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8章 君上何出此言?
嬴成蟜灑了一些微有辛氣的調(diào)料在肉串上,來回翻騰了兩下,道:“這個稍候再說,天下各國其狀各異,風(fēng)俗民情各有不同。你也說了,以皇兄之威壓,也要二十年才能令天下安定一統(tǒng)。想要縮短這個時間,讓各地立即穩(wěn)定,見效最快的就是分封制。”</br> 結(jié)巴皺著眉頭看向李牧。</br> 你這次知道我想說什么嗎?幫我說。</br> 李牧也眉頭一皺:“寫字。”</br> 我怎么知道你想說什么?</br> 莽夫見到這一幕,吃著串喝著酒搖著頭,無聲輕笑。</br> 陰影中,傳來幾聲溫情,且純粹的輕笑聲。</br> 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就算李牧沒有摧毀結(jié)巴的紙,今天依舊會為結(jié)巴做傳聲筒。</br> 因為他們有過同樣的經(jīng)歷——他們都曾以身殉國。</br> 結(jié)巴寫寫畫畫。</br> 李牧實時匯報。</br> “分封各國,秦一統(tǒng)天下還有何意義?秦王若行此制,我又何必贈其《韓非子》?秦王乃不世出的帝王,只有秦王,才能僅用二十年便可讓這天下歸于一體。相對諸國紛爭二百年的時間來看,二十年時間真的長邪?”</br> “君上此策,會讓天下封國林立,再現(xiàn)戰(zhàn)國亂景,將使華夏自此四分五裂,再不復(fù)統(tǒng)一。到那時,君上便是千古罪人,將受后世子孫謾罵萬年。君上眼界之長遠居天下之最,何以出此昏聵之策?莫非當(dāng)時患了眼疾,雙目不能視物乎?”</br> 這段話李牧所的很慢,在場的眾人也聽的清楚明白。</br> 嬴成蟜摔打了兩下肉串,油脂星點落在安靜燃燒的炭火上,木炭突然脾氣暴躁,噼里啪啦炸出星星點點的火光。</br> “過分了啊,我還沒說完,你不聽完就開罵是吧?郡國并行制實行后,皇兄會再頒布一道推恩令。封國諸侯繼承權(quán)從長子繼承,改為其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設(shè)立王的權(quán)柄高于郡守,徹侯權(quán)柄平于郡守,關(guān)內(nèi)侯權(quán)柄低于郡守。凡徹侯以下諸侯,皆要受郡守節(jié)制。”</br> “如此一來,天下既能早日安定,華夏亦能終歸一統(tǒng)。此令下達,若諸侯長子不愿,諸侯次子和三子就能吃了長子。再加上皇兄之威壓,實施難度等于沒有,這回你覺得如何?”</br> 結(jié)巴沉思片刻,很是用力地搖搖頭,繼續(xù)用李牧翻譯器和嬴成蟜交流。</br> “不怎么樣,這令下達確實不難。但誠如君上所說,推恩令徹侯以下才歸郡守節(jié)制。王下分為徹侯,徹侯下分為關(guān)內(nèi)侯,兩代人為四十年。實行郡縣制,二十年華夏安定,大治,一統(tǒng)。實行郡國并行制加推恩令,華夏立即安定,五年大治,四十年一統(tǒng)。”</br> “雖說在安定,大治兩方面,君上之策能提前。但推遲一統(tǒng)時間二十年,其弊足以抵消前兩者之利。當(dāng)今天下不亂,全憑秦王一人威壓,君上能確定秦王穩(wěn)坐四十年?秦王若死,變數(shù)無窮,華夏一統(tǒng),遙遙無期。君上眼疾是好了些,如今已能看到碩鼠能看到的事物了。”