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8 章
廣袤的平原上方,空曠卻又窒息。
雖是故人相見,然而沙場交鋒,沒有任何舊交可言——在北燕軍中笳管嘹亮吹響的一刻,晉軍中戰(zhàn)鼓雷雷,震蕩曠野,回聲不絕!
兩軍穿插直入對方陣列,如長-槍-刺刀血戰(zhàn)激烈。尹婕妤在主陣后方,掌控著戰(zhàn)局,斥候不斷往返喊前線軍情,她的眉宇間也越發(fā)凝重。
雖然曾在馬球場上與赫連嫣打得難看,但此刻她要承認,赫連嫣實在不愧為赫連家族的女兒,即便在北燕一眾精銳武將中,也稱得上后起之秀。
信都與扶柳交界之地,雖非主戰(zhàn)場,可赫連嫣卻拿出了精銳之兵的氣勢,將這近萬人的軍陣操練配合得天-衣無縫。可見她雖性子急莽,卻也有心細之舉,并不是逞個人之勇的蠻將。這樣膽大心細的人,尤其難對付。
——可惜了。
戰(zhàn)場局勢時刻急迫,尹盛蘭沒有心思去想這份惋惜是出于什么心情。
她揮臂做出了個三個大手勢,副將在一旁見狀,趕緊向后方傳令,軍鼓重新?lián)袅?前方變換軍陣,如潮水般退往兩側夾擊合圍。
在這片變動中,尹婕妤驅馬而出,她身后的中軍猶如尖刃,猛-插敵軍中心!
……要是劉婕妤、方婕妤她們在就好了。
騎在馬上,風沙撲面、視野顛簸,尹盛蘭忽然冒出這樣的念頭來。
她們小時候一起賽過馬、一起蹴過鞠、一起習武射箭、一起賞春游園。
一起與國子學那群紈绔小子們打群架。幾個姑娘家靠著眼神交流,配合默契,打得人家府邸上門來問罪。
可從什么時候起,總覺得見面笑一笑,都好似隔著一層霧障,好似生了隔閡?
興許是隨著年齡漸大,加笄行禮,嫁入宮中與皇帝為妾吧。哪怕曾經交情再好,對面相見,心中裝著榮寵、背負命途,也總有些說不出的悵惘了。
不知該怎么穿透那層霧障,像小時候那般,可以心無芥蒂地手牽手。
可像今日今時的戰(zhàn)場,在最接近生死、最激烈交持的時候,下意識地就會懷念曾經并肩為友的同伴。
懷念她們帶來的,抵背的信任、踏實的安全感。
如果劉婕妤在,她會殺進殺出,擾亂北燕陣法步調;如果方婕妤在,她會穩(wěn)重配合,拖住赫連嫣以便合圍……
“下一次。”
尹盛蘭默默對自己說。
——只要這次贏了,贏給天下人看,日后劉婕妤、方婕妤她們就有機會……像小時候那樣,她們一道并肩而戰(zhàn)!
她攥緊韁繩。這一仗不僅是為三哥和將士們贏,不僅是為晉國和中原百姓贏,也是為了劉婕妤、方婕妤她們,為宮中的姊妹們,為天下有志的女子們!她必須要贏!
晉軍輕騎兵忽然合圍兩路,如水流分渠,后方重騎兵壓陣,旌旗在風中招搖。
北燕軍中,赫連嫣遠眺,指揮著右軍變陣。她已經意識到,這是晉軍善用的陣法——但尹盛蘭經過了判斷,沒有在初交兵時就擺陣,而是考慮了士氣、天色、戰(zhàn)場時間、耐性和耗損等,在觀察了兩軍許久后,才謹慎做出了這樣的應對。
遠遠的,她笑了下,向尹盛蘭比了個拇指的手勢。
她從不吝于夸贊敵人,因為,任憑他們再強大,她也不懼!
