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李清照
李虎不以為意,依舊笑呵呵地說道:“太上皇駕崩了,你們就可以成親,但在這之前,不要給我惹出是非,更不要讓我太難做。” “總帥,你真的誤會了,我和她僅僅是姐弟關(guān)系,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李虎根本不相信。如果是要好的朋友,那天燕青會冒著被自己責斥的危險,拼死進諫?“我并沒有折開你們的意思。”李虎笑道,“如果你覺得這樣不好,那我就想個辦法,讓李師師徹底消失,然后你就金屋藏嬌吧。” “不,不……”燕青極力辯解,把自己和李師師的交往過程大概說了一下,“我是因為周老爺子的關(guān)系才認識李師師的,而李師師之所以愿意照撫我,是因為她把我當作弟弟來看待。如果她和我有那種關(guān)系,她敢在背后給我撐腰?我敢在汴京城招搖過市?” 李虎這才相信了。的確,如果燕青上了李師師的床,給太上皇戴了綠帽子,燕青恐怕早就尸骨無存了。 “那你再給李師師安排一座宅院。”李虎說道,“她的事,以后就歸你負責。”停了片刻,他又說道,“過段時間,洛陽可能也有戰(zhàn)火之災,出于安全考慮,我建議你把她送到長安。” 燕青聽了這話,連聲道謝。他知道李虎馬上要召集中樞商議對策,隨即告辭。李虎一直把他送到了書房外的回廊上。兩人隨意閑聊著。李虎說自己缺乏人手,尤其西北更是缺少舉足輕重的文臣,詢問燕青是否能舉薦一些賢能之士。 大宋年年取士,官員太多,很多賢能之士因為沒有門路,終其一生都無法展示才學。同樣,因為官員太多,各級府署的官吏基本上三五年一換,有些官員因為沒有后臺或者政績平平或者在任期間得罪了人,此后也就閑居在家,再也沒有機會走上仕途了。 燕青在汴京這些年接觸了不少人,三教九流都有,應該認識一些郁郁不得志的才學之士。在李虎看來,這些人有真才實學,而對官場上的腐敗又深惡痛絕,自己如果大力提拔,必定可以得到一部分人的忠誠,這對虎烈府的發(fā)展有莫大的好處。 “總帥聽說過元佑黨人案嗎?” 李虎笑笑。燕青這句話說到點子上了。元佑黨人是舊黨,保守派,反對新政,反對變法。元佑黨人案把三百零九人定為元佑黨人,并刻于碑上。這三百零九人及其子孫世代不得為官,皇室子女也不得與他們的后代通婚,已經(jīng)締結(jié)婚約的也要取消,而他們的所有學術(shù)文章更是統(tǒng)統(tǒng)作為禁書予以銷毀。其后因為各種原因,元佑黨人碑廢棄了,元佑黨人后代的處境也逐漸好轉(zhuǎn),但政治待遇一直沒有得到改善。 廢帝主政后期,曾解禁元佑黨人的學術(shù)文章,而現(xiàn)任皇帝雖然下旨殺了蔡家及其黨羽,徹底否決了新政,卻沒有相應地改善元佑黨人及其子孫后代的境遇。 李虎要用人,要這些人對自己忠誠,當然以大量起用元佑黨人及其后代為最佳。雖然皇帝和朝廷沒有取消元佑黨人及其子孫后代不得為官的禁令,但李虎做為藩鎮(zhèn),可以不理睬朝廷的禁令,便宜行事。 “汴京有多少元佑黨人的后代?”李虎問道。 “朝廷不允許元佑黨人和他們的后代返回汴京,所以這些人大部分都在原籍,還有一些流放的人就不知下落了。”燕青說道,“據(jù)我所知,整個汴京只有一個元佑黨人的后代,而且還是個才華極其出眾的女人。” “誰?”李虎好奇心大起,不由得停下腳步,急切問道。 “她叫李清照。” “李清照?”李虎驚呼出聲。不可思議,自己竟然會聽到李清照的名字。在記憶里,老爹經(jīng)常說到這個女子,不但贊嘆她的才學,還對她用情極深。李清照,這個老爹最為牽掛的女子,竟然就這樣不可思議地出現(xiàn)了。這一刻,李虎恨不得馬上見到她,看一看這個老爹心里最愛的女人。 “總帥認識她?”燕青看到李虎吃驚的表情,詫異地問道。 “我認識她,我認識她……”李虎連連點頭,激動地說道,“她在汴京嗎?現(xiàn)在在汴京嗎?我馬上派人去接她。”李虎的腦海里突然涌出一個念頭,老爹是不是和她在一起?是不是到大宋找她了? “不,她在洛陽。”燕青疑惑地望著李虎,實在想象不出來,李虎怎么會認識李清照。 “什么?真的嗎?她在洛陽?”李虎欣喜若狂,一把抓住了燕青的手,“她怎么會在洛陽?” “李先生十分欣賞李師師的琴藝,和李師師情同姐妹。”燕青說道,“這次李師師到洛陽獻藝,汴京傳聞,說總帥對她不懷好意。先生甚為擔心,于是主動相陪。” “快,帶我去見她。”李虎用力拽著燕青的手臂,拉著他急步而行。 燕青抬頭看看天色,已經(jīng)是子夜時分,本想勸阻,但看到李虎急不可耐的樣子,只好帶著他直奔自己的府邸。 = 方進、王大忠?guī)е灏倩⑿l(wèi)隨行,急驟的鐵蹄聲霎時打破了黑夜的寧靜。 一行人馬剛剛走出百步,董小丑、毛軍、黃涉、柴云等人就匆匆趕來。他們是接到李虎的傳訊連夜趕來議事的,這時看到李虎深夜出行,不知道出了什么急事,紛紛圍上來詢問。 “你們回帥府等我。”李虎揮手說道,“我要去拜訪一位故人,馬上就回來。” 董小丑等人詫異不已。