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3 章 第783章
匆匆訂了最近的一班上海直飛西安的機票,黎夏一家四口就出發(fā)了。
彭志杰道:“畢竟八十的老人家了,能無疾而終已經(jīng)是喜喪了。”
黎夏點頭,“你說得沒錯。徐爸爸可是走過長征的老革命,臨走沒有被傷病折磨很好了。”
在西安員工中心把睿睿和吳姐、保鏢擱下,匯合了姑姑、姑父還有明哥,大家再坐車趕往軍區(qū)。
徐爸爸遺容很是安祥。
黎夏和彭志杰、程程跟在姑姑、姑父還有明哥身后鞠躬、上香。
黎夏看到哀哀而泣的徐媽媽也只能道:“徐媽媽,請節(jié)哀!”
徐爸爸生前的老戰(zhàn)友基本已經(jīng)去見馬克思了。他當年就是紅小鬼,年紀最小的那批。
但是下屬和原部隊如今的領導來了不少。
他的喪事不消說的濃重,資格在那里。這些黨內(nèi)、部隊都是有規(guī)格的。
徐媽媽看著親家和黎夏等人道:“老徐前些天還跟我說08年想去北京看奧運會呢。誰知道這說走就走了。”
她年紀要小將近二十歲,又是醫(yī)生保養(yǎng)得好,從前瞧著都還挺年輕的。
這回是一下就憔悴了。陳玲站在旁邊扶著她。再是平時有齟齬,這也是親婆媳。
黎夏、彭志杰又和徐江夫妻、徐海說了幾句,然后就和明哥一道告辭了。來送徐爸爸最后一程的人還在絡繹不絕的到來。
來拜祭的人也有人私下問起,徐家和首富黎夏什么關系。
“徐家小兒媳是黎夏的親表姐。長得跟一個人似的,我以前還弄錯過。”
陳玲把小姿交給了黎夏姑姑照管,她作為兒媳婦這幾天都忙。
黎夏他們把姑姑、姑父留在了徐海分的小套二里,先回了西安。
修高速公路了,從西安過來時間縮短到了一個小時。
兩天后是追悼會,他們會參加了再離開。如今是盛夏,屋里空調(diào)很低,但也只準備停靈兩天。
回程的車上,彭志杰給程程講徐老的革命經(jīng)歷。
程程咋舌,“徐爺爺沒比姑公大多少,資歷高這么多啊?”
因為彭志杰喜歡,他從小也是看著八一制片廠的軍事題材影片長大的。很清楚紅軍到志愿軍的過程。一個是二七年成立的,一個是五零年成立的。
彭志杰道:“徐老是孤兒,江西瑞金人。八九歲跟著紅軍參加長征的。”這資歷,就比參加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上井岡山的人差一點而已。
程程沉默了一會兒道:“人為什么要死呢?”
“新陳代謝是不可避免的。會不斷有小嬰兒出世,也會不斷有老人去世。”
彭志杰的父母都不算老,也就六十出頭。
但黎明和黎夏的父母年紀都有些大了,感受又不同。
黎明摸出手機,“躍躍,你先到公司實習吧。學校那邊跟導師溝通一下,辦個休學。21世紀的中國商場是很值得商學院的學生實踐的。你可以問問你老師對這方面課題感不感興趣,也可以邀請他來國內(nèi)考察。”
他們回到員工中心,睿睿和吳姐、章音在客廳看動畫片。
睿睿兩手手扶著茶幾,跟著電視機里的音樂在扭來扭去的,還有節(jié)奏的點頭。
“媽媽、爸爸、哥哥,舅舅——”
明哥摸摸他的腦袋,“不錯,會喊舅舅了。”
兩天后,他們提前兩個小時七點就開車出發(fā)。總得預留點時間,不然萬一堵車呢?
追悼會上,徐爸爸身披黨旗臥于青松翠柏間,氣氛莊嚴、肅穆。
主持整個儀式的人是從□□來的。西北軍區(qū)的司令、政委等人也全都到場。蓋棺定論,生榮死哀!
整個儀式結束,送徐爸爸入土為安已經(jīng)是下午了。
陳玲安頓了徐媽媽睡下,對樓下客廳的徐海道:“我送我爸媽他們過去歇歇腳。”
家里還有老徐家來的人,徐海兩兄弟在陪著。所以她把娘家人安頓在自家的小房子。
徐爸爸雖然是孤兒,但姑姑、舅舅這些還是有的。
后來他身居高位,表兄弟妹這些都走動起來了。
徐海現(xiàn)在是副團級,分的是一套75平米的房子,不帶公攤。所以做套二還是蠻寬松的。
陳玲坐到沙發(fā)上就不想動彈了,懷里摟著女兒。
“我公公真的是個好公公,從來不挑剔我,也一點架子都不擺。”
黎夏姑姑道:“那你們家今后是怎么個安排?”
陳玲道:“將軍樓我婆婆能一直住,她不在了部隊才會收回去。她住了一輩子別墅,也不好委屈她來跟著我們擠小房子。我們住這么近,以后就經(jīng)常帶小姿回去看奶奶。”
她臉上滿是慶幸。真要是住到這邊一起,那以后牙齒咬到舌頭的時候多了。
正如黎夏所說,不住在一起矛盾少好多。
略坐了坐,姑父道:“我們這就跟夏夏他們回西安了。你也趕緊過那邊去,老家的人都是來送你公公最后一程的。別失了禮數(shù)!”xしēωēй.coΜ
黎夏他們是公司的考斯特送過來的,這會兒再回去也是司機開車。
黎明在車上都忍不住道:“夏夏,你各地都有員工中心真的是太方便了。你這三十多個員工中心,現(xiàn)在很值錢了啊!”
