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儲位之爭
新提升為怯薛歹百人隊長的阿巴該一步不落地跟從于大汗的身后,困惑地看著他在各個帳幕之間穿行。但困惑歸于困惑,阿巴該相信大汗的每一步行動之中都有著常人難測的深謀遠慮。可以說,他對大汗的情感是一種近乎對神的寵拜。之所以如此,并非因為大汗將他提升到這樣一個榮譽與權(quán)力并存的高位之上,即使只是讓他做一名小小的兵卒,他的寵拜之情也不會減弱并分。</br></br>阿巴該目送著大汗走入也遂妃子的帳幕后,他便如一只忠于職守的蒙古犬般警惕地注視著周遭的一切,一但發(fā)現(xiàn)異動便會毫不猶豫的以生命去捍衛(wèi)自己內(nèi)心中最偉大的人物。至于帳幕之中的對話,他是半個字也不敢偷聽的。</br></br>也遂時年也將近四十歲了,比之當(dāng)年初入后宮時顯得成熟了許多。雖然沒有忽闌的光彩奪目,卻有其獨具一格的清淡風(fēng)致。如同一朵草原上默默綻放的野花般,不飾雕琢,搖曳生姿。</br></br>"呀!大汗來啦。"</br></br>她的口調(diào)之中既無孛兒貼的不滿,也無忽闌的調(diào)侃,有的只是妻子對丈夫的脈脈溫情,殷殷期盼。這反而令成吉思汗有些慚愧起來。屈指算來,自己也有一個多月沒有進入她的帳幕了。</br></br>"在她的心中,真的沒嫉妒這種情感嗎?"成吉思汗暗想,"如果說這可以證明她并不愛自己,卻也未必。她對自己這種以自內(nèi)心的歡迎是可以確信的,她的節(jié)操也是無可指責(zé)的。甚至可說超過了忽闌。因為有著自己的寵愛,忽闌是不會過于寂寞的,也就不存在另尋新歡的可能。只是,一旦自己如對待孛兒帖那樣去對待忽闌,她又將怎樣呢?會不會如也遂般保持著無可指責(zé)的貞潔呢?"</br></br>"我又要出征了。"</br></br>成吉思汗在默默地接受了也遂的款待后,以一種輕描淡寫的口吻說出了自己的決定。</br></br>"是花剌子模吧?"</br></br>也遂的語調(diào)之中也沒有絲毫意外。成吉思汗點了點頭,知道她還有下文要講出來,便靜靜地傾聽。</br></br>"花剌子模是大國,這一仗打下來,恐怕又要許多年了。"</br></br>"是啊!不只是時間,就連勝負也未可逆料呢。"</br></br>也遂微微頷首,凝思片刻,緩緩說道:</br></br>"我汗要將翻越那巍峨險峻的山嶺,渡過寬闊洶涌的江河,出征遠行,平定諸國。然則,這世間一切有生之物,無論如何都難以長生不滅。在萬能的天神眼中,人的一生猶如小蟲,與永恒的天地相比只不過是匆匆一過客而已。倘若我汗似大樹般偉岸的身軀驟然傾倒于地,屆時,大汗你將自己多如績麻般的百姓,交付與何人?而那些似飛鳥般聚來你麾下的臣民,又將由誰帶領(lǐng)呢?在你親生的四位英雄王子中,要將命誰來繼承你的事業(yè)?"(1)</br></br>"這些問題,是你自己想到的還是有什么人托你來詢問的?"</br></br>成吉思汗乍聽之下,心中惕然而驚。雖然也遂一向以賢惠聰穎而著稱,但是提及如此重要的問題,甚至是自己都未曾仔細考慮過的問題,還是不免令他心中疑云頓起。他不認為對方擁有如此深謀遠慮的目光。</br></br>"大汗是在懷疑我嗎?如果是這樣,請將我處死吧。"</br></br>覺察到這一切的也遂,面對成吉思汗那銳利目光的逼視,一步不退。</br></br>"或許是我過于敏感了吧。"見到對方如此莊重肅穆的表情,成吉思汗的心漸漸平靜了下來。