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冬去春來又一歲
再過幾天有到了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了,此時的趙家一片忙碌。
跟村里的村民們一樣,趙家從臘月二十三便開始了“忙年”:打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過年器具、年貨等等。所有的活動,都是為了迎接跟前世一樣的春節(jié)到來。
據(jù)上古《神異經》載:“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則令人寒熱”。此“山臊”原是瘴氣之類,后被先民神話為一種叫“年”的怪獸,說它怕竹子爆響兒。于是人們燒竹來趕走它,遂成習俗。
后來就慢慢演化成了了一年一度的慶祝春節(jié)活動。
因為此方世界真實的存在鬼怪神靈,所以祭天祈神就成了春節(jié)過年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諸如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春節(jié)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人們借此酬謝諸神過去的關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節(jié)還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fā)“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于*。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
而神荼、郁壘二人專門管鬼怪、邪物,能夠驅邪避兇,所以受到了世人的敬仰,跟香火供奉,便把二人作為門神貼于門上驅邪擋煞。
此時正在院子門上粘貼門神的趙長生,看著紙張圖上的神荼和郁壘二神的身上有神光流轉,好像都帶一絲意識存在在其中,趙長生心中一動,不動神色的繼續(xù)的貼著。
門神為民俗所奉的司門之神。由來已久。《禮記·祭法》云:王為群姓立七祀,諸侯為國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適士立二祀,皆有“門”、“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上古《搜神記》中也有記載,說的是:“今俗法,每以臘終除夕,飾桃人,垂韋索,畫虎于門,左右置二燈,象虎眠,以驅不祥。”所以后來人們便把神荼、郁壘奉為門神,把桃枝作為驅邪植物,代代相傳。
后因雕刻桃木麻煩,后人慢慢的改成把二神畫在紙張之上。所以才有了趙長生所貼的門神圖。
趙丁柏正在粘貼供于灶上的灶神像。灶神于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至除夕上天陳報人家善惡。所以被尊為“一家之主”。
而趙長平跟趙長安則在打掃著家中房屋跟院子,看著自家跟村中一片歡聲笑語充滿忙碌的景象,趙長生心中一片祥和暖意,暗道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平平淡淡過來近半年了,雖然有些苦點,但是每天過的充實、幸福,自己也算滿足了……
“長生,在忙呢?我老鐵也來給你們幫幫忙。”正在跟著家人一邊玩鬧一邊打掃院子的趙長生,聽到有人呼喊自己就轉頭看去,只見趙鐵扛著一大塊臘肉跟一些其他的年貨,風風火火的進到院子里。
“鐵哥,你這是干什么!”雖然年齡相差一倍,但因輩分相同,趙長生問趙鐵道。
“我家的年貨器具都置辦好了,也無事可做,所以上門看看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吶,這塊肉是你嫂子自己制作的臘肉,一旁的這些都是前些日子去縣城色時候帶回來的一些稀罕物,帶來給你們嘗嘗。”一邊說著趙鐵一邊直徑走向廚房放下東西道。
一旁的趙長生跟趙丁柏趕緊上前阻攔道:“鐵子,你的好意我心領了,東西就拿回去。”
趙長生也跟著道:“是啊!鐵哥,你的心意我領了,東西就拿回去吧,自家人不鬧這些個虛禮!”
“趙叔,長生,先別拒絕,我老鐵知道你家近些年來不好過,而且來年我家小子要拜在長生門下讀書,又要給長生添麻煩,所以這些東西就當我家小子的“束脩“了。你們就別推辭了。”趙鐵認真的說道。
“可是……”還沒等趙長生跟趙丁柏在說話,一旁的趙長安上前說道:“爹,二弟,就收下吧,這些也算鐵哥的一片心意。”
一旁的趙鐵也跟著用力的點點頭。
“罷了,罷了……我收下了!”趙長生跟趙丁柏對視一眼苦笑道。
“這就對了嘛。”趙鐵憨笑著說道。
隨后趙鐵幫著趙家一陣忙碌,傍晚,推辭了趙長生一家人留下吃飯的邀請,返回家中。
臘月三十。
村中的各家廳堂都一一陳設供桌,布置香案,擺起雞、魚、肉、果品等,敬奉祖先、各路神明。
中午剛過,全村的趙姓家族,紛紛來到宗祠,一些在外地做工的人也紛紛趕回桃花村,進行一年一度的宗祠大祭。
趙長生一家走向宗祠的路上看著村民各家各戶都粘貼的各路神明像,跟門外院子的擺放的土地神貢品,不由得心里一陣壓抑,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直到今天,這種壓抑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乃是神道信仰昌盛,造成的壓抑之感。
來到宗祠大堂的正前方,此時的趙氏族人也都一一到此,都一臉喜氣客客氣氣的彼此寒暄著,宗祠北方一里之外有許多馬車、牛車停放著,正是在外做官、做工的趙氏族人回來了。
看著周圍大概2.3百人熱熱鬧鬧的人群,趙長生一陣感嘆,因為前世沒有經歷過宗祠大祭,所以也是雙眼四處觀,一臉好奇的樣子,體驗這不一樣的感覺。
在大家都在寒暄之際,祠堂的大門走出一個稍顯老態(tài)的人,拄著拐杖佝僂著身軀,正是今天主持趙氏全族此次祭祀的三太爺趙大富。
三太爺默默的點燃手中的三炷香插入祠堂大廳外的大理石制作的大香爐中。
看了看臺階之下的人,輕輕的咳嗽幾聲,對著一旁攙扶著自己的中年人道:“阿信,開始吧!”
