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矛盾激化
“太原的第一個要求是限制軍隊規(guī)模。” “汴京未來幾年要平叛、要賑濟、要恢復河北山東等地的穩(wěn)定,同時大量擴軍,這都需要錢。汴京要遏制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再給我們提供軍資,但他們不敢斷供,于是他們會把這個重負轉(zhuǎn)嫁給西北,叫西北來承擔。西北軍數(shù)量龐大,他們也需要軍資。有限的軍資會激化我們和西北軍的矛盾,而緩解矛盾的辦法就是在西北橫征暴斂。” “鄆王不可能在西北橫征暴斂,而我們也不可能公開和大宋決裂,更不會和西北軍決裂,所以我們只能限制軍隊規(guī)模,同時修改兵制,在不影響軍隊穩(wěn)定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軍資支出。” “太原的第二個要求是推行宋制。” “我們回歸大宋快兩年了,按照我們和汴京的盟約,的確應該逐步推行宋制了,但這兩年我們先是打幽燕,接著又西征,為了確保代北的穩(wěn)定,我們一直沒有考慮這個問題。” “太原為什么要我們推行宋制?很簡單,增賦加稅。虎烈府的收入增加了,汴京就可以減少給我們的援助,然后從回易商稅等各個方面加大對我們的盤剝。代北需要從陜西、河東、河北等地獲得各種物資,汴京只要通過漲價、增稅等辦法就能把我們增加的收入全部搶過去。” “如果我們不推行宋制,就由虎烈府承擔這部分損失,如果我們推行宋制,就由代北的百姓來承擔這部分損失,所以,我們處于兩難之境。” “其三,太原不接納云中路的難民,抓到一個送回來一個。” “原因很簡單,西北不愿承擔賑濟之責。我們每年有多少百姓逃進陜西和河東?我們不知道,但太原之所以提出這個要求,顯然對未來代北的形勢很悲觀。我們有二十萬軍隊要養(yǎng)活,有成千上萬的百姓要養(yǎng)活,而代北的收入有限,我們擄掠所得也總有用完的一天,假如代北發(fā)生戰(zhàn)爭,在沒有汴京支援的情況下,我們的錢糧會迅速耗盡,結(jié)果可想而知,大量的難民必然涌進西北。” = 李虎說到這里,柴云忍不住問了一句,“那我們投奔大宋干什么?代北的百姓還是不是大宋的子民?” 很長時間以來,黃涉一直奔波在外,柴云則代替長史職務,處理府司日常事務,他對代北的現(xiàn)狀和代北百姓的生活一清二楚,但現(xiàn)在不但汴京遏制虎烈府,就連太原都遏制虎烈府,這讓他憤怒不已。陜西、河東、河北和代北接壤,這三地和代北息息相關(guān)。過去汴京遏制虎烈府,虎烈府可以通過商貿(mào)和走私的方式得到需要的物資,現(xiàn)在太原遏制虎烈府,那等于直接卡斷了代北的咽喉,代北突然間就變得很困難了。 “河北、山東都是大宋賦稅的主要來源地,現(xiàn)在這兩地爆發(fā)叛亂,影響太大。”宇文虛中覺得有必要解釋一下,“汴京未來幾年要全力平叛,所以能夠調(diào)撥到西北的錢糧當然有限。代北和西北同時爭搶這有限的錢糧,雙方的矛盾之大可想而知。未來幾年,西北要靠自己,代北也要靠自己,這是沒辦法的事。” 宇文虛中這番話引起了爭論。 虎烈府中樞經(jīng)過數(shù)日的商討之后,決定限制軍隊規(guī)模,在現(xiàn)有規(guī)模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馬軍數(shù)量,增強軍隊的戰(zhàn)斗力。至于開支最大的軍餉問題,文武大員們都沒有好辦法,目前情況下如果削減軍餉,那對軍隊士氣的打擊太大了,后果不堪設想。一個制度實施了并形成習慣之后,如果沒有一個更好的代替方案,那只能沿用現(xiàn)有制度,否則必將引起混亂。 推行宋制的方案被徹底否決,除了李綱和宇文虛中,沒有人答應,就連馬擴都持否定態(tài)度。代北的耕地草場都有限,而百姓數(shù)量又超出了它的承受能力,代北百姓的日子非常窘迫,的確不能增加賦稅。如果改制,必將導致難民,而西北又不愿承擔難民,那最后就是暴亂。大家一致認為,寧愿都苦一點,也不愿看到百姓暴亂,那是一場災難。 = 二月上,契丹軍在云內(nèi)組建完成。 在這幾個月里,虎烈府把軍中的契丹人、奚人都調(diào)給了馬哥。虎烈軍第十四將都是奚人,正將是捷路,李虎把這支軍隊整體交給了馬哥。另外,李虎還讓渤海軍副帥高大錘帶著一支由漢、渤海、敵烈等蕃人組成的選鋒軍,隨同耶律馬哥趕赴大漠作戰(zhàn)。 臨行之前,李虎帶著耶律明月、蕭得里底、蕭特末、蕭和尚奴等人親自趕到云內(nèi),為耶律馬哥送行。 “你務必記住,你是為契丹人而戰(zhàn),而不是為耶律延禧而戰(zhàn)。”李虎一再囑咐道,“如果耶律延禧找到你,你務必提醒自己,你如果繼續(xù)為他而戰(zhàn),只能葬送契丹人,我的軍隊也會撤回來,我絕不會讓我的兄弟死得毫無意義。” 耶律馬哥鄭重發(fā)誓。他已經(jīng)想明白了,這些年大遼不是沒有重建的機會,而是契丹人失去了勇氣,喪失了尊嚴,更沒有自信,機會一次次錯過。他這次到大漠作戰(zhàn),不是為了重建大遼,而是為契丹人的尊嚴和榮耀而戰(zhàn),用鮮血和生命來激勵千千萬萬的契丹人,拿起武器,浴血奮戰(zhàn)。 “我和女真人遲早要翻臉。”李虎站在地圖前,把北方形勢大概說了一下,“如果宋金維持密切的盟約關(guān)系,女真人把主力全部調(diào)到大漠,那女真人征服大漠的時間將大大提前,隨后他們就會呼嘯而下,我無法守住大同。”李虎抬頭望向馬哥,低聲說道,“所以,我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南下。你如果能拖延金軍北征的時間,我將感激不盡。” “你要南下?”耶律馬哥吃驚地問道,“你要和大宋翻臉?” “我要生存,我必須南下。”李虎說道,“代北彈丸之地,根本養(yǎng)不活虎烈軍,我除了南下,沒有其它的路。”接著他冷笑道,“怎么,你以為大宋會留著我,養(yǎng)虎為患?” “但是……”馬哥猶豫了片刻,還是問道,“你有南下的機會嗎?” “我正在尋找。”李虎說道,“不出意外的話,一兩年內(nèi),我就要到河東去。” 鄆王和西北軍東進勤王之時,便是虎烈軍南下之刻,這一點李虎可以肯定。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他什么都可以忍,什么都愿意做。 “如果你堅持不下去,記住,不要放棄,到我這里來。”李虎拍拍地圖上的大同,“你我攜手,終究有一天可以擊敗女真人,奪回我們的家園。” 馬哥是抱著必死之心北上大漠,所以他非常感激李虎,更感激那些愿意追隨他的將士們,在他看來,如果他敗亡了,李虎又能堅持多長時間?他已經(jīng)沒有地方可去,只有以死報國,但李虎此刻卻給了他一個希望。李虎要南下,要占據(jù)更大的地盤,那么,李虎就還有雄起的一天,契丹人就還有復國的希望。 “我會回來的。”馬哥緊緊握住李虎的手,激動地說道,“即使我死了,我也要讓契丹人把我的死尸馱回來。” = 春天到了,陽光明媚,萬物復蘇,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的溫馨,那么的欣欣向榮,然而,大同的氣氛卻很冷肅,虎烈府和汴京的矛盾正在一步步升級。 汴京要求李虎把軍隊撤離朔、應、蔚州一線,李虎置之不理,而且再次要求南下平叛,并警告汴京,河北大亂,女真人極有可能南下寇掠。 汴京提出減少給予云中路的援助和供養(yǎng)虎烈軍的軍資。李虎威脅汴京,如果軍資不足,援助不足,軍隊就會背叛,百姓就會造反,到時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沖進河北、河東,責任不在我,而在汴京。 汴京提出在云中路推行宋制,增賦加稅,并要求由陜西、河東來承擔虎烈軍的部分軍資和物資援助。李虎拒絕,并再一次警告汴京,如果你們試圖挑起虎烈軍和西北軍的戰(zhàn)爭,我李虎愿意奉陪。 汴京忍無可忍,鄭重警告李虎,不要和汴京對著干,汴京可以接納你,也可以摧毀你。 李虎馬上回奏,饑民暴亂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朝堂上奸佞橫行,內(nèi)侍竊取天憲,權(quán)臣把持權(quán)柄,汴京暗無天日,只要皇帝愿意鏟除奸佞,任用賢臣,修改國策,則暴亂必平,百姓必安。臣忠誠于大宋,愿率勤王之師南下汴京,清君側(cè),振乾坤。 汴京出離的憤怒了,對李虎的忍耐限度越來越小。 五月,金國使者高興輔、劉國嗣到汴京,一則感謝大宋遣使吊唁,二則為新皇帝敬獻國書。 吳乞買在這份國書里,警告大宋皇帝,李虎乃虎狼之輩,貪婪而兇殘,留之必為大患。今我大軍屯于代北,尚可牽制,一旦我大軍北上大漠,李虎失去了鉗制,必定會南下寇掠。吳乞買告訴大宋皇帝,愿意和大宋聯(lián)手,共誅李虎,永絕后患。 = = =(未完待續(xù),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jié)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