度陷入混亂的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