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皇帝的決策
如果不和叛軍決戰(zhàn),那西京守不守?能不能守住? “棄守西京。”蕭奉先很有魄力,大嘴一張,把皇帝和一幫大臣們嚇了一跳。 棄守西京?棄守西京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五京俱失。很明顯,如果遼軍不戰(zhàn)而退,把西京留給李虎,那李虎馬上就能占據(jù)山后九州,然后越過居庸關(guān)和紫金關(guān),調(diào)過頭來再打燕京。 女真人正在打中京,如果李虎指揮叛軍東西夾擊燕京,耶律淳肯定守不住。五京俱失,大遼江山等于丟掉了一大半,只剩下一片萬里大漠。契丹人依靠這片萬里大漠和大漠上的蕃種諸族,能夠東山再起嗎? 答案是否定的,若想東山再起,勢必登天還難。 “就目前形勢而言,最現(xiàn)實的,也是最可行的保住大遼國祚的辦法,就是三分遼東。”蕭奉先倚仗皇帝的寵信,張嘴就把別人不敢說的話說出來了。 這句話皇帝不愛聽,不高興了。你叫我保存實力,不戰(zhàn)而退,我可以接受,但你說保住大遼國祚的辦法就是三分遼東,未免太過分了吧? 蕭奉先當然不會惹皇帝不高興,他接下來的一句話馬上就讓皇帝相信這個世上對他最忠誠的人就是蕭奉先。 “大宋的軍隊至今沒有動。”蕭奉先說道,“三年前,我們就知道大宋皇帝主動結(jié)盟女真,要聯(lián)金攻遼,三年后,遼東形勢已經(jīng)天翻地覆了,按道理大宋軍隊應(yīng)該北上攻擊了,但為什么遲遲沒有動靜?” 皇帝和大臣們面面相覷,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的確,大宋的舉動太反常了。大宋不可能放棄這么好的機會放棄北伐,唯一的解釋就是它蓄勢待發(fā),正在等著最佳的攻擊時刻。 “大宋北伐,幾十萬軍隊一擁而入,請問我們守得住燕京,守得住西京嗎?”蕭奉先問道,“雖然我們有意割讓山前七州給大宋,以此來換取大宋的援助,但此時此刻,大宋會上當中計嗎?不出意外的話,此計最多只能延緩大宋北伐,而根本無法阻止大宋北伐。” “大宋的的軍隊進來了,它的實力最強,不管是我們,還是李虎,或者是女真人,都不是它的對手,如此一來,燕云丟失,我們和女真人兩強對峙,請問,以我們目前的實力,擋得住女真人嗎?” 皇帝心中畏懼,沉默不語,蕭得里底和耶律馬哥等人則是一臉不屑,對蕭奉先這句話嗤之以鼻。在他們看來,大遼五京才失其二,大遼還有二十多萬軍隊,依舊有能力和女真人決一死戰(zhàn),但前提是,非要把你們這幫無恥的主和派殺掉才行。 “更為嚴重的是,當我們和女真人在北方大漠上互相廝殺的時候,大宋卻可以坐山觀虎斗,等到我們和女真人奄奄一息了,就輪到大宋人出手,實現(xiàn)中外一統(tǒng)之大業(yè)了。” 皇帝和大臣們霍然醒悟,知道大宋為什么遲遲沒有北伐了,大宋的目標不是燕云,而是中外一統(tǒng),所以大宋人認為最佳的攻擊時機還沒有出現(xiàn)。 = “所以,三分遼東才能保住大遼國祚。”蕭奉先說到這里,走到了地圖旁邊,對皇帝說道,“對于大遼來說,當務(wù)之急是保存實力,忍辱負重,等到實力恢復,機會來臨,我們再奪回五京,重拾山河。” 機會?什么機會?皇帝疑惑不解。 蕭奉先詳細解釋。 李虎得到西京,馬上就會打燕京。耶律淳守不住,肯定要撤。如此可解耶律淳兵權(quán),誅殺耶律淳及其黨羽,整肅宮帳,內(nèi)外齊心。 李虎占據(jù)了燕云,女真人占據(jù)了東北路,遼東形成三分格局,三足鼎立,互為牽制。 大宋此刻怎么辦?遼東突然出現(xiàn)三分格局,肯定讓他們大吃一驚,于是匆忙北伐。大宋人首先就要打李虎,以便奪回燕云,重建中原屏障。李虎若亡,北方遼金兩國隨即受到大宋的威脅,因此都會竭盡全力幫助李虎。我們遠在大漠,可以給予適當?shù)闹С郑嫒司筒恍辛耍麄兊牡乇P緊鄰幽燕,唇亡齒寒,不打也得打。三國在幽燕混戰(zhàn),這時候就是我們復國的機會。 反之,如果我們現(xiàn)在和李虎決戰(zhàn),贏了固然是好,但贏了則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皇統(tǒng)和耶律淳。