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六十二章
三省堂。
申時剛過, 午后的日光穿透窗牖薄薄的紗紙,在地上落下個斜長的光影。
書房里并未掌燈,灰蒙蒙一片。
容舒望著藏在書架后頭的那面墻, 提燈走過去。
越往里走, 光線越弱,行至那幾幅畫跟前, 她踩上一張腳凳, 借著手里的燈盞,自上而下, 一寸一寸地看。
三幅畫皆是掛在墻上的木櫞上,容舒目光定在中間那一根短短的木頭, 那木頭上的磨痕比另外兩根木櫞要多,說明中間這幅畫時常被人拿下來。
是為了觀賞把玩?還是因著旁的原因?
“落煙姐,你替我拿著燈。”
把燭燈遞給落煙, 容舒踩上一張腳凳, 將中間那畫取了下來, 平鋪在桌案,垂眼細(xì)看。
“落煙姐看看這畫, 可有甚蹊蹺之處?”
落煙是個粗人, 對這些個文房墨寶慣來不懂,就著燈光細(xì)看幾眼后便道:“看不出來, 瞧著就是一幅畫。”
“我亦看不出有何蹊蹺。”
容舒蹙起眉峰, 那夜她就是在看這幅畫時, 張媽媽忽然出現(xiàn)在身后的。
舅舅時常取下這幅畫, 張媽媽又一副不愿意她多看這畫的模樣, 她還當(dāng)這畫有問題。
可她還真瞧不出有甚不妥之處。
落煙說得對, 這就是一幅畫。
非要說有何特別, 那便是作畫之人畫工極好,當(dāng)?shù)闷鹨痪浯蠹抑鳌?br/>
只這樣一幅畫,張媽媽為何不愿意她多看?
是她想多了嗎?
容舒按下心頭的困惑,正要將那畫掛回去,然視線掃過墻身,動作驀地一頓。
“怎么了,姑娘?”落煙見她一動不動地盯著墻面,也好奇地看了過去,道:“這墻可是有哪里不對?”
“勞煩落煙姐把燈給我。”
容舒放下畫,提過燭燈,將明亮的燭光照向墻中的某一處。
這是一面木墻,用的是最好的沉香木,墻木里暗紋交錯。
容舒細(xì)長的指貼著光里一截墻目緩緩游走,勾連出幾條首尾相連形成一個長盒形的圖案,道:“這里的木色與旁的地方不一樣,顏色要淺一些。”
落煙順著她的指看,那幾條線的顏色的確要比旁的地方淺一些。
落煙面色一沉,屈起手指在墻上一寸一寸地敲,敲到細(xì)線圍住的地方,那“篤篤”聲顯然要空一些,散一些。
“是空心的,這木墻里應(yīng)當(dāng)有個機(jī)關(guān)暗盒。”落煙擰眉盯墻,沉聲道:“就是不知曉如何啟動這機(jī)關(guān)。”
容舒先是看了眼桌案上的畫,想到什么,眼睫一抬,再次定定看著中間那塊木櫞。
那木櫞上的磨痕,不僅僅是取畫時留下的。
容舒眉梢一松,掌心穩(wěn)穩(wěn)抵住那木櫞,用力一按。
一陣細(xì)碎的窸窣聲過后,那個與墻身同色的暗盒從里緩緩?fù)屏顺鰜恚镱^放著個古樸的雕著瑞獸捧珠的木匣子。
容舒與落煙對視一眼,迅速取出那木匣子,下意識便想要打開。
只她將這木匣子上上下下都找遍了,壓根兒尋不著鎖扣。
這東西就像是用四片卯榫相合的厚木頭拼成一個嚴(yán)絲合縫的木盒,連個開口都無。
容舒把木盒放耳邊搖了兩下,“里面有東西,這是個機(jī)關(guān)鎖。”
天色漸漸暗下,她們不能在書房再多逗留。
容舒當(dāng)機(jī)立斷道:“把它帶走,實(shí)在不行,便砸碎了!”說著,隨手挑了幾本書冊,與落煙快步出了三省堂。
張媽媽正在漪瀾筑里張羅著晚膳,見容舒提燈歸來,不由得蹙眉道:“姑娘這是又去哪兒了?怎地不去屋子里歇歇?您在外奔波了月余,可莫要累出病來了。”
容舒抬眼看她。
眼前這婦人始終是她印象中那個溫柔的萬事皆以她為先的乳娘。
每回她生病,在身旁照料她,將她抱在懷里給她唱小曲兒的一直是她。說是乳娘,實(shí)則在容舒心里,張媽媽早就與親人無異。
如今尚且不知木匣子里裝著的是什么。
她到現(xiàn)在都還在想,是不是自己多疑了?
