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第 114 章
("漁家小娘子");
“還要吃嗎?”
李夫人端著另一碗試探著問。
小蘊兒猶豫了下,
伸頭又吃了一口才搖頭道“娘,不吃……”
“飽了是吧?”
李夫人摸摸女兒的肚子有點鼓,又見她點頭,
心知不好再喂了。和之前比起來已經(jīng)吃的很多了。
“相公,
蘊兒這是好了對吧?”
李大人瞧著十分激動的夫人,
雖然也很想說女兒已經(jīng)好了,但女兒的病恐怕沒那么簡單。
“先帶蘊兒回去休息,咱們到飯點兒再看看。”
說完他把碗里的魚羹幾口吃下,那味道那口感,難怪女兒肯吃了。若是中午女兒肯吃家里的飯食了,
那便好,若是不能,
那只怕是要長期來這酒樓定飯菜。
想想就是一大筆的花費。
不過只要能治好女兒的毛病,
花再多錢也行。
“夫人這魚羹味道十分不錯,要不要吃一碗再走?”
李夫人點點頭,
她也想知道能讓女兒有所好轉(zhuǎn)的魚羹是個什么味道,
興許說給家里的廚子也能做出來?
“咦?這魚羹里的配菜都切的好碎啊,
一樣是蘑菇還有一樣是什么?”
“是冬筍。”
李大人是個非常資深的食,
他看得出來做魚羹的食材,只是看出食材也沒什么用,
每樣食物都有它自己的烹飪手法,
一般人是琢磨不出來做法的。
夫妻兩來得快,
去的也快。
阿布才剛在廚房說完李大人在酒樓的消息,一轉(zhuǎn)眼再去大堂時就得知二樓福字房走了,
要他去收拾桌子。他打開房間門一瞧,盆兒里的魚羹還剩一小半,真是有些浪費。
不過阿湘姑娘有規(guī)定,
不能偷吃客人的飯菜,可惜了。
他把魚羹和碗勺都收拾到餐盤里,又擦了擦桌這才關上門出去。結(jié)果沒想到,中午還是這間屋,他又看到了李大人。
“二位客官要吃點什么?”
李大人皺著眉頭,想都沒想又點了一道魚羹。黎湘聽見還挺詫異的,古代當官兒的都這么閑適的嗎?
“就點了一道魚羹,別的什么都沒點?”
阿布點點頭,端著關翠兒剛做好的一盤炒菜出去了。
這回魚羹端出去沒多久,樓上就傳了話下來要見黎湘。大中午的,食客正多,廚房里正是忙的腳步沾地的時候,黎湘哪里會去。
既然是私服出來吃飯的,吃完走就是了,還要見廚子,搞那一套莫名其妙的東西。原本她對這李大人還挺有好感的,真是,敗好感的很。
她不肯去,阿布也只能老老實實的將話傳到了樓上。
李大人這才反應過來這會兒是人家廚子最忙的時候。
“是我唐突了,那便麻煩你轉(zhuǎn)個話給做這魚羹的黎師傅,我晚上快打烊的時候再來見她,有要事相商。”
他也是沒辦法了,誰叫女兒就只吃得下這位黎師傅做的飯菜。今日是他休沐才空陪著夫人出來,改日他一忙,夫人身體又不好,來的都是奶娘仆婦等,也不知道能不能將要求說清楚,所以想著先談一談,能不能給女兒量身定制一個菜單。
傍晚再來吧。
李大人帶著妻女又回了家。剛進屋子里坐下就瞧見妻子那陪嫁奶嬤嬤臉色不太好的進來。
“怎么?還沒打聽到?”
