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h1>
人家司馬懿說話就是不需要理由,可是言之必中啊,就像關(guān)中戰(zhàn)前,就像許昌撤兵,人家也沒理由,或者理由牽強的過分,但是人家就是說對了。
這時立刻就有人出來,陳群向曹操道:“主公,司馬懿言之必中,已經(jīng)得到驗證,這次絕不可等閑視之,我們必須做好準備迎戰(zhàn)川軍,否則后悔晚矣。”
“是啊是啊?!比A歆出列道:“司馬懿之才實在神鬼莫測,比鬼才還鬼才,主公切不可大意?!?br/>
一旁的郭嘉明顯聽出華歆有針對意味,自己就是被人稱為鬼才,比鬼才還鬼才,那不就是說比自己厲害嗎?
可是這還不會讓郭嘉介意,最重要的是當初關(guān)中之戰(zhàn)自己是第一席謀士,結(jié)果接連敗北,要是當初聽了司馬懿的,或許就不是現(xiàn)在這個局面。
比鬼才還鬼才,是真的擊中了郭嘉內(nèi)心,郭嘉只覺得胸口一陣疼痛。
“哈哈哈?!辈懿俟笮?,走上主位,對司馬懿道:“仲達,這次相完全相信你的話,那你就說吧,川軍要來進犯,我們該如何應(yīng)對,打還是和,還是降?”
司馬懿向曹操施了一禮,眾人都嘖嘖有聲,看,世家出來的子弟就是不一樣,多有禮貌,不像那個鬼才,整天吊兒郎當,又喜歡喝酒又喜歡嫖娼,卻什么事沒有。
郭嘉的忍不住咳嗽了兩聲,強壓下去,面色有些蒼白。
司馬懿當然注意到了郭嘉的情況,其實剛才自己那樣說,就是要達到這個效果,荀彧是自己頭號大敵,可是郭嘉才華超群。也是很有威脅的敵人,只有將權(quán)力全部攬在手上,才能放心與川軍作戰(zhàn)。
司馬懿自己心里就知道,川軍虛張聲勢的可能占了五成以上,可是說真話有用嗎?
曹操問那句話,司馬懿實事求是回答虛張聲勢和強硬進攻參半?那說了不等于沒說,不是廢話嗎?那怎么顯示出自己才華?
回答是虛張聲勢?別開玩笑了,要是川軍真打過來,他司馬懿臉就丟大了。也不符合自己一直塑造的奇謀形象。
只有回答肯定是強硬進攻,才是完全的計策。
第一,這樣肯定的回答能吸引眼球,能看出他司馬懿的堅定態(tài)度和對自己智慧的毫不懷疑,與當初關(guān)中戰(zhàn)前和許昌撤退。一樣高深莫測。
第二,如果川軍真的強硬進攻,那自己就言中了,不管最后怎么打,這第一功肯定是自己的,自己的智慧也超過了其他人。
第三,如果川軍是威嚇恐嚇。那也沒關(guān)系,司馬懿才不信曹操敢篤定川軍是恐嚇,以現(xiàn)在曹軍的狀況,如果川軍不顧自身情況發(fā)動全面進攻。幾乎可以肯定敗的還是曹操。
所以曹操就算對川軍虛張聲勢信了八成,還是會做應(yīng)對,而現(xiàn)在自己到來,曹操不向自己問對策就有鬼了。
自己回答川軍是強硬進攻。只要自己獻策了,并且達成了與川軍的和平。那自己就是避免了曹軍在虛弱時陷入戰(zhàn)火的功勞。
這份功勞絕對比自己說什么虛張聲勢和強硬進攻參半來得實在,如果自己說是虛張聲勢,那更是半點功勞也沒有。