張媽媽那回在書房催她離開,不是想要阻止她看那幅畫,也不是怕她發(fā)現(xiàn)畫后面的機(jī)關(guān)。只不過是怕她弄壞了畫惹舅舅不喜?
畢竟,一個尋常乳娘怎會知曉主人書房里的機(jī)密?
除非她不是一個尋常的乳娘。
倘若當(dāng)真不是,張媽媽又能是什么身份?
容舒彎起唇角,道:“這不是一下子閑下來有些不適應(yīng)么?索性就去三省堂取了幾本書冊看。”
說著,跟獻(xiàn)寶似地給張媽媽看她精心挑選的書。
這些書俱都是地方游記,是當(dāng)初沈老太爺外出走商時帶回來給沈氏看的。
容舒跟沈氏一樣,自小就愛看這些雜書。
張媽媽笑著搖頭:“您夜里可不能看太久,仔細(xì)眼睛累著了。”
說話間,外頭的仆婦已經(jīng)將晚膳端了進(jìn)來,容舒看了眼,都是先前她說要吃的幾道菜。
容舒在銅盆里凈手,接過張媽媽遞來的帕子,邊擦手邊道:“落煙姐那頭可送膳過去了?”
張媽媽笑著說送過去了,“落煙姑娘還說她這段時日累壞了,今兒要早些歇。”
“那便別去打擾她,免得回去上京,霓旌要說我刻薄了。”
夜里張媽媽就在屋里守夜,待得榻上傳來勻長的呼吸聲,方起來,走向窗邊的書案,悄無聲息地翻看容舒從書房帶回來的書冊。
弦月如勾,更鼓聲聲。
她的身影投映在窗紙上,半盞茶過后,那影子方緩緩消失。
第二日一早,容舒剛用過早膳,便聽人進(jìn)來說,落煙姑娘許是螃蟹吃多了,今兒個竟鬧起肚子來。
容舒忙讓人給她抓藥,又對張媽媽道:“我還要出去一趟,落煙姐姐是縣主的人,可不能叫她病倒了,媽媽你留在這里照料她吧,這漪瀾筑也只有你在,我才能放心些。”
小姑娘聲音里是掩不住的信賴,張媽媽忙應(yīng)下,道:“姑娘這是要去哪兒?”
“先前不是同好幾家大戶借了些糧嗎?馬上便要秋收了,前兩日守備都司的一位將軍特地來同我道,說借的糧由他們還,只具體要還的數(shù)目還得我親自去點(diǎn)。媽媽放心,橫豎這趟有拾義叔陪著,不會出事的。 ”
容舒借糧的事,張媽媽自是知曉的,不疑有他,叮囑了兩句便差人去備馬車了。
馬車轔轔軋過石板路,容舒一到辭英巷,便“砰砰”拍了兩下門。
“拾義叔。”
路拾義正在烹茶招待客人,聽見這兩聲響,“咦”一聲:“昭昭怎么來了?”
忙將手里的銅水壺放回紅泥小爐,同對面那人道:“大人稍待片刻,我去給昭昭開個門。”
顧長晉道:“路捕頭只管去。”
路拾義一轉(zhuǎn)身,他的目光便落在那扇木門上,緩緩放下手里的杯盞。
男人握杯的指頭微微泛紅。
這是方才聽見那姑娘的聲音時,心神不定,被潑出的茶湯燙紅的。
容舒進(jìn)了院子才知院中有來客。
抬眼望去,只見晨曦涌金,朝霞似火,粗陋的幾椅掩在一角松柏濃蔭里。
老舊的銅壺“咕嘟”“咕嘟”冒著泡,水霧裊裊,年輕的郎君未著官服,玄衣玉冠,安然坐于樹下。
容舒提裙的指一松,霜白的流仙裙裾緩緩墜落。
她今日挽了個望仙髻,鴉色云鬢只插著一支白玉海棠簪,素凈清雅,像踏著曦光而來的九天玄女。
顧長晉喉頭微微一緊,頓了頓,不疾不徐地喚她一聲“容姑娘”。
容舒在一怔過后,便規(guī)矩地回他一聲“顧大人”。
路拾義從一邊拖了張木椅,對容舒道:“先吃茶,顧大人今兒來我這,與你也有關(guān)系。”
待容舒坐下,便提起銅壺泡茶,給容舒斟了一杯。
“仔細(xì)燙手。一大早來尋拾義叔,可是出了甚事?”
