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君臣初相會
毓慶宮上書房中燈火通明身體剛剛有所好轉(zhuǎn)但臉色依舊蒼白、身體看起來還比較虛弱的光緒皇帝正斜靠在龍椅上與自己的師傅翁同龢說著話。</br></br>“翁師傅聽說這幾日朝中各大臣為馮華的那篇《變法自強疏》爭論得很厲害你給朕說說具體是怎么一回事?”最近一個時期都沒有上朝的光緒向翁同龢問道。</br></br>盡管與光緒的關(guān)系極為親密可翁同龢依然恭謹?shù)厥┝艘欢Y然后才答道:“回皇上自前幾日太后親自頒下懿旨著軍機處及部院卿寺堂司各官對馮華的《變法自強疏》簽注討論以來立刻就在朝中掀起了軒然大波。一時間諸大臣議論紛紜、各抒己見紛紛上書闡述自己的觀點。雖然其中不乏有認為該策背離祖宗之法實屬大逆不道進而予以痛罵者但絕大多數(shù)人還是基本接受了馮華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觀點認為此說對中學與西學的關(guān)系論述的頗為有理。”</br></br>聽到這里光緒插口說道:“朕也覺得馮華此說提的確實很有道理頗能在心中引起一些共鳴。這個馮華真是有經(jīng)天緯地之材事事都出人意表竟然被他想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么一個說法來。翁師傅朕的身體已經(jīng)好多了明天你就單獨引見馮華來見朕朕實在是有些等不及了。”一提到召見馮華光緒又不由自主地興奮起來蒼白的臉上顯現(xiàn)出了一抹淡淡的紅暈。</br></br>看到皇上那副急不可耐的表情翁同龢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皇上求賢若可的心情他亦深有同感。他何嘗不是也渴望再見一見馮華聽聽他對改革變法的看法特別是“渡海援臺作戰(zhàn)”是否已經(jīng)有了切實可行的計劃。充滿愛憐地看了一眼皇上翁同龢有些無奈地說道:“好吧!明日軍機議事完畢后臣即帶馮華來覲見皇上。不過皇上切記情緒一定不可過于激動以免病情有所復。”</br></br>輕輕地點點頭光緒又把話題轉(zhuǎn)回到馮華的《變法自強疏》上來:“既然眾人已基本認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觀點那朝中各大臣對馮華變法方策的置疑又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br></br>“置疑最多的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就是很多人對馮華在《務本篇》中關(guān)于‘務本以保名教’的論述頗有微辭認為其中很多觀點都論述的不夠精辟準確甚至可以說是十分的牽強附會未能真正說清楚‘名教綱常’與‘西學’之間的主次關(guān)系;其二對馮華建立‘經(jīng)濟特區(qū)’的設想提出了疑問認為其設想雖然可謂是穩(wěn)妥之策但全面放開各種政策非但不合祖宗之法而且還會有蕩眾心、毀名教之虞。”翁同龢答道。</br></br>微微搖了搖頭光緒說道:“馮華歸自西洋自是于中學認識不深他能有‘務本以保名教’這樣的見識已經(jīng)是殊為不易了朝中的有些人就是喜歡在這些問題上做文章;還有建立‘經(jīng)濟特區(qū)’的設想絕對可以說是奇思妙想。今《馬關(guān)條約》已簽其中‘增開通商口岸、放開機器進口以及允許外國人在大清就地設廠從事各項工藝制造’的規(guī)定實際上已經(jīng)使我大清的國門向洋人洞開。你就是不設‘經(jīng)濟特區(qū)’又能擋得住洋人的東西進來嗎?‘經(jīng)濟特區(qū)’的設想不但能將對外開埠通商的主動權(quán)抓在自己手里而且因為其區(qū)域有限、影響不大即使有所不足亦可以及時就正、引以為戒豈可因其微有瑕疵就予以全盤否定。”