中年人聽到后,松開攙扶著三太爺?shù)碾p手,抱拳躬身拜了一拜,轉身朗聲道:“大漢王朝310年歲末、先祖大祭開始!”
因“祖靈”不同與廟中的神明、城隍,所以《大漢律》規(guī)定,不得使用類似青銅鼎模樣的香爐。
眾人聽到中年人的話后全體整衣肅靜,觀看著臨時搭建的禮臺上的趙大富。
只見三太爺拿出一張紙,正是悼念祭文高聲念道:“煌煌吾祖,赫赫顯德。風波一生,曲盡其事。遲暮有舛,享齡八十。感念存生,歷歷永銘。眾人共惋,群心同慟。祈天厚恩,順送榮歸。
遙念有命之年,本格卓立,尊心自暢。未及深文所化,有臨巧智所成。行動最少拘限,立身偏專自主。心在九天之外,常無掛礙;神駕逸軀之內,頗有靈致。凡俗企望不及,等閑臨照有羨。仰瞻高風,舉目大節(jié):孽孫慚疚,未跡心神一二;不肖頑冥,有失靈逸千萬。近靈柩而俯伏,望金棺而萎頹;覽遺像而慘怛,掠藏容而郁懼。信知世無神跡,灼愿體浸靈瑞。
……
生滅無常,輪回有道。智限思窮,難究存亡之玄,情苦志迷,未啟生衰之隱。幻形于世,滅跡于土,塵然而來,泥然而去,喧攘于眾生中,沉闃于群響外。一時風神,終竟朽骨。推人世之經變,察塵寰之起落,悟千機之尚簡,得萬象之崇化。有必衰之通理,無恒生之絕道。紛爭可止,怨恚宜消。不肖無能,舉拙辭而記事;罪孽有愧,奮禿筆以成銘。文定事在,形枯神存。?”趙大富讀完這洋洋灑灑的近千字的禱文后,一旁的幾人將早已備好飯羹、奉茶、帛、酒、饌盒、胙肉、嘏辭(福辭)、紛紛擺上供桌。在祭祀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還幾次鳴鑼擊鼓或弦樂伴奏,為祭禮增添熱烈氣氛。
看著貢品一一擺放完成,趙大富躬身上前點燃剛才所念的祭文,隨著祭文燃燒消散!
“跪!”一旁的中年人看到焚燒完的祭文后喊道,開始進行辭神叩拜,隨后面向宗祠大廳中的泥塑神像。
眾人肅靜一一跪到在地,面向宗祠拜了三拜。
而在臺下跪拜的趙長生卻看到,祭文隨著燃燒一一化作金光飛向宗祠中的神像中,而隨著祭祀的進行,祠堂之內的神道氣息越來越濃烈,香火信仰繚繞在泥塑神像四周,似乎是神像之中溢出來的香火信仰之氣,直到眾人跪拜完畢,神像之中的神道氣勢似乎到了頂點,爆發(fā)出一陣讓人心生壓抑的氣息,神像看上去越發(fā)的生動、威嚴!使人更加心誠祭拜。
“禮成!起!”隨著中年人的朗聲喊道,著一年一度的大祭就算結束了。
祭禮結束后,將豬肉、羊肉等祭品分給參祭代表。也有將祭品用于宴請參祭人員,只給少數(shù)的行祭人員與鄉(xiāng)紳、長老等發(fā)點祭品。
隨祭拜的人群慢慢散去,趙長生心中的壓抑也慢慢散去,使用望氣術看著神像,只見此時的神像周身金光繚繞,泥塑之內好似有“靈”在吞吐著香火信仰之氣,突然趙長生心中一陣緊縮,似是有人在窺探自己,趕緊收起望氣術,轉身跟著一家人歸去……。(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