如此一來,回答虛張聲勢或者五成虛張聲勢,都對自己沒好處,反而是回答川軍必定強硬進攻,無論事態(tài)怎么發(fā)展,司馬懿都賺盡便宜。
而司馬懿剛才用肯定的語氣說話,配合關(guān)中戰(zhàn)前和許昌撤退兩次預(yù)言,顯然已經(jīng)有了效果,現(xiàn)在曹軍大部分武都已經(jīng)覺得自己說的是對的,并且陷入川軍即將進攻的惶恐,迫切希望司馬懿出主意消弭這場戰(zhàn)禍。
只有荀彧荀攸少數(shù)幾人在思考司馬懿為什么這么回答,可是他們都是實事求是的人,哪怕智謀再高,司馬懿這么深的心機也不是一時能反應(yīng)過來的。
現(xiàn)在聽到曹操問話,司馬懿拜禮之后朗聲答道:“丞相,降,絕不可能,許昌屠殺十幾萬人,劉璋手上的無辜人命血染江澤,就算丞相想要結(jié)束大漢紛爭,但是百姓也不會接受劉璋這樣一個暴主。
但是司馬懿認為,劉璋雖暴,但實力確實強橫,我們剛逢大敗,不宜硬碰,所以面對川軍強硬進攻,上策是和,中策是戰(zhàn),下策是退。
和,就是與川軍議和,給予川軍一定好處,讓川軍退軍,當然,劉璋這種暴主,已經(jīng)陷入戰(zhàn)爭瘋狂,我們不能一味的寄希望和平,我們在謀和的同時,要備戰(zhàn)。
相信怎樣備戰(zhàn),荀彧大人,郭嘉先生比司馬懿懂的多,司馬懿就不獻丑了,司馬懿只說一句,謀和的同時備戰(zhàn),而備戰(zhàn)的同時準備撤退,除非荀大人奉孝先生有必勝之策,否則我們既要有決戰(zhàn)的決心,也要有撤退到黃河的準備?!?br/>
眾官紛紛點頭,都覺得司馬懿說的有道理,謀和當然要備戰(zhàn),否則就是待宰羔羊,而備戰(zhàn)的同時準備撤退,更合官的心思。
這些官當然害怕川軍越來越強大,可是誰又敢肯定曹軍能打敗川軍?要是曹軍再次戰(zhàn)敗,而后退來不及,他們豈不是落得許昌世族一般的下場?
司馬懿剛說完,立刻就有好幾個官出來附議。
“啪,啪。”
曹操拍了兩下手掌,對司馬懿道:“久聞先生大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那既然上策是謀和,如何謀和?如何最大可能讓川軍停止這場戰(zhàn)爭?!?br/>
曹操當然也不希望戰(zhàn)爭,現(xiàn)在還不容易拿到世族的全部支持,雖然這種支持讓曹操很不爽,但是曹軍現(xiàn)在崛起的唯一希望就是這個了,如果沒有世族不保留的支持,曹操知道自己根沒有與川軍對抗的實力。
甚至說不定曹操已經(jīng)退到黃河以北去了。
獲得世族大量錢糧,現(xiàn)在曹軍迫切需要有一個用這些錢糧恢復(fù)實力的時間。
哪怕現(xiàn)在曹操也拿不準川軍是不是恐嚇,但是謀和都是切中曹操心思的。
司馬懿拱手道:“司馬懿愚鈍,沒有什么新鮮的,還是當初在許昌那番話。將劉璋得到的土地封給他,加封蜀王,然后……”
司馬懿還沒說完,華歆就皺眉道:“仲達先生,現(xiàn)在天子已經(jīng)駕崩了,我們也沒擁立新天子,談何封賞?又談何加封?”