也遂的美德是有目共睹的,從來沒有任何謊言從她的口中流出過。何況,一個說謊的人是不會保有如此坦然的眸子與鄭重的神色。</br></br>"不要誤會我的意思。只是如此大事突然被你提出,確實令我有些震驚了。"</br></br>"大汗,實不相瞞。我只是說出了你的眾位王子、兄弟以及大臣們的心里話而已。"</br></br>成吉思汗終于完全釋然了。</br></br>"謝謝你,也遂。你有著驚人的智慧與勇氣,你為我解開了眾人對出兵采取遲疑態(tài)度的謎底。你在我疏忽的時候提醒了我,使我心情安泰。"</br></br>"為大汗解憂是我的職責(zé),更是榮幸。"</br></br>也遂深深下拜。</br></br>翌日,成吉思汗就下令將全國所有千戶那顏以上者召至不兒罕山大營,舉行一次盛大的宴會。在他想來,這也許是一場訣別之宴了,因此就連主持對金作戰(zhàn)的木華黎也風(fēng)塵仆仆地趕來與會。</br></br>時當(dāng)紀元1219年的春天,草原周而復(fù)始的萬物復(fù)蘇季節(jié),金頂宮帳之中也同樣熱鬧非凡,歡樂的氣氛與往昔的大宴全無二致。直到成吉思汗提出確立繼承人的問題時,沉默的氣氛才驟然升起。對于這個盤旋于眾人心中,卻始終無人敢于觸及的敏感話題,即使是王親貴戚還是資深老臣,都不免有啉若寒蟬之感。</br></br>大家都清楚,大汗最為疼愛者莫過于幼子拖雷,每次出兵做戰(zhàn)都會將他帶在身旁,得到大汗言傳身教的他已經(jīng)成長為一位英武不凡的青年上將。大汗對他的用兵天才與果敢精神有著上佳的評價,甚至于將觀看拖雷用兵當(dāng)做一種樂趣。每當(dāng)拖雷臨陣,成吉思汗都會親自在后觀戰(zhàn),完全是一只保護雛飛小鷹的老鷹的滑翔姿態(tài)。何況,基于蒙古傳統(tǒng)之中有幼子守家業(yè)之俗,拖雷是大汗所有私業(yè)的合法繼承人。</br></br>然而,若只是唯一的選擇,或許眾人都會放下心來,但術(shù)赤的存在卻又是一堵無法繞過的障壁。長子的身份與遠勝弟弟們的顯赫戰(zhàn)功都于無聲中宣示著他的當(dāng)仁不讓的權(quán)力。</br></br>雖然是二選一的命題,但卻是一道不容有錯的命題,當(dāng)此大事之前,沒有人敢于輕舉妄動。人們的目光都集中于大汗的臉上,靜待他的決斷。</br></br>"術(shù)赤,做為長子,你有什么想法就只管說出來,今天是講話的日子,任何的言論都不會受到懲罰。"</br></br>即使受到鼓勵,術(shù)赤卻不愿多說什么,懸疑的身世與尷尬的地位令他左右為難。同時,他的心也沉入了谷底——命令自己先說,這分明是堵住自己的繼承之路,使得擁護自己的人無法開口提議,自己又不可能真的提出自薦。那么,唯一的選擇只有遜謝一途,只要父汗順聲答音,自己的權(quán)力就將被徹底排除。是甘心就范還是奮力一搏呢?在此足以決定人生命運的重大選擇之前,又豈是傾刻間便能做出決斷的呢?</br></br>正當(dāng)此時,忽然有人打破了沉默。</br></br>"父汗,你先問術(shù)赤,莫非有意立他為汗嗎?不要忘記,他只是一個蔑兒乞惕的野種罷了!這樣人怎配繼承大蒙古的汗位?"</br></br>說話的人正是察合臺。</br></br>侮辱形同傷人之利劍。沒有哪個蒙古人會輕易任人砍殺,同樣也不會有哪個蒙古人會甘愿受人侮辱。沉默的術(shù)赤化做狂怒的獅子,咆哮著飛身而起,一把揪住了察合臺的衣領(lǐng)。</br></br>如果說野狐嶺戰(zhàn)前的見死不救是二人之間矛盾表象化的開始,那么今日便是這多年積怨的一次總暴發(fā)!