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
“拜見主公!”周瑜緩步走進廳內,向孫權深施一禮。</br></br>從出現的那一刻起,孫權等人便看出周瑜的身體遠未達到康復的程度——英俊無匹的臉龐呈現出異乎常人的病態(tài)蒼白,眉目間更是有一絲不尋常的灰暗之色,眼眶微陷,嘴唇微微泛白。而且,周瑜的身體也明顯要比病倒前單薄許多,看起來令人非常擔心。</br></br>“公瑾,你身體尚未康復,怎可輕易來此?”孫權驚愕地詢問道。</br></br>“瑜賤體違和,有勞主公牽掛了!”周瑜向廳兩側的群臣微微點頭示意后,恭敬地回道。</br></br>“周大人既然身體未愈,何不在家中休息?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外人豈不是要怪罪我家兄長不恤僚屬?”孫瑜眼中止不住地現出一絲恨色,不冷不熱地“問候”道。</br></br>“仲異!”孫權沉聲喝止住孫瑜,隨即命人拿來蒲團讓周瑜能夠較舒適地靠坐下來。</br></br>“公瑾,戰(zhàn)局你已知曉了?”待周瑜坐定后,孫權和聲詢問道。如今的戰(zhàn)局已完全失控,孫權已有束手無策的感覺。而周瑜的意外復出,讓孫權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br></br>“瑜略有耳聞……”周瑜微微點頭說道,“但具體戰(zhàn)況如何,還請主公相告!”</br></br>“子敬,你將戰(zhàn)局說與公瑾知曉!”孫權轉頭對魯肅說道。</br></br>待魯肅將東、西兩線戰(zhàn)況詳細地說明之后,周瑜面色變得異常沉肅。由于近段時間實在太過繁忙,魯肅已經有十多天未有空去探望周瑜。而在以往,魯肅2、3日便會去探望周瑜一次周瑜,周瑜也是據此猜測到形勢的惡化。盡管已有心理準備,但真正得知戰(zhàn)局的惡化程度后,周瑜還是大大吃了一驚。</br></br>“公瑾可有化解眼前危困之策?”孫權直直地看向周瑜,急切地詢問道。</br></br>“二劉雖同時進犯,但其實是一真一假、一虛一實!”周瑜略一思索,低聲和緩說道,“以眼下形勢看來,荊州軍才是真正的威脅。而劉備軍的進襲十之八九只是徉攻,目的在于策應荊州軍的攻擊!”</br></br>“周大人莫非適才沒有聽清楚——張飛已經攻克三山縣,目前其正揮師急攻虎林一線,南面的新都縣目前也已岌岌可危。這樣還只是徉攻?試問若是真正進攻,豈不是連柴桑都要淪入其手了!”孫瑜不屑地駁斥道。</br></br>見時至今日孫瑜仍然這般處處針對自己,周瑜眼中不自禁地閃過一絲痛苦之色。勉強收拾住心情,周瑜緩緩說道:“若劉備真有心進攻,必會令張飛以雷霆萬均之勢閃擊而來,且會讓廬江李通率軍策應張飛。惟有如此,才可更多地攻城奪地,以免為劉表一方占先。而張飛若欲閃擊,則必會先令甘寧將我水軍擊滅。只要我水軍一失,張飛就可以水軍配合步軍。迅速推進。甚至。張飛會派遣精兵經由水路,繞過前方阻隔突襲柴桑,以圖直接平定大局。但如今。在我水軍與荊州水軍的激戰(zhàn)之時,甘寧居然不聞不問,豈非可疑?此外,即便真要走陸路穩(wěn)步進襲,以張飛之能,十多天下來恐怕也早已突破虎林……綜合此種種,我以為張飛之意只在佯攻!”</br></br>孫權等人微微頷首,周瑜繼續(xù)說道:“子敬的猜測極有可能屬實——二劉之間早有瓜分我江東的協議,恐怕此次無論劉備軍能夠奪取多少土地,最終都要交付于劉表。也正為此,張飛的行動才如此詭異。”</br></br>“如此說來,倒是顧元嘆壽春之行倒是沒有必要了!”聽了周瑜抽繭剝絲般的分析,孫權略顯愕然地說道。</br></br>“待辨明虛實之后,就可有針對性地先退其中一方!”周瑜冷靜地分析道,“劉表之意在亡我江東,兩方中必須先退了這一方才可。只要劉表退兵,劉備自然會命張飛撤軍!”</br></br>“但依如今之勢,擊退荊州軍恐怕也是極為困難。劉磐一軍已攻入廬陵,郡治西昌岌岌可危;剻良、蔡瑁之軍更是兵力雄厚。黃老將軍已兩次求援……”孫權憂心忡忡地說道,“偏偏我方已無兵力可用!”