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 第 120 章
事實證明,開泰帝和太子殿下還是太樂觀了點。
得知開泰帝讓人趕制兩身緋袍,要讓太子和太子妃到戶部試任戶部尚書,不少人都炸了。
哪怕不說后宮不得干政這事兒,難道兩個十八歲的小年輕加起來就能當(dāng)三十六歲的人來用?
他們讀過幾本書、做過幾件事?就這么把人放到戶部,那不是那江山社稷開玩笑嗎?
這下朝中群情洶涌,連一開始沒下場的老臣都不能在作壁上觀了,呼朋喚友跑勤政殿前堵開泰帝。
開泰帝本就是吃軟不吃硬的性格,見人人都反對他兒子干點正經(jīng)事,橫脾氣立刻就上來了。
“太子再長大一些,就該時不時肩負(fù)起監(jiān)國之責(zé)了,現(xiàn)在你們這么多人在旁盯著都不敢讓他去戶部歷練歷練,難道到時候他能一口氣學(xué)會所有事?”
開泰帝到底是沙場上拼殺出來的,說起話來中氣十足,面龐也是不怒自威。
他掃視一圈,朝著堵在勤政殿前的一群老臣說道:“眼下一時半會也沒選出適合的戶部尚書人選,讓他去試任一兩個月又如何?難不成太子上去還不如空著?”
眾人心道,要是太子沒長進(jìn)的話,那確實不如空著。
可這話沒人敢說,說了不就是看不上太子嗎?
開泰帝繼續(xù)道:“要是太子當(dāng)真做錯了什么,御史難道是擺設(shè)嗎?他真要行差踏錯,你們只管彈劾,朕絕不包庇他!”
見開泰帝心意已決,眾人想想也覺得不無道理。
太子以后總是要監(jiān)國的,與其到時候著急忙慌地讓他接手,還不如先栽培栽培。
等接受了這事兒,又有人提出另一件事:“官衙重地,怎么能讓太子妃也一同過去?”
開泰帝道:“日后太子妃是要母儀天下的,當(dāng)母親的提前了解了解孩兒們的情況有什么不可以?再怎么要緊的地方,難道還有當(dāng)?shù)哪苋ィ?dāng)娘的去不得的道理?”
眾臣被噎住了。
母儀天下是這個意思嗎?
真就成天下百姓的爹娘了!
“你們總擔(dān)心藩王、外戚,要是藩王和外戚不整事兒,你們又擔(dān)心后宮、宦官,終后宮和宦官安分了,你們擔(dān)心文臣結(jié)黨營私、武將擁兵自重,日憂心忡忡,”開泰帝道,“可我讀史書,發(fā)現(xiàn)提防藩王外戚的國亡了,提防后宮宦官的國亡了,提防文臣武將的國也亡了。你說這防來防去的,防著了什么?你們琢磨了大半輩子,可曾想出個妥當(dāng)?shù)姆ㄗ影堰@些人都安排得妥妥當(dāng)當(dāng)?”
眾臣啞然。
開泰帝道:“讓太子妃長長見識不好嗎?日后她若母儀天下,也知道做些什么可以造福天下百姓。你們家中就沒個聰慧過人的女兒孫女嗎?要是你們女兒孫女才識遠(yuǎn)勝男兒,你們莫不是也把她們?nèi)υ诩抑校唤趟齻內(nèi)绾卫C嫁衣?太子和太子妃什么都不學(xué)、什么都不做,和廢帝與他的寵妃那樣誰來都能拿捏、誰進(jìn)讒言他們都聽,你們就滿意了嗎?”
沒有人再說話。
開泰帝讓他們回去干活。
開泰帝勸退來堵門的朝臣,坐回御座上揉揉眉心。
他也沒當(dāng)過皇帝,不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但是聽到他們左一句要防著誰又一句要防著誰,心里就很不得勁。
他不在意重用曾經(jīng)力勸廢帝削藩、曾經(jīng)針對過西南的老臣,也不想因為外戚藩王這些身份就把用得上的人才剔除在外。
有本事的就用,沒本事的就捋掉,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有那么為難嗎?
想想唐太宗,拿大舅哥當(dāng)宰相,聽皇后的勸告,一路跟過來的文臣武將也沒殺幾個,不還是成了千古一帝?
開泰帝說服群臣的那番話,很快傳到了姜若皎耳里。
姜若皎想到當(dāng)初那個親自到她們家食肆找兒子的平西王。
那時候她就有些羨慕太子,他有那么好的父母和祖母。
如今自己也成了被維護的一員,姜若皎心里百味雜陳。樂文小說網(wǎng)
他們來到京城后對一切都滿心防備,連對開泰帝這個當(dāng)父親的也不是全然信任,不管是父子之間還是夫妻之間,都沒有尋常人家那樣的親密無間。
他們時常不相信開泰帝會是能夠為他們遮風(fēng)擋雨的人。
很多時候甚至覺得他可能才是帶來風(fēng)雨的存在。
太子殿下倒沒姜若皎想得那么多、那么深,他只覺他爹這話說得太好了,日防夜防要防到什么時候去?
還是一視同仁最好,甭管你是什么身份,能辦事就上,不能辦事就滾蛋,那不是更公平公正?
太子殿下嘿笑道:“還是父皇會說,過兩天緋袍送來了,你就得和我一起去上朝了,可不能只有我早起!”
姜若皎瞠目:“當(dāng)真讓我一起去上朝?”
