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
“哥哥。”
清眸不染半點塵埃,公主滿含期待地這樣喚我。我猝不及防,丟盔棄甲。
她是在央求我為她捉刀代筆,寫她父親命題的文章,論“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
她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小姑娘,卻無耐心讀那些儒家經(jīng)書,而今上對她學(xué)業(yè)頗關(guān)注,常過來查看督促,往往留下一堆作業(yè)命她完成,初時不過是抄寫經(jīng)書兼練字,到后來便要求吟詩作文了。
有次我見她要抄寫的內(nèi)容太多,她寫得辛苦,遂趁旁人不在,悄悄為她寫了幾頁。模仿他人筆跡謄寫的工作于我來說輕而易舉,公主見了大喜,從此一旦作業(yè)稍多,她便來求我為她代筆。
我為她寫了兩三次便不肯再寫,反復(fù)向她解釋翰墨之妙與文章精義非自己鉆研領(lǐng)悟不可得。她連稱知道,卻又說只此一次,下不為例,磨我答應(yīng)了,但很快又會有下一次。
這次竟是純粹的捉刀。終于我下定決心,冷對她請求,無論如何不再答應(yīng)。
她雙目一瞬,命侍兒取茶去,書齋中只剩我與她二人,她挨過來,兩手一牽我袖子,輕聲喚:“哥哥。”
我的心,猶如被她手指輕輕撓了一下,驟然收縮。
她滿意地欣賞我?guī)捉斓谋砬椋缓蟠瓜卵劢廾蛉バσ猓乙滦鋼u了搖,又做哀求狀:“哥哥,就幫我寫這一次好不好?我保證這真的是最后一次了。如果晚膳前再不寫完,又要被爹爹罵。”
我能說什么?此情此景,哪怕是她叫我去死,我亦會欣然領(lǐng)命。
我默默坐下,她歡笑著如一只小雀兒般撲騰著跳來跳去,為我鋪好歙州澄心堂紙,在端溪龍香硯中磨好廷珪四和墨,再親手遞給我一支宣城諸葛三副筆,最后自己搬來個紫花墩,爬上去跪坐在上面,雙肘支在書案上,笑吟吟地側(cè)首看我寫字,且不時稱贊。
這聲“哥哥”就此成為我無法擺脫的魔咒。公主喜歡用它令我俯首遵命,但有時也會莫名地這樣喚我,不帶任何目的。
偶爾當(dāng)著旁人面她也會叫我“哥哥”,起初諸宮人大驚失色,說尊卑有別,要她改口,但苗昭容倒不以為意,說:“當(dāng)年官家在春宮,也愛喚服侍他的內(nèi)侍周懷政為哥哥呢。無他,對臣下略表親近而已。”
“公主無兄長,官家的養(yǎng)子十三團練也已出宮外居,她多少是有點寂寞罷。”韓氏私下對我說。
今上無子,曾將汝南郡王允讓第十三子鞠育于宮中,賜名宗實,授岳州團練使,故宮中人常稱其“十三團練”。后來因苗昭容生下皇子豫王昕,今上遂命宗實歸藩邸,后來皇子夭折,今上亦未再召宗實回宮。
“十三團練在宮中時,公主便稱他為哥哥。你與十三團練差不多大,她見了倍感親切,才這樣叫你罷。”韓氏說,但又道:“不過,我們身份卑賤,受貴人尊稱是要折福的。官家做皇太子時,周懷政是主管東宮事務(wù)的入內(nèi)副都知,常侍官家左右,官家便戲稱他為哥哥。有一次,周懷政見官家在練字,便上前請官家賜他一幅御書,官家一時興起,寫了幾個大字給他——‘周家哥哥斬斬’。本來是一句戲言,未曾想數(shù)年后周懷政與人密議,欲謀殺相公丁謂,請寇準(zhǔn)為相,奉真宗皇帝為太上皇,傳位于太子,也就是如今的官家。此計未成,周懷政終被斬首。官家可謂一語成讖。也有人說,周懷政受官家尊稱而不知避忌,遲早會遭天譴。”
我明白她言下之意,后來也曾向公主表達過希望她不再這樣稱我的意思,她卻不管不顧,依然是想喚就喚,我亦不再多言,甚至有點慶幸于她的我行我素,因為每次聽她喚我哥哥,我會感覺到一種隱秘的溫暖。
公主聽尚宮授課,總要我旁聽,課后如有不明白的便會問我,我的學(xué)業(yè)也借這種特殊的方式得以延續(xù)。
一日夜半,我就著燭光看書,忽聽有人在外輕輕叩門。原以為是催我睡覺的宮人,開門一瞧,發(fā)現(xiàn)竟是公主。
分明又是趁服侍她的內(nèi)人們睡著了溜出來的,她僅著中衣,足裹白襪,但未穿鞋,在這寒冷的冬夜。
我一驚,問她:“公主為何這時出來?”