許多年來倍受的冷遇,對于術(shù)赤來說,不諦于一副沉重的枷鎖,更難以忍受的是副枷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自動增加份量。</br></br>"父汗尚且未在我等之中分彼此,你怎敢如此待我?!憑的是什么?你又有何德何能,敢自視優(yōu)越于我?你這個令人厭惡的丑類!論到心胸狹隘與性情粗暴勝過我罷了!"</br></br>郁積的情緒一旦發(fā)泄,直如江河大海般一瀉千里,術(shù)赤怒氣愈勝,揚言要與察合臺在武藝上見個高低。</br></br>"我今與你比試弓箭,若輸與你,我便自斷一指!然后再角力,若敗于你,我便死在倒下之地,不復(fù)起身!"說到此處,術(shù)赤的目光轉(zhuǎn)向成吉思汗,"父汗!請下令吧!"</br></br>察合臺自不示弱,也反手揪住術(shù)赤的前襟,二人僵持不下,眼見一場兄弟相殘的慘劇便要當(dāng)場發(fā)生。當(dāng)此時節(jié),眾老臣豈能坐視不理。博兒術(shù)疾步上前拉住了術(shù)赤的手臂,木華黎則從背后后抱住了察合臺,其余老臣們一擁而上,連勸帶拉,終于將相持不下的兩兄弟從中分開,各自勸到帳幕的一角。</br></br>面對眼前的紛亂,居中而坐的成吉思汗卻始終保持著冷眼旁觀的沉默。他頭腦之中甚至沒有出言勸解的想法。他的思緒其實已經(jīng)飄離眼前,飛回了童年時代。同父異母的兄弟別克帖兒對自己出身的置疑與今日之光景何其相似,自己向他射出憤怒的一箭時,那種激烈的心情又何嘗不是今日術(shù)赤之怒的底版呢?父子兩代人身上如出一轍地背負著血脈疑云的烙印,這足以被他們引為終身之痛的宿命,決不能再延續(xù)到第三代人的身上!</br></br>"星天旋轉(zhuǎn),諸國爭戰(zhàn)。</br></br>連上床鋪睡覺的工夫也沒有。</br></br>互相搶奪,擄掠。</br></br>世界翻轉(zhuǎn),諸國攻伐。</br></br>連進被窩睡覺的工夫也沒有。</br></br>互相爭奪,殺伐。</br></br>沒有思考余暇,只有盡力行事。</br></br>沒有逃避地方,只有沖鋒打仗。</br></br>沒有親愛友好,只有廝殺格斗!"</br></br>許久不曾出現(xiàn)在公開場合的豁兒赤老人,由于近年中了風(fēng),雙足以不良于行,因此只能坐在原地觀看著這一場兄弟鬩墻之爭。眼見兩只斗狼劍拔弩張,勢成水火,他心中憂慮,便唱出了這首草原上故老相傳的歌。對于這首歌,在場的眾人無不耳熟能詳,每當(dāng)他們行將沖入敵陣,一拼生死之際,這首歌總是伴隨著他們的心靈,激勵著他們的斗志。</br></br>很快,便有第二人開始跟著哼唱起來。這人便是侍立于成吉思汗身側(cè)的阿巴該。做為一名摯誠的大汗臣下,他為兩位王子之間的對心而憂心忡忡,是老人的歌聲提醒了他,因而他的聲音格外響亮。</br></br>一曲歌罷,眾人的目光已經(jīng)完全集中于豁兒赤老人的臉上,那張略有歪斜的山核桃皮臉上顯現(xiàn)出凝重至極的神情。青壯年時代,他是草原上著名的好色之徒,及至老境,卻一反從前,儼然有智者的風(fēng)度。</br></br>"二位王子,這首歌你們都會唱吧?"</br></br>老人緩緩開口,嗓音沙啞。他見被詢問的二只盛氣斗狼默然頷首,于是繼續(xù)說道:</br></br>"這就是我們蒙古祖先們生存的時代。