太子殿下道:“父皇都把他們說服了,我們當(dāng)然得順著桿子往上爬,可不能白費了父皇的一番口舌!”他又拉著姜若皎跑太后那邊一趟,把鳳印塞回給太后,樂滋滋地告訴太后他們往后就是有正經(jīng)差使的人了,可以喊他們半個戶部尚書,夫妻倆合起來就是一整個!
太后:“…………”
這是什么怪里怪氣的稱呼?
太后說道:“既然朝臣都同意你們?nèi)舨苛耍銈兛蓜e丟了你父皇的臉,好好做點事給大伙瞧瞧。”
太子殿下道:“不用您說我都曉得的,您就再辛苦辛苦,重新管著宮里這些事吧。左右元宵都過了,再沒有多少煩心事要忙,不會累著您的!”
太后道:“行,那就交回給我,你們安心辦正事。”
太子殿下喜出望外。
比起讓姜若皎管宮里那堆事,他還是更喜歡姜若皎陪他一起忙外面的事。
畢竟宮里那些事他沒興趣,宮外的事可就新鮮多了。
最要緊的是兩人要是能湊一起忙活,那他就不用眼巴巴地等著姜若皎忙活完再和姜若皎膩在一塊!
夫妻倆就是要同進(jìn)同出才快活!
太后見太子殿下喜上眉梢,握住姜若皎的手叮囑道:“瑞哥兒從小沒個定性,遇上事兒你可得勸著他點,別讓他像蠻牛一樣瞎鬧騰。”
姜若皎笑著答應(yīng)。
太子殿下不服氣地道:“我現(xiàn)在長進(jìn)多了,祖母你怎么還用老眼光看人?不知道士別三日當(dāng)刮目相看嗎?”
太后笑道:“好好,那我就拭目以待,看看你是不是真長進(jìn)了那么多。”
太子殿下成功把鳳印塞回給太后,拉著姜若皎往回走時腳步都有點飄飄然。
他喜不自勝地和姜若皎暢享接下來的日子:“等我們的緋袍到了,我們每天都能一起去上朝、一起去戶部、一起回東宮,那不比現(xiàn)在強多了?不行,一會我去催催,讓他們趕緊把我們的緋袍趕制出來。”
姜若皎見太子殿下這么高興,也忍不住跟著眉開眼笑,小夫妻倆回到東宮,叫小廚房做了不少好吃的,自己吃得豐盛,底下人也跟著加餐,說是慶賀他們榮升為戶部尚書!
得知有好吃分下來的,東宮之中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
相比東宮的歡騰,楚王府的氣氛可就降到了冰點。
楚王知道有人想拿自己當(dāng)投石問路的那顆石子,并沒有出面阻止,而是想看看開泰帝是怎么個態(tài)度。
結(jié)果就那么一試探,立刻試探出開泰帝的虛情假意來了:嘴上說著最看重他這個兄弟,沒想到別人提出讓他入朝任職,開泰帝二話不說就否決了。
這算什么好兄弟?
開泰帝不過是嘴上說得好聽而已,事實上和廢帝沒什么區(qū)別,還是對兄弟們嚴(yán)防死守!
更讓楚王恨到不行的是開泰帝還把戶部尚書這個肥缺給太子。
甚至還讓太子妃也跟著去戶部。
對兄弟嚴(yán)防死守,到了兒子卻連兒媳都能一并塞到戶部,這讓楚王怎么能不恨?!
楚王滿面冷意,只覺再沒有見過開泰帝這么虛偽的人。
他在府中信步徐行,走到一處看守嚴(yán)密的別院。
一直到傍晚他才從別院出來,身上已換了一套衣裳,看起來一如既往的風(fēng)流秀雅。
盧家表妹下午出去訪友,回來時臉色也不太好。
她赴宴時也聽人說太子和太子妃要去戶部的事。
對于姜若皎這個太子妃,她心里始終有個疙瘩:姜若皎長得也不是特別好看,出身更是寒酸得很,怎么就入了開泰帝和太子的眼,還讓太子對她死心塌地?
現(xiàn)在更過分,太子竟還帶她一起去戶部。
一個姑娘家去戶部做什么?
本來在此之前,她出去聽旁人議論說的都是楚王可能當(dāng)戶部尚書,沒想到最后開泰帝還是把那位置給了自己兒子!
果然兄弟就是不如親兒子。
楚王見盧家表妹面色郁郁,上前關(guān)切地問:“怎么了?莫不是有人欺負(fù)你了?”
盧家表妹聽到丈夫關(guān)心的問話,又覺得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太子那個不解風(fēng)情的渾人哪有她選的夫君好?
盧家表妹說道:“沒有,我就是聽人說太子和太子妃要去戶部,很替夫君你不值。太子就算了,怎么連太子妃都能捎上?早前那些朝臣一個勁地反對夫君你入朝,到了太子和太子妃這里倒是見風(fēng)使舵轉(zhuǎn)得飛快!”
楚王伸手把盧家表妹擁入懷中,說道:“太子眼下到底是皇兄唯一的兒子,皇兄不栽培他栽培誰?”他伸手撫過盧家表妹的腹部,心里想著總要哄她到給他生個兒子,嘴上卻溫柔寬慰,“別擔(dān)心,以后我會爭取機會的,畢竟我如今可是有家室的人了。”
盧家表妹聽得心花怒放,也想著早些給楚王生個孩子,到時候楚王再努努力,不愁她們母子倆沒吐氣揚眉的好日子可過。
作者有話要說:
千鈞一發(fā)!
今天是開開心心的傻乎乎太子.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