</br> 李牧轉(zhuǎn)述到這,忽然眼睛一亮,高聲道:“此計甚妙,我支持君上。”</br> 結(jié)巴怒視李牧,道:“我,我,我、我沒、沒、沒寫!”</br> 李牧也沒狡辯,他很是干脆地點點頭,大有一人做事一人當(dāng)?shù)娘L(fēng)范。</br> “韓非不支持君上,牧支持君上。”</br> 眾賓客聽了開懷大笑,一一言說。</br> “大丈夫就該如此坦蕩。”</br> “武安君亡秦之心不死。”</br> “若非在君上身邊,也許現(xiàn)在他便在匈奴邊境拉起一批人馬復(fù)趙了。”</br> “君上身為皇弟,頭痛否?”</br> 嬴成蟜沒有搭理這些門客的打趣,他早就習(xí)慣李牧這個論調(diào)了。</br> 凡是能對秦國產(chǎn)生不好的政策,李牧都是全然贊同的。</br> 嬴成蟜繼續(xù)對有口疾的結(jié)巴韓非說道:“不是四十年,這個時間一定會少于二十年。我諫言皇兄不分王爵,也就是說,諸侯最高爵是徹侯。能封徹侯的,頂天了也就王綰,隗狀,尉繚這幾個。他們年齡如此之大,撐不住二十年的。”</br> 陰影中忽有撫掌大贊聲響起。</br> “世上能取分封,郡縣兩制之長,唯君上是也。嬴氏一族好大氣運,何以有秦王這種不世出的帝王后,還能有君上這種萬載不現(xiàn)的先知者。秦國有秦王和君上在,一統(tǒng)天下,實乃定數(shù)。”</br> 又有一略帶激動之聲緊隨其后。</br> “治國之道,君上越始皇帝遠甚。始皇帝若能讓位與君上,為蒼生之福,乃天下之幸,必是一段千古佳話。”</br> 嬴成蟜重重地嘆了口氣,無奈地道:“怪不得總有人以為我要造反,你們再繼續(xù)說下去,連我自己都想造反了。韓非說話,剛才你罵我罵的那么爽,現(xiàn)在不得夸我兩句?”</br> 陷入思索的韓非結(jié)結(jié)巴巴道:“君,君,君上,無,無,無眼疾也。”</br> 眾門客開懷大笑。</br> “哈哈哈。”</br> “韓非子不忘初心,不忘初心。”</br> “以君上心性,怎能忍受如此言語?”</br> “韓國之所長,毒舌矣。”</br> 嬴成蟜將燒烤架上的肉串盡數(shù)翻了個個,輕笑著道:“我看出來了,你是故意的,我說了韓國你不歡喜,打擊報復(fù)。你要這個態(tài)度,我就不得不多提幾句韓國了。今日你我便探討一下韓國民風(fēng)之變,亡國之厄,順便給你更正一下你的法家治國理念。”</br> 嬴成蟜偏頭看看臉上寫滿認真,仔細聆聽的韓非,道:“要說韓國,就繞不開一個人——申不害。法家分三派,法派,術(shù)派,勢派。申不害身為法家術(shù)派代表,在韓國實行變法,主張韓君用術(shù)來統(tǒng)御群臣。”</br> “他整頓吏治,訓(xùn)練新兵,其在時,天下諸侯莫有敢侵韓者。他讓本來弱小的韓國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讓韓國在當(dāng)時的天下有了勁韓這個稱號。韓非,說說看,你怎么看待申不害?”</br> 韓非不假思索道:“申,申子。”</br> 顯然,嬴成蟜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早就被韓非子印在心中了。</br> “評價如此之高嗎?”</br> 肉串終于烤好了,嬴成蟜拿起烤串,有些訝然韓非對申不害的評價。