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是的,先生。”
“你來自——?”
“××郡的羅沃德學(xué)校。”
“噢!一個慈善機構(gòu)。你在那里呆了幾年?”
“八年。”
“八年!你的生命力一定是夠頑強的。我認為在那種地方就是呆上一半時間,也會把身體搞垮!怪不得你那種樣子像是從另外一個世界來的。我覺得很奇怪,你從哪兒得來了那種面孔。昨晚我在去海村路上碰到你的時候,不由得想到了童話故事,而且真有點想問問你,是不是你迷住了我的馬。不過我現(xiàn)在仍不敢肯定。你父母是誰?”
“我沒有父母。”
“從來沒有過,我猜想。你還記得他們嗎?”
“不記得。”
“我想也記不得了。所以你坐在臺階上等你自己的人來?”
“等誰,先生?”
“等綠衣仙人唄,晚上月光皎潔,正是他們出沒的好時光。是不是我沖破了你們的圈子,你就在路面上撒下了那該死的冰?”
我搖了搖頭。“綠衣仙人一百年前就離開了英格蘭,”我也像他一樣一本正經(jīng)地說,“就是在去海村路上或者附近的田野,你也見不到他們的一絲蹤跡。我想夏天、秋夜或者冬季的月亮再也不會照耀他們的狂歡了。”
費爾法克斯太太放下手中的織物,豎起眉毛,似乎對這類談話感到驚異。
“好吧,”羅切斯特先生繼續(xù)說,“要是你沒有父母,你總應(yīng)該有些親人,譬如叔伯姑嫂等?”
“沒有,就我所知,一個也沒有。”
“那么你家在哪兒?”
“我沒有家。”
“你兄弟姐妹住在哪兒?”
“我沒有兄弟姐妹。”
“誰推薦你到這里來的呢?”
“我自己登廣告,費爾法克斯太太答復(fù)了我。”
“是的,”這位好心的太太說,此刻她才弄明白我們談話的立足點,“我每天感謝主引導(dǎo)我做出了這個選擇。愛小姐對我是個不可多得的伙伴,對阿黛勒是位和氣細心的教師。”
“別忙著給她做鑒定了,”羅切斯特先生回答說,“歌功頌德并不能使我偏聽偏信,我會自己做出判斷。她是以把我的馬弄倒在地開始給我產(chǎn)生印象的。”
“先生?”費爾法克斯太太說。
“我得感謝她使我扭傷了腳。”
這位寡婦一時莫名其妙。
“愛小姐,你在城里住過嗎?”
“沒有,先生。”
“見過很多社交場合嗎?”
“除了羅沃德的學(xué)生和教師,什么也沒有。如今還有桑菲爾德府里的人。”
“你讀過很多書嗎?”
“碰到什么就讀什么,數(shù)量不多,也不高深。”
“你過的是修女的生活,毫無疑問,在宗教禮儀方面你是訓(xùn)練有素的。布羅克赫斯特,我知道是他管轄著羅沃德,他是位牧師,是嗎?”
“是的,先生。”
“你們姑娘們也許都很崇拜他,就像住滿修女的修道院,崇拜她們的院長一樣。”
“啊,沒有。”
“你倒很冷靜!不!什么?一位見習(xí)修女不崇拜她的牧師?那聽起來有些褻瀆神靈。”
“我不喜歡布羅克赫斯特先生,有這種感覺的不只我一個。他是個很嚴酷的人,既自負而又愛管閑事。他剪去了我們的頭發(fā),而為節(jié)省,給我們買了很差的針線,大家差點都沒法兒縫。”
“那是種很虛假的節(jié)省。”費爾法克斯太太議論道,此刻她又聽明白了我們交談的含義。
“而這就是他最大的罪狀?”羅切斯特先生問。
“他還讓我們挨餓,那時他單獨掌管供應(yīng)部,而委員會還沒有成立。他弄得我們很厭煩,一周一次做長篇大論的講道,每晚要我們讀他自己編的書,寫的是關(guān)于暴死呀,報應(yīng)呀,嚇得我們都不敢去睡覺。”
“你去羅沃德的時候幾歲?”
“十歲左右。”
“你在那里待了八年,那你現(xiàn)在是十八歲啰?”
我表示同意。
“你看,數(shù)學(xué)還是有用的。沒有它的幫助,我很難猜出你的年紀。像你這樣五官與表情相差那么大,要確定你的年紀可不容易。好吧,你在羅沃德學(xué)了些什么?會彈鋼琴嗎?”
“會一點。”
“當然,都會這么回答的,到書房去——我的意思是請你到書房去(請原諒我命令的口氣,我已說慣了‘你做這事’,于是他就去做了。我無法為一個新來莊園的人改變我的老習(xí)慣),那么,到書房去,帶著你的蠟燭,讓門開著,坐在鋼琴面前,彈一首曲子。”
我聽從他的吩咐走開了。
“行啦!”幾分鐘后他叫道,“你會一點兒,我知道了,像隨便哪一個英國女學(xué)生一樣,也許比有些人強些,但并不好。”
我關(guān)了鋼琴,走了回來。羅切斯特先生繼續(xù)說:
“今天早上阿黛勒把一些速寫給我看了,她說是你畫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完全由你一個人畫的,也許某個畫師幫助了你?”
