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廳堂里落針可聞。</br> 朱南羨自余光里覷了覷朱憫達的神色,很識趣地撲通一聲跪下,卻耐不住嘴里一團紙支楞八叉地堵著,忍不住嚼了兩下。</br> 朱憫達的臉黑成鍋底,頓時怒喝一聲:“放肆!”</br> 朱南羨被他一驚,喉間紙團咕咚一聲,順著喉嚨滑了下去。</br> 明目張膽的毀尸滅跡。</br> 朱憫達氣得七竅生煙,爆喝道:“拿刀來!”堂門應聲而開,內(nèi)侍跪地呈上一柄刀,朱憫達又指著朱南羨道:“給本宮把他肚子剖開!”</br> 話音一落,朱十七雙腿一哆嗦也跪倒在地,攀著朱憫達的手哭喊道:“皇兄,要罰就罰我吧,十三皇兄這么做,都是為了我!”</br> 朱南羨一呆,沉默不語地看著他,心說,皇弟你想多了,本皇兄這么做,還真不是為了你。</br> 朱憫達十分頭疼,這兩個兄弟是跟在他身旁長大的,一個跪一個鬧,成甚么體統(tǒng)?</br> 眼下七王羽翼漸豐,先前的漕運案辦得十分漂亮,外間隱有賢王之稱,連父皇都頗為看重。</br> 雖說祖上規(guī)矩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但景元帝實行封藩制,每個皇儲皆實力非凡,而七王的淮西一帶,正是父皇當年起勢之地,這其中寓意,不必贅言。</br> 朱憫達滿心盼著兩個胞弟能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br> 十三便罷了,他自小崇武,說父皇的江山是從馬背上打的,在文才上略有疏忽。</br> 然而十七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文不能提筆,武不能上馬,活生生的廢物點心。</br> 朱憫達再懶得理這兩個不中用的,而是轉身對柳朝明一揖,道:“讓御史大人見笑了。”</br> 柳朝明合手回了個禮。</br> 朱憫達又看向跪在地上的人,忽然想起一事來,問道:“你姓蘇?可曾中過進士?”</br> 蘇晉埋首道:“回太子殿下,微臣是景元十八年恩科進士。”</br> 朱憫達“唔”了一聲,又道:“你抬起臉來。”</br> 朱憫達是太子,好看的人見得多了去,媚色傾國的妃嬪,溫文爾雅的小生。</br> 映入眼簾的這張臉,怎么說呢?</br> 眉宇間自帶一股清致之氣,竟能讓人忽略本來十分雋雅的五官。</br> 而除了氣質,更吸引人的便是那一雙眸,明眸里仿佛藏著灼灼烈火。</br> 朱憫達想起一句話來,滿腹詩書氣自華,只可惜,多了三分蕭索。</br> 朱憫達問朱南羨:“你當年去西北衛(wèi)所前,曾提過要討一名進士來做你的侍讀,教你學問,可正是此人?”</br> 朱南羨心說,可不就是。</br> 但話到了嘴邊,他又踟躇起來,仿佛忽然被人捅破了心事,做賊心虛地道:“大、大概是吧。”</br> 朱憫達看他這副沒出息的模樣,冷哼了一聲,又問晏子言:“先前讓你去找蘇知事代寫策論的原本,你可找到了?”</br> 晏子言知道那策論原本就在柳朝明身上,卻道:“回殿下,還不曾。”</br> 朱憫達想了一想,又問柳朝明:“本宮聽說,蘇知事是御史大人帶來詹事府的?”</br> 柳朝明稱是。</br> 朱憫達道:“是都察院查出了甚么,御史大人才帶他過來問罪么?”</br> 柳朝明微一沉默,道:“確實是對蘇知事幫十七殿下代寫策論一事有所耳聞,才過來問詢,可惜并無實證。”</br> 朱憫達聽了這話,若有所思地看了蘇晉一眼,道:“此事既有御史大人過問,本宮是一萬個放心,也罷,這事便交給都察院,柳大人查出甚么,要怎么責罰,不必再來回本宮了。”</br> 與其處置一個八品小吏,不如賣都察院一個情面。</br> 朱憫達是聰明人,方才柳朝明一句“可惜并無實證”,他便猜到柳御史是鐵了心要袒護蘇知事了。</br> 也是奇了怪了,柳昀自十九歲入都察院,六年下來,一直端著一副近乎冷漠的公允姿態(tài),從未見過他對誰網(wǎng)開一面。</br> 不過也好,眼下他與老七勢如水火,兩個胞弟都是頭腦簡單的廢材,若能憑此事贏得都察院的好感,不消說支持,哪怕一星半點的偏重,于局面也是大有利處的。</br> 想到這里,朱憫達當即又對柳朝明一揖,說了句:“辛苦柳大人。”也不理仍跪在地上的兩位殿下,轉身走人了。</br> 等一干子內(nèi)臣侍衛(wèi)都隨太子殿下撤了,朱南羨這才拍了拍膝頭,方要去扶蘇晉,柳朝明在一旁冷冷道:“蘇知事,起身吧。”</br> 朱南羨的手僵在半空,然后,往右騰挪一尺,拎起了晏子言。