</br> 一個“子”字,是戰(zhàn)國時期的最高名譽。</br> 韓非尊稱申不害為申子,足以說明韓非對申不害的敬意。</br> 秦朝時期,大多都采用分餐制。</br> 嬴成蟜拎著烤串湊過來,在每個門客盤子中各個種類至少放上一串,只有莽夫盤中例外,空空如也。</br> “把手拿開!”</br> 嬴成蟜打掉莽夫伸往他盤中烤串的手。</br> 被叫莽夫,實則留有胡須,長得還算儒雅的白衣身影抱怨道:“昔日我為座上賓時,宴上有女子鼓琴娛客,女子雙手如玉,我贊‘美哉手也’。宴畢,主君讓內(nèi)侍拿著一托盤呈予我。我觀之,正是那琴女一雙玉手,他人已經(jīng)厚待我到如此地步。今朝跟了君上,君上為什么連肉都不能讓我吃痛快呢?”</br> 嬴成蟜冷笑道:“那是你之前的主君有病,有病就得治。不以人為人者,吾亦不當(dāng)其為人。”</br> “君上再不予我肉,我便只能以酒代肉,去與酒鬼共飲了。”</br> “府上的酒供一個酒鬼都費勁,撐不住倆。”</br> 嬴成蟜留下兩根愛吃的虎肉串,把剩下的肉串連帶盤子一起推到了莽夫的面前,轉(zhuǎn)向韓非說道:“你如此推崇申不害,那么我若說導(dǎo)致韓國滅亡的罪魁禍?zhǔn)拙褪巧瓴缓Γ阃鈫幔俊?lt;/br> 嬴成蟜自地上拿起一酒壇,為自己斟上一樽美酒,搖晃著啜飲一口,給韓非留出對自己這句話的思考時間。</br> 韓非皺起眉頭,很顯然,他對嬴成蟜的說辭并不認可。</br> 在申不害變法期間,韓國吞并了鄭國,不論是政治還是軍事都得到了空前絕后的發(fā)展。</br> 可以說,那個時候的韓國,是歷史上韓國最強的階段。</br> 就是秦,楚,齊這些大國也不愿對韓國動手。</br> 世人都當(dāng)申不害乃韓國救世之主,嬴成蟜卻說申不害是韓國滅亡的罪魁禍?zhǔn)祝@與主流認知相差甚遠,大相徑庭。</br> 莽夫吃肉的動作稍有減緩,李牧也沒有立刻拿回酒壇,陰影中的四人都有些許動作調(diào)整,七位門客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嬴成蟜身上。</br> 陰影中有個溫和的老者聲音響起:“吾有學(xué)子萬千,聽狂生言論不知凡幾,望君上不會入那狂生之列。”</br> 又有一字語鏗鏘有力,如金戈交擊的老者聲音道:“君上速言,吾甚奇之。”</br> 嬴成蟜沉吟,似乎是在想要從什么時候說起,片刻后,道:“三家分晉,韓,趙,魏瓜分晉國,韓國所得領(lǐng)土面積最小。韓分得土地不肥,養(yǎng)人不如他國。平原居多,無秦之函谷天險之地也。西臨秦,東,南為楚,北是二晉,四面皆敵,如何求存?”</br> 嬴成蟜說的是韓國歷史,是韓國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br> 身為韓國公子的韓非背韓史是費點勁——他口吃,但他能寫出來。</br> 韓非端著酒樽走到嬴成蟜的桌案,提著酒壇將他拿來的酒樽倒?jié)M。</br> 然后他右手食指蘸著樽中酒水,在桌子上寫道:三晉本為一家,初并不為敵。韓,趙,魏同氣連枝,共御秦,楚大國。</br> 嬴成蟜低頭看了看桌上韓非所書文字,點點頭同意道:“初時確是如此,三家初分晉,各家都還有交情在,那在之后呢?在趙,魏決裂開戰(zhàn)之后,三家聯(lián)盟已不在,這兩國為何還愿幫韓?”</br> 韓非在嬴成蟜話音一落便動手寫字,他根本不用思考,這些事對他而言再熟悉不過了:韓對魏,晉有相救之功。