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章 請陛下明鑒!
剛才還和王綰勢不兩立的隗狀,一雙藍眼緊盯李斯,給王綰做補充道:“李廷尉曾為呂不韋那奸賊門客,可是忘不了你的主君。為報知遇之恩,欲顛覆秦國以為那奸賊報仇乎?”</br> 這下子,連李斯要圖謀不軌的緣由都編出來了,且聽上去有鼻子有眼的。</br> 雙丞相聯(lián)袂下場!</br> 王綰和隗狀上一次聯(lián)手,還是勸始皇帝不要貶謫嬴扶蘇的時候。</br> 兩個丞相,很好。</br> 李斯神情凝重起來,內心涌起一絲灼熱。</br> 他發(fā)明郡縣制并提出來,反對分封,就是想要當上丞相的位子。</br> 兩位丞相聯(lián)手,喚作旁人可能會心生懼意,但李斯心中,卻是戰(zhàn)意!</br> “我大秦以法治國,左相若真肯定斯有叛逆之心,今日大可奏明陛下的,不知左相可敢?”</br> 李斯的這句話,讓隗狀這位胡人丞相眼中直接生出兇厲之色,真的對李斯動了殺心。</br> 這句話聽上去沒有什么大不了。</br> 實際上,李斯這句話大為兇險!</br> 他要和隗狀賭命!</br> 不只賭他們各自的命!</br> 還要賭他們三族的命!</br> 秦法規(guī)定:如果有一個人被另一個人舉報有罪,那么當被舉報者無罪時,舉報者將受到他所舉報罪名的懲罰。</br> 聽起來有些繞口,舉個例子就是:張三說李四殺了人,最后官府調查發(fā)現(xiàn)李四沒殺人,那么張三就要被官府以殺人罪論處。</br> 放在這里,就是隗狀如果此時正式向始皇帝說李斯想為呂不韋報仇,是叛逆。</br> 那么按照秦律,如果調查后沒有找到李斯要叛亂的證據,那隗狀就要以叛逆罪論處。</br> 歷朝歷代對叛逆的處罰都是最重的,秦朝的做法是:夷三族。</br> 隗狀藍眼殺機閃爍,面色陰沉,卻是當真不敢對始皇帝說李斯是謀逆的。</br> 李斯見狀戰(zhàn)火更熾,眼神挪到隗狀身邊的王綰身上。</br> 王綰沒等李斯開口,臉色就沉的和他身旁的隗狀一樣,他已經猜到李斯要說什么了。</br> “左相不敢,右相可敢?”李斯兩句話,令兩個丞相啞口無言。</br> 群臣看著李斯,就像看一條發(fā)了瘋的狗。</br> 這廝莫不是患了狂疾?</br> 李斯先是挫了兩人的銳氣,然后就王綰的思想開展辯論。</br> 他的郡縣制是這三日所創(chuàng),還不完善,目前確實是沒有針對臣子作亂的辦法。</br> 但兩方爭雄,想要取得勝利,不是只有強大自己才行,削弱敵人也可以。</br> “周文王、周武王都是賢明的君王,所分封的大臣也都是親族和賢能之士。但幾百年下來,他們就和周天子的關系越來越疏遠,彼此關系也越來越生疏。最后竟到了相互攻伐、水火不容的境地,連周天子也無法制止。周天子都不能制止他們相互攻殺,又如何能命令他們救援京畿呢?”</br> 李斯雖然說不出郡縣制如何處理臣子作亂,但他可以說出分封制也不能處理臣子作亂。</br> 按照先前宮道上三家約定,這個時候,御史大夫馮去疾出場了。</br> 只見這位僅次于兩位丞相的御史大夫笑瞇瞇地起身,笑瞇瞇地道:“周幽王為博妖妃褒姒一笑,點燃烽火臺,天下諸侯盡起兵而救之。如周幽王這等昏庸的王,諸侯都愿意去救援,更不用說賢明的王了。”</br> 王綰陰著臉出聲:“倘若周文王,周武王在世,天下豈有敢于互相攻伐之諸侯?昏聵之天子,做不到威服諸侯的事,但召喚諸侯勤王還是可以的。”</br> 勁敵也!</br> 短短一次交鋒,李斯就感覺到三人的難纏,絕對不是先前那七人的水準。</br> 眼看隗狀要開口說話,李斯心下一沉暗道不妙。</br> 這三人心思縝密,又都是抱有學識之輩,還在這里聽我說了好久的郡縣制,以逸待勞。</br> 若是這三人再要問下去,我卻是作答不出,輸定了的,不可如此繼續(xù)!</br> 陛下沒有第一時間支持我,應是想測我之能力。</br> 我獨自辯倒七人,此答卷應足以讓陛下知道我的才能。</br> 如此,此刻我應引陛下入局,尋求陛下支持,方是正理!</br> 一念既此,李斯在隗狀說話之前,硬聲說道:“你們所說周幽王,是那個被胡人攻破周之舊都鎬京,死于驪山,險些造成周朝滅亡的周幽王嗎?”</br> “若非秦穆公護送周平王遷都洛邑,周幽王便是周朝的亡國之君。能召喚諸侯一次勤王,卻召喚不了諸侯第二次勤王,這就是分封制的好處嗎?”</br> “如果不行分封而行郡縣,天下盡在周王的手里,諸侯的兵馬都是周王來管理。胡人攻來反擊就是了,周幽王又怎么會死呢?”</br> 不等三人作答,李斯轉身面對始皇帝,拱手彎腰朗聲奏道:“可見,分封制乃天下大亂之根源也!現(xiàn)在天下靠陛下的神靈之威獲得統(tǒng)一,怎么能再行分封呢?”</br> “應將天下劃分成郡縣,對于本應分封之人,則用秦國賦稅重重賞賜,這樣就很容易控制了。要讓天下人沒有邪異之心,這才是使天下安寧的好辦法,設置諸侯沒有好處。”</br> “請陛下明鑒!”</br> 此時的郡縣制,終究是李斯一人三日而為之,是一個新生且未經實踐過的制度。</br> 與經過數(shù)代人完善,經歷了千年發(fā)展,實踐千年的分封制相比,肯定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的。</br> 李斯能依靠唇舌,以郡縣制辯倒支持分封制的七位秦臣,這不是郡縣制多么完備,而純粹是李斯個人能力的體現(xiàn),但這就已經是極限了。</br> 王綰,隗狀,馮去疾這三人,皆是龍中龍,鳳中鳳,李斯想要辯倒他們,那是癡心妄想。</br> 歷史上,此時正是始皇帝介入,為李斯站臺,為郡縣制站臺。</br> 以帝王身份肯定了郡縣制否定了分封制,這才確立了華夏延續(xù)兩千余年的制度。</br> 若要李斯自己上,別說他一人,就算加上他的師兄韓非,師弟張****荀子,師徒四人齊上陣都不行。</br> 就算僥幸辯倒王綰,隗狀,馮去疾。</br> 接下來迎接他們的,就是秦國最能說的上卿頓弱和上卿姚賈。</br> 兩人一個是縱橫家代表,一個是名家代表,此刻可是還未張口的。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