</br></br>光緒這番極有見地的議論令翁同龢既欣慰又驚訝。欣慰的是皇上真的是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不但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而且看問題也能從大處著眼已經(jīng)有了些英明圣主的氣魄來;驚訝的是他對‘經(jīng)濟特區(qū)’的作用竟然認識得如此深刻:“皇上實在是睿智圣明、深謀遠慮。今日俄國公使喀西尼還專門向總理衙門提出抗議稱《馬關(guān)條約》增開的商埠都在南方對俄國來說是大大的不公平要求增開旅順、大連為通商口岸。如果大清不予同意今后與各國再生糾葛俄國將不會進行幫助和調(diào)停。就如皇上所說與其被迫增開商埠還不如主動設立‘經(jīng)濟特區(qū)’將主動權(quán)抓在自己手里。”</br></br>翁同龢自內(nèi)心的稱贊讓光緒也禁不住為自己的先見之明感到有些得意。不過馬上他的神色又黯然下來大清的國勢真的是江河日下《馬關(guān)條約》的傷痛還沒有撫平俄國又來趁火打劫。恨恨地罵了一聲“無恥之極”光緒從龍椅上站起身來在御案前慢慢走了兩圈之后才將又有些激動的情緒平復了下來。</br></br>輕輕嘆了一口氣光緒泄氣地說道:“甲午新敗國勢日蹙大清現(xiàn)在還有說‘不’的資本嗎?既然已經(jīng)都開了那么多的商埠又何必在乎多開這一兩個。回頭讓軍機處議一議吧!”</br></br>皇上哀痛沉重的樣子令翁同龢心中也非常難受大清真的只能這樣任人欺凌宰割嗎?如果多幾個像馮華這樣有勇有謀的人國勢何至于如此啊!想到這里他忽然心中一動忍不住開口說道:“皇上臣以為陛下剛才提到的建‘經(jīng)濟特區(qū)’將對外開埠通商的主動權(quán)抓在自己手里的設想或許就可以用在這件事上。咱們?nèi)绻麑⒙庙槨⒋筮B設為‘經(jīng)濟特區(qū)’應該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br></br>翁同龢的建議光緒不是沒有想過可東北乃是大清的“龍興之地”在旅順、大連設立“經(jīng)濟特區(qū)”肯定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又琢磨了一會兒光緒猶豫著說道:“師傅的這個想法朕剛才也考慮過。要說這確實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法子但唯一可慮之處就是怕太后和諸位大臣不會同意。”</br></br>“皇上有些過慮了這件事反對者肯定是大有其人。不過太后到不一定會反對皇上沒感覺到近一個階段太后對變法一事也很是上心嗎?”老謀深算的翁同龢有條不紊地為皇上一一剖析著。</br></br>稍微沉吟了一下光緒若有所思地說道:“太后近來確實對變法很熱心據(jù)說對馮華的這份兒變法方策更是反復看了好幾遍。聽說太后還打算詔令各督撫也對《變法自強疏》的利弊得失進行奏對。看來太后對馮華也是非常重視啊!”</br></br>皇上內(nèi)里的意思翁同龢心中很明白馮華此次進京行事極為低調(diào)既沒對哪一方表現(xiàn)得特別親近也沒對任何一方予以冷落頗讓人有些摸不清他的意圖。如果貿(mào)然加以栽培將來很有可能會給己方帶來很大的困擾和麻煩。</br></br>仔細地考慮了一番翁同龢謹慎地對道:“皇上臣觀馮華此人雖然心機深沉但為人卻尚可稱得上光明磊落。他此次進京盡管是兩面逢圓對所有的軍機大臣和各部院長官都一無例外進行了禮數(shù)極為周到地拜會但是從他對微臣幾番推心置腹的情形看他對皇上還是相當忠心的他所謀劃的那些事情也都是站在皇上的角度予以考慮的。