</br> 陰影中,發(fā)出溫和老聲那人所坐位置,本應(yīng)看不到桌案上韓非寫了什么。</br> 但他卻好像不用看就知道韓非寫什么一般,配合韓非道:“魏惠王初上位,趙,韓聯(lián)合攻魏,與魏戰(zhàn)于濁澤,魏大敗。此時魏有滅國之險,趙君欲殺魏惠王,盡占其地。韓君不從,言殺魏君是暴戾,占魏地是貪婪。”</br> “把魏地一分為二,讓兩個魏國沒有宋國,衛(wèi)國強大,再無攻趙,韓之力便可。趙君不從韓議,韓君遂撤軍。趙君恐一國獨難敵魏,亦撤軍,魏國乃存,此乃韓保魏之功。”</br> 李牧溜了一眼嬴成蟜桌案上韓非的字跡,道:“韓氏韓厥保下了趙武,讓這位趙氏孤兒延續(xù)了趙氏官爵,此是韓對趙之一功。晉陽之圍,智氏聯(lián)和韓氏,魏氏圍趙氏一年之久,趙氏有滅族之危。”</br> “最終時刻,韓氏魏氏倒戈相向,滅智氏而存趙氏,遂有三家分晉,此是韓對趙之二功。無韓氏,趙氏早亡,趙國更不會出現(xiàn)。”</br> “這叫什么?這就是義,舍生取義的義。”嬴成蟜看了眼陰影中的溫和老者。</br> 溫和老者點點頭,表示贊同。</br> 嬴成蟜便繼續(xù)道:“先不管韓國出發(fā)點如何,實際上,他就是救了趙魏兩國,這就是陽謀。這個情,趙,魏要認。有‘義’字在身,得道多助,韓因此延續(xù)百年。”</br> 嬴成蟜停頓了一下,道:“一直到申不害當(dāng)政,他變法,把義’字變沒了。致使韓國隨后連遭厄運,終至亡國。”</br> 韓非這次寫的字有點多,一邊寫,一邊把嬴成蟜桌案上的酒樽盤子往地上放,最后桌案上空空如也,韓非還是沒寫完,于是韓非又瞄上了李牧的桌案。</br> 李牧了然,自行把桌案上盤子取下——因為他喝酒通常喜歡拿著壇子喝,所以他桌案上沒有酒樽,只有裝有烤串的盤子。</br> 然后李牧手掌輕拍桌案邊緣,桌案離地一寸。</br> 咚~</br> 一聲輕響過后,李牧桌案便和嬴成蟜桌案拼在了一起。</br> 韓非以手蘸酒,繼續(xù)寫了半張桌案,才總算寫完:</br> 【申子變法韓國乃強,此是事實,君上所言無憑無據(jù),太過荒謬。自古至今,未聽說過強國之人反而會使國家遭受苦難,厄運的。后續(xù)韓國之厄,是韓昭先侯死后,申子制定的各種法令制度都被廢除了。這是后世韓君的過錯,怎么能說是申子的過錯呢?】</br> 【如果秦國在處死衛(wèi)鞅后,將法令制度全部廢除,回到當(dāng)初那五蠹橫行時代。最終秦國為魏武卒所滅,君上能說衛(wèi)鞅是秦國毀滅的罪魁禍?zhǔn)讍幔俊?lt;/br> 寫完一張半桌案文字的韓非正坐在地,就和一個等待老師點評的學(xué)生一樣,等嬴成蟜評價。</br> 嬴成蟜摸著下巴瞇了瞇眼,道:“結(jié)巴,我記得你身上一直放有紙筆,今日沒帶嗎?”</br> 韓非眨巴眨巴眼,伸手入懷,取出折疊的紙張和濃墨干在毫上的毛筆。</br> 李牧默默搬回自己桌案。</br> 嬴成蟜不動聲色得把盤子酒樽都拾回案上,道:“商鞅變法和申不害變法不一樣。商鞅是法派,申不害是術(shù)派。法派以嚴(yán)刑厚賞來推行法令,使凡奉法遵令的人無或缺賞,凡犯法違令的人無所逃罰。”</br> “術(shù)派自言是人主操縱臣下的方法,聲色不露而辨別忠奸,賞罰莫測而切中事實的妙算。商鞅留的是法,申不害留的是術(shù)。如果后世秦君不行商鞅之法而致亡國,那自然不是商鞅的過錯。”