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卷 第五章 高郵州的災(zāi)民們(下)
第五章 高郵州的災(zāi)民們(下)
</br>
</br>王大鞭喜得不行,連連向齊粟娘稱謝, 齊粟娘笑道:“話說回來,也不是我偏著天旺哥。 大叔今天也看到了,周先生還夸他呢。 ”頓了頓,“銀錢在咱們手上,天旺哥的功勞跑不了,呆會王大叔把這個過嗣的主意說給族老們聽聽,若是商量定了,集合大伙兒把這事說明白,這重建的事還怕有人扯爛帳,不出力么?”
</br>
</br>王大鞭到此是心服口服,唯齊粟娘馬首是瞻,半句兒不多話,依著齊粟娘的主意,出頭把這事兒和陳演、周助等人一說,人人叫好,再和各村族老細(xì)細(xì)商議了,當(dāng)晚便召集村民們說開,四姓之人好不振奮,或是為已,或是為親,人人摩拳擦掌,只等著要大干一場。
</br>
</br>這般下來,不到兩個月,四族五村上千畝的地,全都整好,撒了越冬的麥子、菜籽、豌豆、大蒜、紅花、靛花這些作物種子。 又在各村的舊址上,建了二百來座黃泥石墻茅草屋。 陳演家和齊強(qiáng)家蓋的自然是青磚瓦房,全是村人們動手修建。
</br>
</br>“恭喜主家砌華堂,我來說段選柱梁。 新禍支得亮堂堂,龍宮螺女下廚房。 水缸滿常三江水,糧倉聚有萬年糧。 辦酒請來老杜康,燒酒請來王母娘……”
</br>
</br>王天旺一邊唱著,一邊把陳演家的灶徹好最后一磚,供上灶王爺?shù)募堮R神位,沖出來叫道:“放喜炮,迎灶神!”
</br>
</br>十串大紅雷鞭同時放響,轟得人分不清東南西北。 嚇得孩子們四處亂竄,滿村子的人拍手大笑。
</br>
</br>王天旺地婆娘宋氏站在打谷場上,卻是滿臉仲怔傷感之色,“粟娘,俺堂姐被逼著改嫁了……”
</br>
</br>齊粟娘看著她,慢慢握住她的手,宋氏低聲道:“……粟娘。 俺聽俺娘說過,人這輩子若是投生成男子。 是上十輩子積了福,若是投生成女子,卻是上十輩子造了孽,老天在罰俺們……”
</br>
</br>齊粟娘聽了半晌無語,勸道:“這些話都當(dāng)不得真……”
</br>
</br>宋氏抬頭看她,呆呆道:“一百八十二家絕戶,五十四家有寡妻。 卻都算不上是個人……都得由族老們做主,擇男子入嗣……若不是演官兒壓得住,多少讓幾個無子的****選了男童為子,那些過繼的小叔子有幾個會供養(yǎng)寡嫂?這幾日,就已經(jīng)有七八家****被逼著改嫁,帶不走****寸絲……便是那些兒子,到底不是親生……女人就算是想安分守節(jié)……別人也不容……”
</br>
</br>陳演親手將節(jié)節(jié)高的芝麻秸和招財進(jìn)寶的蘆柴搬進(jìn)新堂屋,在鞭炮聲中把堂屋神柜送入。 向四村親友作禮,“多謝各位叔伯兄弟相助,大伙兒累了兩月,今兒的進(jìn)宅喜酒,大伙兒好好樂一樂。 ”
</br>
</br>陳家和齊家里里處處坐滿了人,各家把粗粗打制地木桌木凳都搬了過來。 在打谷場上架起了二十個大灶,開了五十桌的十人席面。
</br>
</br>荒年物貴,齊粟娘花了五十兩銀子,買了二十只雞,十口肥豬,十大壇綠豆酒,二十捆六百個粗瓷大碗。 提前三天就請著各村地婆娘幫手,殺豬殺雞,煎油做腸,好好辦了這一天的進(jìn)宅宴。
</br>
