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魚圓湯(下))
【請牢記本站域名“”,或者在百度搜索:三聯(lián)文學網】江南韻味的水亭,一張大大圓桌擺在正中央,十位食客正襟危坐,品嘗著南京城大廚們精心調制的美食。
“古人常言為恨鰣魚多刺,不過是心急而已。”
“刀魚竟然無刺?這是如何烹制?”
“黃魚還能做出蟹味兒?”
食客們一一品嘗著,給出自己的意見,若是能得到他們的贊賞,廚子的面上越發(fā)有光彩。
“重譯樓高盛豐高師傅做松鼠鯉魚!”大管事在瞧了簽字后,清晰地報上名,將高盛豐做的松鼠鯉魚端了上去。
漕運總督請了幾位動筷:“請,趙大人、馮御廚,嘗嘗這松鼠鯉魚。可是咱們南京城的一道名菜。”
那位趙大人嘗后并未說話。被邀請作為評委的馮萬福很是老道的嘗了嘗:“湯汁薄而濃厚,刀功精細,果然是好。”
“只是出鍋久了些,湯汁澆的早了,反到不配這個松鼠二字。”cha話的是坐在趙大人身邊的一位年輕的公子。
在座的幾位大人微微一愣,相互望了一眼,只等他的下文。
趙大人微微瞪了他一眼:“豎子!”
高盛豐聽了那位年輕公子的話,面上微微一抽,卻不敢發(fā)問,他想問問,為何自己這湯汁澆早了反而不配松鼠二字。這個嘴上無毛的小子。御廚都沒說自己半個不字,這小子卻是鬼話連篇。
漕運總督攔著趙大人,很是期盼的道:“賢侄但說無妨,一切有我。”
那位趙公子勾起嘴角,朗聲道:“聲色形具象。高師傅的形色雖像,但著聲卻無。魚在上桌時再澆上湯汁,其聲仿若松鼠吱吱叫,豈不更應名?”
布政使大人立即拍手稱是:“賢侄所說甚是。前日在樂民樓上吃過一道‘平地一聲雷’,就是上桌時再澆的澆頭,劈哩啪啦恰如天外響雷。”
幾位大人不禁點頭稱贊。
高盛豐仔細一想,果然如此。他記下了,如何要改改出鍋就澆湯頭的習慣。
輪到陳茂,他緊張地將魚丸湯遞了上去。高師傅那樣的高手都被這位趙公子挑了刺,瑞雪做的,他實在是很有些擔心。
他尤其注意那位年輕公子的表情。從方才聽下來,他知道,這位公子懂得吃,也講究。在他的口中,這碗魚圓湯到底如何?
喝了一口湯,又喝了一口。嘗了一口魚丸,又吃了一個。他挑眉,抿嘴,每一個動作都落入陳茂的眼中。
陳茂緊張地握了握手。他會怎么說,瑞雪做的行不行?
可惜,他沒發(fā)話,馮萬福也沒發(fā)話,就連大人們也沒說話。陳茂挫敗了。一句贊賞也沒有,完全落敗了。
“魚都上完了?”漕運總督問了身邊的管事的,得到回應后,他請示著各位,希望他們給出自己的評價。
五大三粗的都指揮使笑道:“還是你們說。我大老粗一個,哪樣都覺得好。”
幾位大人都笑了,因布政使大人為南直最高長官,大家將目光轉向了他。
布政使大人微微笑道:“望我做什么?放著一個會品嘗的人還叫我這門外漢班門弄斧么?馮御廚?”
馮萬福謙虛道:“還是趙公子說。”
趙公子微微一欠身,落落大方地道:“學生今日只屬意這道菜。”他隨即點了松鼠鯉魚。
所有的廚子皆驚訝地望著年輕的趙公子。等待著他能給出個理由。陳茂只覺得一陣凄涼。
“一道菜的好壞七分在食材,三分在味。因此,這幾位做刀魚同鰣魚的師傅,一律不選。”
一句話說出,那幾位精心做了刀魚同鰣魚的師傅頓時愣了。為什么!他們選的食材不好么?若不是此時一大群大人在座,他們會沖過去跟那個毛頭小兒理論一番。
布政使大人清清嗓子:“賢侄,這鰣魚跟刀魚不美味么?”
“美味是美味。”趙公子很爽快的承認,“今日是mi酒蒸鰣魚是小侄嘗過的最好的鰣魚。”
被點名的師傅都要跳腳了。既然說他做的鰣魚味道最好,可是還不選他,是何種道理。
很快趙公子的話鋒便一轉:“然,學生方才才說一道菜的好壞七分在食材,三分在味。”
陳茂被那位公子的話吸引了。他跟王九指教導的話一模一樣,他想聽聽,為何他說那些人做的不好。
“且不說鰣魚離水即亡,及一桶送入京城只剩幾尾活魚!單說這品嘗的時節(jié)。鰣魚刀魚只在本月或下月味道甚佳。然此次是為萬壽節(jié)獻藝選材,萬壽節(jié)卻是臨近中秋,請問那時,上哪尋求食材?”
