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一七八章
奉天殿靜得落針可聞。</br> 這個年輕的皇帝承繼大統(tǒng)不過兩月,登基不過一日,就要親征邊疆。</br> 但西北如今的局面,除了他,沒人挽救得了。</br> 殿內(nèi)一時無人應(yīng)聲,眾人安靜片刻,齊齊合袖揖下,欲行稽首禮。</br> 正這時,內(nèi)侍吳敞來報:“啟稟陛下,十殿下請求覲見。”</br> 他通稟完畢,覺得殿中氣氛凝重異常,看了看朱南羨的臉色,隨即道:“老奴請十殿下先于殿外候著。”</br> “不。”朱南羨道,“讓十皇兄進來。”</br> 朱弈珩今日著一身鴉青蟒袍,腰扣上嵌著的瑪瑙自帶層層疊疊的細絲,打眼望去,像一幅藏在石頭里的寫意圖。</br> 他看了看朱南羨與一眾朝臣,有模有樣地行了個禮:“稟陛下,臣今早聽聞有兩封急報分自北疆與西北送來,去兵部一打聽,頓時心急如焚,特來與陛下商議解決之道。”</br> 朱南羨道:“聽十皇兄的意思,是對西北的危情已有應(yīng)對之策了?”</br> 朱弈珩道:“陛下說笑了,臣一介習(xí)文的讀書人,軍務(wù)軍策只略知一二,實難想出絕妙的對策。但臣以為,眼下的朝政當(dāng)以西北的軍情為重中之重,要讓西北的將士安心作戰(zhàn),不必顧慮后方。</br> “臣在來奉天殿的路上數(shù)度思量,深以為朝局危矣,臣身為皇室宗親,身為陛下的兄弟,不該再留在宮中養(yǎng)病,而是應(yīng)當(dāng)為我大隨的國祚社稷盡一份心力。因此,臣自請不日返回桂林府,為陛下守嶺南,平流寇。廣西道與安南接壤,倘若安南有異動,有臣在桂林,也好第一時間知會朝廷,及時做出應(yīng)對,不讓陛下煩心。”</br> 朱弈珩這番話說得分外誠懇。</br> 然而朱南羨聽了,卻沒有立時應(yīng)話。</br> 他看著朱弈珩,一步一步從陛階上走下,淡淡笑了笑道:“十哥,你的傷已養(yǎng)好了么?”</br> 朱弈珩亦看著朱南羨,曾幾何時,他這個目光干凈得讓人一覽無遺的十三弟已快要讓人瞧不透了。</br> “多謝陛下關(guān)心,已養(yǎng)得差不多了。”</br> “是么?”朱南羨走到朱弈珩面前停住,“十哥的傷,說到底是為了朕才受的,朕若沒有親眼確認(rèn)過十哥的傷勢無礙,怎么好放心讓你回去?”</br> 當(dāng)時朱南羨出逃京師,若不是朱弈珩自傷一刀,成功騙過了追來的羽林衛(wèi),憑當(dāng)時的情形,朱南羨想必難以逃脫。</br> 然朱南羨這一恩卻不是白承的,朱弈珩在自傷前,與他說過一句話:“十三,十哥拿這一刀,跟你買你繼位后十哥的一條命,如何?”</br> 千鈞一發(fā)之刻,朱南羨只能應(yīng)他。</br> 朱弈珩道:“陛下不必擔(dān)心,臣當(dāng)時雖傷得十分嚴(yán)重,好歹已養(yǎng)了半年,只要仔細調(diào)理,想必——”</br> “秦桑。”朱南羨并不等他說完,“把你的匕首給朕。”</br> “是。”</br> 朱南羨把匕首握在手里,以拇指撬開匕鞘,盯著朱弈珩,一字一句地道:“可是依朕看,十哥的傷,應(yīng)是還沒養(yǎng)好!”</br> 隨著最后一個“好”字話音落,朱南羨抬起手腕,將匕首一把扎進了朱弈珩的右胸之上。