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汴京最后的狂歡
李虎請宋江到河北去一趟,親自和張迪談談。大宋之所以在近年內產(chǎn)生越來越多的饑民,天災不是主要原因,人禍才是導致百姓破產(chǎn)的根源。義軍若想實現(xiàn)均貧富的目標,首要之務是修正國策,其次是要鏟除奸佞,而要達到這二個目標,無非兩個辦法,一是催毀大宋破后而立,一是攫取中樞權柄,自上而下實施變法改革。 從目前河北山東等地義軍的情況來看,形勢非常惡劣,義軍規(guī)模雖大,但各自為戰(zhàn),沒有形成合力,根本無法催毀大,只能破壞大宋。河北距離邊界近在咫尺,北虜虎視眈眈,有機會必定南下,這將給大宋和大宋百姓帶來一場浩劫,這大概不是義軍所希望看到的結局,所以,從現(xiàn)實出發(fā),河北義軍和虎烈府結盟,依靠虎烈府的援助生存下去,一旦機會成熟,虎烈府和義軍聯(lián)手脅迫汴京,逼迫汴京驅趕奸佞,修正國策,如此既可實現(xiàn)均貧富的理想,又能保住大宋國祚,讓中國更加富強。 機會成熟?什么機會?難道李虎也要造反?宋江吳用等人沒聽懂,不知道李虎所謂的機會是什么。 “使相如若讓張迪繼續(xù)留在河北,我們必須把話說清楚,讓張迪和河北義軍看到希望。”宋江試探著問道,“未來幾年,使相有何打算?” 李虎略微考慮了一下,隨即把汴京的皇統(tǒng)之爭,虎烈府和西北將門打算利用鄆王進入中樞,繼而撥亂反正的想法做了一番解說。從目前形勢來看,河北山東等地的義軍規(guī)模越大,此計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宋江等人恍然大悟,對當前錯綜復雜的局勢有了一些了解。 “現(xiàn)在汴京已進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為了平定各地叛亂,需要橫征暴斂以增加財賦,而這種做法又導致更多百姓揭竿而起。”李虎說道,“汴京能不能平定叛亂,不僅取決于自身策略的變化,還取決于外部因素,比如金國和西夏會不會趁火打劫發(fā)動戰(zhàn)爭。只要形勢足以威脅到汴京的安危,汴京就得向西北求援,我們隨即就可以南下。南下后我們將在皇統(tǒng)之爭中贏得勝利,等到鄆王登基,我們進入中樞,國策就可以得到修正,百姓就可以得到休養(yǎng)生息。” 李虎描繪了未來形勢的發(fā)展,這可以滿足宋江和梁山人的需求,同樣也可以給河北義軍以希望。 宋江接受了這個使命,愿意即刻趕赴河北。 李虎下令,任命宋江為虎烈府司錄參軍事,馬上到河北秘密會晤張迪。 = 十月,燕青從汴京來書。 因為河北山東叛亂越來越大,宰相王黼和知樞密院事蔡攸在朝野上下的聲討中不得不引咎請辭。皇帝想到了蔡京,想讓他第四次復出為相。 在皇帝主政的二十多年里,蔡京和童貫就是皇帝的左膀右臂,每到危機時刻,這兩人都能為皇帝分憂。童貫復出,平叛大戰(zhàn)始有起色,如果再把蔡京請出來,在國策修正上想必也會有所建樹,立竿見影恐怕不太可能,但迅速緩和朝野、官民之間的矛盾應該問題不大。 蔡京今年七十八了,身體不是很好,老眼昏花,難以承擔繁重的國事,再說,現(xiàn)在朝野上下對他的新政屢有抨擊,他再次復出的話,目標太大,但他不會因此放棄到手的權柄,所以他想了個辦法,向皇帝推薦了自己的得意門生白時中。 白時中在王安中到了燕山府路之后,代替他出任尚書右丞,兼領中書門下侍郎。這個人才華橫溢,向來忠誠于蔡京,在蔡京的照撫下步步高升,繼而也為皇帝所信任。 皇帝采納了蔡京的建議,拜白時中為特進、太宰兼門下侍郎,出任宰相,而李邦彥為少宰兼中書侍郎,為副相。趙野為尚書左丞,宇文虛中為尚書右丞,開封尹蔡懋為同知樞密院事。李綱出任太常少卿,馬擴則做為特使到金國去了。 = 白時中為相后,第一件事就是繼續(xù)打擊元佑黨人,他下令凡收藏習用蘇軾、黃庭堅之文者,馬上焚毀,如若違律,則以大不恭論罪。這擺明就是和西北對著干。你西北建議赦免部分元佑黨人,我不但置若罔聞,反而加重打擊,我倒要看看誰厲害。 宇文虛中和李綱等人則極力勸諫皇帝和部分宰執(zhí)大臣,鑒于目前國內形勢,不要故意激發(fā)汴京和西北之間的矛盾,文官和武將齊心協(xié)力,才是確保國祚穩(wěn)定。皇帝隨即警告白時中,適可而止,這個時候不要再鬧黨政了,但這件事還是在汴京引起了爭論,虎烈府和西北武將則直接上書,說白時中無視國難,蓄意激起矛盾,根本不適合為相,極力要求皇帝罷免白時中。 皇帝為息事寧人,急忙再請蔡京。