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貪污
聽聞此言,皇上心情頓時變好不少:“先生一直嫌我笨,少年時和大哥一同學(xué)習(xí),大哥一日內(nèi)就能記清楚的東西,我要花費三日。”</br> “他總是說,我也就是身體比大哥強健不少。”</br> 憶起年少的時光,皇上有些出神。</br> 年輕的石老比現(xiàn)在更加恣意妄為,除了給皇上面子,就算面對皇室子弟也是照打無誤。</br> 但他是真的有才華,盡心盡力輔佐大哥,怎么到了他登基為帝,就突然辭官了呢!</br> 他真的很想當(dāng)面問問,自己同大哥相比,就差這么多嗎?</br> “皇上?”</br> 永平見皇上面露不悅,趕緊湊在他耳邊低聲道:“皇上,貴妃娘娘和太子殿下來了”</br> “好,那便傳膳吧。”</br> 趙之暉開始收拾筆墨紙硯,今日記錄的東西太多了,他準(zhǔn)備先放回翰林院。</br> 皇上剛剛才想起和石老在一起的日子,面對石老的弟子,難得起了憐惜:“天色已晚,在宮里用過晚膳再離開吧。”</br> 趙之暉動作一頓,跪下叩謝皇恩。</br> 不過還是得先回翰林院放東西,路過一名太監(jiān)時,他拿出幾兩碎銀子,請?zhí)O(jiān)為自己去宮門送了信,以免辛月在家擔(dān)心。</br> 在皇宮用膳不比家里,菜肴的確精美異常,味道也好,但不能隨意享用,趙之暉難免有些拘束。</br> 他只用了擺在他面前的幾道菜,拒絕了想布菜的小太監(jiān)。</br> 貴妃今日是來陪皇上和太子用膳,穿著并不華麗,一席玫紅色綢緞袍衣輕柔地縈繞在她修長的身姿上。</br> 袍衣上繡著淺色的精致牡丹花,花瓣如同盛開的春日,絢麗而嬌美。她頭上只簪了一支鑲嵌珍珠的發(fā)簪,簡約大方。</br> 容貌與辛月有五分相似,笑起來杏眼彎彎的模樣像是復(fù)刻的一般。</br> 初見時趙之暉很是驚訝了一瞬,還好除了眼睛,兩人相似的地方并不明顯,不同框時一般人不會聯(lián)想到血緣之說。</br> 用到一半,皇上突然開口:“皇兒,這幾日的功課如何了?”</br> 太子殿下今年九歲,長得玉雪可愛,性子卻頗為老成,聞言放下手中的筷子,開始述說曲大學(xué)士,也就是他的老師布置的課業(yè)。</br> 皇上很滿意,回答雖說還帶著稚嫩,但條理清晰,并不是胡亂搪塞。</br> 貴妃夏長怡開口夸獎了幾句,太子從小就是跟著她長大的,兩人很是親近。</br> 等太子說完,她親自盛了一碗湯遞過去:“太子辛苦了,快坐下歇歇。”</br> 然后又盛了一碗,讓身邊的宮女,遞到趙之暉面前。</br> “一直聽說趙大人大名,今日初見,果然是一表人才。”</br> 趙之暉起身接過湯:“多謝貴妃娘娘。”</br> “不用多禮,用完膳早些回去吧,以免家人等候。”</br> “是。”</br> 夏長怡面上溫和,眼中卻是審視,甚至有些不滿,這句話其實是警告的意思,聽在皇上的耳朵里,卻像是要趕人走似的。</br> 看趙之暉吃得差不多了,皇上擺擺手,讓永平送趙之暉出宮。</br> 等人出去了,皇上問出自己的疑惑:“怎么了,愛妃討厭趙之暉?”</br> 夏長怡失笑,連連否認:“沒有,他是個有才的,既然皇上喜歡,嬪妾當(dāng)然不會討厭。”</br> 皇上頷首:“我確實很看好他,此前關(guān)于地動的賑災(zāi)措施便是他所寫,幫了朝廷大忙。”</br> 匈奴那邊同樣遭遇了地動,要不是因為他們這邊地動安置的好,沒影響到邊關(guān)的供給,匈奴差點又成了氣候。</br> 還是自己頂住壓力,命令朝廷守邊將領(lǐng)打了回去。