</br> 這個位子很精準(zhǔn),只要再往下半寸,足以取人性命。</br> 鮮血汩汩地涌出,順著匕首淌落在地。</br> 朱弈珩愕然看著朱南羨,嗆咳兩聲,嘴里涌出大口鮮血。朱南羨的手松開匕首柄的剎那,他跌退數(shù)步,還好被一旁的內(nèi)侍扶住。</br> 然晉安帝沒開口,殿中無一人敢傳太醫(yī)施救。</br> 無一人敢動。</br> 朱南羨緩緩道:“朕時而回想宮前殿,昭覺寺發(fā)生過的事,覺得還有一些疑惑處想問問十哥。但一來十哥受傷未愈,二來朕政務(wù)繁忙,騰不出空閑與十哥敘話。十哥到底是朕的皇兄,你的傷勢朕方才已仔細為你瞧過了,這一身病痛,不養(yǎng)個一兩年怕是不能好齊全。回桂林府的事,就暫不議了。”</br> “秦桑。”朱南羨說到這里,目色一涼。</br> “在。”</br> “將朱弈珩帶去太醫(yī)院救治,把后宮蘭苑收拾了給他住,他這一身傷受不得風(fēng),自今日起,命梁闐帶府軍衛(wèi)仔細把守蘭苑,照顧好朕的十皇兄。”</br> “是。”秦桑應(yīng)道,隨即召來兩名侍衛(wèi)將朱弈珩抬著走了。</br> 朱弈珩離開后,奉天殿內(nèi)無人敢多問一個字。</br> 朱南羨看著地上還未作清理的血漬,負手轉(zhuǎn)身,闊步走回龍椅,一邊道:“龔荃,陳謹(jǐn)升,俞光祖。”</br> “臣在。”</br> “今日未時,傳兵部,都督府,北大營四品以上大員與指揮使到都督府與朕一齊擬定出征計劃。”</br> “臣等遵命。”</br> “沈青樾。”</br> “臣在。”</br> “此次出征兵貴神速,朕決定輕裝簡行,朕給你一日,將軍資軍費的賬目擬好,明日廷議后呈來奉天殿。”</br> “臣遵命。”</br> “曾友諒。”</br> “臣在。”</br> “原定十月的各部官員任免,朕決定提前到十日內(nèi)進行。你自今日起,召集吏部所有人加緊考核,擬定名錄。羅松堂,劉定樑,吏部忙不過來,你二人親自帶人過去幫忙。”</br> “臣等遵命。”</br> 朱南羨步回到龍椅前,卻并不坐,他負手面向殿中一干眾臣:“西北軍情危急,朕在心里粗略算過時間,最遲九月十二出發(fā),軍務(wù)繁忙,在此期間,柳昀,大小政務(wù)由你擬定票擬后,再呈給朕過目。今日議事后,速擬一道緊急咨文,一,著令各衙司堂官自今日起到九月十二,一律夜宿當(dāng)值,若非要事,不得回家;二,不得借故瀆職,不得拖沓誤事,不得妄議軍情,以免以訛傳訛,人心浮動,違令者從嚴(yán)懲處。”</br> “臣遵命。”</br> “蘇時雨,你回刑部后,以尚書之名擬一道咨文,褫朱荀‘忠勇侯’封號,處以斬立決,人頭留在涼州衛(wèi),待朕去了親驗。”</br> “臣遵命。”</br> 朱南羨說到這里,略微一頓,問:“朕能想到的便是這么多,眾愛卿還有何其他提議?”</br> 龔荃道:“陛下,時將入冬,您此去西北,沿路氣候?qū)⒂l(fā)冷寒酷烈,更會遭遇風(fēng)雪。臣只請陛下千萬莫要因趕路枉顧自身周全,一個城池丟了搶回來便是,但陛下的安危才是我大隨社稷的根本啊。”</br> 朱南羨道:“無妨,朕心里有數(shù)。”</br> 羅松堂抬起眼皮覷了覷眼朱南羨的臉色,小心翼翼地開口:“陛下,那出使安南的人選……”</br> 朱南羨一聽這話,目色沉寂下來。