她笑笑:“我餓了,你有沒有吃的?”
不待我回答,她已跑進我房間,好奇地左右打量。
我迅速找出最新的冬衣披在她身上,但是否留她在此,卻讓我頗為難。
我已升至入內(nèi)高班,故有單人獨寢的房間。深夜與公主獨處一室,無論如何都是大大不妥的。
我竭力勸她回去,說我這里并無糕點,若回去喚醒內(nèi)人,自然想吃什么都可以。她卻說:“爹爹平日總叫我體諒下人,別太過勞動他們。若我喚醒她們,她們勢必會大費周折地跑去御膳局傳膳,那我豈不有違爹爹教訓(xùn)?本來我想,餓就餓吧,像爹爹那樣,忍一忍也就過去了,誰知肚里像有只鷓鴣,一直咕咕叫,就是過不去呀。所以,我只好悄悄跑出來找你。”
我問她何不取她房中常備的點心,她說吃膩了。我啼笑皆非,想問她怎知我這里就會有她想吃的東西,但一轉(zhuǎn)念,意識到她總有她自覺有理的理由,也就按下不提,從桌上拿起兩枚小芋頭,問她:“公主吃這個么?”
那是嶺南小芋頭,僅比青棗大一點。身為內(nèi)侍,平日睡得比主子晚,御膳局會備一些點心給我們,我入宮前在家常吃芋頭,故選此物夜間充饑。
她不認(rèn)得,問我這是什么。我不覺意外,因她素日所食皆精細(xì)物,即便吃芋頭也是*制的芋頭糕點或芋泥羹,這種未剝皮的狀態(tài)她從未見過。
我告訴她此物名字,說這是我這里唯一可食的東西,她欣然答應(yīng)品嘗,于是我抱了褥子鋪在門前廊下,請她出去坐在那里,再用被子將她包裹嚴(yán)實,以防她受凍,然后在她身邊坐下,開始為她剝芋頭。
剝完一個,我遞給她,見她被我裹得像只大粽子,全身惟有頭部能動,此刻兩眼大睜,轉(zhuǎn)動著黑亮雙瞳,看看我,又再看看我手上的芋頭。
我忍不住一側(cè)首,讓蔓生的笑意融于這無邊夜色里。
公主掙扎著想從被子中伸出手去接,我怕她因此著涼,連忙止住,把芋頭遞到她嘴邊,她低頭一點點吃,像小鳥兒啄米。
她很快吃完一個,稱這最簡單的食物很美味,我便繼續(xù)剝給她,那時她便安靜地在一旁看。
宮中深夜檐下不點燈,但月光清明,把從我們身上掃落的影子交疊在一起。本來是二人的相對無言,卻絲毫沒有尷尬的感覺。
空中開始淡淡飄雪,我此時穿的是深青衣服,心念略動,伸袖出去,承接了幾片散碎白雪,微笑問公主:“公主知道雪花有幾角花瓣么?”
她即刻答:“六角!”
我說不盡然,引袖至她面前讓她自己數(shù)。她看了看,驚訝地低呼一聲,從包裹著她的棉繭中猛地抽手出來,一把抓住我附有雪花的衣袖,另一手指尖在其上輕點,口中念念有詞:“一,二,三,四,五……”
“有五角的。”她得出結(jié)論,又埋頭再數(shù),少頃,又愉快地發(fā)現(xiàn):“還有三角四角的!”
我笑而不語,牽被角掩好她的手,再喂她吃剝好的芋頭。雪花在我青衫袖上衍化為幾點薄薄的潮濕,我并不覺冷,縱然現(xiàn)在是深寒天氣。
我愛看公主的明亮笑顏,就這樣為她服役也令我滿心喜悅。在這清涼的暗夜,她比那一彎上弦月更像是我唯一的光源。
“懷吉,”公主忽然問我,“你為什么會到宮里來?”