</br> 哼!想到此前邊關(guān)被殘殺的百姓,這件事他不會輕易放過的。</br> 太子:“趙大人這般厲害?那今日的水災(zāi)不知他有什么見解。”</br> 關(guān)于渭南府水災(zāi)的事朝中已經(jīng)傳遍了,明日早朝滿朝文武都得吃掛落,太子當(dāng)然也有聽說。</br> 皇上眼睛一亮,對呀,他竟忘了問趙之暉,雖然已經(jīng)和內(nèi)閣學(xué)士商討好了措施,但趙之暉是個腦子活絡(luò),不同常人,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方法,自己取長補短即可。</br> 他招招手,想喚永平,又想起永平不在,趙之暉也離宮了,只能作罷,準(zhǔn)備等明日早朝后再問。</br> —</br> 翌日早朝,看過刑部遞上來的折子,皇上發(fā)了好大一通火。</br> “渭南府知府,貪贓枉法五年之久,吏部竟毫無察覺,年年遞上的考評都是全優(yōu),四十九萬五千多兩!!全是修建堤壩的錢,都被收進了他的口袋!”</br> 吏部尚書和戶部尚書哆哆嗦嗦的跪在堂下,口中直呼冤枉。</br> 渭南府本就處在多雨的地區(qū),經(jīng)常發(fā)生小的水災(zāi),堤壩被沖刷多了,自然要銀兩修建,這錢從哪里來?除了戶部批的,這幾十萬兩里不知有多少民脂民膏!</br> 這數(shù)據(jù)真實性還有待商榷,那官差說這乃是他們知縣暗中調(diào)查所得。</br> 原本想今年回京述職時親自交給皇上,但沒成想突遭水災(zāi),為了救百姓,自己被壓斷了腿,沒辦法來京城。</br> 皇上怒極反笑:“刑部尚書何在!”</br> 徐默出列跪下:“臣在!”</br> “拿下吏部尚書和戶部尚書,羈押渭南府知府,查清這件事所有牽扯之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部按律處置!”</br> “是!”</br> 到了養(yǎng)心殿,永平來報韓大學(xué)士前求見,皇上撐著腦袋,頭疼的厲害。</br> “不見,誰也不見!”</br> 發(fā)生地動才不過兩年,又發(fā)了大型水災(zāi),那些謠言又得被拿出來說事,皇上當(dāng)然頭疼!</br> 趙之暉默默記錄撰寫,一點聲音也不敢發(fā)出來。</br> 水至清則無魚,這個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這次堤壩被沖毀,死了那么多的百姓,總要有人為此負責(zé),他猜想,這次牽連其中的人,恐怕十不存一,都得被咔嚓了。</br> 趙之暉動作一頓,不對,上次為何有人突然連日拜訪石老?</br> 距石老離開京城,去往城郊莊子不過幾日時間,水災(zāi)的事便暴露出來,表面來看這兩件事沒有關(guān)聯(lián),但趙之暉就是覺得不對勁。</br> 石老這么著急離開京城也很不對勁。</br> 不是說石老牽連其中,恐怕是牽連其中的人有石老相熟之人,這人想要找他幫忙,石老拒絕無用只能逃避。</br> 趙之暉沒資格去早朝,倒是來養(yǎng)心殿途中遇見了被押解去往刑部的兩位尚書大人。</br> 看兩人如喪考妣的模樣,不像是早有預(yù)料,那這人又會是誰呢?()穿越古代,科舉日常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網(wǎng)最快。</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