</br> 出使安南的事宜,正是他目前最憂心的。</br> 此去安南路途迢迢,使臣與胡元捷必須于九月中之前離開,否則一入寒冬,大雪封路,難保會被堵在半途。</br> “陛下。”這時,蘇晉越前一步,“臣自請出使安南。”</br> 朱旻爾道:“可是,蘇侍郎傷病未愈,怎么都該養(yǎng)足一月,不宜舟車勞頓。”</br> 蘇晉道:“稟陛下,十七殿下,臣雖剛轉(zhuǎn)醒不久,但自覺身體已無大礙,此去九月中還有半月時間,臣只要好生休養(yǎng),想必能夠痊愈。</br> “況且,臣的傷病還是最次要的。原本回給胡皇的寶冊說,寫的就是臣的名字,胡皇也已看過。臣與胡元捷一起受傷,他回去了,隨他同去的使臣卻要換一個,難免讓安南覺得我大隨誠意不足,覺得我大隨臣子都是嬌弱之輩,因受傷便避不出使。臣正是要自己去,讓任何人都不能小覷了我大隨。</br> “更重要的是,朝廷短武將,西北軍怨,茅參將重傷,朱荀當(dāng)斬。這樣的局面,連陛下都不得不親征,于冬月出行,以身涉險。我等身為臣子,更該助陛下保護家國,堅守后方。安南勢必不能再起戰(zhàn)亂,臣此番出使,一定會將大隨與安南的問題妥善解決,讓陛下再無顧慮。請陛下相信臣,也請陛下放心。”</br> 朱南羨看著蘇晉。</br> 她的目光清透而堅定,自含一團灼艷烈火。</br> 恍如在水榭初遇時,那個令他驚為天人的回眸;也如三年前的再相見,她渾身浴血,從亂糟糟的街巷里,拖著鋼刀一步步走來。</br> 她真是獨一無二。</br> 這一身連男子都少有的錚錚傲骨之下,是燦若艷霞的錦繡明光,是要生出垂天之翼的鯤,摶風(fēng)九萬,擊水三千。</br> 他如何不信她?</br> “羅松堂,傳朕旨意,著原定使臣,刑部侍郎蘇時雨為今出使安南使臣,自即日起與禮部一起籌備出使事宜,命太醫(yī)院醫(yī)正方徐隨行,沿途照蘇侍郎的病情。”</br> “臣遵旨。”</br> “曾友諒。”</br> “臣在。”</br> “另傳朕旨意,自即日起,擢,刑部侍郎蘇晉為刑部尚書,掌理大隨一切司法刑獄事務(wù)。并將旨意昭告天下。”</br> “臣遵旨。”</br> 朱南羨想,他要讓天下所有人知道,讓安南國的人知道,不日將從大隨出使的,不是侍郎,而是一部尚書,是朝廷不可或缺的肱骨脊梁。倘若她有任何閃失,等他帶兵回來,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屠了敢傷她之人,傷她之國。</br> 朱南羨邁出奉天殿前,似是又想起什么,回身道:“左謙,時斐,你二人料理完親軍衛(wèi)的事,即刻來都督府,朕要在出征前,將日前商議的重整神機營,建立陌刀衛(wèi)的事定下來。”又看向沈奚與柳朝明,“沈卿柳卿,你二人待會兒也過來。”</br> “臣遵命。”幾人一同俯首行禮。</br> 朱南羨剛欲走,只聽身后龔荃喚了一聲:“陛下。”</br> 他掀袍跪地,認(rèn)真而鄭重地磕了一個頭:“逢此國難,陛下不避不退,挺身而出,老臣,愿代我大隨萬千臣民百姓,叩謝陛下圣恩!”</br> 此言一出,殿中其余人等也一并撩袍朝朱南羨拜下:“臣等,叩謝陛下圣恩。”</br> 朱南羨沉靜地看著這一地跪向他的臣子,只道了一句:“眾愛卿平身。”一刻不停地領(lǐng)著秦桑往都督府的方向去了。