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血戰(zhàn)不花剌
懷著憂懼的心情,怯失力汗黯然回到城堡,立刻又陷入了手下幾位副將之間的爭執(zhí)之中。在名義上,他雖是全軍主帥,但對于這支聯(lián)合部隊卻并不能完全控制,在諸將的眼中,他所扮演的僅僅是各派系之間利益調(diào)停者的角色。</br></br>爭執(zhí)的核心問題便是圍繞著撤退與堅守,身為客將的闊克汗與哈迷的不兒力主撤退,因此與主張堅守的舍云治汗從激烈辯論已經(jīng)上升到撥刀相向的對立程度。</br></br>"望恩負(fù)義的異教徒,領(lǐng)死吧!"</br></br>性如烈火的舍云治汗拔出腰間的半月刀,戟指二人,破口大罵。</br></br>"愚蠢的家伙!讓我劈開你的腦袋治好你的蠢病吧!"</br></br>闊克汗與哈迷的不兒毫不示弱,亦同時亮出佩刀。</br></br>"住手!"</br></br>怯失力汗斷喝一聲,搶到雙方之間,以身體阻止這場即將發(fā)生的斗毆。</br></br>"大敵當(dāng)前,爾等還要自相殘殺嗎?"</br></br>"大總管大人,蒙古軍有十萬之眾,我軍只有兩萬。當(dāng)此敵眾我寡之不利戰(zhàn)況下,算端大人卻不知下落,更對軍心士氣大有影響。再守下去,只怕我軍會不戰(zhàn)自亂的!"</br></br>雖然明知對方無意抗戰(zhàn),但怯失力汗又不得不承認(rèn),闊克汗的言之有理。</br></br>"……總要先想個辦法穩(wěn)定軍心。"怯失力遲疑地說道。</br></br>"軍心已喪,無力回天。我等不愿坐以待斃,先行告辭了!"</br></br>早已不耐煩的哈迷的不兒說罷,便自顧自的向門外走去。闊克汗也立刻拔步追上他,二人并肩而去!</br></br>"無恥叛賊!休走!"</br></br>舍云治揮刀便要追趕,卻被怯失力抓住肩頭,硬生生地攔了下來。</br></br>"大總管,難道就讓這些叛賊帶兵逃走不成?"</br></br>"殺掉他們嗎?如果那樣,不必蒙古人攻城,我們自已就先要內(nèi)斗了。"</br></br>"可是……"舍云治一時語塞,他知道怯失力的話不是在騙人。</br></br>"兵力減少后,外城看來是守不住了。我打算集中兵力守城堡。至于內(nèi)城,就交給你了。你我互為犄角之勢,應(yīng)該可以堅持上一陣吧。"</br></br>說著,怯失力命人取酒過,滿斟了兩杯。他捧起其中的一杯親手奉與舍云治,自取一杯在手。淡紅色的葡萄美酒配以碧綠的翡翠杯,三分婉約、三分落寞、三分惆悵以及一分殘殘的艷。</br></br>舍云治不敢再看下去,默默地一飲而盡。味蕾處傳來的感覺,猶存幾絲苦澀,瞬間的錯覺使他感到,自己飲下的是血。他自己的血。</br></br>"再飲一杯,祝君健斗無恙。"</br></br>"不必了。"</br></br>舍云治搖了搖頭,轉(zhuǎn)身便行。步履如風(fēng),倏忽不見。</br></br>送走舍云治后,怯失力命人將本城兩位著名的伊瑪目阿里.宰的和魯克那丁.伊瑪目扎答請來。</br></br>"為了不使名城涂炭,本官決定放棄外城,退守城堡與內(nèi)城。你們可以作為市民的和平使者,出城向蒙古人投降。"</br></br>"投降?正教徒要向異教的蠻族投降嗎?"