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五月紀事
初三日上午巳時,金軍在白馬津掘開黃河大堤,黃河大水一泄而下,咆哮兩百余里,先是進入濟水,直沖梁山泊,接著繼續(xù)南下,分別沖進了汴河和泗水,由此分流入淮,進入大海。 洪水肆虐了中原、山東和淮南,幾十萬百姓死難,數(shù)百萬百姓受災,這是自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黃河滄州決堤以來,中土遭遇到的最嚴重的一次災難,并導致黃河再一次改道。 白馬津決口太大,李虎幾次試圖堵塞,但這終究不是人力所能挽救,只能作罷。 大水過后,難民如潮,餓殍遍野。 李虎下令,代北、太原、中原結束戰(zhàn)事,三地軍隊鎮(zhèn)戍要隘,嚴防死守。 這一仗的戰(zhàn)果被大水沖得一干二凈,長安朝廷不惜一切代價賑濟災民,疏浚水道,竭盡全力穩(wěn)定局勢。 就在這個危急時刻,長安傳來消息,皇帝因為心憂國事病倒了,但僅僅過了三天,五月二十八日,傳來驚天噩耗,皇帝駕崩了。 李虎日夜兼程,趕赴長安。 = 與此同時,黃龍府也陷入了激烈的權力斗爭。 完顏斡魯在太原遭受重創(chuàng)之后,河東虎烈軍乘勝追擊,連奪承天軍堡寨和井徑,威脅真定府,迫使宗翰無力回援幽燕。 宗翰的援兵到不了幽燕,而代北虎烈軍又在猛攻居庸南關,燕京的形勢一天比一天危急。 就在此刻,中原戰(zhàn)局發(fā)生驚天劇變,宗望掘開了黃河大堤,給了李虎沉重一擊,不但把李虎阻擋在黃河南岸,更把李虎拖進了一場空前危機,金國因此迅速扭轉(zhuǎn)了危局。 河東虎烈軍因此停止了攻擊,代北虎烈軍也停止了攻擊,金軍僥幸度過危機,牢牢守住了幽燕、河北和山東。但是,宗望病情惡化,于五月十一日病逝。 宗望的病逝,不但讓金軍反攻代北的計策就此擱置,而且迅速引起了黃龍府權力震蕩。 經(jīng)過一番激烈交鋒,五月底,金國皇帝下旨,召請完顏杲、宗翰返回黃龍府,商討國事,實際上就是重新分配權力,構建新的權力平衡。 = 東南宋廷乘機招募流民,急速擴軍,一月之內(nèi),吳敏、辛興宗就募軍二十萬,在南京應天府、徐州、亳州和宿州之間構筑了一道牢固防線,并完全控制了淮南東西兩路,再加上淮河和長江兩道天險,東南宋廷至此終于穩(wěn)定下來。 天下三分格局,就此形成。 五月底,吳敏奉旨進入山東,和駐守山東的金軍統(tǒng)帥完顏撻懶商討結盟共擊李虎。 = 六月初二,李虎抵達洛陽,副相黃涉、同簽書樞密院事折可求出城迎接。 李綱、李復、趙明誠、劉延慶、張孝純等中樞大臣已經(jīng)先行趕赴長安。黃涉和折可求留下來會合李虎、董小丑和柴云,隨后奔赴京師。眾人稍加寒暄后,便換馬乘車,馬上上路。 李虎和黃涉同車。黃涉非常憔悴,眼窩深陷,顴骨高聳,看上去疲憊不堪。李虎關心地看著他,“身體還好嗎?” 黃涉搖搖手,一臉不堪,“賑濟的事怎么樣?” “宗澤和岳飛接受了我的建議,把災民盡可能送往江淮,以緩解我們的壓力。”李虎神情苦澀,“東南宋廷要收買人心,要擴建軍隊,不會吝嗇錢糧,相信災民們可以得到妥善安置。” 宗澤做為東京留守,全權負責中原軍政,而岳飛現(xiàn)在是東京副留守,輔佐宗澤,實際統(tǒng)領中原虎烈十個軍。李虎離開中原,中原的軍政大事就由宗澤和岳飛全權處理了。 黃涉聽完李虎的話,嘴角抽動,眼里的怨恨之色越來越濃,突然,他咬牙切齒,一拳砸到了車廂上,“宗望那個惡賊,死有余辜,老天都不會饒恕他。大好的形勢,就這么給一場大水沖得一干二凈,太冤了。” 李虎苦笑,想到已經(jīng)病逝的宗望,想到那些無辜死去的百姓,想到眼前的危局,心里紛繁復雜,百般惆悵。 “聽說你拒絕了女真人的議和要求?”黃涉問道。 “我把女真使者殺了。”李虎冷笑道,“我絕不會和屠殺中國百姓的蕃虜議和,絕不會。我回書給吳乞買,我告訴他,我要血屠黃龍府,今日決堤之仇我要血債血還。” 黃涉本想勸兩句,但看到李虎眼里的濃烈殺氣,又把嘴巴閉上了。現(xiàn)在李虎正在暴怒的時候,說什么議和只能遭到李虎的痛斥,還是等一等再說吧。 “這場大水讓金人贏得了穩(wěn)定幽燕、河北和山東的時間,讓東南叛逆贏得了擴張軍隊增長實力的時間,三分天下格局已經(jīng)形成,雖然我們沒有在三分格局中取得明顯優(yōu)勢,但好歹我們奪回了代北,稍稍還是占了一點便宜。” “但也把我們的主力牽制住了。”李虎搖搖頭,對代北局勢并不看好,“老霍來信,極力勸說我遏制契丹人,以免養(yǎng)虎為患,他這種態(tài)度顯然代表了虎烈府大多人的意見,他完全沒有看到我們現(xiàn)在的困境。在這個世上若想稱霸,首先要有實力,遠遠超過他人的實力,沒有實力你遏制誰?這么簡單的道理他竟然都不懂?只要我統(tǒng)一了中土,契丹人算什么?老子跺跺腳就能滅了它。” 黃涉聽出來李虎的意思,馬上勸道:“老霍也是大山會盟的兄弟,以他的資歷,出任宰執(zhí)的資格都有。以我看,還是讓他主掌虎烈府吧?” “不行,他的私心太重,眼光也非常狹隘,讓他坐鎮(zhèn)虎烈府,代北馬上就要出事。”