</br> 朱十七從地上爬起來,往一旁的椅子上坐了,仍哭得抽抽嗒嗒,朱南羨十分嫌棄地看了他一眼,轉頭去問柳朝明:“柳大人,那這代寫策論一事——”</br> 柳朝明默不作聲地從懷里取出一封密帖,置于方才出師未捷的燈臺,燒了。</br> 一堂人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一幕,左思右想沒整明白,這是左都御史干出來的事兒?</br> 柳朝明道:“此事已了,不必再提。”</br> 晏子言意識到柳朝明將實證一燒,非但幫了蘇晉,也幫了方才燒策論的自己,立時拜道:“多謝柳大人,翰林那頭下官自會打招呼,必不會再漏甚么風聲。”一頓,又道:“只是,十七殿下那邊……”</br> 朱南羨當即會意,伸腳刨了刨十七的腿:“喂,問你呢,你這是找了哪個不長眼的才把事情捅出來的?”</br> 朱十七啜泣道:“我統(tǒng)共就找了小侯爺兩回,他幫我找的人代寫,出了事,自然讓他想辦法。”</br> 這話一出,蘇晉便明白過來。</br> 晏子言把她的《清帛鈔》拿給太子殿下看,朱十七卻說認得她的字跡,引來朱憫達生疑,朱十七驚慌之下,找來任暄想轍。任暄卻怕引火燒身,只好賣了蘇晉,把她的策論原本呈交刑部。卻又怕叫人查出端倪,才來應天府讓蘇晉逃的吧。</br> 那么方才晏子言一番話,說仕子鬧事當日,她出生入死之時,躲在茶坊里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幾個大員里,便是有任暄的。</br> 蘇晉想到此,倒也并沒覺得失望亦或憤怒。</br> 眾生百態(tài),天下攘攘皆為自己而活,自然有人為了利字而將義字忘盡。</br> 這一番經(jīng)歷,就算給自己長個教訓,那些兩不相識只為一點蠅頭小利便能稱兄道弟的,大都是不值得深交之人。</br> 當畏而遠之。</br> 朱十七本以為自己這回少也要挨一通棍子,沒成想代寫一事就這么結了,大喜之下尚有一些余驚未定,攀住朱南羨的胳膊抽抽嗒嗒道:“十三哥,我算是瞧明白了,這皇宮上上下下,只有你對我最好。你這回冒著被剖肚子的危險,幫我頂了大皇兄一通訓,下回、下回我也替你擋刀子!”</br> 朱南羨無言地看著他,抬手將他從自己的胳膊上扒拉下來,然后道:“你,過來,本皇兄有幾句肺腑之言,不吐不快。”</br> 說著,他負著手,大步流星地走到了廳堂外一棵榆樹下,對顛顛跟過來的朱十七道:“十七,你實在是想太多了。本皇兄此番大義大勇,并不是為了你,且大皇兄沒因此責罰你,本皇兄十分惋惜。本皇兄有句話要叮囑你,下回你寫文章,找天王老子代寫我都不管,你若膽敢再找蘇知事,當心皇兄我打斷你的腿!”</br> 朱十七如五雷轟頂,大眼睛忽閃忽閃地眨了眨,瞬間淚盈于睫。</br> 幸而朱南羨在他又哭出來前,命內(nèi)侍將其拖走了。</br> 此間事了,晏子言率先告退,去翰林院善后去了。</br> 柳朝明遙遙對朱南羨一揖,亦要回都察院去,蘇晉跟在他身后,輕聲說了句:“多謝大人。”</br> 柳朝明沒有回頭,腳下步子一頓,問了句:“怎么謝。”</br> 時已近晚,長風將起,蘇晉極目望去,只見宮閣樓臺,不見山高水長。</br> 她說道:“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大人之恩,下官深銘不忘。”</br> 苑角一叢荒草,無人打理,卻越長越盛,秦淮雨止,是盛夏到了。</br> 柳朝明看著那一叢韌如絲的荒草,忽然想起老御史的托付。他心中有愧,一時之間又在想蘇晉重傷被攆去松山縣后,究竟是怎么過來的。</br> 他背對著蘇晉,不由道:“蘇時雨,本官有句話想問你。”</br> 蘇晉道:“大人請說。”</br> 柳朝明道:“你可愿……”</br> 話未說完,戛然而止,因為他聽到身后有人一分猶疑兩分關切還帶著七分故作鎮(zhèn)定地問了句:“蘇知事的傷可好些了?”</br> --------------------------------------------------------------------------------</br> 作者有話要說:看了看別的作者的作話,一句話,看了看自己的,一整頁。</br> 五年前寫文,我的形象就是英俊帥氣瀟灑愛寫作話,五年以后,經(jīng)過時間沉淀,又在英俊帥氣瀟灑愛寫作話之中添了一絲沉穩(wěn)冷靜大氣。</br> 我就想問問,話癆的毛病還能不能治了?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