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肉
肥肉
一塊平凡的肥肉,對于我的童年,竟然顯現(xiàn)出了它的不平凡。
幾年前的一個突發(fā)狀況,醫(yī)生的診察結果,告誡我得嚴格管控飲食,尤其不準再吃肥肉。無論是什么肉,反正只要是肥肉,一概列入禁區(qū),嚴禁越雷池一步,否則后果自負。理由是膽固醇過高、血管壁油脂超標、心臟肥大,肝臟更是像肥鵝肝一樣,已成為脂肪肝,瀕臨質變的危機。我躺在醫(yī)院的病床上,仔細地回想我這一生:除了愛吃甜食,疏于運動之外,體型還說得過去,并不屬于肥胖那一族群,為什么落得如此下場,真是有點說不過去。
幼年時期,家庭條件困頓,父母離鄉(xiāng)背井,落難到臺灣,自顧不暇還得受我們幾個孩子的拖累。大人們有一頓沒一頓的,節(jié)約一點也還能對付得過去,可年幼的我們正值成長期,說什么也得飽餐,這可難為了母親。記得陪母親上市場提菜籃,好像是我這為人子的當仁不讓的工作。每次經過肉攤子,母親總要翻東揀西的,專挑肚皮那塊板油厚的五花肉。因為這塊五花肥肉,對我們家來說,提供了百分之百物盡其用的價值。豬皮切丁,鹵過之后做成了水晶凍,灑上蒜末蔥花是一道可口的涼菜。板油烙過之后,可提煉出日常炒菜用的豬油,不但省下一筆花生油錢,還提供我們成長所需的膽固醇和卵磷脂。那所剩無幾的瘦肉,剁碎之后成了韭菜餃子的餡料。至于烙油剩下的副產品——油渣兒,也就成了點綴在小白菜清湯里的油花了。這是我童年生活中,對于母親智慧的記憶印象最深刻的部分。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個年代母親們的所作所為,竟然和現(xiàn)代醫(yī)學的主張背道而馳,真有點說不清楚的昨是今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