</br></br>阿里.宰的發(fā)出了驚嘆。看來,他并不愿意照辦。</br></br>"這也是兵力不足的遺憾。與其因失守而造成平民的傷亡,使千載名城毀于兵燹,不如以投降換得大家的平安。至于我輩武人,當(dāng)誓死守衛(wèi)城堡,表示最后的決死之心。"</br></br>怯失力以沉靜的口調(diào)作著解釋,但心中的情緒并不能平靜。誠然,在這個告別之夜中,又有哪一個人會能做到心平氣和的等待征服降臨呢?</br></br>"不必再做爭辯了,一切就尊照大總管的意思辦吧。真主會公正安排我們的命運,使之各得其所。"</br></br>魯克那丁的頭腦相對冷靜些,在權(quán)衡得失后,支持怯失力的主張。受到勸告的宰的無言地點了點頭,但是忍不住發(fā)出一聲悲涼的嘆息。</br></br>"愿真主保佑你,仁慈勇敢的老將。"</br></br>魯克那丁高舉雙手為怯失力做出祝福后,便拉住還在遲疑著不肯舉步的宰的告辭了。</br></br>當(dāng)所有的人都離去后,怯失力又下達了一條命令:用濕泥覆蓋城堡的表面,尤其是那些易燃的木結(jié)構(gòu)處。在此之后,他便獨自喝著悶酒,傾聽著遠處不斷傳來士兵們往來奔跑,軍靴重踏地面的聲音。無論是根據(jù)他的命令向城堡與內(nèi)城撤退,還是聽從闊里汗與哈迷的不兒之命準(zhǔn)備突圍,所有士兵的腳步中都透出一種慌張與匆忙。這種步調(diào),與花剌子模目前的處境又是何其相似啊。</br></br>隨著時間的推移,退守與突圍兩派的部隊已經(jīng)從混雜轉(zhuǎn)為分離,從那漸遠的腳步聲判斷,他們已經(jīng)集合到外城的城門去了。退守的士兵們也已經(jīng)大部分進入城堡內(nèi),開始忙碌著進行守戰(zhàn)準(zhǔn)備。如果在平時,怯失力一定會親自走到他們中間做陣頭指揮,嚴(yán)格檢查他們的工作情況。可是,現(xiàn)在的他沒有這個心情。葡萄酒被一杯接一杯的灌入,胸腹之間火辣辣的,頭腦之中更一片昏沉沉。視線漸趨模糊,他闔上了眼睛。</br></br>唯有聽覺異常靈敏,于是他很快聽到了來自城外的喊殺之聲。突圍部隊與蒙古軍在激戰(zhàn)。在金鐵交擊與人喊馬嘶之間,似乎還夾雜著婦女兒童的呻吟與啼哭。應(yīng)該是有些市民也隨軍豈圖撤出吧。</br></br>"真是愚蠢者的死亡聚會啊。"</br></br>被空出來的面向阿姆河的一面,絕不是留給守軍與市民的生路。這些被恐懼感沖昏了頭腦的人卻偏偏要自投羅網(wǎng)。當(dāng)有倉促的撤退前面的生的召喚與背后死的追逐所夾擊后,也就會變成歇斯底里的潰逃。這樣的潰逃在貫于狩獵蒙古騎兵眼中,無異于一群麋鹿般易于捕捉。</br></br>"估計到不了阿姆河邊就會被斬盡殺絕吧。"</br></br>他預(yù)言著逃跑者的命運,眼前幻化出一幕暗夜死斗的慘烈畫卷:</br></br>自以為得計的逃亡者們悄悄出城,向西面阿姆河的方向疾行。數(shù)里之外的一片荒野中倏地亂箭齊發(fā),沖在最前面的騎兵們發(fā)出猝不及防的悲鳴,人仰馬翻,化做死神之鐮收割的生命稻谷,成排成片的撲倒下去。后面的人驚覺遇伏,急切間條件反射式的轉(zhuǎn)身欲奔逃躲避,背后的兩翼立時燈火通明,鐵蹄踏踏,無數(shù)的蒙古軍從三個方面一邊放箭,一邊沖殺過來。瞬間的接近處,標(biāo)槍齊發(fā),將新一波死亡之浪推入驚惶失措的人群中。