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我虞爾詐
大宋建興元年(公元1126年),八月。 = 八月初一,皇帝出京,御駕親征,殿前司馬諸班直和殿前侍衛(wèi)親軍扈從左右。 同知樞密院事折彥直奉旨迎接漢王李虎。 李虎率軍進(jìn)入京畿地境,向中牟進(jìn)發(fā)。折彥直打馬狂奔,于黃昏時分在鄭渠鎮(zhèn)截住了李虎。 “陛下于今日上午辰時正率軍出京,御駕親征。”折彥直汗流浹背,見到李虎后,連汗都顧不上擦,氣喘吁吁地說道。 李虎笑笑,這個結(jié)果比自己預(yù)想的要好,關(guān)鍵時刻皇帝和童貫還是不敢和自己針鋒相對。李虎有些得意,笑著問道:“童貫?zāi)兀俊薄 巴炁闶淘诨实凵磉叄瑥埌畈⒂钗奶撝袃晌辉紫啻韲隆!薄 ±罨⑽⑽Ⅻc頭,和身邊的柴云、原野交換了一下眼神,繼續(xù)問道:“給我們的糧草武器呢?” “正在運往黎陽。” 李虎凝神沉思,手上馬鞭慢慢轉(zhuǎn)動著,沒有說話。 “折使相,河北戰(zhàn)場可有最新消息?”柴云問道。 “李綱來書,岳飛率軍殺出了金軍包圍,目前正在邢州一線阻擊敵人。”折彥直臉顯憂色,語氣十分沉重,“種師道病倒在大名府,折可求正在率軍北上救援姚古。” “姚古還在深州堅持?”柴云驚喜地問道。 “據(jù)斥候探查,姚帥依舊堅守在靜安城,和金軍鏖戰(zhàn)。”折彥直嘆道,“但姚帥糧草武器有限,據(jù)我們的估計,他堅持不了多久,一旦糧草告罄,他不得不突圍。此刻金軍將其團(tuán)團(tuán)包圍,姚帥如果強(qiáng)行突圍,在沒有救援的情況下,必定全軍覆沒。” “西北軍的楊可世、楊惟忠、姚平仲、劉光世、趙明、楊志各部何時渡河北上?”柴云馬上問道。進(jìn)入河北戰(zhàn)場的虎烈軍主力只有七萬人,這個兵力明顯不夠,所以柴云希望留駐黃河南岸的西北軍全部渡河北上,兩軍聯(lián)手作戰(zhàn)。 折彥直看看李虎,微微皺眉,“他們將隨同皇帝一起渡河北上。”皇帝好不容易出京了,西北人的計劃好不容易成功了,正是誅殺童貫的最好機(jī)會,在沒有殺死童貫之前,這些留駐黃河南岸的西北軍當(dāng)然不能倉促北上。西北軍全部到了河北,西北人拿什么誅殺童貫,控制權(quán)柄? “怎么?你認(rèn)為折可求那幾萬人可以救出姚古?”柴云佯裝吃驚,“折使相,姚古帶著幾萬人馬據(jù)稱堅守,金軍急切間打不下來,勢必要一邊包圍姚古,一邊攻擊我救援大軍。岳飛在趙州陷入金軍的圍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折可求獨自北上,孤軍深入,極有可能重蹈岳飛之覆轍,朝廷應(yīng)該下旨,叫楊可世帶著大軍以最快的速度北上攻擊,以策應(yīng)和支援折可求。” “陛下堅持要留下他們戍守京畿,保護(hù)汴京。”折彥直也裝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悲苦神情,“現(xiàn)在唯一可以扭轉(zhuǎn)河北戰(zhàn)局的就是虎烈軍了。” “董帥和契丹大王、渤海大王還在懷州,就算他們?nèi)找辜娉蹋s到葫蘆河一線也要十天左右的時間。”柴云一臉絕望,“來不及了,肯定來不及了。” 折彥直面色如冰,嘴角不停地抽搐著,兩只眼睛死死盯著李虎。 “傳令吧。”李虎轉(zhuǎn)頭對原野說道,“請董帥、胡帥、契丹大王、渤海大王率軍即刻趕赴黎陽,等待我的攻擊命令。” 原野正要去擬寫命令,李虎又把他喊住了,“再告岳飛、盧俊義、林沖、羅蘭,馬上集結(jié)軍隊向冀州前進(jìn),會合折可求部,不惜一切代價殺進(jìn)深州,救出姚古。” 折彥直臉色轉(zhuǎn)暖,目露感激之色。 柴云則當(dāng)即提出異議,“岳飛剛剛撤出趙州,金軍正在隨后追殺,此刻把他們調(diào)到冀州戰(zhàn)場,那么邢州必將丟失,金軍可以直殺邯鄲,威脅黃河防線。” “董帥很快就可以趕到黎陽,楊可世的軍隊就在黃河南岸,就算邯鄲丟了,黃河防線也固若金湯。”李虎說道,“現(xiàn)在李綱、劉韐親自坐鎮(zhèn)邯鄲,而邯鄲城高大堅固,另外聽說磁州知州宗澤這段時間招募了大量的河北義軍,有了這些人,我想邯鄲城不但可以守住,還能把金軍牢牢拖在城下。” “總帥,岳飛各部連續(xù)作戰(zhàn),損失一定非常大,拿這樣一支軍隊去救援姚古,結(jié)果可想而知。”柴云再度相勸,“就算最后我們把姚古救出來了,但我們的損失肯定遠(yuǎn)遠(yuǎn)超過被救出來的軍隊,我們得不償失啊。” “我知道。”