草原上的各部因彼此仇恨而互相攻殺,人們生活在怎樣的痛苦之中呢?你們?nèi)绻恢溃梢詥枂柲銈兊母负梗瑔枂栐趫龅闹T位,尤其是要問問你們的母親孛兒貼。"</br></br>豁兒赤喘了一口粗氣,又道:</br></br>"你們的母親,她是草原上最為慈愛,最為圣潔的女子,如果她看到你們這樣彼此仇視,會怎樣的悲傷呢?難道你們就忍心冷了她那油一般溫暖的心,乳一般圣潔的心?她雖曾被擄,然而這是她的錯嗎?你們身為兒子卻因此而喋喋不休,豈非是在羞辱她,增加她的痛苦嗎?難道你們不是同出其腹而生,同飲其乳而長嗎?"</br></br>說到這里,老人觀察著兩王子的表情,見他們已經(jīng)垂下了頭,不復(fù)適才之盛氣,便繼續(xù)說下去。</br></br>"這個混亂的時代是那樣的黑暗,如同沒有星斗的長夜般令人難熬。多虧有你父汗,他用面上的火照亮這世界,用眼中的光點燃人心的希望。他為此而經(jīng)歷了怎樣的艱辛與危難,你們可曾知曉?"</br></br>"當(dāng)其壯年爭戰(zhàn)時,</br></br>被創(chuàng)流血盈其桶。</br></br>夜寐之時無有枕,</br></br>但憑衣袖遮風(fēng)寒。</br></br>口渴之時無可飲,</br></br>但以涎水而止渴;</br></br>饑餓之時無可食,</br></br>僅以磨牙而充饑;</br></br>每逢沙場爭戰(zhàn)日,</br></br>以汗洗面復(fù)濯足;</br></br>汝之父母共辛勞,</br></br>相伴相隨何曾分。</br></br>空腹以行路,</br></br>吐口中食以哺汝等;</br></br>背負以行路,</br></br>為使汝等長與男兒齊。</br></br>風(fēng)霜雪雨歷辛苦,</br></br>終將汝等育成人;</br></br>挺身也是男兒肩,</br></br>抬足亦可跨騸馬。</br></br>我們神圣皇后的心啊,</br></br>明潔如經(jīng)天之日,</br></br>寬廣似無涯海子。"(2)</br></br>一席歌罷,老人已是泣不成聲,再也說不下去了。包括他在內(nèi)的其他經(jīng)歷過那一段黑暗歲月的老臣們撫今追昔,亦同樣流下了熱淚。</br></br>"聽聽吧!我的兒子們,你們聽清楚了嗎?"成吉思汗終于開口了,"這就是我們蒙古人的過去。為了今天,我們征戰(zhàn)、我們犧牲、我們流血、我們飽償艱辛!我們無怨地吞咽著苦果,只為求今日盛綻的鮮花!我們終于做到了!為此我們不惜征戰(zhàn)、不惜犧牲、不惜流血、不惜飽償艱辛!那些充滿苦難的黑暗日子終于過去了,但距今卻并不遙遠。我們不能忘記!術(shù)赤、察合臺,如果在你們這一代就忘記了這一切,那么我們家族豈非要重蹈阿勒壇與忽察兒家族的命運嗎?那么我們以鐵血凝結(jié)而成的統(tǒng)一的蒙古,很快便會倒退回當(dāng)年的悲慘之中去嗎?"</br></br>術(shù)赤與察合臺相顧無言,同時在心中懊悔自己的沖動與不識大體。</br></br>"察合臺!"成吉思汗以嚴厲的目光盯視著他,"你今天的行為非常可恥!你怎么可以用捕風(fēng)捉影的流言來中傷自己的兄長?術(shù)赤難道不是我的長子嗎?自今以后誰也不許在傳播這些沒有根據(jù)的謠言,否則無論地位尊卑一律按大札撒令處死!"</br></br>"喏!"從人齊聲回答。</br></br>受到訴責(zé)的察合臺雙膝跪倒,涕泣出聲:</br></br>"兒臣記住了。