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西南事變(一)
歷史的車輪很快就到了民國五年的月,在南京,隨著美英法四國關于國民政府自主關稅協定的簽訂,海關關稅上調20%的規(guī)定將從民國年的元旦其正式執(zhí)行,這就意味著南京國民政府的財政收入海關一項的收入將從現在的四億華元變成十個億,保守估計也在十二個億左右,行政院院長胡漢民這段時間自然是心情大好,見誰都是一張笑臉,而不再是過去那個緊繃著的搞的誰都欠他錢似的樣子了。
不過巨大的利益帶來的幸福感是短暫的,國民政府現在越來越有政府的樣子了,各派政治勢力對于王振宇肯放權給他們表示由衷的感謝,然后,然后就把王振宇這個權力之源忘到一邊去了,大家現在要做的是在國民政府的框架內不斷擴大自己的權力和地位,畢竟蛋糕已經擺出來了,怎么分配才是大家關心的。
首先起沖突的是章太炎和孫文兩大政治派別,這二位打前清那會就尿不到一個壺子里去。
國社黨大概是國所有政黨最不像一個政黨的黨了,其實這個黨不該叫黨,而應該改叫聯盟,其本質就是王振宇的國社黨,孫文的華革命黨,黃興為代表的部分同盟會非孫文系,以及章太炎為首的光復會四大政治派別共同組成的一個看起來還算緊湊的政治聯盟,和歷史上著名的國共合作相比,這里就沒什么跨黨合作了,所有政黨都收檔了,黨務,人事什么亂七八糟的都合并到一塊了,而且還把孫文的三民主義和國社黨的國家社會主義進行了整合(黨內別的人才都缺,就是筆桿子不缺),在梁啟超南下就任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之后,這個被整合的主義更是被梁啟超命名為華民族國家社會主義(有點國特色的意思)。
但是本質上國社黨還是一個松散的聯盟,原來的政黨不過是降格變成了派系,而在最初的時候,這些不同派系組成的政黨黨內矛盾并不明顯,可是隨著革命形勢一片大好,矛盾就開始不斷的凸顯出來了。
而偏偏這個時候,黃興的身體以肉眼可以看見的速度不斷的衰敗下去,而在目前的黨內,黃興雖然勢力最弱小,但是他是王振宇的老上級,同盟會的元老,辛亥革命的元勛,加之他本人性格謙和敦厚,屬于方方面面都能接受的人物,國民政府最后能夠奇葩一般的出現在這個時空,可以說黃興是關鍵、是紐帶,而現在這個關鍵紐帶在身體健康方面顯然出了大問題,成立了不到半年的國民政府內的各方勢力就這樣迎來了第一次政治洗牌的機會點。
圍繞著國民政府未來一號的位置,各方的沖突開始逐步加劇,并不斷升級。
首先發(fā)難的是章太炎領導的光復會系,這個稱呼是在當時就被關心政治的人提了出來并且廣泛傳播,同樣,孫山那一派自然就被稱呼為同盟會系,那么以此類推,黃興的派系就該被稱為華興會系了,可惜不好意思,因為黃興本身的特殊地位,他沒被做為什么派系老大來看待,而跟隨在他身邊的人在他死后又紛紛跟隨了王隆,所以黃興自然而然的無派無系了。
由于局部統一和海關自主的關系,國民政府變得比央政府要富裕的多,這也使得國民政府的領導階層有調價立刻腐化了,注意了是腐化而不是腐敗,別墅,轎車,情人很快就出現在了革命者的家里,而這些革命者的待遇和級別要享受這一切問題也不是很大,但是意志的衰退和消沉就不可避免了,與之相對應的是對手權力的珍惜。
章太炎的光復會系是諸多勢力相對較弱的一派,這一來是光復會昔日的大佬陶成章讓陳其美給做了,這二來章太炎本人比蔡鍔還凄慘,在北京被老袁一軟禁就是三四年,最終是老袁歇菜了才得以脫身的,不過這不妨礙什么,章太炎在學界的威望就是他自己最大的資本,很快他就在國民政府行政院各部的司長找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而在高級干部層面,廣東省省長岑春煊、浙江省省長朱瑞、司法部部長唐紹儀,商務部部長張謇,衛(wèi)生部部長程德全,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梁啟超,教育部部長蔡元培都是光復會系的骨干。