</br></br>“主公勿憂……咳咳咳……”周瑜忽地劇烈地咳嗽起來。</br></br>“公瑾,你怎樣了?”孫權焦急地詢問道。</br></br>“……咳咳……不妨事,勞主公關心!”小半晌后,周瑜逐漸平息下來,面上“恢復”些許血色,但仔細一看,卻是一種病態(tài)的潮紅,“兩路荊州軍中,其實威脅更大的,是劉磐這一路。劉磐兵馬雖少,但其麾下卻是荊州軍中戰(zhàn)力最強的長沙兵,且其已切入我方腹地。比之劉磐,剻良那路雖然兵馬眾多,但瑜以為危險反而稍小——一則其士兵戰(zhàn)力較弱,二則其軍中居然有剻良、蔡瑁二帥,正是反為其禍。那蔡瑁非但無法為剻良提供臂助,反而會成為制肘。若我軍能設法擊破劉磐這一路,或可使戰(zhàn)局有所改觀,乃至扭轉乾坤!”</br></br>“公瑾一言,盡解我憂!”孫權面色一松,大喜說道。</br></br>“若主公不棄,請授一支兵馬,瑜愿為主公先行擊破劉磐軍!”周瑜勉強著支起身子,躬身抱拳向孫權請命道。</br></br>“但公瑾的身體……”看著周瑜虛弱的樣子,孫權憂慮地說道。</br></br>“瑜微恙不足掛齒,懇請主公應允!”周瑜蒼白的面龐上,表情異常的堅毅、決然……</br></br>“……”孫權靜靜地望著周瑜,太陽穴騰騰地跳動,一股不明的情緒自心頭生起,隨即充斥整個心中,一些過往的景象在腦中迅速地閃過。孫權也曾將周瑜當成自家兄長一般敬慕,彼此親密無間。但自孫策亡故、孫權繼位之后,曾經的和睦逐漸地淡去。周瑜在江東軍民中的巨大威望,成為年輕的孫權鞏固位置的障礙。孫翊、孫瑜一眾兄弟的不斷鼓惑,鄉(xiāng)間坊里有關周瑜背反的流言,更加劇了彼此間的芥蒂,以至鬧到如此光景。</br></br>但盡管如此,周瑜心中所想的仍是孫家基業(yè)……</br></br>“兄長,不可……”孫瑜急欲出聲阻止。</br></br>孫權一抬手,止住了孫瑜下面的話,隨即緩緩點頭說道:“公瑾兄,一切就拜托你了!凡可用之軍,皆可任你調遣使用……”</br></br>“多謝主公信任!”周瑜躬身長施一禮,懇切地說道,“縱粉身碎骨,瑜……也要保全主公基業(yè)!”江東的前途命運,再次落在了周瑜久病之后那瘦弱的肩上。</br></br>“……”孫權心中猛地一顫,仿佛被深深觸動——若能度此危機,我必會厚待公瑾兄!</br></br>議事完畢之后,孫權就將虎符重新交與了周瑜。</br></br>重新理事之后,周瑜立即忙碌了起來,直至深夜,才拖著疲乏虛弱的身體回到府中。</br></br>“夫人。做什么呢?”跨入臥房中。周瑜見夫人小喬正在做著什么,好奇地詢問道。</br></br>小喬仍在默默地忙碌,竟似沒有聽到周瑜的呼喚。</br></br>“夫人……”周瑜走近了幾步。卻只見小喬正在收拾一些周瑜的衣物,似在為其做遠行的準備。周瑜心中一顫,明了心細的小喬已知道自己的想法。</br></br>“嗬~~!”小喬忽地察覺到身邊多了一人,如受驚的小鹿般向后退了兩步,待看清是周瑜后,才輕出了一口氣,隨即以手輕輕掩心,略顯羞赧地低語道:“相公,你回來了!”</br></br>“夫人,你怎知……”周瑜看了看那些衣物,和聲說道。</br></br>小喬長身嫂婷而立,玉首微抬,直視周瑜嫣然一笑說道:“相公的心思,怎么瞞得過妾身!”</br></br>“喬兒……”周瑜完全掩飾不住眼中的溫柔之色,上前將小喬輕輕環(huán)住,和聲說道,“最懂我的人,就是你啊……”</br></br>“妾身雖不懂什么大道理,但相公要做的。一定是對的……”小喬溫婉地說道,“妾身只希望,相公能保重自己的身體!”</br></br>“咳咳……喬兒放心!”周瑜咳嗽了幾聲,溫柔地說道,“我答應你,一定會平安回來!”</br></br>小喬輕點臻首,將身體貼入周瑜懷中,但一絲憂色卻從那對似水明眸中瞬閃而過。</br></br>夜空一彎勾月,結白清涼地月光自窗戶射入房內,將一對璧人的身影映照得更加修長……</br></br>接下來幾日,周瑜變得愈加繁忙——出戰(zhàn)在即,周瑜既要負責籌備兵馬輜重,又要分析軍情戰(zhàn)報,以便決策。