再從其提出的‘調(diào)和兩宮循序漸進’的變法方策看他的這些行動也應該都是圍繞著這一點來進行的。另外劉坤一、吳大澂兩人與臣關(guān)系非淺他們所大力舉薦的人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此微臣認為對于馮華這樣智勇兼?zhèn)涞娜瞬盼覀冞€是應當不遺余力地將其爭取過來。”</br></br>翁同龢這番透徹入理的分析打消了光緒心中產(chǎn)生的那一點兒疑慮。他點了點頭決然地說道:“好吧!明天軍機議事的時候師傅借著俄國人要求在旅順、大連增開通商口岸的事由將在此建立‘經(jīng)濟特區(qū)’的設想提一下。如果實在爭執(zhí)不下不妨就報到太后那里做最后的定奪。只要能一雪前恥讓大清中興朕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難也會堅持走下去。”</br></br>第二天的軍機議事果然爭執(zhí)的非常厲害盡管每一個人都認為在旅順、大連設立‘經(jīng)濟特區(qū)’既可以給俄國人的無理要求一個說法又可以對即將開始的經(jīng)濟改革進行嘗試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但是對祖宗規(guī)矩不可變的執(zhí)著以及對“經(jīng)濟特區(qū)”這個新生事物的無知讓慶親王奕匡、禮親王世鐸和剛毅幾人反對得異常堅決。而作為輔軍機大臣的恭親王奕訢以及歷來與翁同龢、李鴻藻唱反調(diào)的孫毓汶、徐用儀雖然沒有反對但也因此問題過于敏感明顯存在著一些疑慮和顧忌。最后在幾經(jīng)爭執(zhí)不果的情況下眾人只得按翁同龢的提議奏請?zhí)筮M行定奪。</br></br>軍機議事散去之后翁同龢又處理了一些日常事務然后便派人去傳召早已守候在宮外多時的馮華。馮華進京十余日終于在毓慶宮上書房見到了此次京師之行遲遲未能見到的主角——光緒皇帝。</br></br>光緒給馮華的印象完全不同于慈禧少了一種讓人窒息的壓迫感卻多了幾分親近與自然。他身材瘦削挺拔本就白凈的膚色由于身體虛弱而顯得不是很健康。面帶微笑稍顯稚氣的面容、清澈似水的褐色眼睛、滿清宗室所特有的“隆準”式高高鼻梁以及刻畫分明的下頜讓光緒看起來別有一種迷人的魅力。由于不是在正式場合進行接見光緒今天穿的很隨意。頭上帶著一頂繡有金色花紋的黑緞子圍帽帽頂上有一顆用絲帶打就的結(jié)子;身上穿的是一件淡藍色長袍上面罩著一件直垂到腳尖的淡紅色比甲;腳上穿的是一雙黑緞做的“粉底朝靴”。</br></br>當翁同龢引著馮華走近毓慶宮書房時光緒的心情不由得一陣激動:自從那日得到“青苔峪大捷”的消息以來馮華的名字就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正是這個橫空出世的神奇年輕人讓自己于窮途末路之時看到了大清未來的希望也讓自己保留了最后一絲尊嚴。一次又一次馮華帶給自己的都是不盡的驚奇與希望不知不覺間自己已經(jīng)把馮華和他的義勇軍當作了大清國的中流砥柱。</br></br>看到馮華在御案前跪倒請安光緒從龍椅上站起身來:“馮愛卿快快請起朕渴望見你久矣!”光緒簡簡單單的兩句話說的卻是那樣真摯和動情以至于馮華也聽得心中一暖油然升起了一股親近之感。</br></br>恭恭敬敬地立起身形馮華面帶著感動之色說道:“臣亦無時無刻都在思念著皇上!自來到京師聞知皇上為國事操勞成疾臣心中一直憂心不已每日都企望皇上的病能早日安康。今日終能一睹圣顏馮華欣喜之極。”</br></br>馮華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后面對著生存的壓力城府越的深沉起來。遇到事情不但鎮(zhèn)靜自若、喜怒不形之于色而且是在什么場合說什么話應對的十分得體。就像剛才那幾句亦真亦假的官樣文章他說得也是情真意切、自然而然一點兒都沒有滯澀之感。