“沒有,說真的!”我沖口叫了起來。
“噢,那傷了你的自尊。好吧,把你的畫夾拿來,要是你能擔保里面的畫是自己創(chuàng)作的。不過你沒有把握就別吭聲,我認得出拼拼湊湊的東西。”
“那我什么也不說,你盡可以自己去判斷,先生。”
我從書房取來了畫夾。
“把桌子移過來。”他說,我把桌子推向他的睡榻,阿黛勒和費爾法克斯太太也都湊近來看畫。
“別擠上來,”羅切斯特先生說,“等我看好了,可以從我手里把畫拿走,但不要把臉都湊上來。”
他審慎地細看了每幅速寫和畫作,把其中三幅放在一旁,其余的看完以后便推開了。
“把它們放到別的桌子上去,費爾法克斯太太,”他說,“同阿黛勒一起看看這些畫。你呢,”(目光掃視了我一下)“仍舊坐在你位置上,回答我的問題。我看出來這些畫出自一人之手,那是你的手嗎?”
“是的。”
“你什么時候抽時間來畫的?這些畫很費時間,也得動些腦筋。”
“我是在羅沃德度過的最后兩個假期里畫的,那時我沒有別的事情。”
“你從什么地方弄來的摹本?”
“從我腦袋里。”
“就是現(xiàn)在我看到的你肩膀上的腦袋嗎?”
“是的,先生。”
“那里面還有類似的東西嗎?”
“我想也許有。我希望——更好。”
他把這些畫攤在他面前,再次一張張細看著。
趁他看畫的時候,讀者,我要告訴你,那是些什么畫。首先我得事先聲明,它們并非杰作。畫的題材倒確實活脫脫地浮現(xiàn)在我腦海里。我還沒有想用畫來表現(xiàn)時,它們就已在我心靈的目光下栩栩如生。然而在落筆時,我的手卻不聽我想象的使喚,每次都只能給想象中的東西勾勒出一個蒼白無力的圖像來。
這些都是水彩畫。第一張畫的是,低垂的鉛色云塊,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翻滾,遠處的一切黯然無光,畫面的前景也是如此,或者不如說,靠得最近的波濤是這樣,因為畫中沒有陸地。一束微光把半沉的桅桿映照得輪廓分明,桅桿上棲息著一只又黑又大的鸕鶿,翅膀上沾著斑駁的泡沫,嘴里銜著一只鑲嵌了寶石的金手鐲。我給手鐲抹上了調(diào)色板所能調(diào)出的最明亮的色澤,以及我的鉛筆所能勾畫出的閃閃金光。在鳥和桅桿下面的碧波里,隱約可見一具沉溺的尸體,它身上唯一看得清清楚楚的肢體是一條美麗的胳膊,那手鐲就是從這里被水沖走或是給鳥兒啄下來的。
第二張畫的前景只有一座朦朧的山峰,青草和樹葉似乎被微風(fēng)吹歪了。在遠處和上方鋪開了一片薄暮時分深藍色的浩瀚天空。一個女人的半身形體高聳天際,色調(diào)被我盡力點染得柔和而暗淡。模糊的額頭上點綴著一顆星星,下面的臉部仿佛透現(xiàn)在霧氣蒸騰之中。雙目烏黑狂野,炯炯有神。頭發(fā)如陰影一般飄灑,仿佛是被風(fēng)暴和閃電撕下的暗淡無光的云塊。脖子上有一抹宛若月色的淡淡反光,一片片薄云也有著同樣淺色的光澤,云端里升起了低著頭的金星的幻象。
第三幅畫的是一座冰山的尖頂,刺破了北極冬季的天空,一束束北極光舉起了它們毫無光澤、密布在地平線上的長矛。在畫的前景上,一個頭顱赫然入目,冰山退隱到了遠處,一個巨大無比的頭,側(cè)向冰山,枕在上面。額頭底下伸出一雙瘦瘦的手,托著它,拉起了一塊黑色的面紗,罩住下半部面孔。額頭毫無血色,蒼白如骨。深陷的眼睛凝視著,除了露出絕望的木然神色,別無其他表情。在兩鬢之上,黑色纏頭布的皺裥中,射出了一圈如云霧般變幻莫測的白熾火焰,鑲嵌著紅艷艷的火星。這蒼白的新月是“王冠的寫真”,為“無形之形”加冕。
“你創(chuàng)作這些畫時愉快嗎?”羅切斯特先生立刻問。
“我全神貫注,先生。是的,我很愉快。總之,畫這些畫無異于享受我從來沒有過的最大樂趣。”
“那并不說明什么問題,據(jù)你自己所說,你的樂趣本來就不多。但我猜想,你在調(diào)拌并著上這些奇怪的顏色時,肯定生活在一種藝術(shù)家的夢境之中,你每天費很長時間坐著作這些畫嗎?”