我一怔,不知該怎樣向她說明我家中那種復(fù)雜的狀況,后來只簡單地說:“因為我家窮。”
“什么是窮呢?”她困惑地問。
我才意識到她目前所受的教育中還未仔細(xì)解釋過貧窮的概念。
我先給了她一個最直白的答案:“就是沒有多少錢。”
“我也沒有多少錢啊!”公主感嘆,“姐姐每天只給我十二個銅錢,要是我簸錢輸光了她就不再給了,如果我贏了,也會把所有的錢都賞給和我玩的人,最后手中還是沒錢,那我是不是很窮呢?”
“哦,不是……”我開始認(rèn)真思考這個詞該如何詮釋,“窮,就是穿不暖,吃不飽,可能連飯都沒得吃,只能天天吃芋頭……”
“可是芋頭很好吃呀……”公主不解,這樣打斷我,“我以后要天天吃芋頭。”
顯然剛才舉錯了例子。我無語。從來沒想到要解釋清楚一個詞的意思會這樣難。
思量許久后,我這樣告訴她:“如果有一些東西,你有,甚至有很多,但是別人沒有,他們又很需要,那他們相較于你,就是窮的。比如說,公主有很多好看的衣裳,但是你的小丫頭們沒有,那就可以說她們比你窮。”
也許這個例子還是不夠好,但除此之外,我暫時想不到還可以拿什么她見過和能感知的來解釋給她聽。她是出生以來皆生活在皇宮中的金枝玉葉,不可能見過真正與貧窮有關(guān)的景象,不會知道何謂衣不蔽體,何謂餓殍遍地。
她想了想,然后說:“我好像有點懂了……就是說別人家有很多衣裳,很多芋頭,但你家沒有那么多衣裳給你穿,也沒那么多芋頭給你吃,所以只能把你送進宮里?”
我苦笑:“算是這樣吧。”
“那我就明白了!”她高興地宣布,又繼續(xù)跟我說她的心得,“秋和比我窮,因為我有大把玩兒的時間,她卻整天在干活,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范姑娘、周姑娘和徐姑娘也比我窮,因為我有母親在身邊,而她們的生母在宮外;俞娘子比我姐姐窮,因為姐姐有昭容名號,她沒有,只是婕妤,所以月錢和節(jié)慶例賞都沒姐姐多……那么,張娘子要比孃孃窮很多,因為孃孃有皇后名位,她沒有。上次她想在她的車上用皇后輦上的紅傘,增加兵衛(wèi)數(shù)到皇后的定額,結(jié)果被大臣們罵死了……”
說到這里她不禁笑了笑,但隨即又黯然道:“可是,爹爹經(jīng)常去張娘子閣中,一般只在每月朔望才去孃孃的柔儀殿,這樣說來,孃孃又比張娘子窮了。”
這個話題我難以插言,只能保持沉默,而公主也不像是要等我開口,自己又說了下去:“爹爹呢?爹爹一定也有他窮的地方……哦,對了,經(jīng)常數(shù)落他的大臣們幾乎都有兒子,他卻沒有……”
我越發(fā)不能發(fā)表意見。最后,她終于提到了自己:“其實,我也很窮啊,我的眼睛很窮……服侍我的丫頭們雖然沒有我那么多的衣裳,但她們以前在宮外見過好多有趣的東西,說給我聽,我都不知道……除了皇宮,我只去過宜春、玉津、瑞圣、瓊林這四座園林和金明池,從來沒逛過瓦子夜市,也不知道什么是酒店茶肆……我很想去州橋夜市嘗嘗當(dāng)街水飯和玉樓前的獾兒野狐肉,也想去朱雀門看看旋煎羊白腸和沙糖冰雪冷元子怎么做,還想去相國寺燒豬院看看那個賣炙豬肉的大和尚……”
本來她前面的話頗感傷,但最后一句聽得我笑了起來。相國寺燒朱院有個法號為惠明的僧人,沖破清規(guī)戒律,開了個賣豬肉的鋪子,據(jù)說味道很好,其中炙豬肉尤佳,遠(yuǎn)近聞名,如今世人皆稱燒朱院為“燒豬院”。按理說宮眷有前往相國寺進香的機會,只是如果要見那位葷和尚倒確實有點難。
“有什么好笑的呀!”公主蹙蹙眉,很不滿,“難道你入了宮,還能想出去就出去,想見誰就見誰么?”
這我還真是無言以對。自從入宮后,我的確再沒出去過,那些市井瓦肆,人間煙火,留在我記憶中的印象已經(jīng)越來越模糊。
“唉,”公主嘆了嘆氣,十分煩惱,“懷吉,我們都被困在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