</br> 西北急報一來,朝廷各部各寺都繁忙起來。</br> 霜寒九月,眾衙司直至中夜都點著燈火,禮部籌備出使,禮部擬晉安年間第一次官員任免名目,最為奔忙的要數(shù)兵部,戶部,與都察院。兵部與戶部議親征的隨行兵衛(wèi)與軍資,都察院原就查核百事綱常,又因朱南羨將政務(wù)交給柳昀,幾乎是人人通宵達旦,夜以繼日。</br> 這一日,柳朝明將貼好票擬的奏本送來奉天殿,正著人通稟,管事牌子吳敞看到他,道:“柳大人,真是不巧,早前四王妃因四殿下傷勢前來與陛下辭行,說今日就要回北平府,陛下與沈大人親自去送她了,您看是要老奴幫您把奏本專呈給陛下,還是過些時候再來?”</br> 柳朝明道:“本官還有一事待與陛下議,過些時候再來。”</br> 其時已九月初十,離原定朱南羨出征蘇晉出使的日子還余兩日,柳朝明將奏本放回都察院,立在書案前思量了片刻,沒有理會今早新送來的案宗,反是自一旁的木架上取了氅衣,披在身上,往都察院外走去。</br> 霜深露重,一連數(shù)日雖未落雨,但整個宮禁都濕漉漉的。</br> 泠泠水意將暗朱宮墻浸得鮮亮,柳朝明踩著青石板,走過隔著內(nèi)外宮的恭旋門,最后在朱弈珩軟禁的蘭苑外停住腳步。</br> 蘭苑很靜,或者說,整個后宮都極其安靜。</br> 朱南羨繼位后,后宮無主位,先帝的嬪妃除了喻太妃與戚太妃還在,其余的或剃發(fā)為尼,或搬去皇陵與西面行宮,或隨先帝一同去了。</br> 蘭苑外的兩名府軍衛(wèi)看到柳朝明,與他行禮:“柳大人。”</br> 白日天光,長長一條甬道,連個過路的內(nèi)侍都沒有。</br> 柳朝明點頭:“本官來看看十殿下。”</br> 兩名府軍衛(wèi)對視一眼,陛下將十殿下軟禁于此的時候,只說過不讓十殿下離開,確曾沒說過不準(zhǔn)允人探望,于是側(cè)開半個身子:“柳大人請。”</br> 待柳朝明步入苑內(nèi),一名府軍衛(wèi)想了想,又喚了聲:“柳大人。”</br> 柳朝明回過身來。</br> “還望大人能體諒卑職,陛下雖未言明不準(zhǔn)允人探望十殿下,但請大人莫在里頭待久了。”</br> 柳朝明沒答這話,折身往正堂后去了。</br> 朱弈珩雖已休養(yǎng)了近十日,但身體還十分虛弱,大部分時辰都是睡著。然而這一日,他仿佛是知道柳昀要來一般,午后吃過藥也沒睡,命宮婢在身后支了兩個枕,靠著閉目養(yǎng)神。</br> 房門“吱呀”一聲被推開,朱弈珩便睜開眼來。</br> 屋內(nèi)兩名宮婢看到柳朝明,欠身拜了拜,隨即退出屋外。</br> 柳朝明于桌前坐了,開門見山道:“你早先與我說,殿下七年前在都督府安插了一個人,可是目下這個都督府同知陳謹(jǐn)升?”</br> 朱弈珩聽了這話,露出一個淺淡的笑來,聲音是傷病未愈的有氣無力,卻帶著一絲戲謔與調(diào)侃:“怎么,柳大人在迷霧深山里藏了這么多年,如今是終于決定出手了?”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fēng)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fēng)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