李虎一口否決,“我打算叫小活寶主掌虎烈府。” “寶帥?他是渤海人。”黃涉吃驚地說道。 “渤海人怎么了?我不管他是什么人,我只要他忠誠就行。”李虎冷聲說道,“耶律馬哥現(xiàn)在統(tǒng)領大半個代北了,但高寶龍呢?高寶龍和渤海人一直跟我打天下,我就他向東,他絕不往西。這次代北大戰(zhàn),他和耶律馬哥一樣建功,但我把大半個代北都交給耶律馬哥了,卻沒有給他任何封賞,甚至還叫他日夜疾馳支援太原?他有怨言嗎?他沒有,他帶著渤海軍從代北殺到太原,又從太原殺到井徑,這樣忠誠的渤海人,到哪找去?” 黃涉不敢再說了。高寶龍是渤海大王,渤海大王主掌虎烈府,鎮(zhèn)戍代北,和耶律馬哥互為牽制,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另外,這可能是李虎給虎烈將帥們的一個暗示,虎烈府不但已經(jīng)置于大元帥府之下,而且隨時可以撤消,藩鎮(zhèn)在未來何去何從,還要看變革的推進過程,誰也不要指望將來自己會成為一方重鎮(zhèn)。 “總帥打算何時叫王妃回來?” “先把皇統(tǒng)的事解決掉。”李虎說道,“然后我把西北的人調(diào)一批出來,進一步削弱西北將門對西北軍的控制,以便在西征之前,完成對西北軍的整編。做完這些事之后,西北穩(wěn)住了,我就叫王妃回長安。” 黃涉暗自吃驚,摸著胡子想了半天,小心翼翼地說道:“總帥,是不是太急了?欲速則不達啊。” “快刀斬亂麻。”李虎用力一揮手,“時間越長,這些西北將門對我的威脅越大,乘著現(xiàn)在西北軍實力不濟,黨項人又無法對我形成威脅的情況下,迅速解決掉。” 黃涉知道李虎心意已決,而且這次李虎乘著中原大戰(zhàn)的機會把折家、楊可世,還有韓世忠、吳玠這些西北新一代領軍人物都給控制了,的確有條件對西北軍進行大刀闊斧的整頓收編了,但是黨項人卻是個難題。 “黨項人雖然對我們形成不了威脅,但就目前的形勢來說,這始終是個禍患,如鯁在喉,不拔不行。”黃涉試探著問道,“總帥是打算先打西北,還是在平定東南之后再打西北?” “等劉韐出使回來再說。” 劉韐到賀蘭山去了,主動議和。這次李虎全取代北,隔斷了女真和黨項之間的聯(lián)系,這對黨項人來說,是個打擊,對劉韐在談判中取得優(yōu)勢有幫助。 “黨項人不會甘心做個藩王。”黃涉對此不抱希望。 “我也不指望黨項人會答應。”李虎說道,“我之所以叫耶律馬哥統(tǒng)領大半個西北,甚至答應他,只要他能平定倒塌嶺,倒塌嶺就是他契丹人的地盤,這其中的原因你當真不知道?” “這我當然知道。”黃涉笑道,“總帥打算利用耶律馬哥的威名,結盟大漠諸蕃,一方面確保代北安全,一方面威脅金國,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唆使大漠諸蕃攻打黨項人,但是,這需要時間,也需要時機,而對我們來說,當前必須要解決財賦拮據(jù)問題,否則總帥拿什么西征黨項?” “這是你個人的意思還是宰執(zhí)們的意思?” “迅速平定東南,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財賦,才能西征,才能攻打女真,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李虎搖搖手,斷然說道:“這個問題不要和我爭。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在目前天下三分的格局下,如果我們不先把黨項人解決掉,就永遠無法平定東南。” 李虎既然把話說得這樣堅決,黃涉也只好翻白眼。 “至于財賦的問題,我已經(jīng)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宰相和你,但你們一直沒有給我答復。”李虎皺皺眉,十分不滿,“燕青什么時候到長安?” “新皇登基大典的時候,他肯定能到。” 黃涉猶豫了半天,還是忍不住說到了財賦,“你召集關陜和西南一帶的富豪巨賈共議財經(jīng)變革之策,這勢必牽涉到財經(jīng)變革的核心問題,抑兼并還是不抑兼并。值此中興之刻,朝廷需要大量的錢財,如果不抑兼并,藏富于民,于國于民皆不利。” “所以我召集他們和朝廷一起商討這個問題。”李虎說到,“當務之急是朝廷急需錢糧,而這些富豪巨賈手里有錢糧,你們要做的就是,利用國策的變革,把他們手里的錢糧統(tǒng)統(tǒng)收上來,為朝廷所用,至于用什么辦法讓他們和朝廷互利互惠,那是你們的事,需要你們的智慧,否則朝廷要你們這些大臣干什么?” 黃涉目瞪口呆,不知道說什么好。你要搶就搶,偷偷摸摸的干什么?把我們拉出來,用變革來做擋箭牌,就能搶到錢糧? = = =(未完待續(xù),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jié)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