今后愿與術(shù)赤并肩協(xié)力,同心輔助父汗!哪個若起異心,當(dāng)面砍死!哪個若敢逃跑,背后一刀!"</br></br>"術(shù)赤呢?你怎么說?"成吉思汗問道。</br></br>"察合臺的話,兒臣無異議!"</br></br>"很好,你們都是識大體的孩子。做為父親,我為你們而驕傲!"</br></br>成吉思汗大聲道:"我現(xiàn)在以全蒙古人的可汗,長生青天的代表宣布,選立三子窩闊臺為嗣。當(dāng)我蒙長生天的召喚離開大地的時候,由他繼承我的汗位,成為全蒙古新一代的共主!"</br></br>這個突然提出的人選著實令眾人吃驚,包括窩闊臺本人同樣感到無比的意外。眾人都在懷疑自己的耳朵,直到許久才發(fā)現(xiàn)自己確實沒聽錯。</br></br>在這一刻之前,窩闊臺從未想到過自己會成為汗位的繼承人。這瞬間降臨的大任令他措手不及。</br></br>"父汗,這……"</br></br>成吉思汗以不可違逆的嚴厲目光制止了他,隨即轉(zhuǎn)向術(shù)赤與察合臺。</br></br>"你們倆以為如何?"</br></br>術(shù)赤的臉色有些蒼白,但聲音依舊保持著冷峻。</br></br>"父汗主宰一切,凡是你的命令,我都一體凜遵。今后與察合臺、拖雷兩兄弟共同輔助窩闊臺,誓死效命!若存異心,死于非命!"</br></br>察合臺從不落后于術(shù)赤,立刻回答道:"窩闊臺敦厚謹慎,具備王者氣度,在我們兄弟之中最肖于父汗,我愿聽從其指揮調(diào)遣。"</br></br>"拖雷呢?說說看。"</br></br>"父汗指定了兄長,我愿永遠站立在他的身側(cè)。他有遺忘,我來提醒;他打瞌睡,我來叫醒!做他的隨從與馬鞭。他下令時,第一個應(yīng)聲,無論如何決不缺席!隨他遠征,為他奮戰(zhàn),直至自身聽到長生青天召喚!"</br></br>"忠誠的孩子,謝謝你。"</br></br>成吉思汗對于拖雷的態(tài)度并不意外,這孩子從來沒有任何私心雜念與過分的野望,是其難能可貴之處。但是,這并非屬于一位大汗的品格。</br></br>"窩闊臺,該你說話了。想說什么就說吧。"</br></br>窩闊臺的聲音之中有著某種顫動的韻律,但語氣依舊保持著平和的口調(diào)。他的激動是顯而易見的,他的沉穩(wěn)卻總是有著父親的影子。遲緩的語速幾乎令人懷疑他有輕度的口吃。</br></br>"父汗的命令,孩兒不能拒絕,因此無話可說,惟有勉力執(zhí)行。我只是擔(dān)心自己的子孫之中出現(xiàn)羊不吃的草,狗不食的肉,射不中身邊的麋鹿,捉不住腳下的野鼠的無能之輩,不肖之徒。那時又將如何?"</br></br>"窩闊臺是深謀遠慮的人!"</br></br>全場的人都在靜聽成吉思汗父子之間的對話。窩闊臺的話語體現(xiàn)出一種超越其他兄弟的老成持重,使得他們完全改變了對他的固有觀感。同時也深深敬佩大汗的超凡眼光。</br></br>與另幾位兄弟相比,他也許稍欠激情與活力,但更為溫和寬厚,最肖其父。他像他的父汗一樣穩(wěn)重沉著,頭腦清醒。當(dāng)然,在雄才大略,聰明睿智方面,他可能不及其父汗。但他也有勝過其父汗之處,那就是他為人比較善良純樸,平易近人。較之其余兄弟有著更多的長處。</br></br>在一片贊嘆之聲中,成吉思汗尋覓到了術(shù)赤蒼白的面容。行將步入中年門檻的術(shù)赤此時已是蒙古的一代驍將,有著鋼鐵般的意志與百折不撓的勇氣以及一往無前的決心,這一點即使是成吉思汗本人也不得不承認,他酷肖年輕時代的自己。