“在假期里我沒有別的事情可做,我坐著從早上畫到中午,從中午畫到晚上。仲夏白晝很長,有利于我專心致志。”
“你對自己飽含熱情的勞動成果表示滿意嗎?”
“很不滿意。我為自己的思想和手藝之間存在的差距而感到煩惱。每次我都想象了一些東西,但卻無力加以表達。”
“不完全如此。你已經(jīng)捕捉到了你思想的影子,但也許僅此而已。你缺乏足夠的藝術(shù)技巧和專門知識,淋漓盡致地把它表達出來。不過對一個女學(xué)生來說,這些畫已經(jīng)非同一般了。至于那些思想,倒是有些妖氣。金星中的眼睛你一定是在夢中看見的。你怎么能夠使它既那么明亮,而又不耀眼呢?因為眼睛上端的行星淹沒了它們的光。而那莊嚴的眼窩又包含著什么意思?是誰教你畫風(fēng)的?天空中和山頂上都刮著大風(fēng)。你在什么地方見到拉特莫斯山的?——因為那確實是拉特莫斯山。嗨,把這些畫拿走!”
我還沒有把畫夾上的繩子扎好,他就看了看表,唐突地說:
“已經(jīng)九點了,愛小姐,你在磨蹭些啥呀,讓阿黛勒這么老呆著?帶她去睡覺吧。”
阿黛勒走出房間之前過去吻了吻他,他忍受了這種親熱,但似乎并沒比派洛特更欣賞它,甚至還不如派洛特。
“現(xiàn)在,我祝你們大家晚安。”他說,朝門方向做了個手勢,表示他對我們的陪伴已經(jīng)感到厭煩,希望打發(fā)我們走。費爾法克斯太太收起了織物,我拿了畫夾,都向他行了屈膝禮。他生硬地點了點頭,算是回答,這樣我們就退了出去。
“你說過羅切斯特先生并不特別古怪,費爾法克斯太太。”安頓好阿黛勒上床后,我再次到了費爾法克斯太太的房間里時說。
“嗯,他是這樣嗎?”
“我想是這樣,他變幻無常,粗暴無禮。”
“不錯。毫無疑問,在一個陌生人看來,他似乎就是這樣。但我已非常習(xí)慣于他的言談舉止,因此從來不去想它。更何況要是他真的脾氣古怪的話,那也是應(yīng)當寬容的。”
“為什么?”
“一半是因為他生性如此——而我們都對自己的天性無能為力;一半是因為肯定有痛苦的念頭在折磨著他,使他的心里不平衡。”
“什么事情?”
“一方面是家庭糾葛。”
“可是他壓根兒沒有家庭。”
“不是說現(xiàn)在,但曾有過——至少是親戚。幾年前他失去了哥哥。”
“他的哥哥?”
“是的,現(xiàn)在這位羅切斯特先生擁有這份財產(chǎn)的時間并不長,只有九年左右。”
“九年時間也不算短了,他那么愛他的哥哥,直到現(xiàn)在還為他的去世而悲傷不已嗎?”
“唉,不——也許不是。我想他們之間有些隔閡。羅蘭特·羅切斯特先生對愛德華先生不很公平,也許就是他弄得他父親對愛德華先生懷有偏見。這位老先生愛錢,急于使家產(chǎn)合在一起,不希望因為分割而縮小,同時又很想讓愛德華先生有自己的一份財產(chǎn),以保持這名字的榮耀。他成年后不久,他們采取了一些不十分合理的辦法,造成了很大麻煩。為了使愛德華先生獲得那份財產(chǎn),老羅切斯特先生和羅蘭特先生一起,使愛德華先生陷入了他自認為痛苦的境地,這種境遇的確切性質(zhì),我從來都不十分清楚,但在精神上他無法忍受不得不忍受的一切。他不愿忍讓,便與家庭決裂。多年來,他一直過著一種漂泊不定的生活。我想自從他哥哥沒有留下遺囑就去世,他自己成了房產(chǎn)的主人后,他從來沒有在桑菲爾德一連住上過兩周。說實在的,也難怪他要躲避這個老地方。”
“他干嘛要躲避呢?”
“也許他認為這地方太沉悶。”
她的回答閃爍其詞。我本想了解得更透徹些,但費爾法克斯太太興許不能夠,抑或不愿意,向我進一步提供關(guān)于羅切斯特先生痛苦的始末和性質(zhì)。她一口咬定,對她本人來說也是個謎,她所知道的多半是她自己的猜測。說真的,她顯然希望我擱下這個話題,于是我也就不再多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