</br>打谷場上大灶前。 婆娘們忙得一頭大汗。 “奶奶,這些粗瓷碗是打算散席后。 送給各家?”比兒一身粗葛布衣裙,粉面上盡是煙灰,一邊揮著大勺子炒著雞塊,一邊笑著對齊粟娘道, “咱們家可用不了這許多東西。 ”
</br>
</br>齊粟娘抹了一把臉上的汗,將新切的一盆青椒絲倒進(jìn)鍋里,“這是你爺?shù)闹饕猓骷译m是都買了銅鍋,吃飯用的都是木頭碗,多少給他們一些用具,也算是打今兒起開始過日子。 ”
</br>
</br>比兒半晌不出聲,用力把青椒雞塊炒熟,接過村婦遞過來的粗瓷大碗,一共裝了十大碗,方喘了口氣,把勺子交給接手地村婦,和齊粟娘退到了一邊。
</br>
</br>齊粟娘亦是一身粗葛布衣裙,早被蹭得灰黑,臉上只余兩只眼睛周圍還見得到一點白色,她走到酒壇邊倒了兩大碗綠豆酒,拉著比兒躲到齊家屋后無人處,一屁股坐下。 齊粟娘大大喝了一口,揣著腳笑道:“累死了,我連著三四天除了睡覺,就沒坐下過了。 ”
</br>
</br>比兒看著齊粟娘嘴上抱怨,臉上卻盡是輕松之意,不由也是一笑,坐到了地上,慢慢喝著清淡的綠豆酒,:“爺和奶奶這事兒辦得大,奴婢替奶奶算著帳,這一月來糧食、石料、石灰、茅草、農(nóng)具、糧種、鍋勺、被褥、布料,怕是一千兩銀子打不住。 這才八月中……”
</br>
</br>齊粟娘笑道:“也就是到此為止了,凡事也不能太過,高郵州已開始派放漕糧賑災(zāi),雖是克扣去了大半,各家各戶多少都能領(lǐng)到些糧食。 最要緊是麥子、菜籽、豌豆、大蒜、紅花、靛花都種下,也和城里的磨坊、油坊、粉坊、醬坊、藥坊、染坊談好了,過幾日便要過來看長勢,送訂錢。 對付過去這個冬天,就好了。 ”
</br>
</br>比兒看了齊粟娘一眼,“難怪大爺時常說奶奶和他一般兒的性情,比親兄妹還要像。 這高郵州里,這般早種下作物的,只有咱們這一塊兒。 城里的作坊正擔(dān)心明年開春的原料,奶奶放出風(fēng)去,訂錢就一直向上漲,若是平日里,哪里又能出這個價的?”
</br>
</br>齊粟娘聽她說起齊強(qiáng),苦笑著道:“不怕你知道,這都是些偏門扎眼地事,若不是災(zāi)年,咱們安安分分守著田地過日子就好……”嘆了口氣,又振作起來,笑道:“若不讓大家都賺點,我們兩家三百五十畝的地,漲成了六百畝,總還是有人說叨的。”
</br>
</br>比兒聽了齊粟娘的話,一口喝完碗里的酒,輕吁口氣,“一千二百三十兩銀子,能買多少畝地?誰要是再說叨,也是沒良心,族老們這樣做,也是補償咱們家的花銷。 ”
</br>
</br>齊粟娘看了比兒半會, 拉著她站起,“走罷,外頭地事兒還多。 今天咱們忙完了,明天就回城里去,這里家私雖有一些,到底不齊全。 ”
</br>
</br>比兒笑道:“奶奶放心,家里那兩個新買的丫頭和爺?shù)男P,奴婢看準(zhǔn)了,都是老實肯干的孩子。 再者家里還有劉公劉婆看屋子,他們是伏官家和奴婢尋來的,很是實在。 若是回去少了什么東西,或是人跑了,奶奶就把奴婢賣了抵上。 ”
</br>
</br>齊粟娘笑得不行,村外卻傳來天旺婆娘的哭叫聲,“不好了,俺堂姐上吊自盡了……”
</br>
</br>齊粟娘和比兒大吃一驚,提起裙子,向村外奔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