司馬懿聽到華歆的話,用力拍了一下額頭,“哎喲。哎喲,你看,我這記性,諸位勿怪,諸位勿怪?!?br/>
眾官這時都看向郭嘉。都不著痕跡地搖頭,因為司馬懿散布謠言后,他們打心里覺得就是郭嘉留下天子的,還導(dǎo)致天子被殺。
要是天子還在,今日就可以按照司馬懿的計策施行了,甚至是當初在許昌聽了司馬懿的,也不會發(fā)生這么多事了。
他們完全沒想到就是因為天子。川軍才沒能真的攻破穎水。
司馬懿見好就收,繼續(xù)道:“天子駕崩,也不是沒有辦法,畢竟丞相也是公侯。又是一方諸侯,完全可以上表劉璋,勸他加封蜀王?!?br/>
古代分裂時期,是可以由其他諸侯勸封的。只要勸的人多,這就名正言順。而現(xiàn)在曹操是天下第二大勢力,如果曹操勸進,劉璋加封蜀候也名正言順。
可是司馬懿的話出來,立刻就有幾個官不高興了,曹操的地位可不比劉璋低,勸進?那不是自認矮川軍一頭嗎?立刻就有幾個人出來勸諫。
華歆道:“仲達先生,我看此舉不妥,若如此,我方威儀喪盡,主公顏面何存?我看還不如我們找一位皇裔,擁立為帝之后再行加封?!?br/>
聽了華歆的話,司馬懿冷笑一聲:“華歆大人,先不說擁立帝胄需要多少時間,就算擁立了,誰的資格高過劉璋?你這是逼劉璋稱帝嗎?”
司馬懿并沒有對華歆太客氣,原因是華歆并不是真正的世族一系官,華歆雖出身世族,但他的處事原則不是世族原則,而是私利。
也就是說華歆是一個以自己利益為中心的人,從這一點,許多世族子弟都看不起他,只是因為他確實有才華,又的確是出身名門,才對他比較恭敬。
之所以華歆許多時候都在幫世族說話,是因為世族的利益與華歆的利益吻合。
真正世族一系官,是以陳群為首的一系,荀彧荀攸等人與曹操家族子弟一樣,屬于嫡系,地位高于世族一系。
如此,司馬懿不用太顧及華歆感受,而且現(xiàn)在是自己表明態(tài)度的時候,要讓別人知道自己對自己計策的堅定,那為了凸顯自己而得罪反駁自己的人就在所難免。
而華歆聽了司馬懿的話,也變得有些尷尬,自己出言太快了,竟然沒有仔細思索。
現(xiàn)在大漢天下皇室后裔多的是,雖然漢靈帝一系的沒有了,但是比劉璋這個皇裔更根正苗紅的大有人在。
但是說到資格,現(xiàn)在去其他地方找個天子回來,有劉璋稱帝那么名正言順嗎?
一旦曹軍找個皇裔回來擁立,那簡直就是逼劉璋稱帝,而且劉璋稱帝更加說得過去,至少比一個旁支的新皇帝好。
到時候曹軍可就大大的被動了。
華歆意是維護曹操的權(quán)威,華歆這樣的人,迎合主上才是他的目標,所以剛才聽到司馬懿計策有貶低曹操的意思,才一時失口。
這時曹操卻朗聲笑道:“哈哈哈,無妨,無妨,上表就上表,難道給劉璋上一道表,還能掉塊肉不成,仲達,你繼續(xù)說。”
司馬懿行了一禮,繼續(xù)道:“上表勸進劉璋為蜀王,將關(guān)中,以及穎水以西的土地,全部承認是劉璋的土地,另外,必須恢復(fù)三小姐與劉璋的婚禮。”
司馬懿說完,眾人都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司馬懿后來也聽說了曹操在許昌要將曹羨嫁給劉璋,可是因為許昌陷落太快,沒有成行。
而曹羨已經(jīng)是曹軍與川軍的老問題了,當初川軍攻下樊城就說嫁,曹羨逃婚了,許昌的時候說嫁,時間又來不及。
這時也應(yīng)該把這個問題了解了,雖然像司馬懿這種人,不會相信和親能有多大好處,但是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好處,也應(yīng)該付諸實施,更何況曹羨的事拖了這么久,是該有一個了結(jié)。
畢竟想要和平,不止是曹操想,世族想,他司馬懿個人也想。
“勸進蜀王,承認土地,和親,恩,相都答應(yīng)了,還有什么嗎?”
