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人心即地獄,誰悲眾生苦?
出了賞善司,王仙君引著師子玄往外走去。
起了云,駕了霧,一路行來。不多時(shí),就路過一條江河,不知從何而來,流淌去何處。水色赤紅泛黃,其中卻光明如鏡。
“仙君,這是什么地方?”師子玄突然問道。
“這是陰光鏡。眾生真靈受業(yè)力牽引而來,與此中返照一世善果惡果,一切都在其中,清清白白,真實(shí)不虛。”
王仙君說道:“這陰光鏡,也有人叫它忘川河,于此中踏過的人,會洗去一世的魂識記憶,返歸真靈種子,只有修行人到了一定境界,能知本來面目,才可保神識不滅。”
就在這時(shí),恰好有兩個真靈被業(yè)力牽引而來。直落在忘川河上,滾落進(jìn)去,就不知所蹤。
師子玄問道:“仙君,真靈入了幽冥府,不應(yīng)是先去審善判惡嗎?怎會直接進(jìn)了陰光鏡中?”
王仙君說道:“善惡非人判,非神判,非仙佛判。唯在真靈之中照見,自見自知。”
王仙君這是什么意思?
簡單的說,就是真靈一入忘川河,所見善惡功果,都會在這忘川之中映現(xiàn),有的人進(jìn)來,見到的幽冥府,是鬼氣森森,血污四方。捉拿押解的是黑白無常,判罪的是黑面判官,落印的是閻羅天子。
有的人,進(jìn)了此中,恭請而來的就是仙君,定了福祿壽,再問你一聲,是愿去天街享福,還是留在幽冥陰街靜修,還是隨愿往生,去往其他世界。
每個人所見所聞,都各不相同。
就在這時(shí),那兩個真靈種子從忘川河中滾出,化成了兩個男人。
只聽年紀(jì)較長的人驚訝道:“張屠戶,你也在啊。我們這是到了哪里?”
旁邊的張屠戶叫了一聲:“丁先生,原來是你啊。快快救我性命,這里太可怕了,有小鬼拿叉叉我,說要帶我去見閻王……哎呀,這水里怎么都是惡鬼,還要抓了我去分食!”
這丁先生一臉茫然道:“張屠戶,你說的是什么話?哪有什么鬼怪閻王?我好好的在家里睡個覺,不知怎的,就來了這里。剛才有個穿青袍的人對我說,他是本地的土地神,尚缺一個掌簿官,問我要不要去做。你沒見到嗎?”
張屠戶卻在那慘叫道:“救命,救命……這里有雞鴨在啄我的頭,還有牛羊要吃我的肉。先生救命啊……”
丁先生越聽越是茫然。
師子玄在一旁看著,哪里有什么張屠夫,丁先生。只不過是兩個真靈種子,一個綻放清澈耗光,一個綻放暗濁耗光,也無他們口中的奇景。
“幽冥府中所見,唯心所照,業(yè)力所化。善根者見之是天堂,惡根者見之即是地獄。”
王仙君看出師子玄的疑惑,主動解釋了一聲,大手一揮,說道:“道友且看來。”
仙君施法,讓師子玄暫時(shí)擁有了觀通陰陽世界的能力。
師子玄定目一看,這張屠戶和丁先生兩人,彼此說的都沒錯。
那丁先生,身在一個神祠之中,內(nèi)中是金碧輝煌,玉宮圣景,身旁坐著的正是一個穿著青袍,頭戴玉冠,捧著玉印的土地神祇,笑呵呵的在一旁,恭請他去做地官。
而那張屠夫,情況就大為可怖。所立之地,四周幽暗昏明,到處都是鮮血碎肉,白骨殘肢。這屠戶身邊,跟著兩個持叉小鬼,吆五喝六,叉著他就往前走。
一旁還有無數(shù)雞鴨,飛上他的頭,就是一頓猛啄,真啄個鮮血直流,腦漿飛濺。還有牛羊豬狗從血池里鉆出,撕咬四肢,任由這張屠夫如何掙扎,都是無用,想要往后退,忘川河里又生出許多惡鬼,向他撲來。
師子玄匪夷所思道:“那丁先生還好說,是善行得善福,可這張屠夫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所見如此可怖?這么多的惡鬼在這里撕扯陰魂,地藏王菩薩也不管嗎?”
王仙君說道:“道友,你可知地藏王菩薩的宏愿?”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師子玄說道:“菩薩此愿,世人皆知,是無量功德,我怎不知?”
王仙君又道:“道友既知。那可知何為地獄?”
師子玄想了想,說道:“人心即地獄。”
王仙君點(diǎn)點(diǎn)頭,說道:“沒錯。真靈種中明因果,返照虛空見真性。人心即是地獄。你看這張屠夫,所見為何累累白骨,為何血流成河,為何有雞鴨牛羊,爭相食他?
因?yàn)樵陉柺罆r(shí),他日日宰殺這些牲畜,一刀下去,鮮血落地,就是送走了一個真靈。這真靈離開時(shí),怎能無怨?識神是見不到,元神真靈卻看的分明,一旦命盡歸天入虛空,全部都要返照出來。”
師子玄一想,這張屠夫一世下來,是要宰殺多少雞鴨牛羊豬狗,所有受他一刀的生靈怨恨,都要被他自己的元神真靈所觀。一朝命盡歸天,所有這一切都要他返照出來。
他殺害雞鴨牛羊豬狗時(shí)割了多少刀,就要在元神中受還多少刀,這是多么可怕?
