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 第 89 章
中宮之中人還不少。
坐在盧皇后下首的是個四十出頭的婦人,一身命婦打扮,瞧著端莊賢淑,只一雙狹長的眼透露出她的幾分精明。
那命婦身側(cè)還坐著她的一雙兒女,兒子約莫二十歲,年方弱冠,俊逸非凡;女兒約莫十五六歲,一雙烏溜溜的眼睛機靈討喜。
瞧見太子二人進來了,那少女便用雀兒似的聲音喊道:“見過太子表哥。”她長得甜,笑得甜,說起話來更甜,甘泉似的嗓兒叫人對她生不出惡感來。
太子殿下向來喜歡美好的事物,聽了這聲“太子表哥”不由多看了對方幾眼,只覺過去沒見過這種甜滋滋的女孩兒。
姜若皎看在眼里,沒說什么,上前朝盧皇后見禮。
盧皇后讓他們夫妻倆坐下,給他們介紹起今兒入宮覲見的都是誰。
原來這母子三人是范陽盧家二房的人,過去與他們往來雖不多,卻也是實打?qū)嵉挠H戚。
他們二房的人與大房不親近,以后也沒什么機會成為當家人,所以早早便出去自己打拼,如今調(diào)任回京便攜兒女來拜見盧皇后。
盧皇后雖被兄長告誡過不要與本家的人走得太近,可聽這位堂嫂的說法,感覺他們與本家關(guān)系也不算太好。
剛才她聽堂嫂說朝中這幾日有人舊事重提,又勸說開泰帝納妃,便想著給東宮拉些助力。
這便留她們在宮中用了午膳,兩次派人去探看太子夫妻倆回來沒有。
盧皇后是不知曉盧重英暗中資助過的開泰帝的,只知盧重英職位不高不低,只是個侍郎,手中沒多少實權(quán),想幫外甥怕也無能為力。
朝中多一個舅舅,東宮就多一份依仗。
瞧著開泰帝在床上如狼似虎的架勢,如何能忍著一整年不碰女人。
她要是攔著不讓他碰,那就是善妒不賢了,怕是要連累東宮。
盧皇后撫著肚子對太子說道:“你們表哥表妹剛來京城,沒幾個相熟的朋友,你們平日里多帶他們一起玩兒。”
太子殿下不疑有他,見盧皇后這般吩咐便點頭應(yīng)下:“沒問題,以后表哥表妹可以多來東宮玩玩。”
他說完又給盧皇后說起這次去清平縣的見聞來,對苞米這種新作物更是大夸特夸,直說已經(jīng)吩咐廚房去煮了,一會就拿來讓她們嘗嘗看。
盧家表妹似乎對太子殿下說的東西格外好奇,聽完后還感慨說道:“要是我們也能去清平縣去看看就太好了。”
盧家表哥也說道:“叔祖父和叔祖母都在那邊吧,我們合該去登門拜訪的。”
太子殿下說道:“這有何難,下回我們?nèi)デ迤娇h時捎帶上你們就成了。”
盧家表妹驚喜地望著太子殿下:“真的可以嗎?”