曹操知道曹羨不想嫁,可是這個時候曹操也不會考慮一個女兒的感受,另外兩個嫁給劉協(xié)的女兒守寡,自己都還去看過呢。
這點屈辱,比起承認土地來說,實在不值一提,連承認土地和勸進,曹操都能照辦,嫁個女兒有什么。
“剩下還有一條。”司馬懿抬頭看向曹操,突然跪了下去:“司馬懿請求丞相加封王爵。”
司馬懿五體投地,態(tài)度恭謹,可是滿堂卻大嘩,人人驚呼。
曹操皺眉道:“仲達,此刻相加封王爵恐怕不妥吧?我們勸進了劉璋,然后自己加封王爵,豈不是觸怒劉璋?這是用一個虛名,削弱了謀和的籌碼啊。”
司馬懿抬起頭道:“非也,謀和不是求和,如果我們?nèi)墙o的好處,不讓劉璋知道我們戰(zhàn)的決心,是萬萬不可的。
丞相加封魏王,就是告訴劉璋一個明確的信號,我們只是希望和平,但是我們不害怕戰(zhàn)爭。
據(jù)我所知,川軍也有顧忌,只要我們點明他們的弱勢,再給他們一個停戰(zhàn)的理由,或者說是停戰(zhàn)的臺階,那他們?nèi)绻娴脑敢庾h和,也就議和了。
而割土勸進,下嫁三小姐,就是這個臺階,可是我們?nèi)绻唤o出一個敢戰(zhàn)的信號,那川軍說不定以為我們軟弱,真的攻打過來了。
而且丞相若不加封王爵,就真的比劉璋低一等了,這對我軍非常不利,實際上我們既然在一邊議和一邊備戰(zhàn),川軍都能忍受的話,怎會忍不下一個王爵。”
曹操聽了司馬懿的話,沉思良久,司馬懿看著曹操皺眉,眼角的余光卻看向了荀彧荀攸叔侄。
雙生錦
斗破:大千之主
遲遲
晚春情事
我和老師那些年
從我是特種兵開始打卡
重生之爺太重口了
萬界神主葉辰
在暴雪時分
大時代1994
人家司馬懿說話就是不需要理由,可是言之必中啊,就像關(guān)中戰(zhàn)前,就像許昌撤兵,人家也沒理由,或者理由牽強的過分,但是人家就是說對了。
這時立刻就有人出來,陳群向曹操道:“主公,司馬懿言之必中,已經(jīng)得到驗證,這次絕不可等閑視之,我們必須做好準備迎戰(zhàn)川軍,否則后悔晚矣。”
“是啊是啊?!比A歆出列道:“司馬懿之才實在神鬼莫測,比鬼才還鬼才,主公切不可大意?!?br/>
一旁的郭嘉明顯聽出華歆有針對意味,自己就是被人稱為鬼才,比鬼才還鬼才,那不就是說比自己厲害嗎?
可是這還不會讓郭嘉介意,最重要的是當初關(guān)中之戰(zhàn)自己是第一席謀士,結(jié)果接連敗北,要是當初聽了司馬懿的,或許就不是現(xiàn)在這個局面。
比鬼才還鬼才,是真的擊中了郭嘉內(nèi)心,郭嘉只覺得胸口一陣疼痛。
“哈哈哈?!辈懿俟笮?,走上主位,對司馬懿道:“仲達,這次相完全相信你的話,那你就說吧,川軍要來進犯,我們該如何應(yīng)對,打還是和,還是降?”
司馬懿向曹操施了一禮,眾人都嘖嘖有聲,看,世家出來的子弟就是不一樣,多有禮貌,不像那個鬼才,整天吊兒郎當,又喜歡喝酒又喜歡嫖娼,卻什么事沒有。
郭嘉的忍不住咳嗽了兩聲,強壓下去,面色有些蒼白。
司馬懿當然注意到了郭嘉的情況,其實剛才自己那樣說,就是要達到這個效果,荀彧是自己頭號大敵,可是郭嘉才華超群。也是很有威脅的敵人,只有將權(quán)力全部攬在手上,才能放心與川軍作戰(zhàn)。
司馬懿自己心里就知道,川軍虛張聲勢的可能占了五成以上,可是說真話有用嗎?