——可惜了。
她們同時想。
要是沒有戰(zhàn)爭,要是她們都只是仗劍游歷的普通人,也許可以花間一壺酒,笑談天下事,做個傾蓋如故的朋友,酒逢知己,縱然痛飲千杯又何妨?
赫連嫣熟用一切槍戟弓矛,她本不必沖鋒在前,此刻卻驅馬上前,親自帶頭沖殺。她長刀揮出大開大合,一路殺氣凌厲,將晉軍紛紛斬落于馬下,以振北燕士氣軍心。
她認真起來了。與之前的所有認真都不同,這是發(fā)自內心對敵軍將領的敬重,所以更要全力以赴,才對得起這場勝負之戰(zhàn)!
她的背影像是屹立堅-挺的豐碑,為北燕軍隊壯起了信念。他們高聲喊殺,沖入晉軍陣中。馬蹄下黃沙飛揚,塵土四濺,每一刻都是生與死的一瞬。
兩軍不斷變換陣型,尹婕妤和赫連嫣幾次交手,各有勝負。二人也無暇戀戰(zhàn),因時刻要調度軍陣。周圍士兵不斷前仆后踣,刀劍錚鳴聲在她們耳邊交織成亂世之曲。
隔著四周人馬,隔著血霧塵沙,她們從對方的眼眸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冷酷、堅硬,帶著必殺和必守的信念,絕不退縮一步。
長-槍從左前方斜刺而來,尹盛蘭抓住那個北燕騎兵的槍頭,反手將他搗落下馬,長-槍在她手中轉了個弧,被緊緊握住。她槍戟并用,快如影光,招招俱是殺伐氣勢,迫得赫連嫣一時進退不能,竟難以招架。
長-槍橫掃過來,赫連嫣仰身貼住馬背,直起身時,尹盛蘭正騎馬交錯兩步,反手又是一戟襲來!赫連嫣歪過身子,閃避她這凌厲的一擊。
然而這一擊太急、太厲,赫連嫣的馬也正在同尹盛蘭的馬互相踩踏,顛簸跳躍,赫連嫣的腿未能收住力,受不下尹婕妤這一擊,竟被甩了下去!
她的副將眼疾手快,想要將她帶上馬。尹婕妤身邊的騎護見狀,大好時機豈能放過,拼了命催馬沖上前,馬蹄高高揚起,對著赫連嫣踏下去!
他沖得太快太急,沒能收住勢,被北燕人砍下馬。赫連嫣已被甩下馬,還未來得及起身,橫空只見一道巨大黑影壓下!
晉軍的馬蹄,在下一刻,踩破了她的腹腔。
尹婕妤說不清自己那時是什么心情。下意識想拉她一把,可動作比思緒還快,當回過神時,雙手長-槍-刺下、長戟橫檔八方來襲,她抵住北燕的亂刀,一槍-刺穿了赫連嫣。
血順著銀色的槍頭汩汩成流,赫連嫣還保持著雙手撐地欲起身的姿勢,望著馬上的尹盛蘭,頭發(fā)被騎兵來去的風帶亂。
四周的亂曲仿佛于一瞬間消失,尹婕妤與她對視——那一刻,心頭竟浮起了奇異的滋味,無比復雜。
似是有難過,有痛惜,卻又松了一口氣。
萬里長風,在曠野上久久呼嘯。
冀州的春天總是伴隨著漫天沙塵,鋪天蓋地,可以埋葬一切殘垣。
阜城和扶柳的這場仗打了一整日,從上午持續(xù)到了黃昏。終于,當隨著敵軍擊鼓退兵,洪流褪去后,地面上橫七豎八地插著旌旗,耷拉著在風中偶爾飄蕩。
殘陽如血,遠目望去,晉軍和北燕軍的人馬尸體鋪了一地,間或有人躺在地上呻-吟,軍中大夫則在此起彼伏的痛呼中翻揀傷員。
戰(zhàn)事已經結束了,沙塵之下,遠遠可見晉軍在打掃戰(zhàn)場。
戰(zhàn)場上總是瞬息萬變,赫連嫣意外戰(zhàn)死后,北燕幾名副將支撐了一個多時辰,終于決定放棄扶柳郊外,退守后方。
北燕急退,晉軍并未追擊,因為也已是疲兵。
尹婕妤感到一陣脫力,她背上兩處傷口,箭筒里的箭都射空了,拇指拉弓弦拉得虎口掙裂。她雙臂幾乎酸軟,想躺在地上,閉上眼睛睡一覺。
窩在宮里太久沒活動筋骨,今天打了整天的仗,竟覺全身散了架一樣。
夕陽的紅暉在天際拉出一道金霞,落日熔金,暮色靄靄。
尹婕妤掙扎著用長-槍撐住,靠在馬身上。
士兵想清理戰(zhàn)場,她的副將上前,一改先前對她的不以為意,恭敬問她:“娘……呃,將軍,敵軍的首將,該如何處?”
