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一九四二 第六章(2)
一、災(zāi)民的穿戴和攜帶。災(zāi)民逃出來時,穿的都是他們最好的衣服,中年婦女穿著紅顏綠色的舊嫁衣,雖然衣服上已是污跡斑斑;帶的是他們家中最有價值的東西,燒飯鐵鍋、鋪蓋,有的還有一座老式座鐘。
這證明災(zāi)民對自己的故鄉(xiāng)已徹底失去信心,沒有留戀,決心離開家鄉(xiāng)熱土;連時間——座鐘都帶走了。
白修德與他的伙伴在潼關(guān)車站睡了一夜。他說,那里到處是尿臊味、屎臭味和人身上的臭味。
為了御寒,許多人頭上裹著毛巾,有帽子的把帽耳朵放下來。他們在這里的目的,是為了等待往西去的火車,雖然這種等待是十分盲目的。
二、逃荒方式。不外是扒火車和行走。扒火車很不安全。白修德說,他沿途見到許多血跡斑斑的死者。
一種是扒上了火車,因列車被日本人的炮彈炸毀而喪命;有的是扒上了車廂頂,因夜里手指凍僵,失去握力,自己從車廂頂摔下摔死的;還有的是火車沒扒上,便被行走的火車軋死了。
軋死還好些,慘的是那些軋上又沒軋死的。白見到一個人躺在鐵軌旁,還活著,不停地喊叫,他的小腿被軋斷,腿骨像一段白色的玉米稈那樣露在外面。
他還見到一個把臀部軋得血肉模糊還沒死去的人。白修德說,流血并不使他難過,難過的是弄不明白這些景象究竟是怎么回事。
這么無組織無紀(jì)律的遷徙,他們各級政府哪里去了?——這證明白修德太不了解中國國情了。
扒不上火車或?qū)疖囀模闶且揽孔约旱碾p腿,無目的無意識地向西移動。
白修德說,整整一天,沿著鐵路線,
“我見到的便是這些由單一的、一家一戶所組成的成群結(jié)隊一眼望不到頭的行列”。
這種成群結(jié)隊是自發(fā)的、無組織的,只是因為饑荒和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們自動地組成了災(zāi)民的行列。
可以想象,他們的表情是漠然的,他們也不知道,前邊等待他們的是什么。
唯一留在心中的信心,便是他們自己心中對前方未來的希望。也許能好一些,也許熬過這一站就好了。
這是中國人的哲學(xué),這又是白修德所不能理解的。災(zāi)民的隊伍在寒冷的氣候中行走。
不論到哪里,只要他們由于饑寒或筋疲力盡而倒下,他們就再也起不來了。
獨輪車裝著他們的全部家當(dāng),當(dāng)?shù)耐浦?dāng)娘的拉著,孩子們跟著。
纏足的老年婦女蹣跚而行。有的當(dāng)兒的背著他們的母親。在路軌兩旁艱難行走在行列中,沒有人停頓下來。
如果有孩子伏在他的父親或母親的尸體上痛哭,他們會不聲不響地從他身旁走過。
沒有人敢收留這啼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