王仙君嘆息了一聲,說道:“世人都畏懼地獄,卻也有人說地獄信之有,不信則無,這與信與不信有何關(guān)系?一切都在自己心中觀照,離開陽世時(shí)返照再現(xiàn),哪由得你自己?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薩要超度的不是幽冥世界中的地獄,而是真靈種中的地獄,眾生心中的地獄。消業(yè)還善,重得清清白白身,離苦得樂。”
王仙君說道:“菩薩早在無量不可計(jì)劫前,就已成佛,卻為普渡眾生,依舊現(xiàn)菩薩身,以佛位功果演化了這幽冥陰光世界,可以讓眾生死后,得有機(jī)緣入此中受罪消業(yè),再修善根。如此,才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即是入眾生心中之地獄,非是幽冥府中之地獄。”
師子玄雖不是第一次聽到這位菩薩的大愿,但卻是第一次深深切切明白了菩薩的大慈悲心,無量功德,不由合什在胸,虔誠禮贊一聲:“菩薩大愿,大行,功德無量,應(yīng)被眾生贊頌。禮贊大愿地藏王菩薩。”
王仙君呵呵笑了一聲,說道:“如地藏王菩薩這般大慈悲,大愿心的仙家佛菩薩,也有許多,地獄非是一處,幽冥府也非唯一,比如閻浮提世界之中的東岳盤古大帝,也用真仙果位演化陰世。只是隨緣引渡,并無不同。”
師子玄頗為好奇道:“仙君,若是真靈歸入虛空,無人接引,也無機(jī)緣入幽冥府,會去哪里?”
王仙君說道:“上行法界而不得,下入幽冥進(jìn)不來。是為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或是于不生不滅虛空之中自承自受無盡地獄惡苦,永無解脫。或是歸于陽世,做個孤魂野鬼,無神識,無所感,無所覺,永無歸期。”
師子玄聽的毛骨悚然,與之相比,能在幽冥府中受那有期的罪罰,還有個念想盼頭,真要是那孤魂野鬼,無人引渡,還真不如一朝泯滅于虛空,成那飛灰,一了百了。
這也是為什么,在陽世行走的有道之士,得道高僧,施法念咒,超度惡鬼亡魂,會有那么大的功德。
兩人邊走邊說,就見一城。
這城中,便是:陰街大道與車馬,人來人往不停息。漫步此中心恍惚,錯把陰世做陽間。
師子玄怔怔的看著此中,一城挨著一城,內(nèi)中街道四通八達(dá),房屋參差不齊,錯落有致,有瓊宮,有廟宇,有院舍,也有瓦礫樓屋。
這城中人,有行商的,有跑馬的,有打柴的,有捕魚的,有縫針布線過活,也有挑擔(dān)吆賣,等等。但凡陽世所有,此中一樣也不缺。
師子玄問道:“仙君,這幽冥府陰街,似乎和陽間并沒有什么不同。這城里的人又都是什么人?為何不去輪轉(zhuǎn)?”
王仙君說道:“這些都是善根深種之人,還有一些是去地獄消了一身惡業(yè),又不愿輪轉(zhuǎn)往生的人。都在此中生活。這些人,多數(shù)是累世積有陰德,卻無功德。又不愿再受輪回之苦,就在這幽冥世界里生活。”
師子玄奇道:“這樣也行?”
師子玄暗自納悶,如果這樣,那些并無意愿修行的人豈不是得了便宜?陽世中許多外道之士,朝思暮想,祈道長生,尋那鼎爐不壞之法,卻求而不得。能在這幽冥府中進(jìn)而不出,又與陽世無異,豈不是一種另類的“長生”?
王仙君怎不知師子玄疑惑什么,便笑著解釋道:“道友,你有所不知,在陰街之中生活雖然不會再受輪轉(zhuǎn)之苦,但這也是要消去陰德的。只圖享受,不去行善,只等陰德一盡,一樣要去往生來過。”
師子玄恍然大悟,笑道:“原來如此。”
進(jìn)了城,城門上掛個匾,上面寫的陰世文字,師子玄并不認(rèn)得,但觀意來看,應(yīng)是按陽世地域劃分,此城應(yīng)喚“豐都城”。
路過城門,也無人看守,兩人進(jìn)了陰街,沒行多遠(yuǎn),突然身后有人喊了一聲:“王掌簿,找了你許久,終于見著了。”
師子玄回頭一看,就見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婆子,駝著背,瞎了一只眼睛,笑呵呵走了過來。
更加奇怪的是,師子玄看到這王仙君身上一抖,化出個仙官兒出來,頭上戴烏紗,腰間掛個鐵筆,左手捧個簿子,右手空空,足下促云生靄,笑瞇瞇的迎了上去。
有趣的是,這老婆子好像根本看不見師子玄和王仙君,低眉順眼,笑著走到了仙官前,開口道:“王掌簿,又來叨擾了,我在陽世結(jié)了個善緣,那人卻壽短命淺。想施些祿錢,買些壽命回去。”
師子玄在一旁聽著,只覺匪夷所思。
這陽世人的壽命,難道還能用錢財(cái)來買賣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