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三娘 !
就算三娘心里一百個不樂意,也不能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不過,真不想回去,跟美皇叔吃飯的機會多難得啊!弄不好就能曖昧一下,曖昧著曖昧著,不就曖昧一塊兒去了嗎。
想到此,三娘有些不舍的瞅了朱晏一眼,守財眨了眨眼,真怕姑娘性子使上來,死頂著不回去,那可毀了,忙道:“舅老爺有要緊事交代,公子需快些家去才是。”
三娘被他掃了興,忍不住瞪了他一眼不滿的道:“知道了,催什么催。”不情不愿的站起來,跟朱晏道:“多謝王爺留飯,只家中有些急事,今日恐要辜負王爺好意了。”
三娘嘴里說著,心里那個遺憾就別提了,忽想出一個主意來,道:“不若改日我請王爺吃酒可好?”
朱晏也有些不舍,聽她這般說自是歡喜應道:“如此,愚兄就等著了。”
定了下回的約會,三娘這才去了,出了安記就見趕車的在外候著,神色焦急,仿佛天都要塌下來了一般,見了三娘,剛要喚姑娘,瞥見后頭的朱晏,臨時改了口:“呃,公子,請上車。”
三娘翻了個白眼,回過頭的一瞬,卻露出個大大的笑臉,對朱晏揮揮手上了車,直到車過了街口瞧不見影兒了,朱晏才回過神來,忍不住抬起手揮了揮,側過頭對福慶道:“這是什么禮兒?”
福慶嘟囔道:“誰知道什么禮兒,怪里怪氣的。”總之,在福慶眼里三娘一點兒好兒都沒有,朱晏卻想守財嘴里的舅老爺莫非就是陳二喜,她是陳二喜的外甥兒,這倒說得過去。
提起陳二喜,朱晏忽的想起,自己倒是有些日子未進宮了,明兒進宮走一趟吧!雖說自己是個閑散王爺,到底是皇叔,南邊兒今年災鬧的大,怎么也要走個過場才成,再說,還有太后呢,跟太后不過就是面兒上的事兒,可日子長了不去請安,也說不過去。想到此,便決定明兒進宮走一趟。
回過頭再說三娘,這一路上都在琢磨朱晏那一口一個青弟,愚兄的,實打實要跟自己兄弟相稱了,可自己跟死變態(tài)的關系又撇不清,這裹在一起,自己倒是跟侄兒一輩兒呢,還是跟皇叔一輩兒呢。
三娘沒怎么糾結直接就靠向了朱晏,這么一來自己豈不成了死變態(tài)的姑姑,這便宜不占白不占,想著這個,心里舒坦了不少。
三娘邁進大門,瞅見是個生臉的太監(jiān),愣了一下,旁邊的趙婆子忙道:“這是御膳房的福公公,奉皇上口諭,給姑娘送菜來了。”
送菜?這倒新鮮,那死變態(tài)除了惦記炕上那點兒事,還能想到別的?三娘真是有點兒受寵若驚。
目光在周大福手里提的食盒上轉了轉,忽想起上回小花的事兒,三娘立馬戒備了起來,心話兒,死變態(tài)會這么好心給她送菜,不定又想使什么壞呢,當她傻啊!