“夫人,馬車倒是打聽到了,是永明鏢局的馬車。可夫人您去玄女廟那日他們鏢局的馬車是被一位姓柴的鏢頭借出去的,至于是帶了什么人,鏢局里的人并不知曉。”
李夫人有些聽不懂這話的意思。
“那你直接去找那柴鏢頭問不就好了。”
奶娘尷尬的笑了笑,答道:“就這就是不巧了么,那柴鏢頭剛出發(fā)押鏢去裕州了。”
李夫人嘆了一聲。
這大概就是沒有緣分吧。她一直想要報答那位救了女兒的恩人,卻始終打聽不到人。
“算了,人沒在永明,打聽了也沒有用。嬤嬤你帶蘊姐兒下去哄她睡會兒午覺吧。”
“是,夫人。”
奶嬤嬤很快抱著小蘊兒出了門。
李大人坐到夫人身邊,熟練的幫她按了按頭,輕聲說道:“傍晚我一個人去就行了,你在家好好休息休息。”
“不要,現(xiàn)在哪有事比蘊兒重要。”
李夫人生怕丈夫說真的,傍晚都沒敢睡太死,早早便讓丫頭叫起了自己,趕著和丈夫一起去了黎記酒樓。
這會兒剛過戌時(晚上七點),酒樓里燈火通明,離打烊還有一會兒,不過正好夫妻兩也沒怎么吃飯,帶著女兒準備吃完飯了再下去見見那黎師傅。
阿布一日見三回李大人,當真覺得稀奇的很。
往年一年到頭才難得見到大人一次,今日真是奇了怪了。
“阿湘姑娘,那李大人還真是又來了,依舊是一家三口,不過這回不光點了魚羹,還點了個回鍋肉和一盤鹵味,另外又點了個魚頭豆腐湯。”
黎湘累了一天,沒什么精氣神兒說話,點了下頭便開始忙活著做豆腐湯。回鍋肉表姐會做,鹵味桃子去切,魚頭豆腐湯么,她們還都沒有學會。
應該說是和豆腐有關的菜品,她們還都沒開始學。
“阿粟,中午做魚羹剩的那個魚頭拿去劈開,然后把魚骨都給我拿來。”
燕粟應了一聲立刻找出中午剩的那些魚頭魚骨,清洗干凈后一刀劈開,又將剩下的大塊魚骨剁的小了些。
“師父好了。”
黎湘接過盆子,手中鏟子動了動,將鍋里的油淋了一圈,放下姜片爆香后才把魚頭放下去剪。
煎魚的焦香勾得她肚子咕嚕嚕直叫,在廚房哪有餓肚子的道理。她直接去切了塊白嫩嫩的豆腐,沾著醬油吃了墊墊肚子。
沒有焯過水的豆腐有一丟丟的豆腥味,不過可以忽略不計。大概是因為原料好,做出來的豆腐味道也好。
黎湘吃了兩塊豆腐,人也精神了不少。瞧著鍋里魚頭煎的差不多了,便將魚骨也倒進去翻炒了下,然后才加了清水進去。水開再下切成塊的豆腐,加上調(diào)料撒上蔥花即可出鍋。
做完了這道湯,廚房里很是清閑了一會兒。因著一天她做的菜最多,其他人也心疼她,外頭再有什么單子都是自己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才去叫黎湘。
半個時辰后,酒樓打烊了,廚房里卻還要忙活著做眾人的晚飯。關翠兒一把將表妹推出了廚房。
“這里有我和桃子她們就行了,自家人的晚飯你操心什么?”
“行行行,我知道啦。”
黎湘轉(zhuǎn)身準備拿個椅子在院子里坐會兒,一轉(zhuǎn)頭就瞧見了兩大一小在等著她。
剛剛忙起來她都忘了,酒樓里還有尊大佛呢。
“你就是做魚羹的黎師傅?!”
李大人簡直都不敢信,那跑堂的居然說這個才十幾歲的丫頭就是那位廚藝高超的師傅。怎么能這么厲害……
黎湘假裝不知道他的身份,拿了板凳出來請他們一家坐下。院子里的光弱,借的都是廚房的。李大人勉強看清楚了她一眼,李夫人么跟著自家相公身后,一直到坐下才看到眼她。
“你……”
怎么這么眼熟?在哪兒見過?
“抱抱……”
小蘊兒朝著黎湘伸出了手。
黎湘詫異的指了指自己,問她道:“要我抱?”
“抱抱……”
“不行,我在廚房呆了一整天,身上都是油煙和臟東西,不能抱你。”
這小丫頭當初被果脯卡住后哭得稀里嘩啦狼狽的很,這會安安靜靜瞧著還是真是可愛。這樣不吵不鬧的小萌娃她是最喜歡的,可惜身上實在不干凈,人家也未必想讓自己抱他們的孩子。
小蘊兒有些不開心的撇撇嘴,回頭去望著她娘。
李夫人仔仔細細的將黎湘打量了一番,總算是想起她為什么眼熟了。
“黎姑娘!你就是那個救了蘊兒的姑娘對不對?!”
當日場面太過混亂,她又一心撲在女兒身上,對救命恩人只有個模糊的印象。要不是剛剛女兒要抱她說了那幾話,聲音也那么熟自己還真是有些想不起來。
“相公!當日蘊兒在路上被果脯卡住了喉嚨,便是這位黎姑娘所救!”
“竟有如此緣分?”
李大人當場便起身朝她做作了個揖。黎湘最怕應付這樣的場面,雞皮疙瘩都要起來了。趕緊說起了正事。
“只是舉手之勞而已,兩位就不必介懷了。不知道你們兩這晚上還要找我的說的事是什么事?”
“嗯……說的是她的事。”
李大人將女兒自從卡了喉嚨后發(fā)生的一系列事都將給了黎湘聽。
“她現(xiàn)在也就你做的吃食能勉強吃一些,所以,今日才一連來了三趟。”
這樣一說,黎湘懂了。
小丫頭這是有心理陰影……
作者有話要說: 昨天忘了在作話說啦,一更時間改到中午12點。
最近作息不太好,就調(diào)整了一下,希望小仙女們見諒。
二更時間還是原來的六點。
2("漁家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