</br> “但歷代韓君奉行的就是申不害的術(shù),韓國滅亡,自然是申不害的原因。你集法家法,術(shù),勢三派大成,此間區(qū)別你比我懂,你怎么會問出這樣的問題。”</br> 結(jié)巴以毛筆輕蘸桌上未干酒液,提筆在白紙上寫下淡淡的字:君上所言,不敢茍同。法派和術(shù)派,都是法家,皆是以加強君主統(tǒng)治,變法圖強為目的。秦之強,在于秦行衛(wèi)鞅之法。韓之弱,在于韓未行申子之法。韓國唯有韓昭先候力行申子之法,君上何以言歷代韓君皆行申子之法?</br> 篤篤篤~</br> 嬴成蟜食指重重地扣在韓非在白紙上寫的“申子之法”四個字上,讓韓非注意這四個字。</br> “你的這個‘法’是法家的法,不是法派的法,是法律條令的意思對吧。你說的不用申子之法和我說的運用申不害之術(shù)并不沖突。法家的法,術(shù)派的術(shù),你到底懂不懂?”</br> 韓非遲疑,滿是懷疑地看了看嬴成蟜。</br> 這怎么會不沖突?</br> 術(shù)派也是法家,變法的本質(zhì)就是改變政令法律使君王集權(quán)在手。</br> 運用“術(shù)”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終要做到的是讓變法后的政令得以推行。</br> 君上你問我懂不懂法家的法,術(shù)?這確定不是玩笑之語?君上你到底懂不懂法家?</br> 年紀(jì)輕輕就以法家學(xué)說的造詣,得了一個“子”字的韓非,有資格在法家領(lǐng)域里藐視任何人,哪怕這個人是他崇敬的嬴成蟜。</br> 歷史書上,提到法家,第一頁就是韓非。</br> 如果將法家歷代杰出人物比作群峰,韓非就是群峰中的珠穆朗瑪峰,沒有人比他更懂法家。</br> 眾門客一直在旁聽,此刻都不看好嬴成蟜。</br> “君上只說韓國之厄便是了,質(zhì)問韓非懂不懂法家,這……君上有些自大了。”</br> “君上認輸吧,普天之下,沒有人能在法家說過韓非子。”</br> “韓非人未死,而以法家被人稱為‘子’,君上輸了才是自然。”</br> “哈哈,我看就是君上拉不下臉面,故意耍賴罷了。”</br> 莽夫咬著肉串笑著道:“可惜蓋聶不在此處,不然必會補上一句。”</br> 說到這里,莽夫默契的一停,隨后除了韓非之外,六個有老有少的門客同時出聲:“敗了就是敗了,找什么借口理由,全是屁話!”</br> “哈哈哈哈哈……”</br> 眾門客開懷大笑,一時間,這塊空地上滿是歡快,愉悅的氣息。</br> 眾人笑,嬴成蟜也跟著一起笑。</br> 等大家都笑完,嬴成蟜擼了擼袖子,一邊笑一邊道:“看來我今天不證明一下自己不行了,不就是法家嗎?結(jié)巴還真沒有我懂!”</br> 李牧拄著酒壇認真地看了看嬴成蟜,道:“君上今日何以醉的比我還快?”</br> “哈哈哈,武安君痛失酒鬼之名。”</br> “是極是極,哈哈哈哈哈哈哈……”</br> 眾人又是一陣哄堂大笑。</br> 這次,嬴成蟜卻沒有跟著發(fā)笑。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fēng)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fēng)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