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長孫康寧的危機
李綱的理由非常充足,長孫康寧從西征開始,到中原大戰(zhàn),到南征,到今日的北伐,每次都承擔了籌措軍資的重任,但每次都是以朝廷未來的利益做交換,拋開新興勢力的崛起不說,僅以財經(jīng)方面來講,巨商富賈們就以最低的價格購買了大量占領(lǐng)區(qū)的土地、礦山、園林等資源,壟斷了交子、運輸?shù)戎T多行業(yè),獲取了驚人的財富。 按照李綱的推算,未來朝廷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每年賦稅收入的一部分都要用來償還因為戰(zhàn)爭而賒貸的錢款本息,這將嚴重影響中土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所以李綱認為,目前緩解財政危機迫在眉睫,統(tǒng)一中土的戰(zhàn)爭可以稍加延遲,以便給朝廷贏得喘息的時間。假若李虎無視朝廷的財政危機,執(zhí)意要馬上發(fā)動北伐,那么向巨商富賈賒貸錢款的相關(guān)政策就要做出重大修改,以維護朝廷的利益。 李綱的意思很明白,今日朝廷平定了東南,威望有了,實力有了,錢糧也有了,今非昔比了,在賒貸錢糧一事上沒有必要再和巨商富賈們討價還價,更不能像過去一樣賤賣王國的未來利益。 如果按照李綱的意見辦,那么等于斷絕了朝廷向巨商富賈賒貸的路。朝廷在不動用武力進行強行擄掠的情況下,只有與巨商富賈們進行利益交換,不存在無償援助一事,畢竟朝廷擁有絕對強勢,一旦出爾反爾,那巨商富賈們就血本無歸了,所以在賒貸之前,必須給他們利益上的好處,這也算是朝廷的一個變相承諾。 李綱挺身而出,義正嚴詞,憤怒地責斥長孫康寧,立即得到了黃涉、柴云等宰執(zhí)大臣們的響應(yīng),樞密院的劉延慶也緊隨其后,支持李綱的意見。御前司有九位宰輔,除掉李虎,四個人反對,董小丑和原野保持沉默,唯獨范直昌和胡涂支持長孫康寧,這使得局勢對長孫康寧非常不利。 商討未果,御前司的重臣們不歡而散。 = 李虎留下了長孫康寧,又叫謝一刀把董小丑請到了書房,他打算和董小丑好好談一談。 長孫康寧忐忑不安,他現(xiàn)在雖然和漢王府走得非常近,但李虎離開長安已經(jīng)兩年了,李虎的想法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他一無所知。從今天御前司的會議來看,李虎似乎并不真正急于北伐,相反,他好象有意利用北伐來探知朝中重臣們的心思,以此來揣測朝堂局勢的發(fā)展。 李虎一直在翻看長孫康寧的奏議,連頭都沒有抬。這份方案很詳細,其中的解說也很透徹,從這份方案里可以看到長孫康寧嚴謹?shù)膽B(tài)度以及他對財經(jīng)熟悉的程度,而尤其讓李虎感嘆的是長孫康寧的坦誠,他并沒有故意隱瞞巨商富賈們從這份方案里所獲得的好處,他的原則就是互利互惠,追求的是長遠利益。 李虎合上文卷,慢慢站起來,在屋內(nèi)一邊來回踱步一邊思考。 李綱的反對,黃涉和柴云的反對,劉延慶的反對,歸根到底都是因為各自所代表的勢力在利益上的損失越來越大,這種損失冠上王國和朝廷的“大帽子”,那就成了國家利益的損失,這讓李虎左右為難,無法決斷。 “今天相公指責你,你為什么不辯解?”李虎走到長孫康寧面前,停下問道。 長孫康寧翻身欲起,坐著回答未免太不禮貌了。李虎搖搖手,示意他坐著回答,不要太拘束。長孫康寧很尷尬,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李虎沖著他笑笑,“你我已經(jīng)是一家人了,還這么拘禮干什么?坐著說,我不會認為你失禮的。” 這句話說得長孫康寧心里暖洋洋的,眼圈不由自主地就紅了。太感動了,不僅因為李虎承認了他在未來皇族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李虎擺明了就是支持他,像羅思南一樣堅決支持他,這是最重要的。他也想干一番大事,也想利用這個空前的機會創(chuàng)造歷史,更想把中土打造成一個空前繁榮的人間樂土,但他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了,新興勢力的根基也太薄弱了,唯一可以幫助他實現(xiàn)愿望的就是李虎。只要李虎支持他,憑借李虎手上的權(quán)力,憑借李虎強悍的武力,足以讓他盡展平生所學,實現(xiàn)自己遠大的抱負。 長孫康寧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給李虎行大禮。 “這是干什么?”李虎急忙把他扶住了,“我都說了,我們是一家人,有話盡管說,即使說錯了,我也不會責怪你。” “這是感謝大帥救命之恩。”