曹操問那句話,司馬懿實事求是回答虛張聲勢和強硬進攻參半?那說了不等于沒說,不是廢話嗎?那怎么顯示出自己才華?
回答是虛張聲勢?別開玩笑了,要是川軍真打過來,他司馬懿臉就丟大了。也不符合自己一直塑造的奇謀形象。
只有回答肯定是強硬進攻,才是完全的計策。
第一,這樣肯定的回答能吸引眼球,能看出他司馬懿的堅定態(tài)度和對自己智慧的毫不懷疑,與當初關(guān)中戰(zhàn)前和許昌撤退。一樣高深莫測。
第二,如果川軍真的強硬進攻,那自己就言中了,不管最后怎么打,這第一功肯定是自己的,自己的智慧也超過了其他人。
第三,如果川軍是威嚇恐嚇。那也沒關(guān)系,司馬懿才不信曹操敢篤定川軍是恐嚇,以現(xiàn)在曹軍的狀況,如果川軍不顧自身情況發(fā)動全面進攻。幾乎可以肯定敗的還是曹操。
所以曹操就算對川軍虛張聲勢信了八成,還是會做應(yīng)對,而現(xiàn)在自己到來,曹操不向自己問對策就有鬼了。
自己回答川軍是強硬進攻。只要自己獻策了,并且達成了與川軍的和平。那自己就是避免了曹軍在虛弱時陷入戰(zhàn)火的功勞。
這份功勞絕對比自己說什么虛張聲勢和強硬進攻參半來得實在,如果自己說是虛張聲勢,那更是半點功勞也沒有。
如此一來,回答虛張聲勢或者五成虛張聲勢,都對自己沒好處,反而是回答川軍必定強硬進攻,無論事態(tài)怎么發(fā)展,司馬懿都賺盡便宜。
而司馬懿剛才用肯定的語氣說話,配合關(guān)中戰(zhàn)前和許昌撤退兩次預(yù)言,顯然已經(jīng)有了效果,現(xiàn)在曹軍大部分武都已經(jīng)覺得自己說的是對的,并且陷入川軍即將進攻的惶恐,迫切希望司馬懿出主意消弭這場戰(zhàn)禍。
只有荀彧荀攸少數(shù)幾人在思考司馬懿為什么這么回答,可是他們都是實事求是的人,哪怕智謀再高,司馬懿這么深的心機也不是一時能反應(yīng)過來的。
現(xiàn)在聽到曹操問話,司馬懿拜禮之后朗聲答道:“丞相,降,絕不可能,許昌屠殺十幾萬人,劉璋手上的無辜人命血染江澤,就算丞相想要結(jié)束大漢紛爭,但是百姓也不會接受劉璋這樣一個暴主。
但是司馬懿認為,劉璋雖暴,但實力確實強橫,我們剛逢大敗,不宜硬碰,所以面對川軍強硬進攻,上策是和,中策是戰(zhàn),下策是退。
和,就是與川軍議和,給予川軍一定好處,讓川軍退軍,當然,劉璋這種暴主,已經(jīng)陷入戰(zhàn)爭瘋狂,我們不能一味的寄希望和平,我們在謀和的同時,要備戰(zhàn)。
相信怎樣備戰(zhàn),荀彧大人,郭嘉先生比司馬懿懂的多,司馬懿就不獻丑了,司馬懿只說一句,謀和的同時備戰(zhàn),而備戰(zhàn)的同時準備撤退,除非荀大人奉孝先生有必勝之策,否則我們既要有決戰(zhàn)的決心,也要有撤退到黃河的準備?!?br/>
眾官紛紛點頭,都覺得司馬懿說的有道理,謀和當然要備戰(zhàn),否則就是待宰羔羊,而備戰(zhàn)的同時準備撤退,更合官的心思。
這些官當然害怕川軍越來越強大,可是誰又敢肯定曹軍能打敗川軍?要是曹軍再次戰(zhàn)敗,而后退來不及,他們豈不是落得許昌世族一般的下場?