論及繼承自己的大業(yè)并能將其發(fā)揚光大,術(shù)赤儼然是眾兄弟之中的不二之選。憑心而論,成吉思汗確實動過立他的念頭,但是每當(dāng)接觸到那雙充滿倔強與挑戰(zhàn)之色的眼睛時,他的心中就會深深地打一個結(jié),新結(jié)連舊結(jié),結(jié)結(jié)相纏,糾葛不清。正是這樣的執(zhí)念最終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各方面都很平均,但信念力強,性情和善的窩闊臺。至于二者之間的取舍是否合適,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問題,即使睿智如大汗者,亦不能簡單的做出確認。因此,對于術(shù)赤這種黯然的神情,成吉思汗未必沒有預(yù)料到,甚至于還有著某種勝利般的快感。</br></br>"我的兒子們,你們的領(lǐng)土不必并行。天下未知的領(lǐng)土遼闊無比,滔滔大河縱橫交錯,碧綠的草原接連天地,何處不可立國,何處不可為君?振奮你們的意志,抖擻你們的精神,用自己的力量來奪取屬于自己的更加廣闊的兀魯思吧!"</br></br>"喏!"</br></br>"舉起面前的美酒,讓我們高歌暢飲!為行將到來的戰(zhàn)斗;為可能面臨的困難;為勝利、為犧牲、為榮耀、為死亡干杯吧!"</br></br>"我們愿意戰(zhàn)斗;我們不懼困難;我們享受勝利,我們接受犧牲;我們因榮耀而榮耀;我們含笑面對死亡!我們出征,不擊潰敵軍決不回頭!我們上馬,便不踏平敵人決不下馬!讓長生青天的光輝照耀著我們走上戰(zhàn)場!"</br></br>眾口一詞,眾志如山,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決死一戰(zhàn)的豪情。對于術(shù)赤以外的其他人而言,這將是一次對未知神秘地區(qū)的探險,于榮譽與死亡邊緣的不期而遇,而在術(shù)赤而已卻有著或多或少的另一層涵義。</br></br>"也許這一次,術(shù)赤會背叛自己吧。"突如其來的閃念劃過成吉思汗的腦際。畢竟遭受了此次重擊后,對方做出任何異乎尋常的舉動都不足為奇。是未雨綢繆的加以防范還是聽之任之的毫不理睬呢?然則,無論怎樣這都是一場新的試練,是自己的也是術(shù)赤的。</br></br>"我家的客人啊,你究竟是否可以成為真正的蒼狼,就看這一次遠征了。雖然你已經(jīng)完成了許多的任務(wù),通過了艱難的考驗,但這一切還未足夠啊,就如同我尚未得到證實一樣。向著無限遙遠曲折的道路飛奔吧,以無堅不摧的氣勢,無往不勝的勇氣建立屬于你自己的天地吧!展現(xiàn)出屬于你自己的與眾不同吧!未來屬于你,也屬于我!"</br></br>酒宴的氣氛是豪壯的,也是悲愴的,老將們在彼此問候著對方的身體,年輕人在暢想著未來的激戰(zhàn)。惟有術(shù)赤,沉默不語,酒一杯一杯灌入他的腹內(nèi),他的臉色反而愈發(fā)蒼白了。</br></br>成吉思汗向他招了招手,示意他到自己面前來。</br></br>"你身為主將,一身關(guān)系全軍安危,切不可再向往常那樣單獨出獵了。"</br></br>"父汗也要保重。"</br></br>術(shù)赤的眼中再度浮現(xiàn)出那種令成吉思汗不快的對峙目光,這使得他的回答顯得頗為粗魯無禮。成吉思汗此次卻并未心生不悅。但是,他也沒有再多說什么,父子間的這次簡短的單獨對話就這樣結(jié)束了。