</br></br>蒙古人在作戰(zhàn),如狩獵般作戰(zhàn)。將無數(shù)尖銳的鋒芒射入、刺入、砍入遲鈍的肉體之中;</br></br>蒙古人在突擊,化作戰(zhàn)為屠戮。將無數(shù)夢魘的猙獰楔入、擠入、壓入脆弱的靈魂之內(nèi);</br></br>蒙古人在進攻,幻人形為鬼魅。將無數(shù)兇險的詭異釘入、敲入、注入無備的意識之間!</br></br>花剌子模的逃亡者被這鐵的狂飚、血的暴雨所撲打、凌虐、摧殘、擊破,哀號著、驚呼著、呻吟著、慘叫著逃竄或倒下。逃竄者的前途如夜色般難料;倒下者則陷入黑暗,永不再起!無情鋼鐵的煉獄中,人類沒有躲避的余地,毀滅的宿命敲響了末世的警鐘。</br></br>沿著以逃亡者們尸體鋪就的路線,戰(zhàn)場從城下向阿姆河邊移動,并在這里劃上了一個血腥的休止符。濤濤河水發(fā)出啜泣的喪音,與凄厲之風(fēng)合唱著一曲大地的鎮(zhèn)魂歌。百轉(zhuǎn)千折、回腸蕩氣,直到天明!水為積尸所阻,風(fēng)為血氣所滯,歌聲止歇,萬物凝傷,唯余無數(shù)殘破的游魂或沖騰天界,或沉沒幽冥……</br></br>一縷慘淡晨光突刺在怯失力的手指尖端,他啜下了杯中最后一口酒,如飲敵血地咽下!</br></br>※※※※※※※※※</br></br>紀(jì)元1220年2月10日,清晨。</br></br>厚重的城門發(fā)出陰啞的嘶叫,不情愿地分張開來。黑洞洞的城門內(nèi)閃出一片白色的影子。</br></br>是白旗。象征著降伏、恭順、歸命之意的白旗引領(lǐng)著這支沉默的隊伍緩緩前行,沉重的腳步昭示著內(nèi)心的彷徨與屈辱。如同一只升起白帆、被迫出航的小舟駛向那仿佛波濤起伏的大海般的蒙古軍營,時刻都有傾覆的可能。</br></br>在距營地數(shù)里之處,一隊蒙古兵象幽靈般突然出現(xiàn)在他們的面前。口調(diào)粗暴、發(fā)音古怪的突厥語響起:"什么人?報上名姓與目的!"</br></br>這一隊人的首領(lǐng)之一,伊瑪目阿里.宰的抬頭仰望著那一張張精悍的表情刻寫著不知容赦為何物的面孔,澀聲答道:</br></br>"我等乃是不花剌派出的使者,代表全城向貴國軍門前來請降。請引領(lǐng)我們參拜成吉思汗大人,將向他當(dāng)面遞交充滿誠意的降書和全城戶口名冊。"</br></br>這些句子被擠出口唇后,他感到一股熱辣辣的液體沖上眼窩……</br></br>以卑躬屈膝和肯求哀告構(gòu)成的降書,在成吉思汗的眼中的價值根本無法與昨夜追殲數(shù)萬敵之軍民的勝利相提并論。因此,他只說了一句話——"入城!"</br></br>于是,從這一天起至十六日,蒙古軍次第入城并迅速包圍了無意降伏的城堡與內(nèi)城。戰(zhàn)爭并未結(jié)束,只是戰(zhàn)場又向前推進了一步。不花剌的市民也并未因此而擺脫兵禍,所有的男人被押出家門,填入內(nèi)城外的護城壕中。所有靠近城堡的高屋被征用并被再度加高到接近城壁的位置,上面架起了弩炮與火炮。</br></br>弩炮確實是一種令人生畏的射擊武器。它有一個用粗木柱制成的支架,架上有軸,有機牙與準(zhǔn)星,由數(shù)人絞動巨軸,上緊用鋼絲夾野馬鬃編束而成的粗弦并以機牙暫時扣住。