司馬懿剛說完,立刻就有好幾個官出來附議。
“啪,啪。”
曹操拍了兩下手掌,對司馬懿道:“久聞先生大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那既然上策是謀和,如何謀和?如何最大可能讓川軍停止這場戰(zhàn)爭?!?br/>
曹操當然也不希望戰(zhàn)爭,現(xiàn)在還不容易拿到世族的全部支持,雖然這種支持讓曹操很不爽,但是曹軍現(xiàn)在崛起的唯一希望就是這個了,如果沒有世族不保留的支持,曹操知道自己根沒有與川軍對抗的實力。
甚至說不定曹操已經(jīng)退到黃河以北去了。
獲得世族大量錢糧,現(xiàn)在曹軍迫切需要有一個用這些錢糧恢復(fù)實力的時間。
哪怕現(xiàn)在曹操也拿不準川軍是不是恐嚇,但是謀和都是切中曹操心思的。
司馬懿拱手道:“司馬懿愚鈍,沒有什么新鮮的,還是當初在許昌那番話。將劉璋得到的土地封給他,加封蜀王,然后……”
司馬懿還沒說完,華歆就皺眉道:“仲達先生,現(xiàn)在天子已經(jīng)駕崩了,我們也沒擁立新天子,談何封賞?又談何加封?”
司馬懿聽到華歆的話,用力拍了一下額頭,“哎喲。哎喲,你看,我這記性,諸位勿怪,諸位勿怪?!?br/>
眾官這時都看向郭嘉。都不著痕跡地搖頭,因為司馬懿散布謠言后,他們打心里覺得就是郭嘉留下天子的,還導(dǎo)致天子被殺。
要是天子還在,今日就可以按照司馬懿的計策施行了,甚至是當初在許昌聽了司馬懿的,也不會發(fā)生這么多事了。
他們完全沒想到就是因為天子。川軍才沒能真的攻破穎水。
司馬懿見好就收,繼續(xù)道:“天子駕崩,也不是沒有辦法,畢竟丞相也是公侯。又是一方諸侯,完全可以上表劉璋,勸他加封蜀王?!?br/>
古代分裂時期,是可以由其他諸侯勸封的。只要勸的人多,這就名正言順。而現(xiàn)在曹操是天下第二大勢力,如果曹操勸進,劉璋加封蜀候也名正言順。
可是司馬懿的話出來,立刻就有幾個官不高興了,曹操的地位可不比劉璋低,勸進?那不是自認矮川軍一頭嗎?立刻就有幾個人出來勸諫。
華歆道:“仲達先生,我看此舉不妥,若如此,我方威儀喪盡,主公顏面何存?我看還不如我們找一位皇裔,擁立為帝之后再行加封?!?br/>
聽了華歆的話,司馬懿冷笑一聲:“華歆大人,先不說擁立帝胄需要多少時間,就算擁立了,誰的資格高過劉璋?你這是逼劉璋稱帝嗎?”
司馬懿并沒有對華歆太客氣,原因是華歆并不是真正的世族一系官,華歆雖出身世族,但他的處事原則不是世族原則,而是私利。
也就是說華歆是一個以自己利益為中心的人,從這一點,許多世族子弟都看不起他,只是因為他確實有才華,又的確是出身名門,才對他比較恭敬。
之所以華歆許多時候都在幫世族說話,是因為世族的利益與華歆的利益吻合。
真正世族一系官,是以陳群為首的一系,荀彧荀攸等人與曹操家族子弟一樣,屬于嫡系,地位高于世族一系。
如此,司馬懿不用太顧及華歆感受,而且現(xiàn)在是自己表明態(tài)度的時候,要讓別人知道自己對自己計策的堅定,那為了凸顯自己而得罪反駁自己的人就在所難免。
而華歆聽了司馬懿的話,也變得有些尷尬,自己出言太快了,竟然沒有仔細思索。
現(xiàn)在大漢天下皇室后裔多的是,雖然漢靈帝一系的沒有了,但是比劉璋這個皇裔更根正苗紅的大有人在。
但是說到資格,現(xiàn)在去其他地方找個天子回來,有劉璋稱帝那么名正言順嗎?