李虎說道,“我們可能犧牲四五萬人才能救出一兩萬人,但這個代價值得。虎烈軍和西北軍是生死兄弟,生死兄弟就要不離不棄,即使他們死了,我們也要把他們的尸體帶回來。” 折彥直被李虎這句話感動了,雖然他明明知道李虎不是這樣的人,知道李虎另有目的,但還是被這句話感動得熱淚盈眶。 柴云啞口無言。他知道李虎的目的,李虎就是要利用這一仗,利用幾萬將士的生命來收買西北軍的人心,收買西北將士。 李虎沖著原野揮了揮手。原野撥轉(zhuǎn)馬頭,馬上下去傳令。 = 天黑了,虎衛(wèi)軍停下休息。因為要盡快趕到皇帝行營,李虎要帶著軍隊連夜趕路,所以休息的時間僅僅只有一個時辰。 李虎、折彥直、柴云等人圍在地圖邊上,他們的目的地是封丘。皇帝將在封丘和李虎會合,然后一同北上。 李虎隨便吃了點東西,然后把折彥直拉到了一邊,嚴(yán)肅地問道:“皇帝決定渡河了?” “你說呢?”折彥直反問道。 李虎笑笑,眼里露出一絲嘲諷之色,“最近汴京還在和金國秘密議和?” 折彥直點點頭,“秦檜昨天從洛陽返回,今天就北上燕京了。” 提到秦檜,李虎不禁來了興趣,“這個人是不是一直主張議和?” “這個人很有心計,也很有野心,對官場爾虞我詐這一套得心應(yīng)手,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折彥直說道,“他是兩浙江寧人,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進(jìn)士及第。因為占了東南人的便宜,他一直想擠進(jìn)蔡京的圈子,但資歷太淺,僅僅在太學(xué)做了個學(xué)正。不過正因為如此,蔡京倒臺后沒有受到牽連,繼續(xù)在京中為官。年初金軍包圍汴京,他是議和使臣之一,當(dāng)時他堅持只割讓燕山府一路,但最終沒有成功。因為議和成功,他被升職,做了殿中侍御史。這次朝廷和金國秘密議和,他再次做了議和使臣,但他堅持拖延之策,不愿意把河北割讓給金國,和金國劃河而治。” “哦?”李虎非常驚訝,“這么說,這個人還不錯。” “做官嘛,首要之務(wù)就是顧及自己的前途。割讓河北一旦成為事實,秦檜的前途也就非常渺茫,這是顯而易見的,所以秦檜當(dāng)然能拖就拖。”折彥直說道,“不過汴京文臣普遍堅持議和,在他們看來,你才是大宋最危險的敵人,所以這次你帶著虎衛(wèi)軍剛剛揚(yáng)言要進(jìn)汴京,幾乎所有的文臣即刻上奏,督請皇帝御駕親征。皇帝本來還想拖一拖,但朝堂上懇請他御駕親征的呼聲太大,他根本沒辦法拖延。” 李虎笑了起來,“皇帝膽子很大嗎?這時候御駕親征,他就不怕汴京出事?我以為他還要拖一段時間。” “汴京的確要出事。”折彥直湊到李虎身邊,壓低聲音說道,“昨天黃昏時分,童貫去了龍德宮。” 李虎暗自吃驚。李師師說得不錯,老皇帝絕不會輕易認(rèn)輸,看樣子汴京真的要出事了。 “童貫去看看老皇帝,這有什么不對?”李虎不動聲色地問道。 “我得到消息,說童貫打算帶著皇帝到東南重建朝廷。”折彥直說道,“這次議和一旦成功,大宋和金國就要劃河而治,汴京也就不再合適做都城了,而且現(xiàn)在形勢非常不好,皇帝南遷東南也是大勢所趨啊。” “所以,你相信這個消息是真的,是嗎?”李虎佯裝吃驚,臉色大變,“皇帝和童貫掉頭一跑,我們就要和金國打個兩敗俱傷,他們則坐山觀虎斗,伺機(jī)出動,這真是個好計策啊。”接著他兩眼一瞪,厲聲問道,“你為什么瞞著我,直到現(xiàn)在才告訴我?” “我也才知道。”折彥直說道,“你逼著皇帝御駕親征,有意挾持皇帝,童貫立刻慌了手腳,隨即打算放棄皇帝,帶著老皇帝南下了。” “這都是你的猜測。”李虎冷笑道,“你的目的就是要殺童貫。” “你不想殺童貫?”折彥直反問道,“你不殺童貫,我們能控制汴京?” “到底是你西北人控制汴京,還是我控制汴京?”李虎逼問道。 “當(dāng)然是我們聯(lián)手控制汴京。” “但我現(xiàn)在還不想去汴京。”李虎鄭重說道,“如果我們不能在河北戰(zhàn)場擊敗女真人,那我們就算控制了汴京,也堅持不了幾天。” 折彥直暗自冷笑。李虎的意思很明白,他要繼續(xù)留著童貫,利用童貫來牽制西北人,維持汴京的穩(wěn)定,但等到河北大戰(zhàn)決出了勝負(fù),不管是西北人還是童貫,都是李虎的囊中之物。不過,西北人不想成為李虎嘴里的豐盛大餐。 = = =(未完待續(xù),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jié)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