長孫康寧動情地說道,“大帥在數(shù)千里之外還記掛著我,請王妃派人保護我,這份恩情我長孫康寧即使粉身碎骨也難以報答。” 李虎的眉頭頓時皺了起來,“出事了?” “在過去的兩個月里,刺客曾三次試圖暗殺我,但因為王妃派了高手在我身邊日夜保護,刺殺均沒有成功。”長孫康寧說到這里的時候,眼露恐懼之色,顯然心有余悸。 “我怎么不知道?”李虎吃驚地問道。 “王妃叫我不要說。”長孫康寧說道,“還命令我身邊的人絕對保密,不要有絲毫的泄漏。” 李虎略一思索,便明白了羅思南的用意,她不想把京城搞得風聲鶴唳,只要自己回京了,長孫康寧的安全也就有了保障。 李虎搖搖頭,伸手拍拍長孫康寧的手臂,“這件事我會派人處理。你回答我剛才的問題,你為什么不辯解?” “我其實也不贊成大帥馬上北伐。”長孫康寧猶豫良久,鼓足勇氣說道,“連年征戰(zhàn),不管是朝廷還是軍隊,甚至中土的百姓,都已經(jīng)不堪重負,急需休養(yǎng)。” 李虎笑著點點頭,“那么,你認為我何時北伐合適?” “兩年后。”長孫康寧說道,“兩年后,我保證朝廷的財政危機會得到極大的緩解,軍隊也有足夠的錢糧進行征伐。” 李虎想了一下,問道:“沒有其它原因了?” 長孫康寧苦笑,“即便我不說,大帥也一清二楚。” 李虎沒有說話,緩緩走到窗邊,望著窗外漆黑的夜空,凝神沉思。良久,他突然轉(zhuǎn)身,對長孫康寧非常堅決地說道:“半年,我給你半年時間,你必須給我籌措到三千萬貫到五千萬貫的軍需。” 半年后,也就是明年的開春,這個時間太倉促了。長孫康寧估算了片刻,正要說話,李虎搶先說了,“你對北方的形勢不了解,朝廷里的宰執(zhí)大臣們也一樣,他們誤以為我?guī)椭醯と藦蛧闷醯と说牧α烤涂梢誀恐平饑鋵嵾@是一個錯誤的判斷。” “錯誤的判斷?”長孫康寧驚訝地問道,“大帥得到什么新消息?” “首先,契丹人復國的愿望非常強烈,他們不僅僅需要一個皇帝,一個宮帳,更需要收復昔日的國土,奪回自己的家園,所以,契丹人不會甘心情愿地聽從我的擺布,唯我馬首是瞻,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復國大計;其次,金國在失去了東南叛逆這個盟友之后,和我們在中土形成了兩強對峙,在北方則和契丹人還有大漠諸蕃直接對抗,女真人已經(jīng)腹背受敵,他們勢必要想盡辦法扭轉(zhuǎn)被動局面,牢牢控制住河北和幽燕,確保他們的國力持續(xù)增長。”李虎輕輕揮動了一下手臂,冷笑道,“我們想獲得喘息的時間,難道敵人就給我們這個時間嗎?這未免太過異想天開了。” 長孫康寧想了半天,問道:“大帥的意思是,金賊要反撲?” “金賊要反撲,但戰(zhàn)場在大漠,而不是河北。”李虎憂心忡忡地說道,“一旦女真人在大漠上取得了優(yōu)勢,那我們就被動了,所以我們要主動攻擊,要配合契丹人和大漠諸蕃聯(lián)手夾擊女真,搶回戰(zhàn)場主動權(quán),牢牢控制整個戰(zhàn)局的發(fā)展。” 長孫康寧這才明白李虎的心思。李虎的心里不僅僅裝著中土,還裝著大漠和東北,他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和判斷遠遠超過了長安朝廷,兩者看待時局的基礎(chǔ)完全不一樣,所以在決策上更是相差甚遠。 “有傳言說,大帥正在派人和金賊秘密議和。”長孫康寧嘆了口氣,“如果他們知道大帥馬上就要發(fā)動北伐,肯定會目瞪口呆。” 李虎走到案幾邊上,拿起長孫康寧的那份文卷,沖著他搖晃了幾下,“我同意你的辦法,你馬上安排聯(lián)合商會給我籌措錢糧,越多越好。” 長孫康寧猶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說道:“但是,御前司并沒有拿出最終決策,大帥這么做……” “我是攝政王,國事由我全權(quán)處理,最終決策還是由我來下。”李虎淡淡地說道,“長安的事在你看來很復雜,但在我看來很簡單。我問你,我的敵人是誰?” 長孫康寧嚇了一跳,臉色頓時變得很難看。這句話,他萬萬不敢回答。 “東南各州的新政推行的如何?”李虎忽然轉(zhuǎn)移了話題。 “很不順利。”長孫康寧說道,“因為長安無法在短期內(nèi)派出大量官員,無法在最短時間內(nèi)把東南舊官僚全部置換掉,所以目前各州縣的大部分官員還在留任,這導致新政推行阻力重重,尤其貨幣的統(tǒng)一更是難上加難。” 李虎考慮了片刻,對長孫康寧說道:“回去擬一份加快穩(wěn)定東南的策議給我,越快越好。另外,你明天和夫人來一趟,我們具體商議一下羅蘭大婚的事。” 長孫康寧急忙答應(yīng),“羅使相何時回京?” “正在路上,再有半個月就可以到長安了。” = = =(未完待續(xù),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jié)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