太子殿下覺得這么件小事,哪值得這么激動。他說道:“反正也不遠,有什么不可以的。”
苞米煮熟送上來后,年輕一輩已經(jīng)混得很熟了。
主要是盧家表妹很給面子,太子殿下說什么都表現(xiàn)得非常感興趣。
盧家表哥又見識廣博,太子殿下隨口一提的事他都能扯出段典故來,讓太子殿下聽得津津有味。
姜若皎卻是被盧皇后和盧三嫂拉著討論生育問題,大體內(nèi)容是讓姜若皎要抓緊些要孩子,不能讓人非議東宮久無所出。
姜若皎含笑應(yīng)下盧皇后的教導(dǎo)。
小夫妻倆回東宮時,太子殿下還很有些意猶未盡,與姜若皎說起盧家表哥的博學(xué)多才來。
他們到底是世家大族教養(yǎng)出來的,見識果然不一般。
為人也不討厭,和裴徵那家伙大不相同。
姜若皎剛才被盧皇后她們拉住說話,沒有分神聽他們都聊了什么,便問盧家兄妹倆都說了什么有趣的事。
太子殿下興致勃勃地給姜若皎復(fù)述了一路。
姜若皎聽了一路,回到東宮后聽說御廚那邊送來一筐大閘蟹,便手癢地把太子殿下打發(fā)走。
她挑出一批肥美的大閘蟹,仔仔細細地把它們逐個拆開,取出里頭的蟹黃蟹膏,混著姜蔥爆得噴香,又取出上好的黃酒將蟹黃蟹膏浸透,澆高湯、淋豬油,做好了滿滿一壇子禿黃油。
禿黃油拌飯拌面都老香了,可以把大閘蟹的美味存著過冬。
姜若皎忙忙碌碌許久,眼看馬上快到晚膳時間了,又取來幾個賣相相當漂亮的貢橙。
她熟門熟路地剖開橙皮、取去橙瓤,做起了江浙名菜蟹釀橙。Xιèωèи.CoM
蟹肉、橙肉、荸薺以及許多種復(fù)雜調(diào)料在鮮橙之中齊齊蒸熟,約莫兩刻鐘之后就齊活了,端上桌后像個齊齊整整的新鮮橙子,得打開一看才知道內(nèi)有乾坤。
這樣做出來的蟹肉十分鮮美。
就是做起來比較費功夫。
剝離蟹肉得花不少時間,把鮮橙處理成精巧漂亮的臨時燉盅又得花不少時間。
太子殿下回去讀了半天書,沒瞧見姜若皎回來,又跑到小廚房前探頭探腦。
姜若皎正好把蟹釀橙做,瞧見太子殿下跑過來找人,讓他自己端一個出去嘗嘗。
太子殿下嘟噥道:“你想吃什么讓別人做就是了,哪用自己費那么多功夫?”
姜若皎道:“我挺喜歡做菜的。”
她過去的規(guī)劃就是為妹妹找個好歸宿,自己嫁不嫁人都無所謂,守著父母留下來的食肆一直開下去也不錯。
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蔬菜瓜果,不同的時令適合吃不同的禽畜魚蝦,每一天都可以嘗試去做全新的菜肴。
也不知是什么時候開始,她站到了更高的位置上,見識了更廣闊的天地,想要抓住的東西便多了。
只有回到廚房里,回到灶臺前,感受著柴火燃燒帶來的熱意以及各種食材散發(fā)的香氣,心情才能慢慢重歸平靜,仿佛又變回兒時趴在灶臺旁看父母忙忙碌碌的那個小姑娘。
姜若皎笑著仰頭看太子殿下:“你不喜歡吃我做的菜?”
太子殿下想也不想就說:“當然喜歡!”他伸手捏玩著姜若皎因為過去常年握菜刀磨出了薄繭的指頭,補充道,“可我不想你太辛苦了,偶爾做個菜打打牙祭就好,不要悶在廚房太久。”
姜若皎笑道:“我今兒也是見到秋蟹肥美,想著做些禿黃油冬天也能吃。白樂天都說‘大都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每每吃著好滋味的時候,不免想著吃不到的時候得多惦念,能留住幾分味道總是好的。”
太子殿下聽了這詩覺得不大吉利,不以為然地說道:“吃不到就吃不到,明年秋蟹肥的時候不就又能吃了,哪用得著心心念念惦記著。”
姜若皎不和他辨,與他一同坐下吃起了蟹釀橙。
太子殿下嘴里說讓姜若皎別太辛苦,吃完自己那份卻還想再吃,要不是姜若皎說沒有了,他能一口氣吃許多份!
接下來幾天夫妻倆每日讀書聽課,一如既往地忙碌。
姜若皎不時從邸報和太子殿下口中了解前朝的事。
因著趙少卿的極力推崇,太子殿下如今聲名大振,人人都說太子殿下是吉星降世,要不怎么去賑災(zāi)賑出這樣的好結(jié)果來:先是祈雨得雨,接著又是種出高產(chǎn)新作物!