容舒看了眼顧長晉,思忖片刻便道:“我來是想拜托拾義叔替我弄點(diǎn)兒洋金花,順道去春月樓找郭姨要一包春風(fēng)散。”
一邊的郎君聞聽此言便蹙起了眉,掀眸定定看她。
“春風(fēng)散”是什么藥路拾義還能不知?
一時眼睛瞪得跟銅鈴一般大,想不通這姑娘要這種藥作甚。
容舒怕他想岔,又補(bǔ)了句:“洋金花與春風(fēng)散一同用,能令人松下心神,產(chǎn)生幻覺,這是顧大人先前用過的一味藥。”
顧長晉頷首道:“的確是有此效用,只要用量得當(dāng),便不會傷身。”
路拾義沉吟半晌,蹙眉道:“你這是為了張媽媽?”
容舒乖巧地點(diǎn)了點(diǎn)頭。
路拾義知道容舒跟沈一珍一樣,慣來主意大,也不多問,忖了忖便道:“成,這事交與我。你今兒倒是來得巧,顧大人過了午時便要離開揚(yáng)州,你正好能同他道別,也不必我代為轉(zhuǎn)達(dá)了。”
容舒還挺詫異。
眼下九月都還未到呢,他竟然就要離開揚(yáng)州了?前世他是十月底方啟程回上京的,到上京時都快十二月了。
她想了一會便道:“大人可是找到證據(jù)了?”
顧長晉笑了笑,“是。”
容舒心里著實(shí)好奇這證據(jù)與廖繞臨終前說的話有何干系,但這些到底是機(jī)密事,再是好奇,她也不能隨口問。
道了聲:“恭喜。”便默默抿了一口茶。
她哪里知曉顧長晉早就看穿了她的心思,一口茶水才將將咽下去,便又聽他道:“二皇子招攬廖繞時,曾送來了一塊玉牌。廖繞這幾年在江浙收受了不少賄賂,貪墨下來的銀子大部分都送去了上京,他手里有一本賬冊清清楚楚記錄了每一筆賬,這些證據(jù)就藏在廖府的小佛堂里。”
顧長晉說到此便頓了頓,“廖夫人五年前便搬到那小佛堂,而廖繞與廖夫人頭一回相遇的地方便是大慈恩寺的佛堂。”
也就是說,廖夫人一直在找的東西,廖繞早就送到了她眼皮子底下了。
而廖夫人的確是懂廖繞的,寥寥兩句,便猜到了廖繞將東西藏在了何處。
容舒輕嘆一聲:“他們……還真是可惜。”
明明那么喜歡對方,若是戚家不招攬廖繞,不,若當(dāng)初老尚書不將廖繞舉薦到江浙,甚至,若是嘉佑帝的身體能再好一些,他們或許都能一路走下去。
顧長晉看她:“是很可惜。”
頓了頓,又道:“我今日來尋路捕頭,除了道別,實(shí)則還有一事。”
“我知你在查你舅舅,椎云是我最信任的人。以后,椎云還有他手里的人,都交給你用。你需要用人時,便去屏南街一十八號尋他。”
頭頂?shù)臉淙~沙沙作響,日頭又往樹梢躥了一截,溶溶曦光里,連擦身而過的秋風(fēng)都仿佛沾染上幾縷暖意。
容舒捏緊了手里的茶盞,澄澈的眸子里有著意外,也有著些許不知所措。
一個人,將他最得力的人交給你用,是保護(hù),也是信任。
容舒低下眼睫,良久,道了聲:“多謝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