當(dāng)上弦完畢后,由炮手進行瞄準(zhǔn),發(fā)動機牙,繃緊的弦倏然發(fā)動,將粗如兒臂的箭矢、火矢、火藥箭或巨石彈向高空再落入敵陣,其射程和殺傷力遠遠超過單兵操作的弓弩。</br></br>所謂火矢,即在一般的箭桿后面綁上油脂、艾葉等易燃物品,點燃后用弩發(fā)射出去;火藥箭即在箭桿后面縛上火藥包,點燃火藥包外殼的引線后,用弩發(fā)射出去。許多火箭在飛行中熄滅了,但有不少火矢和火藥箭在射中房屋或倉庫后,引燃了大火。一旦射中起火,炮手就瞄準(zhǔn)起火處集中射擊,加大火勢。</br></br>當(dāng)攻城指揮官忽必來一聲令下,四面八方一齊發(fā)射,將沉重的巨石、帶火的粗矢、爆裂的火彈向著頑抗之?dāng)硟A泄而去。那場景完全是宗教傳說中世界末日的現(xiàn)世化——天空憤怒,降下死亡,殞石、烈火從天而降,毀滅所有的生物。守城兵們被嚇呆了,直到發(fā)現(xiàn)同伴被巨石砸為肉醬,或被粗大的巨矢前后洞穿,亦或被火藥箭落地爆炸燒成火人……無言地喪命、哀號著仆倒、慘叫著蹦跳、聲嘶力竭地滿地翻滾……</br></br>作為這場災(zāi)難性的攻城戰(zhàn)的直接目擊者,阿里.宰的和魯克那丁懷著悲愴的心情閉上了眼睛。如果說不花剌是河中燦爛的多元文化的精華匯集地,那么內(nèi)城則是這精華之中的精華。斐聲中亞伊斯蘭世界、甚至名傳于歐洲的大圖書館在第一輪攻擊中不幸中彈起火,又在第二輪攻擊中成為重點目標(biāo),這座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大型木石結(jié)構(gòu)建筑幾乎沒能支持多久便在哀挽的悲鳴中徹底坍塌,千年以來各種文明所留下的不同文字與文體的典籍、文物在這場兵燹中灰飛煙滅,再無孑遺。穆斯林的圓頂在燃燒,東方的"和平城"在哭泣……</br></br>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蒙古軍將轒辒車推到城壁下。轒辒車下面有四個輪子,車頂為尖頂,上覆生牛皮,牛皮上附有一層濕泥。士兵躲在車中,完全不必懼怕守城者的滾木檑石、火把弓矢以及開水沸油,可以挖掘城壁,打開一個缺口。另一部分士兵把火車和鉤撞車推到城門下。火車上架有用薪炭燒烤的鐵鍋,鐵鍋中盛著翻滾的油,鍋旁還有干柴,點燃干柴,引燃鍋中的油,熊熊大火直燒城門。如果城門仍未被燒毀,可用鉤撞車懸著的粗木柱撞擊城門。由于粗木柱一端裹有鐵皮,很尖硬,足以撞開被火車燒壞的城門。</br></br>被壓制的守城者們僅僅乘對方裝填彈**的空隙對城下的敵兵進行少量的還擊,但是面對這種妥貼的保護而言,顯得過于無力,幾乎未能造成任何實質(zhì)性的殺傷。至天明時分,內(nèi)城的城壁被打破了數(shù)個大大的缺口,待命已久的突擊隊指揮官朵兒伯多黑申立刻下達突入令。</br></br>騎兵們立刻撒開始終緊勒的嚼環(huán),跨下那些聽到戰(zhàn)吼就會焦慮地用鐵蹄刨地的戰(zhàn)馬不待主人的催促,便電射前沖而去,發(fā)出震人心魄的奔騰聲浪。</br></br>最先沖入的阿巴該是主動向大汗要求參戰(zhàn)的,迎面正遇到帶著百十名殘兵,身被兩處燒傷的舍云治。他雙目充血,如噴烈火,揮動著半月刀跳在半空,疾斬向阿巴該,卻被對方靈巧地側(cè)馬閃開,隨之寒光一閃,長槍的鋒刃刎過他的頸項。雖然是花剌子模知名的勇將,但卻在實力不得發(fā)揮的情況下敗軍身亡了。