三娘剛這么想,那小太監(jiān)身子一艾,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咚咚磕了三個頭:“小的周大福給主子扣頭,主子萬福金安。”
三娘給他這三個頭磕愣了,宮里來的人,他不是第一個,前頭有孫嬤嬤跟四個宮女,后頭有陳二喜和守財,前兒還來了個什么乾清宮的小德子,可來來去去這么多人,都給她見過禮兒,可這磕頭還真是頭一回,且他這頭磕的真真實在,磕的三娘心里都過不去了,忙抬抬手:“起來吧,行這么大禮,我可受不起。”
周大福卻道:“我?guī)煾刚f了,主子比祖宗都大,小的記得,以前在家時拜見祖宗都是磕頭的,見了主子磕頭也應當。”
祖宗?三娘忍不住嘴角抽了抽,雖說抬的有點兒高,不過心里還是蠻爽的,真是那句話,誰都喜歡聽奉承話,就算這奉承話兒說的有些假,也一樣喜歡,更何況,這小太監(jiān)口齒伶俐,瞧著就機靈,一言一行都帶著那么股子機靈氣,這樣的人或許現(xiàn)實,但也好用。
周大福這幾句拍的三娘很是舒坦,這人一舒坦了,看什么就都順眼,所以三娘看這個周大福甚是順眼,還有他的名字周大福,讓三娘想起了穿越前的生活,就憑這個,三娘也得對他另眼相看。
話說周大福怎么來的,還得從文帝說起,那天從三娘這兒回宮遲了朝,被滿朝文武議論紛紛,卻沒耽誤文帝的好心情,心情一好就精神百倍,連讓他頭疼的賑災之事,處理起來也得心應手了不少。
文帝心情是好了,陳二喜倒嚇出了一身冷汗來,白天倒是還好,到了晚上,順子伺候萬歲爺沐浴,出來跟他說,需叫太醫(yī)過來,說萬歲爺身上傷了一大片,瞅著像是燙的。
陳二喜忽就想起今兒在三娘哪兒,瞄見趙婆子從屋里拿出的燭臺,那燭蠟順著燭臺流下了許多,當時自己還納悶,就算徹夜明燭高燒,也不至于燒成這樣啊,這會兒想起來,陳二喜唬出了一身汗。
萬歲爺這燙傷不用說了,定是昨兒晚上的事兒,陳二喜知道,有的人就好這一口,男女炕上那點兒事折騰的不過癮,就會變著法兒的尋些刺激,用蠟油還算輕的,以前他干爹折騰那些宮女,連燒紅的炭都用過,給宮女灌了淫,藥下去,用燒紅的炭,燙在奶,子下,體上,那叫出的聲兒,陳二喜如今還記著呢。
可也不對啊!那是折騰的宮女,如今這傷可是在萬歲爺身上,且萬歲爺身上見傷可不是頭一回了,從第一回幸三娘開始,不是咬一口就是撓一下,三娘可不是為著添什么情趣兒,都是來真的,那意思,都恨不得咬下塊肉,撓下片兒皮來。
萬歲爺當初帶著一臉指甲印兒上朝,離得遠的大臣是沒瞧見,近些的沒個看不著的,他聽朝房里伺候茶水的小太監(jiān)說,那幾天大臣們就沒議別的事兒,凈圍著萬歲爺臉上那幾道印兒轉悠了。
這還罷了,如今這又用上燭蠟了,照這么下去,陳二喜想到從鄒府里翻出的匕首,忍不住打了個哆嗦,這以后還不知要出多大的事兒呢,越想陳二喜越后怕,琢磨怎么把三娘屋里的明燭換了才好,還是得知會趙婆子一聲,舉凡萬歲爺再去,先把帳子里的明燭扯了,摸著黑兒雖說失了些趣兒總比傷了萬歲爺?shù)纳碜訌姟?br/>
陳二喜這心里也真納悶,怎么萬歲爺就不降罪,而且瞅萬歲爺這爽利舒坦的意思,別說降罪了,恨不得賞點兒什么才好呢。
正想著,就聽皇上說了一句:“這兩日怎不見椒鹽蛇段,幾天不吃,朕倒有些想了。”
陳二喜一聽,心里又哆嗦了一下,先頭還說三娘失寵了,擅自就把三娘做菜那事兒斷了,誰想到這都過了半個多月,萬歲爺去了一趟回來又想起這茬兒了。
陳二喜一時找不到應對之詞,只得把事兒推到王升身上:“太醫(yī)院王大人說蛇肉雖大補,卻易生燥火,故此奴才就停,停了……”說到這兒見萬歲爺?shù)哪樕行┏粒惗苍捯粢晦D,忙補救:“又正恰好趕上姑娘身上不自在,使人來說上不得灶,奴才就擅自做主了,想著等姑娘養(yǎng)好身子再說。”
果然,文帝一聽三娘身上不自在,臉色略緩了緩,眉頭卻皺了起來:“王升這些日子做什么呢,既是姑娘身上不自在,定是有了病癥,就該及早去瞧了回朕知道,他這差事倒越當越回去了。”