蔡京哼哼哈哈地不答應,暗中則叫白時中奏請皇帝,在尚書省置講議局,給蔡京復出量身定做一個特殊機構。 當蔡京在為自己復出做準備的時候,皇帝迫于形勢接連下詔,一是廢除應奉局,停止花石綱,一是規(guī)定內外官以三年為一個任期,凡任期內成績優(yōu)秀者可繼續(xù)為官,試圖以此辦法來緩解冗官問題。 = 轉眼就到了十二月。 在這個月里,耶律馬哥率契丹軍撤到了倒塌嶺白達達部的黑水。這支軍隊有五萬多人,全部由契丹、奚、渤海、烏古、敵烈和室韋等諸蕃組成,其中還有一支背叛黃龍府的女真軍隊。這樣一支龐大軍隊如果到了云內,勢必給虎烈府造成一定的壓力。另外,樹大招風,此事如果給女真人知道了,事情很麻煩,所以李虎考慮再三,叫耶律馬哥暫時駐扎于黑水。 耶律馬哥也理解,他一邊派人到西夏請耶律延禧再赴大漠,一邊懇求李虎,暫時讓高大錘和捷路留下,以確保契丹軍的穩(wěn)定。 = 宋江從河北回來了。 李虎考慮太多了。張迪和河北軍只想得到李虎的援助,只要糧食和武器,他們并不想退進云中路。在他們眼里,李虎和虎烈府是漢虜,是蕃人,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們絕不會退進云中路,更不會為李虎沖鋒陷陣攻殺大宋的官軍。為蕃人屠殺自己的同胞,是一件可恥的事,他們寧死也不做這種賣國的事。 = 鄆王使者李宗振急赴大同,折彥直和折可求也隨后趕到。 西北出事了,河東、陜西地震,京師一帶也有地震,這次地震很厲害,尤其是河東和陜西,受災百姓高達百萬之眾。 鄆王和折家懇請李虎不要和汴京對著干了,把邊境的軍隊也撤回來,以此來緩和與汴京的關系,讓汴京盡快賑濟河東和陜西。 李虎答應了,并下令朔、應、蔚和奉圣各州鎮(zhèn)戍軍陸續(xù)撤離邊境。 = 也就是在這個月,蔡京復出了,先是領講議司,接著又領三省事,第四次出任大宋宰相。他出任宰相的第一件事就是通告天下,務必遵從元豐法制,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反對新政。 蔡京接手的是個爛攤子,爛得不能再爛了。 賑濟需要錢糧,但河北山東等地叛亂持續(xù)一年多,財賦銳減,賑濟很困難,而貧窮和暴亂則導致更多的百姓一無所有。嚴寒風雪中,河北、山東等地的起義者越來越多,一發(fā)不可收拾。 朝廷下旨,叫童貫領河東、河北、燕山三路宣撫使,親自趕到河北平叛。內侍梁方平則出任京東、京西宣撫使,主持山東平叛。 = 同樣在這個月,黃龍府和東西兩帳就明年的發(fā)展策略展開了激烈爭論。 完顏杲和完顏撻懶在大雪之前平定了東北路的叛亂,宗翰也趕走了耶律馬哥,并和烏古、敵烈和室韋人結盟,從形勢上看,金軍已經(jīng)具備北伐的條件,但黃龍府卻提出了幾個質疑。 烏古、敵烈和室韋人是否愿意幫助金軍擊殺阻卜人?這三個蕃人部落和金國結盟,是為了暫時擺脫阻卜人的威脅,還是誠心誠意尊奉女真為新主子?耶律大石逃到了漠西,耶律馬哥估計也已經(jīng)遠赴金山,這兩支契丹軍會合后,是否會影響大漠局勢?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北伐的前提是宋金維持盟約,并攻占代北。金軍有實力攻占代北嗎? 宗翰沒有把握攻占代北,目前代北戰(zhàn)場上的形勢還是對峙僵持,他也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東帳的宗望隨即提出攻占幽燕,南下河北大肆擄掠之策。 大宋叛亂迭起,國內不穩(wěn),此刻只要宗翰在代北牢牢牽制住李虎,金軍完全可以呼嘯而下,先取幽燕,再下河北。 這個計策也有不確定的因素。金軍有把握攻占燕京嗎?大宋利用郭藥師的常勝軍,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建立了一支十萬人以上規(guī)模的幽燕鎮(zhèn)戍軍,金軍是否可以擊敗這支軍隊?如果攻擊受阻,和大宋的盟約隨即廢止,這可能引發(fā)一系列的戰(zhàn)爭,金國是否做好了迎戰(zhàn)的準備? 金軍北伐也罷,南征也罷,首先要解決李虎,其次要解決郭藥師,但這兩個人手握重兵,如果強行攻擊勝負難料,所以爭論來爭論去,沒有定論。 = = =(未完待續(xù),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jié)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