朝野之中關(guān)于太子的非議之聲漸漸少了,倒有把太子夸上天的趨勢。
姜若皎皺起眉頭,不知這是不是又有人在背后推波助瀾,想要把太子捧得高高的讓太子以后下不來臺。
不過眼下更重要的還是另一件事:等過了中秋,秋闈就該開始了。
今年是開泰帝登基后第一次正兒八經(jīng)展開的科舉考試,為了保證前幾年因為時局動蕩而被耽誤的考生們能參加科舉,開泰帝特意允許考生們就地科舉。
只要能找到愿意相互作保的人,他們可以不返還原籍參加秋闈,以免他們錯過這次科舉又得再蹉跎三年。
裴徵和柳春生他們就是靠著這道詔令在京城安心備考的。
太子殿下對這次秋闈也很感興趣,以前他不喜歡讀書,覺得讀書一點意思都沒有,讀書人自然也不在他的交游范圍內(nèi)。
可他在鶴慶書院待了小半年,感覺便完全不一樣了,因為他發(fā)現(xiàn)有學(xué)問的人玩起來花樣更多。
眼下有不少士子特地趕來京城參加秋闈,考過了明年直接考春闈當官去,考不過也可以安安心心扎根京城再溫習兩三年爭取下次金榜題名。
太子殿下對于這些或年長或年輕的讀書人都很感興趣,碰上休沐日便約上三兩朋友去和考生們偶遇,聽聽他們是怎么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
姜若皎也有自己的事要辦,休沐日沒與太子殿下一起行動,而是與柳先生一起去看女子學(xué)堂的籌備情況。
姜若皎一行人在女子學(xué)堂前下了馬車,正好碰上許久不見的樊延領(lǐng)著人準備出城。
樊延頓住,上前朝姜若皎見禮:“見過娘娘。”
姜若皎道:“又不是外人,哪用那么多虛禮。”既然碰找了人,姜若皎就想起下個休沐日正好是樊延生辰,她也不好送什么給樊延,便邀請道,“下個休沐日你若是得空的話,中午就來這邊一趟,我給你下碗長壽面。”
樊延點點頭。
兩人說話時坦坦蕩蕩,沒特意避著誰。
姜若皎挽著柳先生入內(nèi)。
等左右都離遠了,柳先生才說道:“你約樊統(tǒng)領(lǐng)在宮外見面會不會不太好?”
姜若皎道:“又不是單獨見面,先生你們不都在旁?總不能我成親了,就連給義兄過個生辰都不行吧?回頭他要是外出打仗了,也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再相見。”
柳先生想想也對,樊延既是開泰帝義子,又是和姜若皎一起長大的義兄,兩人光明正大地往來也沒人能說什么。
姜若皎與柳先生一起繞著女子學(xué)堂走了一圈,看著亮亮堂堂的講堂和藏書樓都十分滿意。
柳先生說道:“既然這邊已經(jīng)修繕好了,我得開始忙學(xué)堂的事,接下來還是住在宮外方便。”她抬手輕撫姜若皎的鬢發(fā),“你若有什么事不要藏在心里,就算我們幫不上什么忙,能把心事說出來也會舒坦些。”
姜若皎笑道:“我能有什么事,不知多少人羨慕我這樣的好際遇。”
柳先生沒再多說。
姜若皎陪柳先生驗收到傍晚,眼看宮中快要落鎖了才啟程回東宮去。
不想她才出女子學(xué)堂的門,就見太子殿下迎面跑了過了。
“你怎么這么晚都沒回來?我左等右等沒等找人,就直接過來找你了!”太子殿下拉著姜若皎上了馬車,嘴里忍不住抱怨道。
姜若皎道:“試了試這邊的新灶,一時忘了看天色。”
太子殿下道:“新灶有什么好試的,你莫不是還要來這邊做飯不成?”
姜若皎反問道:“你遇到?jīng)]見過的新紙,難道不想畫上幾筆?”
太子殿下語塞。
那還真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