一旦曹軍找個皇裔回來擁立,那簡直就是逼劉璋稱帝,而且劉璋稱帝更加說得過去,至少比一個旁支的新皇帝好。
到時候曹軍可就大大的被動了。
華歆意是維護曹操的權(quán)威,華歆這樣的人,迎合主上才是他的目標,所以剛才聽到司馬懿計策有貶低曹操的意思,才一時失口。
這時曹操卻朗聲笑道:“哈哈哈,無妨,無妨,上表就上表,難道給劉璋上一道表,還能掉塊肉不成,仲達,你繼續(xù)說。”
司馬懿行了一禮,繼續(xù)道:“上表勸進劉璋為蜀王,將關(guān)中,以及穎水以西的土地,全部承認是劉璋的土地,另外,必須恢復(fù)三小姐與劉璋的婚禮。”
司馬懿說完,眾人都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司馬懿后來也聽說了曹操在許昌要將曹羨嫁給劉璋,可是因為許昌陷落太快,沒有成行。
而曹羨已經(jīng)是曹軍與川軍的老問題了,當初川軍攻下樊城就說嫁,曹羨逃婚了,許昌的時候說嫁,時間又來不及。
這時也應(yīng)該把這個問題了解了,雖然像司馬懿這種人,不會相信和親能有多大好處,但是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好處,也應(yīng)該付諸實施,更何況曹羨的事拖了這么久,是該有一個了結(jié)。
畢竟想要和平,不止是曹操想,世族想,他司馬懿個人也想。
“勸進蜀王,承認土地,和親,恩,相都答應(yīng)了,還有什么嗎?”
曹操知道曹羨不想嫁,可是這個時候曹操也不會考慮一個女兒的感受,另外兩個嫁給劉協(xié)的女兒守寡,自己都還去看過呢。
這點屈辱,比起承認土地來說,實在不值一提,連承認土地和勸進,曹操都能照辦,嫁個女兒有什么。
“剩下還有一條。”司馬懿抬頭看向曹操,突然跪了下去:“司馬懿請求丞相加封王爵。”
司馬懿五體投地,態(tài)度恭謹,可是滿堂卻大嘩,人人驚呼。
曹操皺眉道:“仲達,此刻相加封王爵恐怕不妥吧?我們勸進了劉璋,然后自己加封王爵,豈不是觸怒劉璋?這是用一個虛名,削弱了謀和的籌碼啊。”
司馬懿抬起頭道:“非也,謀和不是求和,如果我們?nèi)墙o的好處,不讓劉璋知道我們戰(zhàn)的決心,是萬萬不可的。
丞相加封魏王,就是告訴劉璋一個明確的信號,我們只是希望和平,但是我們不害怕戰(zhàn)爭。
據(jù)我所知,川軍也有顧忌,只要我們點明他們的弱勢,再給他們一個停戰(zhàn)的理由,或者說是停戰(zhàn)的臺階,那他們?nèi)绻娴脑敢庾h和,也就議和了。
而割土勸進,下嫁三小姐,就是這個臺階,可是我們?nèi)绻唤o出一個敢戰(zhàn)的信號,那川軍說不定以為我們軟弱,真的攻打過來了。
而且丞相若不加封王爵,就真的比劉璋低一等了,這對我軍非常不利,實際上我們既然在一邊議和一邊備戰(zhàn),川軍都能忍受的話,怎會忍不下一個王爵。”
曹操聽了司馬懿的話,沉思良久,司馬懿看著曹操皺眉,眼角的余光卻看向了荀彧荀攸叔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