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回家(下)
30分鐘后,意大利轟炸機編隊抵達目標區(qū).曼徹斯特的上空萬里無云,天氣條件都非常理想,如同臨行前氣象軍官預(yù)測地那樣。盡管天工作美,但要從7000米的的亞同溫層進行精確轟炸依舊是一項精致的藝術(shù)----特別是在七十年前。這一切都要依靠奧利弗少尉的完美操作,奧利弗是第7轟炸機聯(lián)隊長公認最好的投彈手之一。所以,他才會有資格呆在阿爾弗雷德上校親自駕駛的前導(dǎo)機中。
初入航校時,和其他的男孩一樣,奧利弗最想成為一名戰(zhàn)斗機飛行員,可經(jīng)過幾輪無情的淘汰后,他連駕駛運輸機的飛行資格也沒取得,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轉(zhuǎn)行成為一個投彈手。可是,當久了投彈手,奧利弗卻再也不想和飛機上的其他人交換了,他認為飛行員可能也不錯,可如果再選一次,他還是愿意做投彈手,看著自己的炸彈命中目標是世上最刺激的事。
意大利的轟炸技術(shù)和設(shè)備無疑是此刻世界上最好的之一,意大利版諾頓轟炸瞄準器讓他們在高空也有不錯的精度。在轟炸機接近目標區(qū)時,奧利弗需要利用望遠目鏡尋找目標,這一過程可以借助一組反射鏡協(xié)助完成。找到目標后,奧利弗就必須把目標置于視野正中,然后打開諾頓轟炸瞄準器的電源開關(guān)。一旦開關(guān)打開,望遠目鏡伺服電機就會保證目鏡始終對準選定的目標。同時,奧利弗必須快速正確地手動在諾頓轟炸瞄準具上設(shè)定風(fēng)速以及飛機的空速和高度。在接近目標的最后階段,奧利弗會選擇一個比較醒目的目標作為參照物,然后打開諾頓轟炸瞄準具。因為此時飛機沒有精確設(shè)定風(fēng)速等信息,因此測試目標會隨著飛機飛行而在目鏡視野中不斷“抖動偏移”。此時,轟炸手應(yīng)該通過一組微調(diào)旋鈕設(shè)定轟炸所需的各種參數(shù),并隨時觀察目鏡中的目標。一旦發(fā)現(xiàn)參照物已經(jīng)“靜止”在十字分劃正中,則諾頓轟炸瞄準具的設(shè)定便宣告完成。
當諾頓轟炸瞄準具設(shè)定完畢后,投彈手就會讓“諾頓”瞄準具接管飛機的自動駕駛儀。從這時起,實際上操縱“佛羅倫薩美女”的就不再是阿爾弗雷德上校,而是“諾頓”瞄準具,它會控制飛機沿著模擬計算機計算出來的投彈航路飛行,并根據(jù)投彈手最后作出的調(diào)整及時修正飛機。在到達預(yù)先計算的投彈點時,“諾頓”瞄準具會自動投下炸彈,這樣投彈的命中效果就會顯著提高。在使用“諾頓”瞄準具的情況下,理論上投彈手可以從約7000米的高空將炸彈投到距離目標半徑50米的圓周內(nèi)。但這僅僅是理論數(shù)據(jù),或是在訓(xùn)練場上的記錄。那里沒有高射炮彈爆炸引起的氣流干擾,也沒有噴火戰(zhàn)斗機造成的機體氣動損壞。
所以,想要擊中特定的目標,比如某個工廠車間或是某個工人宿舍,而不是讓炸彈僅僅落入廠區(qū)就完事了,還是要靠投彈手和飛行員的本事。投彈手和飛行員要密切配合,投彈手用通話器告訴飛行員進行最后的航線修正,這樣投彈手就只需要做些細微的修正。投彈過程中飛行員必須保持飛機平穩(wěn),不能做任何大的機動,這段時間非常難熬。一般每次投彈過程會長達兩分半鐘。地面上英國人的高射炮火非常密集,機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清晰聽見飛機被炮彈碎片擊中發(fā)出怦怦亂響。奧利弗更是能從轟炸瞄準器中可以看見地面上高射炮炮口的閃光10點正,對曼徹斯特的轟炸準時拉開序幕-----------由于戰(zhàn)前的緊縮開支政策,使得英國政府還沒有做夠的經(jīng)費修建所需要的大型深防空洞,所以在戰(zhàn)爭開始后,特別是不列顛戰(zhàn)役打響后,越來越多的英國市民開始將地鐵作為防空洞使用。英國政府本想阻止,但很快面對地鐵口的人潮涌動,就不得不放棄了。占領(lǐng)地鐵的行動是從倫敦東區(qū)開始的,結(jié)果很快就波及整個首都,然后蔓延至英國全境每一個遭受軸心國轟炸機蹂躪的城市。只要有空襲警報,人們就會迅速離開辦公室或是車間,帶著食品、飲料、毯子和嬰兒推車來到地鐵站,乘電梯或自動樓梯下到深埋地下幾十英尺的地鐵站臺上。地鐵火車仍在運營,而坐車的人必須費勁地穿過密密麻麻的堆在整個站臺上烏壓壓的人群。盡管地鐵里的情況比起初那些臨時防空洞里的要好得多,但是有些更敏感的人看到這些站臺上的人群仍不免感到震驚。