而以其身死為標(biāo)致,內(nèi)城也跟著陷落了。</br></br>然而,這場悲劇還遠遠沒有結(jié)束,對城堡方面怯失力軍的圍攻還在繼續(xù)著。有別于內(nèi)城,城堡是整體性的建筑,外石內(nèi)木的結(jié)構(gòu)頗具防火性能,而富于經(jīng)驗的怯失力事先在外層上覆蓋濕泥的策略更是大大減弱了原始火器的傷害。這樣,蒙古軍的工兵們不得不以投石器為主要攻擊手段,不斷地將巨石砸向城壁,掩護著攻城部隊破壞城堡的大門。</br></br>因為沒有著火,城堡內(nèi)的人心較為穩(wěn)定。尤其是當(dāng)士兵們看到怯失力汗穩(wěn)坐如山,指揮若定的姿態(tài)后,大家的心都放了下來,紛紛竊語著互相打氣:</br></br>"大總管還是一切如常,相信我們一定也能夠守住的。"</br></br>"當(dāng)該是算端那邊就要發(fā)援兵來了吧?"</br></br>"如果是那樣,只要多頂上幾天,這些該死的異教徒們就會撤圍的。"</br></br>聽到這樣的議論,怯失力只能在心中苦笑。他知道,不會有援兵來的,能守多久更是毫無把握。現(xiàn)在的鎮(zhèn)定姿態(tài)只不過是為了穩(wěn)定人心而戴在臉上的面具而已。當(dāng)然,他的心中卻也并無恐懼。將這座華麗的城堡選做自己的墓地,在悲壯的戰(zhàn)斗中壯絕而死,這也算是對半生戎馬的自己安排了最好的殮葬之禮。</br></br>由于城堡至高于周邊建筑物,攻城的巨石多半不及頂端,因此守城者還可以站在城壁上向下發(fā)射弓矢木石,阻擊潮水般攻上來的蒙古軍。帶有掩護木幔的云梯尖端有巨大的鐵鉤,鉤住城壁的邊緣,下面的士兵舉著牛皮巨盾護住全身向上攀登。</br></br>"咚咚——"石快與箭簇被被紛紛彈開,下面的人全然無恙,于是腳步加緊,繼續(xù)向前。忽然,人們的耳中聽到一種古怪的聲音:如同打破了玻璃器皿。隨即,為首者感到盾牌上驟然遭到一擊,但并不比落石的沖擊更嚴(yán)重。但是,這并非打擊的完結(jié),身上幾個部位同時劇痛。那種劇痛如同被蝎子毒蟲所叮咬,火辣辣的熾入肌里,并不斷將這種難忍的痛向全身擴散出去。</br></br>"是沸油!"</br></br>負(fù)責(zé)指揮城堡攻略的主將脫忽察兒看地很清楚。城壁邊緣處露出多口黑色的大鍋,其上飄散出詭異的青煙。對準(zhǔn)各架云梯,撥灑下來。立時,長聲慘呼此起彼伏,無數(shù)人體直線墮落下來。幸運者就此直接摔死,也算一了百了;而不幸殘生者拖著潰爛迸裂的肉體,伸著已露少許白骨的手臂在空中無助地?fù)u晃。</br></br>"快殺了我吧!"</br></br>是怎樣的疼痛會令這些敢與肉體面對刀鋒的蒼狼發(fā)出如此狂叫,喪失生的勇氣啊。脫忽察兒只許稍加想向,身心便抖然一顫。生何足喜,死何足憂,但是求生不能、求地不得的境地,即使是無慮生死的蒼狼也會心驚肉跳吧。</br></br>他忽然看到了一張臉,準(zhǔn)確的說,那已經(jīng)不能稱之為臉了。翻卷的皮肉與橫流的膿血,即使是在地獄里逃出的冤魂,也會對之噤若寒蟬。脫忽察兒一看之下,頓感呼吸不暢,胸口與腸胃上下翻騰,本能地閉上了眼睛。</br></br>"敵人放火燒云梯啦!"</br></br>因著士兵們的叫喊,他再度睜眼望去,果然見城壁內(nèi)探出許多火把,抵上了云梯。