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崇禎和皇太極的政治博弈(第二…
對于崇禎來說,皇太極是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
為什么這么說?
不是已經(jīng)打了勝仗了么?
單單從正史上來分析這個人,絕對是位面之子級別的人物!
努爾哈赤從十三副鎧甲起兵,一路打了許多勝仗,把大明朝打得只剩下最后的河西走廊和毛文龍的皮島了。
但是努爾哈赤只會打仗,一個只會打仗的人,是合格的元帥,但永遠無法使一個國家真正變得強大。
建奴正是將權(quán)力的權(quán)杖叫到了皇太極手中,才真正開始強大起來。
來看看正史中皇太極繼位之初的表現(xiàn)。
剛繼位,一、討伐朝鮮,找毛文龍的麻煩,找軟柿子捏,教朝鮮做人,把毛文龍毒打了一頓,逃跑皮島去了,皇太極剛豎立了一點威信。
二、幾個月之后打錦州,被袁崇煥教做人,威信大損。
三、崇禎元年之初,開始征討蒙古。
這三件事,看起來是不是很簡單?
似乎也沒什么吧,但歷史不是只看表象,得分析深層次原因,否則你永遠無法知道歷史上這個人背后的行為邏輯。
從這三件事,就能看出來皇太極的戰(zhàn)略了。
首先是征服朝鮮,其次是征服蒙古,然后是重用漢人,緩和女真族和漢人之間的矛盾。
例如他重用了范文程,在歷史上,他還可以拉攏了許多明朝大將,甚至包括后來投降過去的洪承疇。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上面所說的征服了蒙古,把朝鮮打降了。
蒙古的地位有多重要?
如果蒙古部拿下來,皇太極只能硬啃錦州,當時女真內(nèi)部是有很多人是覺得硬啃錦州才是正確的。
于是發(fā)生了天氣七年的錦寧之戰(zhàn),被教做人。
第二年,才改征討蒙古,大規(guī)模向西,將蒙古各部全部打下來了,隨后成立蒙古八旗。
此后皇太極想要入關(guān),根本不需要走山海關(guān)了,失去了蒙古的屏障,大同、宣府隨便走。
這還只是軍事戰(zhàn)略,政治上呢?
先后用權(quán)力手段解除了其他貝勒的權(quán)力,設(shè)立了六部制,進行中央集權(quán),將軍權(quán)、司法權(quán)、行政權(quán)全部集中起來,開始緩和民族矛盾。
從這個時候開始,建奴已經(jīng)不是一個只會打仗的政權(quán)了,開始有了完全的國家機器。
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可以自給自足,可以大力發(fā)展農(nóng)業(yè),可以規(guī)模化管理,使得經(jīng)濟實力大大增強。
可以說,歷史上滿清能夠入關(guān),是皇太極一手打造的基礎(chǔ)。
就是這么一個對手,你說他強不強?
但就是這么一個對手,現(xiàn)在被穿越者崇禎快要逼到死胡同里了。
征討蒙古失敗,廣寧城丟失,遼西走廊更不用說。
僅僅只是崇禎元年和崇禎二年,建奴就經(jīng)歷了前十年都沒有經(jīng)歷的挫敗,這些都是在皇太極手里發(fā)生的。
更慘的是,崇禎還給皇太極惡劣的環(huán)境加了一把火。
以目前的局勢來看,豪格的死不會給皇太極帶來任何內(nèi)部的政治籌碼,因為建奴內(nèi)部已經(jīng)撕裂到不可能用一個豪格就能統(tǒng)一的地步了。
豪格的死,只會讓在內(nèi)部引起極大的爭端,從而加速分裂。
是不是這個時候崇禎應(yīng)該趁機去扶持一下阿敏或者代善,來壓制皇太極?
要是能這樣就好了!
這種敏感時期,崇禎如果暗地里勾搭阿敏和代善,無疑是給皇太極清除內(nèi)奸的借口,不是什么上策。
這個時候能干什么呢?
當然是全面封鎖對建奴的商業(yè)往來!
等一段時間,看看建奴內(nèi)部的政治斗爭最終會是誰勝利。
如果代善或者阿敏勝了,東北的這個敵人基本上就好解決了,如果是皇太極穩(wěn)住了局面,把代善和阿敏搞下臺了,立刻讓人聯(lián)絡(luò)代善和阿敏,扶持他們倆,開始搞分裂。
三天之后,豪格的人頭裝在匣子里,一路快馬往沈陽送。
聽說豪格被凌遲了,遼東軍和白桿軍那叫一個高興。
廣寧是遼東軍打下來的,豪格是白桿軍俘獲的,他們沒有成就感誰還有!
用敵將的人頭來鼓舞士氣,是對邊軍最好的肯定!
要知道,在攻打廣寧的時候,關(guān)寧軍可以戰(zhàn)死了好幾萬人!
又過了兩天,豪格的人頭到了沈陽。
當時皇太極在和其他人開會商量今年過冬糧食的事情,豪格的腦袋被送了進去。
皇太極打開一看,生氣?憤怒?還是崩潰?
都沒有!
他說了三個字:死得好!
如果你**得他很痛恨自己這個不成器的兒子,也可以。
但這句話得換個角度看。
他是說給在場的代善、阿敏聽的。
如果皇太極立刻表現(xiàn)出難過,是人之常情,但會引起代善和阿敏以及他們下面的人的反感。
豪格丟的是廣寧,廣寧的戰(zhàn)略地位已經(jīng)不必再多說。
這本身就是死罪!
你現(xiàn)在難過什么?有什么好難過的!
而皇太極說了“殺得好”三個字,就是給所有人一個交代的,不給代善和阿敏口實,順便把這一次的鍋也甩還給自己死去的兒子。
這才是政治!
皇太極就是個合格的政治家。
連崇禎都沒有想到,皇太極看到自己兒子腦袋的時候,竟然是這種反應(yīng)。
崇禎還指望刺激刺激皇太極,讓皇太極當場發(fā)怒、悲痛、難過,從而激化他們內(nèi)部的矛盾。
皇太極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立刻給崇禎寫了一封信,表示非常感謝大明皇帝陛下為他處決了這個失敗者。
代善和阿敏還有什么可說的呢?
這封信很快送到了崇禎手中,崇禎看完,微微一怔,道:“看來朕是真的小瞧了皇太極,看來代善和阿敏根本沒有贏的可能性。”
他說的沒錯,很快皇太極就在內(nèi)部開始做這次戰(zhàn)爭失敗的清算。
他親口說了豪格死得好,然后還通過官方文書給豪格定罪,以服眾人,讓眾人無話可說。
隨后開始清算代善和阿敏的失誤,他的動作非常快,在當天看到豪格的腦袋后,晚上就派親兵直接將代善和阿敏抓起來了,幾乎沒有給代善和阿敏去見自己親衛(wèi)軍的機會。
一場大的政治風(fēng)暴在沈陽上演。</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