供職于曼徹斯特cooper軸承公司的瑪麗那天正搭乘班地鐵外出辦事,雖然聽不見地面上尖叫的防空警報,但是她看到每一個地鐵口涌入的人群,她馬上明白轟炸又開始了。回家后她在日記中寫道:“地鐵里的可怕景象真嚇人。一路上每一站的走道和站臺上都擠滿了踡縮在那里的人,看見這一切我驚得說不出話來。那么多悲慘的人像錫盒里的蟲子一樣睡在一起那種悶熱、氣味和塵土,還有可憐的嬰兒不停的哭聲,臉色蒼白憔悴的女人哄孩子的聲音以及睡覺的兒童被擠壓時的抽搐唉,如果我想折磨我的仇敵,最好的辦法我看莫過于使用暴力使其就范。”
瑪麗直到幾天后才知道,就在自己離開地鐵幾分鐘后,一顆炸彈正好落在了這個車站附近,炸斷了水管、煤氣管和下水道。當時下面有600人在站臺上躲避空襲。突然間燈滅了,水管和下水道的水傾盆而下,煤氣也撲鼻而來。在亂作一團的黑暗中,一片恐慌。最后,車站上的管理員用汽燈帶領(lǐng)100多人蹚過齊肩高的水走到了街面上。但是另外500人則被全部淹死在里面。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瑪麗的好運。cooper軸承公司的廠區(qū)就是這次意大利轟炸機的重點目標,炸彈直接擊中了廠區(qū)的制造車間,那滾滾的濃煙和熊熊的烈火像一支支巨大的火箭直沖的天空。當瑪麗下午上班進入廠區(qū)時,她首先聽到的是一陣巨大而沉悶的吵鬧聲,一種呼呼的刮風(fēng)聲,好像有什么動物在那下面哀號。當她又向里走了幾步后,一股惡臭撲面而來。熱烘烘的,又濃又烈,比死尸還難聞,熏得她直作嘔,然后不出意外的,她吐了出來。等她走到自己平時上班的車間前時,她站住了。在她前面,她能看見一張張朝著自己這邊張望的臉,簡直就像一幅地獄里的圖畫。那里邊什么樣的人都有,有各種膚色的人,但是他們都臟得讓你分不出來。許多工人快要死了,而另一些已經(jīng)死掉了。救援隊已經(jīng)開始挖廢墟里被埋的幸存者,他們不時地停下來聽聽下面有什么聲音、動靜或呻吟聲。但是如果聽不到什么,“嗅人者”就來幫忙,他們像狗一樣在瓦礫中聞著氣味,全然不顧煤氣、廢水和煙霧的嗆人味道,直到他們說:“這里有血。”這時他們就會更加使勁地聞,然后說:“別費勁了,血不流了,是死的。”或者說:“下面的血是新鮮的,還在流。”這時救援人員就會接著挖下去,希望能及時挖到受害者。
1940年11月11日,對于不列顛之戰(zhàn)而已,是一個讓雙方都刻骨銘心的日子。就在這一天里,英國人啟動了他們最后的王牌,一直布署在不列顛北部的第13大隊被全部要求投入攔截意大利轟炸機編隊的戰(zhàn)斗中去。而在此之前,只有在8月15日這天13大隊派出7個中隊共計84架戰(zhàn)斗機參戰(zhàn)。這使得當天參與攔截意大利轟炸機編隊的英軍戰(zhàn)斗機數(shù)量超過了300架,再加上攔截德國佯攻部隊的兵力,那一天英國人一共動用了三個大隊400架戰(zhàn)斗機參與攔截。如此大規(guī)模的攔截兵力,的確給了不可一世的意大利戰(zhàn)略轟炸機部隊當頭棒喝,9架比亞喬轟炸機被當場擊落,17架迫降后報廢,一天之內(nèi)永久損失高達18%。這還沒算上修理廠內(nèi)等待修理的40多架。
不過,雖然戰(zhàn)績不俗,但是英國人的損失也不小,15架噴火、22架颶風(fēng)、10架英俊戰(zhàn)士被擊落,39名飛行員陣亡或是重傷,另外還有三倍于此的戰(zhàn)機在修理廠等待維修。更重要的是,從那一天起,英國人起飛攔截的戰(zhàn)斗機數(shù)量再也沒有超過400架的大關(guān)。可以說只要軸心國的轟炸機繼續(xù)保持這樣的高強度轟炸,英國人里手里最后的戰(zhàn)斗機部隊就遲早會被耗盡。意大利人和德國人從來就沒有如同現(xiàn)在一般,距離主宰英倫之空如此之近。但是,何時英國人戰(zhàn)斗機部隊才會被耗盡?而軸心國又如何能保持現(xiàn)在的轟炸強度?一切都是未知數(shù)--------------不過,這一切對于“佛羅倫薩美女”上的9個人而言,已經(jīng)不重要了。昨晚為意大利空軍中第一個完成25次戰(zhàn)略轟炸任務(wù)的機組成員,他們將登上一架前往羅馬的專機,開始遠離硝煙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