洛陽還有李虎的故人?有心跟上去看看,但李虎并沒有邀請,只好帶著一肚子疑問先去帥府了。 李虎給夜風一吹,激動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他從小就知道李清照這個人,知道她是父親最愛的女人,但對這個女人的情況卻一無所知。 李虎詢問燕青,燕青心想你既然認識她,怎么會一無所知?但他不敢質(zhì)疑,把自己所知道的情況全部說了出來。 李清照家世顯赫。她的父親叫李格非,是濟南府人,元佑后期的四大學士之一。李格非在仕途上的成功,得益于她的夫人王氏。 李清照的母親出自一個顯赫家族,是大宋名臣王拱辰的孫女。王拱辰是仁宗皇帝天圣八年(1030)庚午科狀元。這位才華橫溢的人物為人耿直,歷仁宗、神宗、哲宗三朝,為官五十五年,最后病死于檢校太師的任上。王安石變法時,王拱辰是堅決的反對派,因此被王安石視為異己,一度貶官出朝。王拱辰對新法的否定態(tài)度也傳給了他的孫女婿李格非。 李格非因文章而受知于蘇軾,成為蘇軾的弟子。蘇軾雖然反對新政,但他對舊黨也是頗為不滿,這個人物自始至終都遭到新舊兩黨的打擊。元佑黨人案爆發(fā)后,王拱辰?jīng)]有被打入元佑黨人藉,而蘇軾卻名列黨人碑上。李格非做為蘇軾的得意門生,理所當然成了元佑黨人。 這時候,李清照已經(jīng)成婚,她的郎君叫趙明誠,當時在太學讀書。趙明誠的父親叫趙挺之,和蔡京的關(guān)系不錯。蔡京出任宰相后,趙挺之受到重用,不遺余力地打擊元佑黨人,包括他的親家李格非都被他毫不留情地打為元佑黨人,列于元佑黨人碑上。趙挺之后來官至尚書右仆射,也就是右宰相,可謂顯赫一時。趙挺之做了宰相,就和蔡京過不去了,結(jié)果他死后,蔡京以趙挺之為元佑黨人的門生為理由,誣陷趙挺之庇佑元佑黨人,追奪贈官。 李清照隨父親李格非回老家濟南,趙明誠隨行。不久趙明誠因為趙挺之的關(guān)系,出任鴻臚少卿。趙挺之被蔡京誣陷后,趙明誠也被罷官,和李清照隱居十三年。宣和年間,因為朝堂權(quán)力斗爭的關(guān)系,蔡京被罷相,趙挺之一案隨即被翻了過來。趙明誠于是被重新起用,先后出任萊州、淄州知州。 山東叛亂迭起,山東地方官吏或多或少都要承擔責任。趙明誠因此被罷職,但因為他是著名的金石學家,太上皇非常賞識他,將其召回汴京,出任太學教授。李清照就這樣回到了汴京。 = 燕青在講述李清照的時候,李虎則為父親李長浩那份凄苦的戀情而悲傷。 李虎出生于元佑黨人案爆發(fā)那一年,而李清照則在元佑黨人案爆發(fā)的前一年結(jié)婚,也就是說,李長浩是看著李清照結(jié)婚的,甚至可能參加了李清照的婚禮。看到自己深愛的女人嫁給另外一個人,或者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心里的那份痛苦可想而知。 李清臣、王拱辰、蘇軾、趙挺之、李格非、蔡京……這些人當年都是汴京的風云人物,他們的后代在汴京也是風流才俊之士,以父親李長浩的才學,想必和趙明誠有很深的交情,可能就是一對好朋友。 李虎嘆了口氣。如果范直昌在就好了,他或許知道當年父親和趙明誠、李清照之間的恩怨。李清臣是新黨,而王拱辰、蘇軾、李格非都是舊黨,這或許就是父親和李清照無法走到一起的原因。 = = 注釋: 金石學: 金石學是以古代銅器和石刻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問,其實可以說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 金石學肇始于漢,魏晉至唐逐漸演進,到兩宋臻于極盛而中衰于元明,而到清代時又高潮復起,遂成顯學,有邁宋之績。這就是金石學史發(fā)展的大概。 金石學的研究對象屬零星出土文物或傳世品,未經(jīng)科學發(fā)掘;偏重于銘文的著錄和考證,以證經(jīng)補史為研究目的。形成于北宋,至清代正式有“金石之學”的命名。 從西漢開始,已有人研究古代文字,考釋古銅器,整理竹簡,記述古跡。但研究者少,無專著問世,沒有形成一門學科。北宋統(tǒng)治者獎勵經(jīng)學,提倡恢復禮制,對古物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出現(xiàn)熱潮;墨拓術(shù)及印刷術(shù)的發(fā)展,為金石文字流傳提供了條件。金石學逐漸產(chǎn)生。 宋仁宗時的劉敞,刻《先秦古器圖碑》(已佚),對研究金石有開創(chuàng)之功。徽宗時期的趙明誠著有《金石錄》,這是一部繼歐陽修《集古錄》之后, 規(guī)模更大、更有價值的研究金石之學的專著。 = =(未完待續(xù),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jié)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