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鋪子
盤鋪子是趙之暉一直都想做的事,很久之前就開始準備著,要開鋪子只有幾種糕點肯定是不行的,味道好也架不住品類單一的缺點。</br> 而且還有部分糕點已經和藍家簽訂了契約,只提供給藍家茶樓和酒樓,就算是自己的鋪子也不能售賣。</br> 趁著過年空閑的時間,趙之暉放下書本,開始在家研究糕點。</br> 最后定下了紅豆山藥糕、山藥玫瑰糕、桂花水晶糕和山楂糕等等,這些都是取材比較簡單,原材料容易買得到的糕點。</br> 除此之外,趙之暉主還準備在鋪子里賣唐果子。</br> 在趙之暉前世,這是比較流行的一種糕點,也是爭議較大的,有說是從唐代流傳下來的宮廷貴人的精致點心之一,也有說是從其他國家流傳過來的。</br> 不論如何,唐果子其極高的顏值和香甜的口味很適合放在鋪子里售賣,并且在這個時代還從未聽說過這類糕點。</br> 唐果子外表軟糯,內陷細膩柔軟。外皮多用糯米,且顏色艷麗,用南瓜粉或者菠菜粉等等天然色素就可染色,每個果子做出來后精致絕倫,非常討喜。</br> 趙之暉會做一些簡單的唐果子,這還是因為前世短視頻文化盛行,他偶然間看見過一些唐果子的制作視頻,被其顏值驚艷到,便自己買來工具,做過一些。</br> 他本人沒有什么其他愛好,只能用做些吃食來消磨時間,現(xiàn)在想來,真要感謝那時的自己。</br> 唐果子做起來了說簡單是簡單的,只要有專門的工具,就可以做出來;說難也難,難在果子上的花樣,這個是靠自己的審美來做,還需要心靈手巧,如果讓趙安義來肯定是做不出的。</br> 出乎意料的是辛月居然學的很好。</br> 辛月剛做好一個海棠花樣式的果子,捧著給趙之暉看:“二郎,你看看!”</br> 趙之暉看著和辛月眼中的欣喜,唇角微彎:“很好看,做的很好。”</br> 辛月又獻寶的捧著果子去給劉桂芳和大嫂于清看了。</br> 于清的性格活潑,嫁過來后和劉桂芳、辛月都處得很好,有些不好和婆婆說的閨中密話也會和辛月說。</br> 趙之暉看著她的背影,卻想到了趙安義成親那天她眼里的落寞和羨慕。</br> 兩人成親時他還在床上躺著未清醒,當然是沒有婚禮的,就連成親的新嫁衣和婚宴都未辦,只有一張紅蓋頭,辛月便進了門……</br> 趙之暉準備糕點的時候,趙安義也沒有閑著。</br> 兩人先前拜年的時候便帶著禮去拜訪過黃掌柜,黃權做醉香樓的掌柜已經十幾年了,藍老爺很信任他,在縣城的人脈也廣,打聽個鋪子自然是小事。</br> 開年后便派人通知了趙安義去看,一共挑了三家。</br> 有一家在縣城學府路,可以直通縣學,只有一間小小的鋪面,沒有倉庫也沒有后院,但人流量很高,價格當然也高,要價一百八十兩。</br> 縣城其他兩家糕點鋪子都在這條路上。</br> 還有兩家一家在稍偏一些的云安路,這是學府路的支路,人流量尚可,拐兩個彎也可到達縣學,且路上多是布莊,書肆的鋪子,吃食鋪子較少。</br> 最主要的是這家鋪子比上一家要大不少,還有一個后院,有小倉庫,可以住人,要價一百五十兩。</br> 最后一家是面積最大的,但趙之暉聽過后直接沒有考慮,這一家不遠便是肉市,平昌縣夏季本就炎熱,天氣一熱肉市蚊蟲更是繁多,做不了吃食生意。</br> 趙之暉和趙安義商議后定下了第二家云安路的鋪子,前半年趙家賺了不少,因趙之暉還出了方子,趙安義便說他出銀錢,利潤平分,鋪子寫的趙安義的名字。</br> 雖說現(xiàn)在朝廷放寬了對商戶的限制,但是趙之暉畢竟要走仕途,為了避免日后被人攻訐與民爭利便沒有寫他的名字。</br> 籌備鋪子雖然辛苦,家里還出了一大筆錢,生活卻并未受太大影響,大家都覺得日子充實有奔頭。</br> 忙起來一晃眼便到了二月,天氣開春變暖,趙家的鋪子籌備好準備開業(yè)了,這天趙之暉剛和大哥合作把鋪子的掛著紅布的招牌掛好,便見藍少洋跑了過來。</br> 藍少洋和趙安義打了個招呼,急急忙忙的把趙之暉拉進鋪子里分享自己剛剛聽到的大消息。</br> “之暉,我聽說那劉仁輝要定親了!”</br> 趙之暉滿臉疑惑,定親?他前段時間是聽辛家的劉燕說辛惠兒馬上就要嫁給劉仁輝,但是這么久的一直沒聽說有人來下聘禮,村里人都說劉燕胡說的,這件事便不了了之,沒想到劉仁輝真的愿意娶辛惠兒?</br> 還沒等趙之暉問,藍少洋先解答的趙之暉的疑惑。</br> “你知道他是和哪家結親嗎?城北的任家!”</br> 趙之暉長眉微動:“任家?任地主家?我記得他家只有一個老來幺女。”</br> 這個任家是縣城有名的鄉(xiāng)紳地主之家,已經在平昌縣發(fā)展上百年了,本地佃戶所租田地有一半都是任家的。</br> 如果藍家不是有主家在府城,這平昌縣第一家族都輪不到藍家坐。</br> 任家的女兒據傳是家主的老來女,任夫人此前生過兩個兒子,四十幾歲的時候意外懷孕,貿然流掉的可能一尸兩命,便生了下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