家里長輩出門旅游,都是去員工中心免費住。每處都有食堂,一張購物卡全國通用。
黎夏道:“就是為了不出租金嘛,租金多貴啊。”
黎明點頭,“那是。”他也很多地方都有庫房,連帶著辦公室、宿舍都有了,確實省錢。
因為要送姑姑、姑父,也想見見自家父母。黎夏以及和彭志杰在西安歇了歇就直接飛回北京了。
家里老人不少,談論生死這個話題難免沉重。哪怕黎夏知道2021年父母還在,也超然不起來。
躍躍暫時不出國了,會去黎明物流北京分公司實習。
說起來他才是真正的老板呢。不過去了也得從基層干起。
上班前,大伯叫了大家去家里吃飯。
黎夏見到琪姐情緒不高笑道:“干嘛,你讓親媽說了幾句還被打蔫了不成?”
“親媽說話才狠呢,別人說多少還留點面子的。”
這話沒毛病!
黎夏沒細問大伯母說了什么。就從那句‘自己當老板學歷不重要’就可以揣摩一二了。
琪姐一生最驕傲的就是自己是80年代初的大學生,然后留在北京工作。
她還培養(yǎng)了一個就讀國內(nèi)外一流名校的兒子,如今的航天工程師。
但是親媽說學歷不重要!
她從十多年前,看著弟弟、堂妹前后下海,然后堂妹還成為全國名人。
用來安慰自己的一直是她的兒子很優(yōu)秀,拿了中國人能拿到的最高級別獎學金出國。
可潘佑學成歸國,待遇卻不高。而且只能做寂寂無名的幕后英雄。
再看侄兒,擱國內(nèi)興許只能靠著大學擴招考個二本。卻高中畢業(yè)就出去讀語言學校和預科,通過中介運作,捐錢敲開了外國大學的校門。
一下子就讓潘佑海歸的含金量都跟著降低了。
如今更是有萬貫家財?shù)戎^承。
她親媽怎么說的來著,“時代變了,你別抱著舊黃歷不放。還以為書讀得好就是天之嬌女、天之驕子。現(xiàn)在早就不講‘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了。自己當老板,盡可以多招高學歷的人才來輔佐自己。如今社會,就是用錢衡量地位。”
黎夏也只好道:“老人家的想法,我們很難去改變,能順著就順著些。不然你看看徐爸爸,說走就走了。”
黎琪點點頭,“我自然不是跟自己親媽較勁。我就是有點不明白,這個社會怎么了?佑佑他們讀書到如今多不容易啊,干的工作也重要。逢年過節(jié)的都很難得休息。可怎么待遇比人就差那么多呢?現(xiàn)在北京二環(huán)一平25000,他是連套房都買不起了。還不如我跟他爸,好歹單位還分了兩套房呢。”
現(xiàn)在一套100平米的房得潘佑不吃不喝20年才能買得起了。
“好歹他還算是北京土著,家里還有兩套現(xiàn)成的小房子。比他外地的同事好很多了。現(xiàn)在供一套房他供得起么?”
黎夏心頭幫潘佑盤算了一下,250萬一套,首付3成75萬。只要琪姐、姐夫賣一套房,首付沒問題。
但是月供的話,175萬貸20年。房貸比商貸低一點,就算5%吧。那20年連本帶利就是350萬。
哎喲,月供差不多一萬五,還差五千呢。
黎琪有些遲疑地道:“我一直聽你勸人趕緊買房。那我也給佑佑買一套吧?”
她賣一套60平的,150萬到手。直接首付六成的話,那月供就7500。在單位,花錢的地方都沒有,剩下兩三千倒是夠了。
黎夏聽了她分析的,抱著胳膊道:“你賣了以小換大,得讓佑佑背20年的債。要不你問問佑佑自己呢。他的錢他興許有安排了。”
這小子老早就懂得開家教中心了,應該是有投資觀念的。
潘佑沒進實驗室,直接就接到電話了。
他道:“咱家60平那房租出去不是一個月還有2500進賬么。賣了換100平的,還得月供7500,供20年。我有宿舍住,暫時又住不上。你難道裝修了再租給別人,不舍得吧?而且自己7500供著,3000租給人。房子還要折舊,想想都虧。”
當事人都不樂意,那也不能強逼著他拿出工資的四分之三來供新房子了。
黎琪道:“可是兒子,咱們一家三口都是拿死工資的。這么下去就要墊底了!”
以前三叔那房最困難,可黎震如今也年薪50萬了。
琪姐最受不了的就是這個。她從家里最出息的孩子,變成墊底的了。
潘佑道:“也就是說媽你也想投資?”
“是啊。”
“可投資有風險啊,沒有穩(wěn)賺不賠的生意。你要是想搏一把,那就拿一套房去抵押貸款,得的錢去買小姨的股票。高科技股我判斷很有錢途。要不股票寫我名字,這我倒是樂意還。”
黎琪道:“那你不早說,都從$3.6元漲到$6元了。”
“你房子不也從17000漲到25000了?能抵押到的錢也多了。”
黎夏在旁邊聽了一會兒開口道:“你小子是不是早就在炒美股了?”
“是啊,小姨。我買了美國的高科技股票,投資回報率還不錯。”
“蘋果?”
“對,有蘋果。你和小舅給我匯的錢,我省吃儉用剩下的也投入了股市。我覺得美股比A股健康。”
“嗯,給你了就是你的,你怎么花我沒意見。你怎么不跟你媽媽說一聲呢?”
“她之前沒有投資的想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