在座地大人們紛紛點頭。
馮萬福亦道:“正是。每年南直隸進貢的鰣魚只有三四條活的,甚是可惜。”
高盛豐聽了后也不禁點頭。這位公子說的很有道理,他今天是碰巧,放棄自己拿手好菜蒸鰣魚。
“既然咱們南直隸獻藝,就要有咱們南直隸的特色,讓人瞧上去就知道是咱們南直隸的菜。因此,海魚也不在此例。同閩粵兩地廚子相比,幾位師傅的功夫必然顯不出來。”
在那位公子款款而談下,剩在那位公子面前的只有兩道菜——松鼠鯉魚同魚圓湯。
“今日這魚圓湯甚是鮮美。湯鮮,魚圓也鮮。可是細細品嘗,魚肉卻老了些,若是早一會兒上鍋,便好,因此學生認為這道松鼠鯉魚最好。”他向在座的大人們微微鞠躬,“學生猛浪還請各位伯父海涵。”
布政使哈哈大笑:“好,果然是好。咱們南直隸獻藝當然要獻咱們本地的菜。我也覺得這個松鼠鯉魚甚好,你們覺得呢?”
幾位大人都那么說,還有便是松鼠鯉魚是本地菜。
漕運總督側了身子問道下手一人:“宋老爺,你怎么不說?”
那位穿著月白長衫的中年人微微一笑:“在下也覺得松鼠鯉魚好,不過在下卻覺得這魚圓湯更好。”
“這話怎么說?”
“在下是個商人。商人重利。在下想的是,咱們南直隸獻藝的廚子是否能一鳴驚人,惹圣上垂青?只要圣上說好,那就是咱們南直隸的利。”宋老爺的話得到了所有大人的贊同,他環(huán)視一圈后,繼續(xù)道,“因此正如趙公子所說咱們除了在味兒,在食材上最因講究。在下想的是,除了這食材是否得益,還要對萬歲龍體有益。萬歲年高,御醫(yī)常囑多食清淡之物,松鼠鯉魚雖酸甜開胃,但不亦常吃。這魚圓湯,我嘗著像是魚湯熬的,嘗喝魚湯不是更好?”
馮萬福奇怪地注視著宋老爺,他居然知道御醫(yī)的醫(yī)囑?
幾位大人紛紛點頭,是啊!對萬歲龍體有益才是上上之選,萬一御醫(yī)醫(yī)囑與龍體有違,那就大為不妙了。松鼠鯉魚畢竟不能像魚圓湯一樣常吃。
“可是這魚圓是閩地荊楚之物。”那位趙公子反駁道,“學生隨家父在武昌任上,常見當地人做魚圓;也聽人說起,閩粵人亦喜食此物。如何能作為南直隸菜色呢?再說,今兒這魚圓雖然鮮美,卻老了些。學生還是以為這松鼠鯉魚最好。”
幾位大人又犯難了,是啊!魚圓畢竟不是他們南直隸之物,實在是難辦。
漕運總督將目光轉向了宋老爺:“這難題是你出的,我要聽聽,你該如何解決。”
布政使大人也道:“正是。”
那位宋老爺勉為其難地接下,沉思片刻,艱難地開口道:“在下有個主意,不知當不當講。”
大人們正為沒主意發(fā)愁,見宋老爺竟然有主意還吞吞吐吐地,都催著他快說。
總督大人顯然同他很熟,熱絡的道:“知道你主意多,快說出給咱們聽聽。”
宋老爺抓起折扇在手中輕輕地敲打著,沉吟道:“不若再比一場。一道菜決勝負確是有些可惜。咱們再出一題,呃……就命他們再做一道最能代表咱們南直隸的菜,或者是咱們南京城的菜肴。要讓人頭一眼瞧上去就知道是咱們南京,南直隸敬上的。各位大人認為如何?”
“好!果然是好!”布政使大人一拍手,立即同意。他是南直隸最高長官,他說可以,就可以。
布政使大人果然是掌管民政的,一有主意下來,立馬布置起來:“來咱們議一議,看還有那些可以進入。我先前嘗了那個大煮干絲,覺得那也不錯,清淡,就是牙口不好的人也可以吃。對龍體也很有益處。”
“是,那個清燉蟹粉獅子頭也好。”
“那個三套鴨也不錯。”
布政使突然揮了揮手,示意大家靜下。他起身走到宋老爺跟前,微微欠了身:“宋選侍就在宮中,還請宋兄幫襯一二。”
原本這出現一個商人,讓趙家父子微微一愣。沒想到他卻是有家人在宮中為承御。難怪要請這位宋老爺,從他口中還可以得知,皇上的喜好、口味這些外人所不知的細節(jié)。
等十個人擬出單子后,居然是長長的一大溜。
“吳一山炒豆腐、田雁門走炸雞、江鄭堂十樣豬頭、汪南溪拌鱘鰉、施胖子梨絲炒肉、張四回子全羊、汪銀山沒骨魚、汪文mi蛼螯餅、管大骨董湯、孔讱庵螃蟹面、小山和尚馬鞍橋、周慶安大煮干絲、毛二水晶肴蹄、高四海清燉蟹粉獅子頭、蔣喜金三套鴨、高盛豐松鼠鯉魚、陳茂魚圓湯!”
*
從周慶安開始,名字都是我杜撰的,吳一山炒豆腐到馬鞍橋都是真名,摘自《揚州畫舫錄》
至于說南直隸,南京的菜,其實這里面我選擇的都是淮揚菜。大家就不要太介意了。三套鴨啊、大煮干絲、獅子頭啊都是淮揚菜。
因為開國第一宴用的就是淮揚菜。
*才發(fā)現昨天的題目錯了,少了個上,大家原諒我吧
【……第八十六章魚圓湯(下))--綠@色#小¥說&網--網文字更新最快……】@!!【快速查找本站請百度搜索:三聯(lián)文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