甚至,周瑜有時還需走訪一些宗族,尋求他們的幫助。由于擔憂周瑜的身體狀況,魯肅主動為其分擔一些事務。</br></br>兩三天下來,周瑜的鬢間便早生了無數華發(fā),身體也似乎變得更加單薄……</br></br>六月初,周瑜統領四處拼湊起來的10000軍,南下廬陵郡。臨行之際,孫權君臣親送至柴桑城南5里處。</br></br>與此同時,潘璋領軍5000兵進鄂縣,增援黃蓋。</br></br>輾轉了5、6日,顧雍終于趕到秣陵。</br></br>左長史、丹陽郡丞簡雍盛情接待了顧雍,但令顧雍大失所望的是,此行所要見的對象——平南將軍張飛竟不在秣陵。</br></br>失望之余,顧雍又碰到一件更為意外的事——顧族族長顧修居然也在秣陵。隨即,顧修向簡雍請求,要單獨與顧雍密談。簡雍笑而應允,并為顧修伯侄安排一間密室。</br></br>“……孫家已是日暮西山,絕無回天之力,縱然不亡于劉皇叔,亦難脫劉荊州之手。況且我顧家如今已托庇于劉皇叔麾下,皇叔、張將軍待我顧族也是甚厚!”顧修和聲對顧雍說道。顧修60歲上下,相貌清矍中帶著幾分家主的威嚴。</br></br>“……”顧雍才名聞動江東,是何其聰明之人,自然明了自己伯父話中的意思,但卻始終默然不語。</br></br>“元嘆,孫家將傾,無論為一己,還是為家族,你都應該慎重考慮去留了!”顧修對侄子相當看重,實在不愿看顧雍為覆亡在即的孫家殉葬,苦口勸薦道,“劉皇叔漢室正裔,且其仁德愛民,尊賢禮士之名并非虛傳。前番我應邀往見劉皇叔,于丹陽、廬江、壽春諸郡一路所見,令人難忘——真可謂政通人和,百姓樂業(yè)。”</br></br>頓了頓,顧修繼續(xù)說道:“如今劉皇叔雄據五郡,根基已穩(wěn),至不濟亦可割據一方,甚至可能問鼎天下。以元嘆你之才,若投劉皇叔麾下,必可大有作為。日后光耀顧氏門裙,便要靠你們這一輩了!”</br></br>“伯父之言雖然在理,但背主他投之事,必為世人是恥笑,侄不愿為!”顧雍沉吟片刻,搖了搖頭說道。</br></br>“愚蠢!”顧修輕喝一聲,沉聲說道,“獨善其身,只為個人之名,乃是士之小節(jié);安濟天下,撫慰社稷,方是士之大節(jié)。你寧為一己小節(jié),而棄大節(jié)么?”</br></br>顧雍神色不住變化,似在做激烈的思想斗爭,到最后無奈地長嘆一聲。</br></br>顧修面現喜色,知道已說服了侄子……</br></br>周瑜復出理事的消息,很快便被細作傳到我這里。如今孫權治下許多宗族已與我軍有秘密聯系,獲得孫權內部的情報變得相當容易。</br></br>“士元,你如何看待周瑜此事?”我放下手中的線報,笑著向龐統詢問道。</br></br>“大廈將傾,周瑜一己豈能回天?”龐統呵呵笑道,“而且周瑜身體尚未康復,匆匆復出理事,恐怕是自催其命。”</br></br>“是啊……”我悠然長嘆一聲,腦中浮現出那個依稀的白色身影。我與周瑜只見過一面,而且看得還不真切,那還是在去年太平城下激戰(zhàn)之時。周瑜的才能勿庸置疑,只可惜多番受制于自家,才能無法得到盡情施展。如果能將其招攬到大哥麾下,必可成為莫大助力,但這恐怕也只是一個奢望……</br></br>“將軍,末將回來了!”郝昭、李聰二人掀簾進帳,大聲稟報道。</br></br>“城攻得如何?”我抬頭笑問道。</br></br>“……憋氣!”李聰猶豫了一下,悶聲說道,“這佯攻比真正攻城還累人。如果將軍允許,末將兩個時辰就能把虎林縣攻下來!”一旁的郝昭嘿笑不語。</br></br>“李校尉莫要心焦,城攻得再多,日后也要交與荊州軍。借此良機,鍛煉鍛煉士卒即可!”龐統笑笑說道。</br></br>“三叔,有文長大哥的急報!”關平大步進入帥帳中,將一封絹書遞給我說道,“新都令獻城歸降,文長大哥請示下一步行動!”</br></br>我將絹書迅速瀏覽了一遍,嘴角揚出一絲苦笑——魏延完全是按照我的要求,僅對新都縣實施佯攻,沒想到這新都令居然主動投降了。</br></br>看來,江東的士族百姓對孫權已經完全失去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