陳二喜收了王升不少好處,自是不想把王升擱進去,忙道:“王大人這些日子為著南邊兒瘟疫之事,領著太醫(yī)院的太醫(yī),忙著配置藥方子呢,想是這一忙便疏忽了姑娘那邊兒。”
文帝瞥了他一眼,心里清楚,什么忙,就算再忙,抽空瞧一趟病能耽擱多大功夫兒,定是瞧自己前些日子未去三娘哪兒,他們忖度三娘失了寵,才怠慢了她。
想到此,文帝哼了一聲,文帝一哼,陳二喜忙躬□子,那冷汗都濕透了背上的衣裳,過了會兒才聽文帝道:“也罷了,她的身子既不好,自當好生歇養(yǎng)著才是,這些灶上的活兒就不要去勞動她了。”
說著瞧了瞧窗外,琢磨今兒是不是去瞧瞧她,想著便不覺有些心癢,卻想起昨兒夜里折騰了一宿,今兒早上自己走的時候,她還睡的死死,想必累的狠了,今兒便去也不得爽利,再說,一連兩日出宮,也著實不妥,需等幾日才好去,想著今兒去不了,心情便有些不好。
陳二喜見萬歲爺瞧著窗戶外頭發(fā)愣,還有什么不明白的,肯定是惦記三娘了唄,陳二喜目光閃了閃,心說,以后自己這眼睛可得擦亮些了,別錯把菩薩當了成土地爺,雖說都是神仙,卻根本不不是一碼子事兒。
文帝在宮里悶了兩天,到第三天,心都長草了,吃飯都提不起勁兒,這兩頓是怎么端上來怎么端下去,連著這樣,御膳房的管事劉方可慌神兒了,心說這可是怎么了,莫非萬歲爺身上不好得了什么病癥,可詢了太醫(yī)院,沒見叫太醫(yī)伺候啊,這么說,就是心里有事了,莫不是因著南邊賑災的事兒,萬歲爺愁的都沒胃口吃飯了,也不對,前兩天兒南邊剛傳過信兒來,不比如今鬧心,也沒見萬歲爺不吃飯啊!
莫非嫌自己這菜做的不好,就更不可能了,劉方在宮里伺候快一輩子了,從萬歲爺還是皇子那會兒,就是他伺候的,萬歲爺想吃什么, 愛吃什么,沒有比他再清楚的人了,也之所以,這么多年,就算陳二喜給自己使了幾回絆子,也都這么過來了,這點兒信心,劉方還是有的。
思來想去,劉方都沒想出原因,最后忽想到一個事兒,遣了他徒弟大福去跟乾清宮的小德子套交情探消息。
小德子那小子機靈歸機靈,總是少那么點兒成算,尤其貪嘴,喜歡吃酒,吃醉了嘴就沒個把門的,什么事兒都能禿嚕了。
要說御膳房別的沒有,好吃好喝有的是,周大福提了一壇三十年的紹興黃,又把那頂蓋肥的膏蟹蒸了一籠,晚上去尋小德子吃酒。
灌了半壇子酒下去,小德子的話就開始多上了,沒幾句就把萬歲爺前兒晚上出宮,去了前門大街過夜的事露了。
大福回來跟他師傅一說,劉方暗道,萬歲爺莫不是想宮外頭那位了吧!這想到茶不思飯不想,可見那位的本事,找著原因就好辦了,從哪兒上得了病,就得從根兒上治。
因此,這天文帝的午膳,就多了一道腌蘿卜花,一道椒鹽蛇段,劉方還怕文帝不開胃,特意用秘制的辣醬,做了一道口味蛇,這道菜香辣鮮咸最是下飯。
菜一端上來文帝瞥見那盤子腌蘿卜花,就先吃了一口,那味兒跟三娘腌一模一樣,不禁點點頭,又看見那盤椒鹽蛇段,胃口就起來了,吃了半盤子,侍膳太監(jiān)一早得了劉方的好處,把那盤口味蛇就擺在腌蘿卜花旁邊兒,口味蛇紅亮,配上鮮艷的腌蘿卜花,惹眼非常。
果然,文帝指了指口味蛇:“這是什么菜,顏色倒好?”
侍膳太監(jiān)急忙夾了一塊兒,送到文帝嘴里,一邊兒道:“這是口味蛇。”劉方多精,椒鹽蛇段跟腌蘿卜花,就是為了勾皇上的食欲,所以做得跟三娘幾乎一摸一樣,這道口味蛇才是劉方的手藝。
讓劉方這么個超級御廚做三娘野路子的家常菜,真委屈了,劉方知道萬歲爺要是能吃下去飯,這道口味蛇,萬歲爺必會嘗嘗,因此,劉方下了不少功夫。
文帝一吃就沒住了筷子,就著飯吃了好幾塊,還有點兒意猶未盡,想起三娘,抬手指了指道:“這道菜下飯,送去給三娘嘗嘗。”
想了想又道:“孫嬤嬤說三娘是個喜歡刨根問底兒的,且善廚藝,這道菜送去,難免要問做法兒,讓御膳房的人去,別到時一問三不知,丟朕的臉。”
作者有話要說:卡文鳥,今兒先更新這么多,爭取明兒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