然而,他們彼此都沒有想到,這將是二人一生中最后一次交談了。</br></br>※※※※※※※※※</br></br>從紀元1219年的春天開始,蒙古草原上再度掀起戰(zhàn)爭的熱浪。成吉思汗一邊著手于戰(zhàn)爭準(zhǔn)備,一邊派出多路探子去偵察花剌子模的各種情報。他按照慣例,他命幼弟帖木格斡赤斤留守蒙古本地,其余老臣宿將一律隨軍出征,妻妾之中只帶忽闌同行,耶律楚材也奉命隨駕。</br></br>征兵令向四面如飛般傳遞而出,調(diào)集各家那顏以及各個屬國的兵馬向指定地點——阿勒壇山南坡、也兒的石河和烏倫古湖之間的草原地帶集中。</br></br>這是一片地勢雄偉,幅員遼闊的土地,仿佛是上天為積這令世人至今猶憶的暴風(fēng)雨而預(yù)先準(zhǔn)備下的集聚能量之所。北臨阿勒壇山的崇山峻嶺,無限林海,南面準(zhǔn)噶爾盆地的浩瀚沙漠。由于無數(shù)條源自阿勒壇山頂融雪的無名河流的不懈灌溉,使得這片海拔低于一千米以下的亞高山牧場豐美異常,郁郁蔥蔥。遠而觀之,一碧如洗;近而察之,凝如翠玉。其間點綴以錯落有致的冷杉、歐洲山楊、白樺、雪松、楊柳等等雜樹林,形成了北亞地區(qū)獨具特色的自然風(fēng)情。那些山間溪流沿著錯綜復(fù)雜的山石巖壁飛流直下,跳躍跌宕,化作一條條如銀勝雪的水之匹練,沖擊著萬古如茲的蒼巖巨石。這些雪山河流在沖下高山后,在草原上漸漸匯聚起來,形成了也兒的石河、烏倫古湖和烏倫古河這樣較大的水面。這其中,最大的河流當(dāng)屬也兒的石河,當(dāng)它一路向西,吸納了眾多小河的能量后,徑流和幅面迅速膨脹起來,水流的咆哮之聲亦轉(zhuǎn)而高亢起來,直至沖入西伯利亞寒帶針葉叢林之前,依舊保持著清澈透明的雪山風(fēng)韻。在它稍南的地方,有一條與之齊頭并進的河流,那就是烏倫古河。它的流向在脫離山麓的懷抱后就在一片丘陵地帶之中漸漸混入的沙石改變了水流的顏色,生滿怪柳的河岸顯得有些荒蕪,預(yù)示著準(zhǔn)噶爾沙漠邊緣地帶即將來臨。幸而,這條河流相當(dāng)乖巧地轉(zhuǎn)了一個灣,避開了生命禁區(qū)的死亡邀約后,投入同名湖泊的懷抱之中。成吉思汗的蒙古軍在翻越阿勒臺山脈后,就是沿著河岸進入位于塔爾巴哈臺山下的葉密立(額敏)河河谷,然后繞過阿拉湖,通過號稱"準(zhǔn)噶爾盆地大門"的阿拉套山口,進入謝米列奇耶(或日杰惕速)平原,即所謂的"七河地區(qū)"。</br></br>統(tǒng)治"七河之地"的領(lǐng)主阿兒思蘭自從得到了訛答剌慘案的消息后,便判斷成吉思汗決不會善罷甘休,因此早已秣兵厲馬,只待宗主的召喚。當(dāng)他得知蒙古軍出兵的消息后立刻也起兵響應(yīng),在合牙里黑(今勒普辛斯克市與科帕爾市之間)與成吉思汗主力合流。在他不久之后,另兩支人馬也相繼到來:畏兀兒亦都護巴爾術(shù)和阿力麻里(3)國王黑勒納黑特勤(4)二軍。但是,這并非成吉思汗的全部附屬國,唐兀惕人的軍隊至今仍遲遲不至。最終,消息傳來,唐兀惕主(中國史書稱為神宗的)在權(quán)臣沙阿敢不的阻撓下,不但拒絕了發(fā)兵的命令,同時以傲慢口氣回復(fù)道:"如果成吉思汗的力量不足,又何必自稱大汗?"這種輕率的態(tài)度激怒了成吉思汗,并在日后引發(fā)了深刻的復(fù)仇行動。</br></br>雖然缺少了唐兀惕的援軍,這次的蒙古遠征軍依舊是整個草原上近幾百年來從所未見的大軍。合計超過二十萬的戰(zhàn)士(5)被集合起來,其規(guī)模超過伐金之戰(zhàn)時的一倍以上。