光復會系在江浙財閥集團的支持下發(fā)展的速度十分的迅速,而同盟會系因為歷史的緣故得不到江浙財閥的信任,所以他們主要還是依靠南洋財閥的支持。
得了好處就得辦事的道理孫文他們還是知道的,行政院院長胡漢民首先在廣東地區(qū)設立工業(yè)園區(qū)和農業(yè)園區(qū),計劃給歸國投資的南洋華僑投資,但是這個計劃很快就被時任廣東省省長的岑春煊給否決了,理由是土地緊張,不便與民爭地。
于是接下來就熱鬧了,行政院和廣東省政府開始了扯皮的大戲,隨后又演變成了互相攻擊,胡漢民甚至提出罷免岑春煊廣東省省長的職務(這個時期還沒有省議會,各省的省長都是通過國民政府提名,國民大會委任),而前清老官僚出身的岑春煊也不甘示弱,立刻電請國民大會罷免胡漢民,理由是貪污腐化,勾結奸商,與民爭利。
一時之間,上海,南京,廣州的新聞人找到活干了,天天連篇累牘的報道這一次的政爭。
身為國民政府副主席兼國民大會議長的章太炎自然是整個事件的策劃者之一,他很快就批準廣東省省長岑春煊的提案列入議程,并隨后操縱光復會系的議員根據這個提案提交了一個對行政院院長胡漢民的不信任彈劾案,頓時整個南國的政界都轟動了,而孫文對此十分不滿,他以國社黨主席的身份要求章太炎一系停止這種有損于本黨威信的行動,卻被章太炎以國民大會有監(jiān)督政府之自由給堵了回來。
就在黃興身體衰弱無法理政,國民政府內部派系斗爭不斷加劇的時候,武漢的王振宇正在忙著部署西南地區(qū)的行動,對于南京發(fā)生的事情他僅僅是看了一下黨務調查部江南總站的報告就算了,沒有給出任何指示。
在王振宇看來,只要不把軍隊介入政治斗爭,那么怎么斗爭都是在一個可控范圍的。
還是抓緊時間統一西南三省吧,不然的話持續(xù)分裂下去,每個月給曹錕他們的直系那么多錢到是其次,要是讓唐繼堯整合了滇軍,讓四川陷入軍閥混戰(zhàn),那自己的罪過可就大了。
西南問題是在9月被提出來的,蔡鍔在日本委托蔣百里起草電文給央,要求將西南軍政府撤銷,所轄三省劃入國民政府,對此北洋政府自然是不干的,但是一來他們現在沒有和青年軍開戰(zhàn)的實力,而來這個央政府也不是他們北洋系一家能說的算的,大總統黎元洪在熊希齡的反復勸說下,居然同意了,而且還簽發(fā)了相關的命令,命令國民政府即日其代表央政府管轄四川,云南,貴州,西藏等西南地區(qū),黎元洪到是算盤打的精,既然西南地盤保不住了,那還不如把西藏這個英之間的燙手山芋一并丟給國民政府去處理,免得將來一個處理不好自己這個央還得背個賣國的罵名,那就郁悶了,于是,西南地區(qū)納入國民政府領導之下的行動就具備了所謂的合法性(段祺瑞氣得鼻子又歪了:黎胖子,我們北洋和你們沒完)。
好在這個時代四川的老大熊克武還沒進入封建軍閥的狀態(tài),不僅如此,實業(yè)團和人團還因為四川歸附國民政府的問題居然暫時團結起來了,所以云貴川三省,四川對于納入國民政府管轄是最為積極的,尤其是四川代理督軍熊克武,如今在國民政府當家的是他的老大黃興,一想到整個南方十二省,四川一地的督軍他就不怎么看得上眼了,而且黃老大在來信說了,這一次是要調自己進南京任職的,這也就是現在的熊克武了,要是換幾年之后,當過土皇帝的他就是給個國民政府主席他也不干。
但是熊克武愿意高升,不代表唐繼堯愿意啊,這位爺可是正兒八經當過土皇帝的了,現在你想拿個部長或者副職去換他的云南督軍他會答應才怪,所以三省之唐繼堯對于北京的這道命令是最反感不過的了,不,已經不能用反感了,而是反對才對,唐繼堯第一時間就宣布不接受這道命令。
相比之下,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任何消息傳出的貴州劉顯世顯然是在觀望,他沒有唐繼堯那樣的野心,他對貴州有幾分實力心里還是有數的,但是要他無緣無故的交出手里的軍隊和地盤去南京混飯吃,他還沒準備好,甚至還有一絲僥幸心理。
既然是這個局面,楊度就給王振宇發(fā)報了,咱們第一下就把唐繼堯這個家伙給收拾了算了,一了百了。
整個西南,風云密布,,。
wap.xbiqu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