他指著地上的赫連嫣,由于是墜馬,身上沾了許多泥土和血跡,如今,這血跡污漬遮蓋了本來面目。
交戰(zhàn)兩國的武將多是有仇的熟人,像赫連家與尹家,就有著世仇。赫連家有尹家的人命,現(xiàn)在尹盛蘭也算為尹家復仇了。副將建議道:“將軍不妨也將她頭顱砍下,做個酒器,為尹將軍報仇,也震懾震懾他們北燕人,讓他們不敢再狂妄!”
如此,將何等快哉人心!
尹盛蘭沒有看他,問道:“你覺得這樣心中才痛快,北燕人也會畏于我軍威名嗎?”
副將咬牙道:“末將恨不得將北燕人啖其肉喝其血!北燕人目中無我,狂妄自大,數次犯我邊境,血債就該血償!”
尹盛蘭點點頭,卻并沒有如此吩咐。
兩個士兵將赫連嫣抬過來,尹婕妤垂目看她,憶起了前年北燕馬球隊送的禮物。其實是為了將頭蓋骨送回來,但北燕人送東西去尹將軍府,無疑是很敏感之事,只能假借馬球隊的名義送進宮,名正言順還給了尹婕妤。
赫連嫣。
她心中記下了這個名字。雖然她們交情并不好,要么是對罵斗毆,要么是你死我活。但她總覺得,對方也是存了點惺惺相惜。
她走上前,卻伸出手,在周圍人驚愕的目光下,放在了赫連嫣的頭發(fā)上。
她替對方整理儀容。
頭發(fā)已經散亂了,沾了泥塵,她將頭發(fā)整理梳齊。
又用帕子沾了水,擦干凈臉上的泥土和血跡。
她身后還有一眾將士,目睹她做這一切。副將急道:“大人……”
“她畢竟是我們的敵人,堂堂正正而戰(zhàn),力戰(zhàn)到最后一刻,當得起這個尊重。”
尹婕妤的聲音不大,卻有不少人都聽見了。將士們復雜地等待,尹婕妤沉聲道:“以軍禮相送。”
赫連嫣的尸體被覆上了一層白布。軍中吹起篳篥,擊鼓長鳴,再往前方是北燕暫時退居的扶柳縣,他們撤兵時太過倉促,亂軍中未能尋到赫連嫣,如今晉軍算是講道義,將他們將領的尸體完整送回。
副將遠遠眺望著,心情很復雜。從古至今,能在戰(zhàn)后心平氣和、給予敵首尸體以禮遇的人,好像沒有幾個。亂世中誰講究這些道義?更何況這赫連家同尹家結了仇。
他不知道自己跟從的是一個怎樣的將領,是婦人之仁,還是霽月光風?
做完這一切,尹婕妤下令將北燕士兵的尸體就地掩埋,軍中早已派人回阜城,將勝訊傳報天子。
她騎在馬上,看著士兵們挖出一個個巨大葬坑,當年的晉軍也是這樣被埋葬,像遙遠的宿世輪回。而三哥亦長眠于此,他和將士們的血浸透了這片北疆的廣袤大地。
她仿佛聽到,在遙遠的西北,那天際盡頭,似乎有人在唱張女從軍行歌謠,也興許是幻聽了。卻跟著低聲哼唱起來:用刀就用最利的刀啊,要騎就騎最烈的馬!
