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皇太極的議和信(第一更)
八月十八日,皇太極寫給崇禎的一封信被快馬送到了京師。
是一封議和信,皇太極愿意議和。
議和的條件也在信里先大致說了一下,如果崇禎同意,雙方之間就派使者,正式走流程。
皇太極提的要求如下:
一、遇到吉兇大事,雙方相互派使者慶吊。
二、大明每年給金國5萬兩黃金,50萬兩白銀,金國每年給大明千斤人參,千張貂皮。
三、明朝將俘虜?shù)呐嫒巳窟€回去,金國也一樣。
四、雙方之間重新劃定界限,和睦共處。
看完這份議和信的內(nèi)容,崇禎笑了。
歷史上,在崇禎十五年,松錦大戰(zhàn)之后,祖大壽、洪承疇等大將全部都投降皇太極了,那個時候皇太極也提出過議和。
提出的議和條件和上面差不多,除了讓大明每年供奉的多一點,其他都一樣。
歷史上的崇禎也想議和,于是派陳新甲去安排這件事,結(jié)果被陳新甲的仆人提前泄露,一時間輿論嘩然,崇禎又愛面子,竟然把陳新甲給殺了。
議和中斷。
按照正統(tǒng)歷史上那個環(huán)境,肯定該議和了。
因為崇禎十五年,整個大明朝都已經(jīng)被農(nóng)民軍給打得滿目瘡痍,崇禎已經(jīng)沒得選擇了,和皇太極議和是最好的選擇。
皇太極自己也愿意,那個時候其實皇太極想怎么入關就怎么入關了。
但是,現(xiàn)在穿越者張凡,已經(jīng)改變了歷史了。
現(xiàn)在是什么情況,你皇太極心里沒點逼數(shù)?
你有主動權?
議和肯定是不能議和的。
仗呢?
肯定是不打了的!
為什么不打仗了,還不議和呢?
除了皇太極提出來的這些條件很過分、崇禎是絕對不可能答應的以外,這里面還涉及到一個意識形態(tài)的問題。
什么意識形態(tài)?
主戰(zhàn)的意識形態(tài)。
只有在主戰(zhàn)的理念下,遼東軍才會時刻保持著戰(zhàn)斗狀態(tài)。
而實際上,不用崇禎正式與皇太極議和,接下來幾年皇太極肯定會老老實實的。
因為這一仗差不多把皇太極打得懷疑人生了,他自己在國內(nèi)的地位也岌岌可危,接下來他要考慮的不是把矛盾往外轉(zhuǎn)移的問題,而是要先對內(nèi)整改。
要不然他基本上可以退位了。
所以,根本不用議和,雙方已經(jīng)暫時不會發(fā)生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了。
接下來崇禎干了一件什么事呢?
他打算把皇太極的兒子豪格給凌遲了。
因為這件事,有不少大臣前來勸他。
凌遲豪格,從傳統(tǒng)的戰(zhàn)術角度來分析,其實不算上計。
例如孫承宗所言,如果這個時候凌遲豪格,會讓建奴內(nèi)部憤怒,反而給了皇太極一個理由,將仇恨都轉(zhuǎn)移到了大明,幫了熱鍋上的皇太極,消化了建奴內(nèi)部的矛盾。
這一點崇禎自己清不清楚?
他當然清楚!
他是個政治高手,連這一點都不清楚,還怎么帶領大明走上星辰大海。
但為什么還要這么做?
因為皇太極現(xiàn)在的處境非常復雜。
皇太極自登基以來,到現(xiàn)在,除了崇禎元年之初,把林丹汗摁在地上摩擦了幾遍,基本上沒有打什么勝仗了。
尤其是這一次,別看代善等人的威信受損了,皇太極自己的威信也損失了不少,畢竟他是首領。
你要說代善、阿敏那些人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就算崇禎現(xiàn)在凌遲了豪格,代善、阿敏那些人也只會覺得是豪格活該,誰讓他丟了廣寧城這種重要的軍事重鎮(zhèn)。
這種情況下,只會加劇建奴內(nèi)部矛盾。
皇太極現(xiàn)在面臨的內(nèi)部矛盾,已經(jīng)到了不可調(diào)和的地步了,再加一把火,豈不是更加美妙?
為了盡快給皇太極一個驚喜,在八月十八的這一天剛接到皇太極的議和信的下午,崇禎就讓人把豪格給從昭獄里撈了出來。
把北京城凌遲手藝最好的老師傅叫了過來,任務是剮三天!
剮完把腦袋快遞去沈陽,讓皇太極好好欣賞欣賞。
至于孫得功呢?
被押到了忠烈祠前。
崇禎就在這里,他看到了孫得功,這個歷史上著名的大漢奸。
當初的廣寧之戰(zhàn),就是他在城里故意散播謠言,使人心崩潰。
也正是他里應外合,讓廣寧城迅速被迫。
他手中可是有幾萬條明軍的人命的,廣寧一戰(zhàn)后,幾十萬遼民被努爾哈赤趕到遼東,那些不愿意配合的或者被認為無用的全部被努爾哈赤殺掉。
無數(shù)婦女**污殺害,連小孩子都未能幸免于難,甚至嬰兒被摔成肉泥。
往日和諧的家園,被焚燒干凈,鮮血染紅大地,尸體堆積如山,使河道斷流,成了真正的修羅煉獄。
投降后的孫得功,在建奴那里做了一條忠心的狗,天天想著怎么殺更多的遼東軍。
看見皇帝來了,孫得功連忙哭喊道:“陛下!陛下饒命啊!陛下,臣愿意棄暗投明!”
崇禎笑了笑,對旁邊的錦衣衛(wèi)道:“他說什么?”
駱養(yǎng)性道:“陛下,他說想棄暗投明!”
“棄暗投明?你們以為呢?”
一群錦衣衛(wèi)道:“千刀萬剮!千刀萬剮!”
周圍那些前來圍觀的老百姓也高呼起來:“千刀萬剮!”
“聽到?jīng)],不是朕不讓你棄暗投明,實在是大家都不答應啊!”崇禎指著忠烈祠里,咬牙切齒道,“那些在遼東戰(zhàn)死的忠魂也不會答應!”
“陛下!臣當時是詐降,是打入建奴內(nèi)部,是為大明去刺探敵情的!”
崇禎一腳踏在他的臉上,把孫得功踏翻在地上。
他娘的!這孫得功也太不要臉了,都到這個時候了,還能狡辯。
崇禎走到一邊那個銅人面前,看了看,滿意點頭:“不錯,還挺像的。”
崇禎淡淡道:“開始吧。”
駱養(yǎng)性拿出他的小錘錘,然后幾個錦衣衛(wèi)將孫得功摁在地上,先一個個把他的十根手指頭全部錘碎。
疼得孫得功撕心裂肺慘叫。
隨后,將那銅人后面打開,將孫得功往里面一塞,一邊早就準備好了融化的鐵汁。
用鐵汁將銅人兩側(cè)重新焊接起來,孫得功就這樣被掛在了里面。
還沒完呢?
銅人上面腦袋處被揭開,然后一邊的工匠用鐵勺將融化的鐵汁一勺一勺往里倒。
原本已經(jīng)疼得撕心裂肺的孫得功抬頭一看,頓時絕望了。
“啊……”
里面?zhèn)鱽韺O得功最凄慘的哀嚎,他拼命掙扎也無濟于事。
最后一大盆鐵汁被倒進去了。
聲音也消失了,銅人上面的縫隙也被最后的鐵汁重新焊接起來。
崇禎自己心里都覺得這樣太過殘暴,但只有這樣才能威懾漢奸!</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