染了油的木頭立刻燃燒起來,并迅速向下蔓延。遠遠看去,無數(shù)條火線在飛快地下降,不久便將所有的云梯化為雄雄燃燒的巨型火炬。</br></br>火勢不久便在城下升騰而起,吞食著積尸。焚燒人肉的臭氣彌漫于空氣之中,直是中人欲嘔。一些前排的士兵開始忍不住彎腰嘔吐起來。</br></br>"暫時收兵!"</br></br>脫忽察兒澀聲下令。翌日,他改變戰(zhàn)法,將從城內(nèi)抓來男人們編成隊伍,驅(qū)趕在前面,向城堡涌去。這一招確實收到了效果,城堡內(nèi)的反擊立時遲疑起來。乘這一緩的功夫,蒙古的工兵們立刻推著猛油火柜沖到了城門下。城門的外檐遮蔽了守城人的視線,使這里成為整個城堡防御體系中唯一的死角。</br></br>猛火油柜是北宋時代的發(fā)明,實際上是一種原始的火焰噴射器,用類似風(fēng)箱的金屬柜裝滿猛火油(石油),推拉拶絲杖,就像推拉鼓風(fēng)箱一樣,把柜中的油擠壓出柜頂?shù)木尥部冢c燃火藥,引燃油,即成熊熊烈火,既可燒毀城門,也可噴射人馬。</br></br>反復(fù)燒灼中,城門發(fā)出撕裂布帛般的陰啞叫聲,堪堪欲倒。</br></br>"準(zhǔn)備白兵戰(zhàn)吧!"</br></br>怯失力發(fā)出最后一道命令。不久,隨著燃燒的城門轟然倒地,蒙古軍蜂擁而入,延著內(nèi)部的樓梯向上沖殺。在每一層上與花拉子模軍展開激烈的近身白兵戰(zhàn)。</br></br>怯失力依舊端坐未動,傾聽著下面的廝殺聲漸漸向上傳來。將近正午時,七層的城堡已有五層失守,每一層都留下蒙古兵與花剌子模兵雜混枕籍的尸首。后面跟進的士兵只能踏著涂地肝腦與漂杵血泊向上沖殺。</br></br>此時,怯失力有所覺悟地拔刀斬下戰(zhàn)袍的一角,握在手中,大步走上城壁,向下面的蒙古軍喊道:"我乃本城守將怯失力,要求見到你們的主將!"</br></br>接到這個回報的脫忽察兒感到有些不解其意。</br></br>對方打算降伏嗎?事到如今未免有些晚了吧。不過,本著武人之間的尊重,尤其是對敵方?jīng)Q死守城的勇氣的欽佩,他還是來到了城下。</br></br>得知這個人就是蒙古軍的將領(lǐng),怯失力將手中的衣角綁在一枝箭上,然后當(dāng)著對方的面折去了箭簇,以示無惡意,然后用長弓直射到脫忽察兒的馬前。</br></br>接過縛有衣角的箭后,脫忽察兒稍稍明白了對方的意圖,向怯失力點了點頭。</br></br>"如果可能的話,請把這個交給我在玉龍杰赤的老妻吧。"</br></br>脫忽察兒又點了點頭。</br></br>怯失力的臉上現(xiàn)出滿意的笑容。他將手按在胸前,彎下腰來略施一禮,以致謝意,身形隨即消失于城壁之后。</br></br>脫忽察兒將握著箭的手高高舉起,大聲說道:"這是一位可敬的對手!我命令你們記住他的名字——怯失力!我將上報大汗,請他下令在攻擊玉龍杰赤時不要傷害他的家人!"</br></br>"諾!"</br></br>眾士兵應(yīng)和著,然后繼續(xù)向城堡內(nèi)沖去。</br></br>當(dāng)大地上的血將夕陽染得更紅的時候,不花剌最后的守將與守軍們將身軀永遠地奉獻給了這座殘破凋凌的名城。征服者們在準(zhǔn)備斬下怯失力的首級時,還看到這位微笑著奮戰(zhàn),微笑著中槍,又微笑著倒下的老將的臉上凝固著永恒的微笑。