皇統(tǒng)不解決,耶律淳不解決,大遼宮帳一直處于混亂狀態(tài),這個勝仗打了也是白打,將來不過白白便宜了大宋人和女真人而已。 輸了那就全完了,不但西京丟失,大遼國祚也是岌岌可危,尤其令人擔憂的是,輸了陛下手上就沒有兵力了,而耶律淳則可以帶著十幾萬大軍撤到大漠,請問那時陛下怎么辦?任由耶律淳肆意宰割嗎? 所以仔細權(quán)衡得失,這個仗不能打。只要陛下有軍隊,有實力,又有萬里大漠,那大遼的國祚就不會崩潰,陛下就永遠是大遼的皇帝。 = 皇帝面露笑容,頻頻點頭。 蕭得里底和耶律馬哥又驚又怒,心中極度絕望。這一仗只要皇帝有決心,勝算非常大,一旦打贏了,那遼東形勢就完全不一樣了,但狡詐而又怕死的蕭奉先卻利用了皇帝至死不愿放棄權(quán)柄的心理,三言兩語,就把皇帝說服了。 皇帝已經(jīng)在護步達崗輸了一次,結(jié)果把江山輸?shù)袅艘恍“耄绻@次又輸了,他就要輸?shù)粽麄€國祚,所以他不敢冒險,也承擔不起戰(zhàn)敗的責任,因此他聽從了蕭奉先的建議,不戰(zhàn)而退。 皇帝下令,宮帳軍先撤,北上出長城,直奔西南路。蕭奉先、耶律馬哥等大臣隨行護駕。 耶律佛頂率軍于長城一線阻擊叛軍,以免叛軍隨后追殺。 西京留守耶律撒八則率軍堅守西京,把叛軍牢牢拖住,給皇帝北上爭取時間。 樞密使蕭得里底,北院大王耶律馬哥等大臣苦苦勸諫,但皇帝心意已絕,命令耶律馬哥,集結(jié)宮帳軍,連夜離開西京。 = 八月二十二,義軍渡過桑干河。 八月二十三,義軍前鋒軍攻克弘州。 八月二十四,義軍全部渡過桑干河。李虎下令,渤海軍和虎烈第二軍組成前鋒軍,由其親自統(tǒng)率,以最快的速度直殺西京。 八月二十六,李虎帶著前鋒軍越過青陂道,沖過白登臺,順利殺到西京城下。 這一切太順利了,順利得讓李虎和一幫將帥們惶恐不安,派出大量斥候四處探查,尋找遼軍主力,唯恐中了遼軍的奸計。 = 西京就是大同,它地處內(nèi)外長城之間,“東連上谷,南達并恒,西界黃河,北控沙漠,居邊隅之要害,為京師之藩屏,”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么一個重要的地方,遼軍卻任由義軍長驅(qū)直入,任由義軍殺到城下并包圍它,的確匪夷所思。李虎想不明白,高寶龍和阿巴頓等人也想不明白,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大遼皇帝根本不在這里,或者,大遼皇帝指揮大軍挖好了陷阱,正等著義軍往里面跳。 李虎帶著一隊鐵衛(wèi)順著城池繞了一圈,又和高寶龍、阿巴頓商量了半天,為了穩(wěn)妥起見,他命令董小丑和鐵鷹率主力大軍暫時屯駐于青陂道,以防中了遼人的埋伏,等到把西京周圍的情況摸清了,再考慮是否圍城攻擊。 八月二十七,云朔軍到達西京。贏秦和他的一幫馬賊兄弟再次回到家鄉(xiāng),非常興奮,自告奮勇,各自帶著一隊馬軍呼嘯而去,探查敵情。兩天內(nèi),贏秦和他的馬賊兄弟們把大同方圓百里之內(nèi)的地方跑了個遍,終于在長城外面找到了遼軍主力,這個消息讓李虎松了口氣,不過,他并沒有把主力全部調(diào)到西京城下,而是讓侯概和毛軍帶著飛云軍和虎烈三個軍潛伏于采涼山附近。 八月二十九,董小丑和鐵鷹率怨軍和虎烈第三軍趕到西京城下。 現(xiàn)在沒辦法攻城,遼軍主力就在長城外面,距離西京只有一百里。如果義軍攻城,遼軍主力必然逼近,這樣反反復復,時間就耽誤了。 李虎和一幫將帥們駐馬城下,望著遠處的城池,一籌莫展。 “大漠上到底有多少遼軍?他們什么時候能集結(jié)完畢?”李虎嘆了口氣,“遼國的皇帝肯定到大漠召集軍隊去了,我們的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 董小丑沉吟良久,慢慢說道:“我看,這個城不能攻了。” 李虎看看他,笑道,“決戰(zhàn)?” 董小丑鄭重地點了點頭,“決戰(zhàn)。” = = =(未完待續(xù),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jié)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br>