</br></br>從御案后走出光緒一面呼叫小太監(jiān)“賜座”一面快步來到馮華面前執(zhí)起他的手說道:“今日不算正式拜見大家都不必太過拘束。翁師傅、馮愛卿咱們坐下詳談。”</br></br>君臣三人間的談話氣氛異常輕松、自然毓慶宮中不時傳來三人輕快的笑聲。詳盡聽取完義勇軍在遼東的情況以及馮華的改革變法思路后光緒終于忍不住把話題轉(zhuǎn)到了一直縈繞在他心中的臺灣問題上:“朕聽翁師傅言道卿對割臺之事還有一些設想可否為朕細細講說一番?”</br></br>“皇上此事事關(guān)重大切不可走漏了風聲可否將閑雜人等都支開?”馮華壓低聲音說道。</br></br>點了點頭光緒答道:“此事翁師傅已經(jīng)轉(zhuǎn)告過朕朕也提前向眾人吩咐過無重大事情不得靠近上書房卿盡管放心!”</br></br>關(guān)于“組織志愿軍渡海援臺拖垮倭寇”的具體細節(jié)馮華這些天考慮了許多現(xiàn)在已經(jīng)基本上有了一個大致的設想。整理了一下思路馮華說道:“臣分析的‘倭寇如今也已是強弩之末’的觀點想來皇上已經(jīng)知道了所以此戰(zhàn)最關(guān)鍵的一點就是一個‘拖’字。只要能長時間將倭寇拖入臺灣這個泥潭至多不過兩年倭寇的經(jīng)濟就會支撐不下去臺灣將極有可能重新回歸大清。不過此事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實施起來卻難度極大具體困難主要有以下幾點:一、組織志愿軍渡海援臺決不可公開進行否則不但可能遭到太后以及一些主和大臣的反對而且也會給倭寇造成口實進而引起泰西列強的干涉;二、鑒于補給困難的原因志愿軍渡海的人數(shù)不宜過多。雖然咱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對志愿軍和臺灣各地義軍進行資助但畢竟不能明著進行而且目前倭寇在海上擁有絕對的制海權(quán)一旦他們注意到這一點將會極大地增加補給的困難;三、此次臺灣之役將是以臺灣一省之力與整個日本作戰(zhàn)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從各方面來說咱們都處于絕對的下風。”</br></br>馮華的這一番分析讓光緒和翁同龢聽得心都涼了剛剛?cè)计饋淼臒崆橐幌伦泳拖缌讼氯ァqT華說的都是事實照此分析這場戰(zhàn)爭要想打贏不是比登天還難。唉!本以為臺灣的命運尚有挽回的余地現(xiàn)在看來很可能只是空歡喜一場罷了。</br></br>望著光緒和翁同龢面如死灰般的苦臉馮華正容說道:“剛才馮華分析的只是此戰(zhàn)的不利之處咱們亦還有許多有利的因素可以利用。有道是‘事在人為’只要謀劃精細、組織得力就算是困難重重也未嘗沒有獲勝的可能。再說臺灣本來已經(jīng)割讓給了倭奴咱們此番謀劃不過是‘盡人事而聽天命’罷了。能成功則功德圓滿即使失敗也不必垂頭喪氣畢竟我們已經(jīng)盡了力。而且不論此戰(zhàn)勝負如何都會大大消耗小日本的國力、給倭寇以沉重的打擊。不知皇上、翁大人以為馮華的這些想法如何?”</br></br>如同醍醐灌頂、當頭棒喝一般光緒和翁同龢立時就從剛才的悲觀情緒中擺脫了出來。“是啊!現(xiàn)在不過是‘死馬當活馬醫(yī)’又有什么可患得患失的。”相互對視了一眼兩人不由得同時赫然一笑。</br></br>重新煥出神采之后光緒激昂地說道:“馮愛卿就如你所說‘事在人為’只要我們盡力了就沒什么好遺憾的。來再具體說說咱們有何有利之處以及究竟該如何組織此次戰(zhàn)役。朕這一次絕不會輕言放棄!”</br></br>微微一笑馮華向光緒與翁同龢娓娓道出了自己殫精竭慮謀劃出的‘渡海援臺’作戰(zhàn)方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