不久,這一股風(fēng)暴將使西方的諸國發(fā)出末日的悲鳴。</br></br>紀元1219年仲秋的某個清晨,蒙古軍兵分幾路,悄然渡過了劃分蒙古與花剌子模國土地天然分界線烏滸河(錫爾河)。這是一條發(fā)源于天山山脈,最終注入咸海的內(nèi)陸大河。成吉思汗駐馬于蒙古一側(cè)河岸旁的小山之上,俯視著腳下這條如同帶子般閃著銀色光澤的大河。如今,這條帶子已經(jīng)被幾十道黑色的利刃斬得七零八落,難以為繼。河的對岸,聳立著無數(shù)有著奇異尖頂?shù)某鞘校锩婢幼≈姸嗯c蒙古人持有不同宗教,異樣風(fēng)俗的人民,再向后則是被濃密晨霧所遮蔽的神秘土地。</br></br>對于成吉思汗而言,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新鮮的、不可預(yù)測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對于挑戰(zhàn),他從不畏懼。</br></br>"蒼狼,迎上去吧!"</br></br>他在心中向自己高聲喝道。隨即催動坐騎,飛馳下山。背后的阿巴該等怯薛歹不敢怠慢,同時縱馬奔馳,追上自己的可汗。這一小隊人馬瞬間便融會在西征大軍的洪流之中,再也無法分辯了……——</br></br>(1)《秘史》原文為一首詞意深邃悠揚的歌:</br></br>合罕越高嶺渡大水,</br></br>所以出征長行者,</br></br>唯思平定諸國矣。</br></br>然凡有生之物皆無常也,</br></br>若汝似大樹之軀驟傾,</br></br>則將似麻績之百姓,</br></br>其委之與誰乎?</br></br>若汝似柱礎(chǔ)之軀猝傾,</br></br>則將以聚會之百姓,</br></br>其委之與誰乎?</br></br>所生英杰之四子中,</br></br>其委之與誰乎?</br></br>(2)關(guān)于這段追憶孛兒帖對二子的慈愛的動情話語,《秘史》記載為闊闊搠思所說,今為行文需要,改為豁兒赤,特此注釋說明。</br></br>"油一般溫暖的心"(tosunduranqoru‘uldju),"乳一般圣潔的心"(s-ndj-r-gen)和"神圣母后"(boghdaqatoun-k-),乃至"我們圣后和太陽一樣光明,她的心和湖一樣大"(boghdaqatounbidanonaranmrtugegeyen,na‘ourmrtudelgersetkil)等語句采自海涅士譯本。漢譯文為"冷其油懷,凝其乳心","如日之明,海之寬"。這是將孛兒帖正式封為圣人的起點,此后任何人也不再提及孛兒帖被擄之事了。這雖然只是一種巧妙的飾詞,但也可以證明,成吉思汗的王權(quán)不僅僅是在政治關(guān)系與蒙古草原各部統(tǒng)一問題上進行了完全的整合重組,更是對私人道德理念與家庭關(guān)系乃至社會關(guān)系上進行了天翻地覆的改新與再構(gòu)建。</br></br>海子,也就是湖泊。</br></br>(3)阿力麻里(Almal?q)在伊犁河谷一代,今固勒札附近。</br></br>(4)黑勒納黑特勤(So?qnaq-teg?n),此名采自《拉施特書》別列津譯本以及原文。</br></br>(5)這個數(shù)字是根據(jù)巴爾托德的統(tǒng)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