她此刻就在用最利的刀,騎著最烈的馬,爭一口心中的錚錚之氣呢。
——三哥你看,你的妹妹已經長大,替你了卻了遺憾,收復了疆土。你也不用擔心她受氣了。咱尹家的女兒,不受欺負!
------
戰(zhàn)報從阜城縣八百里加急,傳到天子賬前不過半天功夫。這一番鏖戰(zhàn),尹婕妤勝得不易。
蕭懷瑾翻著死傷軍報,再攤開輿圖,目光在其上一寸寸丈量,心潮澎湃間,沒來由的,忽然想起了白婉儀。
想起她為他織就的,英雄榮歸的美夢,最終被打破,窺見的血淋淋的現(xiàn)實。
想起她唱的樂府辭。那全曲是怎么唱的來著?——
張家有好女,年歲十七余,家中無兄弟,常替父勞營。
一朝軍令來,天家有遠征,老父腿有疾,對令泣無聲。
若否應召前,當被責徭刑,勞役何其苦,處處見白骨。
張女知父憂,挽馬更男衣,長驅夜入營,從此遠別離。
乾坤動山河,英雄立高闊,將臺旗鼓列,巍巍是巾幗。
臨陣烏發(fā)揚,銀鎧耀日光,陌刀誰與爭,遂封百夫長。
奉天誅匈奴,先登斬旗旌,長驅八百里,直搗單于庭。
十重陣鐵騎,戎馬交馳急,胡賊膽益破,功名馬上得。
征袍染丹血,強弩猶雨臨,短兵接如電,王師定北塵。
獻捷交至京,天子坐鳳庭,受拜越騎尉,賜爵關內侯。
十步有茂草,十室有忠信,漢室德斯邁,女流亦杰英。
將軍卸甲歸,余威撼漠北,鄉(xiāng)民十里迎,耆老贊殷殷。
禮致拜父母,祠堂祭先靈,碑文鑄圣諭,光宗響門庭。
卿本賢姝麗,忠悃為國事,似金如玉矣,桃李雙十齡。
王侯將相知,媒妁連綿至,登門若決河,聘禮如斗星。
鵲飛閨檐下,河內望族家。百戰(zhàn)名門后,佳話長此興。
慕德有姜任,夫則百斯男,教兒又誡女,頤養(yǎng)有天年。
他踱步走出,掀開天子大賬,天光簇至,外面是落日熔金,長風撲面。
——十步有茂草,十室有忠信,漢室德斯邁,女流亦杰英。
雖然白婉儀唱的樂府詞,只是一個憧憬,一個美麗的謊言,然而如今他已經不再迷茫于那虛幻,而是見證了真實——她們就是他觸碰到的一個個真實。
這一刻他覺得,他放下她了。那些欺騙、痛恨,都如那虛幻一般消散。會很平靜地感謝,謝她講述了外面的天地,并在他最無靠的時候,給予溫暖。
作者有話要說:原本設定里沒有尹婕妤,這個人物是在馬球賽的時候加的,馬球賽臨時設置了一場打架情節(jié),然后有了她三哥的故事,接著才有了她的一條支線。本來想讓她和劉婕妤等人一起上陣,但是情節(jié)發(fā)展到后來,婕妤們出宮不太現(xiàn)實,就很遺憾地只讓她出征了。
我腦海中的她們是大氣的,會尊重值得尊重的敵人,哪怕對方戰(zhàn)敗也不會侮辱尸體,因為尊重敵人也是尊重自己。那個軍禮相送的場景,原本不太一樣,但設想與真正下筆總是有出入的。
.
尹婕妤的故事就到此結束了。蕭懷瑾也是最后一次上線了。我有點舍不得他們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