微笑貫穿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時光。</br></br>這最終的一幕,身為旁觀者的阿里.宰的和魯克那丁卻沒能看到,他們被成吉思汗召去了大禮拜寺前,迎接行將開場的屬于他們的新悲劇。</br></br>※※※※※※※※※</br></br>成吉思汗是在十五日這天入城的。他一路參觀著這座巨大的城市,對于那些充滿流暢韻率的圓形建筑線條,無論是犍陀羅式還是波斯式,他是無從分辨,更無從體會。他只注意到寬闊街道兩旁眾多的店鋪和商家,反映出這里的富庶與繁華。他看到自己的士兵們已經(jīng)做好了劫掠的準(zhǔn)備,他也看到全城居民已被徹底清空出城,除了隨身穿的衣服以外,其他財物概不許攜出。失乞忽都忽已經(jīng)拿著先行獻上的戶口名冊正在進行察點。</br></br>他忽然以現(xiàn)前方不遠處是一片寬闊的廣場,其盡頭那座宏偉華麗的建筑引發(fā)了他好奇心,于是傳令就在此暫停,同時將兩位市民代表召到了面前。</br></br>"這是摩訶末的王宮嗎?"</br></br>"不,這是真主的殿堂。"</br></br>回答者是魯克那丁,他身旁的阿里.宰的還沉浸于戰(zhàn)爭的巨大心理沖擊之中,無法自拔。他注意到,被聚來此地的并非獨有他們二人,代表團其他的成員也被路續(xù)押解而至。</br></br>當(dāng)人已經(jīng)基本到齊后,成吉思汗在臺階上站定,大聲喝道:</br></br>"我的戰(zhàn)馬已經(jīng)餓了,可是戰(zhàn)爭之火已經(jīng)燒盡了野草,使它無處放牧,那么就在此地喂飽它!你們?nèi)恚?</br></br>他隨意指派了幾名紳士,這些人不情愿地跟從押送者去搬來谷物。</br></br>"喂馬豈能無馬槽?你們?nèi)恚?</br></br>又有幾人被指派到,被押入清真寺內(nèi),不久就抬出來一只裝滿經(jīng)書的木制書櫝。這大約是蒙古人所看中的最近似于馬槽的代用品。</br></br>"真主啊——"人群中發(fā)出一片小聲驚呼。不祥的預(yù)感終于化作了現(xiàn)實,冷酷無情地展現(xiàn)在眾人的面前。木櫝傾倒,神圣的《古蘭經(jīng)》被當(dāng)作廢物,棄置在地,任沾滿血泥的骯臟軍靴和馬蹄踐來踏去。</br></br>"天啊,眼前的事,我在夢中看見,還是在清醒時看見?"</br></br>"別出聲,這是真主吹動的憤怒之風(fēng)。我們這些被此風(fēng)吹散的稻草無權(quán)發(fā)言!"⒂</br></br>魯克那丁黯然提出歸勸。他感到心臟一陣劇痛,全身震顫著。再看阿里.宰的,他的臉色蒼白如紙,面部肌肉絲絲顫動,雙手緊握成拳,手背青筋暴突,骨節(jié)突出的部位一片青白。</br></br>"不可沖動……"</br></br>這句話還未來得及出口,阿里.宰的已經(jīng)撲了出去。他衰老的身軀里突然爆發(fā)出一股力量,竟然將擋在面前的蒙古兵一一推開,合身撲倒在經(jīng)書上。</br></br>"滾開!你們這些罪惡的兇犯,野蠻的強盜,不知敬神的異教徒!"</br></br>"他說什么?"成吉思汗問道。</br></br>立刻有人將那番話轉(zhuǎn)述了一遍。成吉思汗冷笑著微微擺手,立刻有人將阿里拖起,揪住他將他帶到大汗的面前。</br></br>"你說我們是什么?敢再重復(fù)一遍嗎?"</br></br>"兇手!強盜!野蠻的異教徒!"</br></br>"很好。"成吉思汗繼續(xù)冷笑著,"請問何謂強盜,何謂兇手?"</br></br>"掠奪者就是強盜,殺人者即為兇手!"老伊瑪目怒目圓睜,大聲回答道。</br></br>包括魯克那丁在內(nèi)的旁觀者無不駭然。人們懷著復(fù)雜的心情,以敬佩和哀嘆的眼神望著他,同時做出默默的告別。人們猜想,這個蒙古蠻族的首領(lǐng)一定會喝令立刻殺死老人的。誰知,對方卻并未如此。</br></br>"我派出和平的商隊與使者來到你們的國家,但是卻遇到了怎樣的對待呢?在訛答剌,你們的官吏掠奪了貨物,殺害了使者!這又是怎樣的行徑?你們還有什么資格來指責(zé)我?說啊!從你們的經(jīng)文里找出足以辯護的子句啊!找啊!"</br></br>成吉思汗的聲音陡然提高,如同在廣場的上空打了一個霹靂,震懾著所有的人。但是,這僅僅是一個開場白。</br></br>"你們的算端支持這種行徑,他才是真正的強盜頭子!幕后真兇!而我的名字將永遠光榮!因為我代替萬能的長生天懲罰了他的惡行!⒃你們這些自稱正教徒的家伙,視我為野蠻人、異教徒,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你們的真主在哪里?他在天上!而我們蒙古人所信奉的就是天!天是什么?"</br></br>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的目光逡巡著眾人,嚴(yán)厲的逼視令所有的人紛紛垂首。于是,他自問自答。</br></br>"天是覆蓋著大地的唯一存在!天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因此,我并不憎恨你們的宗教,因為我們的信仰是相通的。天與真主并無矛盾!任何宗教都是天的化身,這就是我要告訴你們的!現(xiàn)在,放掉他們!"</br></br>說完這樣的話后,成吉思汗飛身上馬,帶領(lǐng)著怯薛歹們繼續(xù)向前而去。只留下呆愣愣的眾人駐足原地,默然無語。他們目送著這位給予他們難以言喻的感覺的蠻族首領(lǐng),心中反復(fù)咀嚼著他的話語——</br></br>誠然,他的手段有些極端,他的態(tài)度更是粗暴。但是,他卻有著屬于他的道理,屬于他的信仰,而這樣的道理與信仰卻又那樣無懈可擊,無可辯駁。也許,這一切原本就是一個錯誤,由無數(shù)個小小的,這樣那樣的錯誤拼接起來的大錯誤。但是,這個錯誤最終的結(jié)果卻導(dǎo)致了殺戮與毀滅,為所有親身經(jīng)歷者的心靈與肉體打上了不可磨滅的烙印。</br></br>遙望遠方,在不哈剌的上空,由勝利的征服者和失敗的抵抗者共同點燃的烈火還在燃燒,在憤怒之風(fēng)的勁吹下,不斷地蔓延著、肆虐著、吞噬著……——</br></br>(1)伊剌克-阿只迷(Iraq-Adj-mi),對今伊朗西部與伊拉克東北部的合稱。</br></br>(2)這一情節(jié)的藍本采用《志費尼書》的說法,但是根據(jù)史學(xué)家們的研究,其中有很大的演繹夸張成份,因此有所改變。</br></br>(3)此段話采自耶律楚才著《西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